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浠水实验高中高二年级九月月考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A. 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 B. 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 C.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D.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答案】D ‎【解析】‎ 西汉董仲舒,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故D项正确;A属于教育方面贡献;B中一直说法错误;C中历代说法绝对。‎ ‎2.小成语大文化。成语“游刃有余”“舍生取义”“守株待兔”与我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有关,即 A. 道家、墨家、儒家 B. 墨家、儒家、法家 C. 道家、墨家、法家 D. 道家、儒家、法家 ‎【答案】D ‎【解析】‎ ‎“舍生取义”是孟子的主张,是儒家而非墨家,故A、C项错误;“游刃有余”语出《庄子·养生主》,是道家而非墨家,故B项错误;“守株待兔”与法家主张变革的思想相符,故D项正确。‎ ‎【点睛】‎ 学派代表 主张 特点 道家(老子)‎ ‎“道”、无为、小国寡民 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 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 法家(韩非子)‎ 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 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 ‎3.据《尚书》记载,周之文武将兴,兵渡盟津,白鱼跃入王舟;有火覆盖在王屋上,又忽然流动,变成了红羽乌鸦。如果按照董仲舒的思想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他可能认为 A. 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B. 汉武帝需要顺应上天意志 C. 这是一种吉兆,是对周王美德的报答 D. 这是一种凶兆,是对周王暴政的惩罚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董仲舒认为白鱼跃舟的现象预示周朝将兴,也肯定周文武王的德行,故这是一种吉兆,是对周王美德的报答,排除D,C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董仲舒将某种自然现象与政治统治联系在一起,宣扬天人感应,排除A。题干中董仲舒在论述周代商的合理性,未提及汉武帝,排除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4.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同伴进而劝解道:四周房倒屋榻,梨主已不复存在。许衡则说: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这反映了( )‎ A. 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 B. 理学家追求知行合一 C. 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 D. 不容动摇的道德信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和认识。材料的大意就是不经主人同意就不吃梨,所以体现了主人公道德信念的坚定,故D项说法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吃梨这件事,并未涉及人的追求,故A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良知与实践的关系等论点,故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本题材料反映的是道德信念的坚定问题,没有反映积极上进的趋向,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 ‎5.“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导致材料中“碰撞”“转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B. 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 C.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 D.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D ‎【解析】‎ 依据“一定思想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可知这一时期理念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的。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所以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唯物史史的考查时有体现,我们应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或阻碍作用;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4、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这说明他们 A. 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B. 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 C. 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 D. 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夫学贵得之心,……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可得出王阳明和李贽两人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倡导个性自由,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否定孔子的历史地位,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体现“顺势而变”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D。‎ ‎7.“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人培根所说有这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指中国的( )‎ A. 造纸术 针 灸 指南针 B.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C. 造纸术 印刷术 火 药 D. 印刷术 火 药 指南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四大发明的作用的认识。材料中的第一种应当是印刷术,第二种应当是火药,第三种是指南针,故D项组合符合题意,正确;A项中的针灸不是战争的主要工具,排除;印刷术对战争几无作用,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航海主要靠指南针辨识方向,而不是火药,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 ‎8.学者李约瑟说中国未发展出现代科技,不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性。这表明李约瑟认为中国未发展出现代科技的原因是 A. 传统思想重儒家轻科技 B. 古化科技缺乏逻辑思维 C. 文化专制禁锢了文人思想 D. 忽视了工匠的发明创造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科技发展特点的理解。材料中李约瑟的观点很明确的认为原因是学而优则仕的社会心理趋向,故而不重视科技研发,故A项说法正确;题中明确提到“不是因为传统的思维方式”,故B项错误,排除;材料提到的是社会文化氛围导致,并未提到政府的文化专制,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D项也算是一种结果,而非原因层面的内容,排除。‎ ‎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文学特色是( )‎ A 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现实主义 D. 自然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经》的风格特点的认识。题中的这首诗出自《诗经•••小雅》,因其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诗经》不是浪漫主义风格,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高度认同,形成于近代的法国,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自然主义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进行简单的描摹,与材料中的细致描写不符,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 ‎10.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 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 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 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 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图片中可以得到的信息:三幅图片体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京剧糅合了徽戏、湖北汉腔、昆曲等剧种而形成的,B项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 ‎11.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 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 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成就。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言两拍”以商人和城市的商业为写作题材,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偏离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古代中国由于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12.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A. 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 B. 诗歌的抒情性 C. 诗、画具有互补作用 D. 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意为“绘画无法表达的可以借助诗歌,诗歌无法表达的借助于绘画”,强调的绘画和诗歌的相互作用,单强调一方面的作用不全面,故A、B、D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强调了双方的互相作用的只有C项,故C项正确。‎ ‎13.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这表明《海国图志》‎ A. 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 B.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D. 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海国图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故A排除。《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没有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故C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它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海国图志》‎ ‎14.美国汉学家芮玛丽在评价近代一事件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这一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预备立宪 D. 清末新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掀起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稳固了清朝统治,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百日维新发生于1898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预备立宪发生在20世纪初,时间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其客观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故D项错误。‎ ‎1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16. 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下列史实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 朱熹撰写《四书集注》‎ B.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 C. 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 D. 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可以看出“权势者”是尊孔的,应排除D,“最能支持”应为袁世凯的内控复古运动。故选B。‎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背景 ‎17.下图为当代著名画家沈嘉蔚先生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包括陈独秀、胡适、辜鸿铭、刘师培等,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从中可以看出蔡元培的教育方针是 A. 立德树人 B. 面向世界 C. 兼容并包 D. 素质教育 ‎【答案】C ‎【解析】‎ 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故C项正确;其他思想不符合蔡元培主张,排除。‎ ‎18.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A.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 B.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C.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D. 当时存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相结合,排除C;B虽有道理,但是与题干无关,题干突出的是一些人仍然没有认识到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照搬马克思主义,说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故A项正确;D明显不符合史实。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一大 ‎19.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A. 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 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 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目中的“1925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以知道当时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所以选择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0.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出自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革命失败以后”并结合所学可知,“革命”指的是国民革命,这一论述出自毛泽东对此段革命历程的反思与总结,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项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论》撰写于抗日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撰写于解放南京后,《论十大关系》撰写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者革命都未失败,排除BCD。‎ ‎【点睛】本题考查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学生根据材料“革命失败以后”的描述并结合所学毛泽东撰写文章的时间段即可作出判断。‎ ‎21.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 A.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C. 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 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此时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是要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新民民主主义的国家,答案选B。A两项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C、D发生在解放战争之后。‎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22.邓小平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论断( )‎ A. 阐述的是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 B. 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问题 C. 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认为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选项B正确;材料解释的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问题,而非方向问题,排除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选项D在材料中并未提出,排除。‎ ‎23.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其中省略的部分是( )‎ A. 继续前进 B. 方得始终 C. 牢记使命 D. 砥砺前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时政内容的记忆。根据题干中的表述信息,可以判断题中省略部分的内容是“牢记使命”,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继续前进”不符合十九大主题报告的相关表述,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出自《华严经》,不是十九大上提出的,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是在十九大的主题报告中提出的,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 ‎24.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A.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 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全党和全国人民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进一步拨乱反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基础。所以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本题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伟大的转折·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其中25题24分,26题12分,27题16分,共52分)‎ ‎25.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四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最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p22)‎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答案】(1)保守主义者:礼,克己复礼(恢复周礼)。‎ 人道主义者: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意义: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观点:“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4)具体表现:政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主张发展工商业;学术:经世致用意义: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 ‎(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产生、发展;西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末清初之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儒学发展历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应当联系所学从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得出是“保守主义者”、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得出是“人道主义者”来回答。‎ ‎(2)从材料中的“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分析得出,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些主张对西汉王朝统治的意义,可以联系所学从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来回答。‎ ‎(3)朱熹的主要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等信息分析得出,包括“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4)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应当联系所学从明末清初思想家在政治、经济、学术等方面的主张来回答。其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并联系所学从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等方面来回答。‎ ‎(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应当联系所学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时成为正统、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明末清初之际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等内容来回答。‎ ‎2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整理近代不同时期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或主张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①‎ 维护君主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 战争失败的刺激;西学东渐。‎ 维新思潮 ‎②‎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 新文化运动 ‎③‎ ‎④‎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答案】(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或主张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护君主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 失败的刺激;西学东渐。‎ 维新思潮 ‎②利用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 治学说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 新文化运动 ‎③批判孔子及儒家思想(‎ 答“打到孔家店”也可)‎ ‎④“尊孔复古”逆流出现;资产阶级 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 的进一步传播;儒家思想在当时仍然 具有影响(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2)建设措施: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良部分;‎ ‎②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③在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上积极创新。‎ ‎【解析】‎ ‎(1)根据所学,洋务思潮是由地主阶级改良派发起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目的来维护封建统治的学说,故①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思潮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借儒家思想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学说,主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潮流,故②为利用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新文化运动主张是“打倒孔家店”,结合其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即可分析出主要原因。 ‎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待外来文化,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古代和外国文化遗产都要加以批判的分析,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并通过吸收、借鉴进行我们的革新创造。 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7.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两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之道,并从失败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材料三 ‎ ‎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四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结合梁启超的观点,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时期分别有那些阶级或阶层提出什么思想并指导了什么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下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 ‎(4)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答案】(1)器物方面: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 制度方而: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或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文化方面: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 ‎(2)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转变。‎ ‎(3)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4)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解析】‎ ‎【详解】(1)该设问主要是依据梁启超列出的“器物”、“制度”和“文化”三个阶段,联系近代史实即可列举,其中器物方面: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 制度方而: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或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文化方面: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 ‎(2)上卷的书目主要是一些“西学”诸书,涉及的是向西方学习技术的思想,联系史实,其经济意义主要是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中卷涉及“西政”诸书,下卷涉及文化类的书目,说明国人学习西方的视角已经变化,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转变。‎ ‎(3)从材料中的“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内涵的变化可以概括为:由推翻封建帝制、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4)该题的内容乍一看感觉很多都可以作答,但是一定要抓住设问中的“20世纪20年代”这个时间限制,根据毛泽东的革命实践,主要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