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专题课件:专题三 必考点9 自然地理事项的形成原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专题课件:专题三 必考点9 自然地理事项的形成原理

必考点 9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 专题三 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 栏目索引 明考向 对点练 析考点 悟真题 01 02 03 04 考向 1  热力环流 1.(2013· 浙江文综 )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题。 悟 真题 有关拉萨 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 雨 解析 √ 解析  由图知,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变化具有周期性,应与当地气流的周期性日变化有关。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 C 项正确, D 项错误 ; 夜晚 ,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 A 、 B 项错误。 2.(2011· 大纲全国文综 )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 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 千米 / 时。据此完成 (1) ~ (2) 题。 (1)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 A . 甲地比乙地稳定 B. 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 丙地最稳定 √ 解析 解析  可以 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强弱和稳定程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对流越旺盛,大气温度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表明大气越稳定。读图可知,此时甲、乙、丙三地相比较,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降低最快,因而对流最旺盛, B 选项错误 ; 在 垂直高度上,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且变化幅度较小,说明丙地最稳定, D 选项正确 ; 而 甲地和乙地相比较,乙地变化较小,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因而 A 项和 C 项错误。 (2) 正午前后 (    ) A .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丙地刮起东北风 D .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析 √ 解析  因 图中显示的是 8 时的气温状况,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 20 千米 / 时,中午时,大约向东移动 80 千米,届时,甲地气温上升幅度最小,而乙地对流旺盛;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吹偏南风,甲地将位于低压的西侧,吹偏北风。 3.(2010· 大纲全国文综 Ⅰ )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 8 日 ( 多云 )9 时到 9 日 ( 晴 )18 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 (1) ~ (2) 题。 (1) 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 A .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 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 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解析 √ 解析  由 图可知 9 日 8 时到 14 时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气温变化最剧烈,故选 B 。 (2) 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 A.8 日 15 时左右 B.8 日 22 时左右 C.9 日 15 时左右 D.9 日 18 时左右 解析 √ 解析  此 题是热力环流的变式考查。热岛效应明显的含义是市中心与市郊的温差较大。 考向 2  大气环流 1.(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Ⅱ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 右 图 中, 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 S 市。据此完成 (1) ~ (2) 题。 (1)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 A. 降水较少 B . 气温较高 C. 风力较弱 D . 光照较强 解析 √ 解析  当 风力较弱时,雾气不易扩散, S 市常被大雾笼罩。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 (2) 夏季, S 市主要受 (    ) A. 季风影响 B . 西风带影响 C. 低压控制 D . 高压控制 解析 解析  S 市位于 30°N ~ 40°N 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2.(2014· 重庆文综 )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图甲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乙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1) 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 解析答案 解析  该地区有沙漠,且为大洋东岸的洛杉矶,从而判断该地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作用,大气稳定。联系洛杉矶的位置及该地主导风向为西风,确定其为地中海气候,从而判断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晴天多。 答案  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 结合图乙,判断图甲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解析答案 解析  联系 沙丘的坡度与风向的关系分析,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结合图甲中的箭头加以分析。 答案  方向 :南 ( 偏南 ) 。  理由 :盛行风向为西风 ( 偏西风 ) ,沙丘缓坡为迎风坡 ( 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 ) ,缓坡坡向为西 ( 偏西 ) 。 3.(2014· 四川文综 ) 右 图 中 M 、 N 海域均是世界 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下题 。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 M 、 N 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 解析答案 解析  该图为北大西洋 ( 局部 ) 及附近地区图,图中 M 是加那利寒流, N 是北大西洋暖流。从 M 、 N 所处的位置看, M 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 N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 。 答案  冬半年 M 渔场和 N 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 N 渔场仍盛行西风,而 M 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 考向 3  天气系统 1.(2016· 北京文综 ) 右 图 表示某日 20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 16 ~ 24 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 该日 20 时 (    ) A. 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 低压天气系统中, P 强度最强 D.Q 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 降水 解析 √ 解析  由图可知,北京此时位于冷锋之后,受锋面系统影响;由此时段北 京空气质量变化状况可知,该冷锋没有形成降水,故可能通过大风形成扬沙, 加重空气污染。东海海域受高压系统控制,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风浪小。低压天气系统中, Q 地气压值最小,强度最强。 Q 地位于低压中心,冷锋锋前,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降水。 2.(2016· 天津文综 ) 读图文材料,回答 (1) ~ (2) 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 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 A . 锋面过境频繁 B. 地处迎风坡 C. 空气对流旺盛 D. 多气旋活动 解析 √ 解析  天津市 北部降水较多,主要是由于北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且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2) 图 2 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 海拔低 B . 降水少 C. 人口密度大 D . 距海远 解析 √ 解析  图 2 所示甲地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3.(2016· 江苏地理 )2016 年 1 月 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 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此时我国 (    )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解析 √ 解析  读 图可知,该图 中西南方 有低压槽, A 错 ; 北方 大部分地区被高压脊控制 ,天气 以干冷为主, B 错 ; 由 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三亚风力小于昆明, C 错 ; 北京 、上海的风向都为西北风,故选 D 项。 (2)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 解析  1 月份,我国被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为平原,其西北部无高大山脉阻挡,西北风可长驱直入,影响大;而成都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影响较小,故选 A 项。 解析 4.(2016· 浙江文综 ) 图乙为探空气球 10 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 (1) ~ (2) 题。 (1)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 A . ③ 至 ④ B . ④ 至 ⑤ C. ⑥ 至 ⑦ D . ⑨ 至 ⑩ 解析 √ 解析  根据 题意及探空气球 10 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 ③ 至 ④ 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最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 A 项正确。 解析 (2) 图中 ⑦⑧ 两点间近地面受 (    ) A . 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 . 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 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 . 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 解析  根据 图甲中近地面空气沿顺时针方向,辐合流入中心可知为南半球气旋, ⑦⑧ 两点间位于气旋西南部的锋面附近,应为冷锋,结合南半球锋面气旋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地吹西南风。 考向 4  水循环及河流特征 1.(2016· 江苏地理 )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第 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第 6 年的流量峰值 大 B . 第 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 第 6 年的河流含沙量 大 D . 第 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解析 √ 解析  该 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作用明显减弱,第 6 年,植被得到恢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能力较第 1 年有所增强,故第 1 年的流速峰值、流量峰值、含沙量都应大于第 6 年, A 、 B 、 C 项错误, D 项正确。 (2)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 A . 蒸发 B . 下渗 C. 蒸腾 D . 地下径流 解析 √ 解析  由 第 (1) 题解析可知,第 6 年的河流径流量较第 1 年小,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的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故 B 项正确。 2.(2015· 全国文综 Ⅱ ) 圣劳伦斯河 ( 图 a) 是一条著名的 “ 冰冻之河 ” ,图 b 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 (1) ~ (3) 题。 (1) 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 A.2 个月 B.3 个月 C.4 个月 D.5 个月 解析 √ 解析  根据 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 0°C 以下的月份有 4 个月 ( 大约从 12 月到次年 3 月 ) ,故选 C 。 (2) 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 A . 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 河段 B .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 河段 D .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解析 √ 解析  普雷斯科特 至康沃尔河段纬度较低,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 (3) 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 ① 加深河道  ② 绿化河堤  ③ 分段拦冰  ④ 拓宽河道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解析  凌汛 是由于下游解冻晚或者冰冻早导致上游来水被冰凌阻塞,从而引起的河水漫溢甚至决堤的现象,解决措施应从疏通河道入手,破冰,使冰凌分散,拓宽河道皆可行。绿化河堤,加深河道并没有解决冰凌阻塞河道的问题,不可行,故选 C 。 解析 √ 3.(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Ⅱ )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 ( 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 ;绿水是被蒸发 ( 腾 ) 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 (1) ~ (2) 题。 (1) 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 A. 塔里木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雅鲁藏布江流域 D. 黑龙江 流域 解析  本题 考查的是绿水比例最大而非绿水量最大的流域。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河 ( 内流河 ) 流域蒸发 ( 腾 ) 水 ( 即绿水 ) 的比例远大于其他流域 ( 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 ) ,故选 A 。 解析 √ (2) 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 A. 水田改旱地 B . 植树造林 C. 覆膜种植农作物 D. 修建 梯田 解析  在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旺盛,非生产性绿水很多;覆膜种植农作物,植物根系可获得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植物蒸腾量,使生产性绿水大量增加,故选 C 。水田改旱地,会降低生产性绿水比例。植树造林能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但比覆膜种植农作物的作用小,况且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对生产性绿水比例增减影响不大 。 解析 √ 考向 5  地质作用 1.(2016· 全国文综乙卷 )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 A . 向陆地方向推进 B. 向海洋方向推进 C. 位置稳定 D . 反复进退 解析 √ 解析  贝壳 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 (2)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A . 形成新的贝壳堤 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 形成河口三角洲 D. 迫使河流改道 解析 √ 解析  当 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3)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 .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 √ 解析  由 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 2.(2016· 北京文综 )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 平顶海山 (    ) A. 为褶皱山 B. 由沉积岩构成 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 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 下 解析 √ 解析  读图可知,火山喷发后形成山地,随着地壳运动,山地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等外力作用下,山地的山顶被削平,成为平顶海山。 3.(2016· 浙江文综 )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 ① 到 ③ 变老。图中阶地 ( 用 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 (1) ~ (2) 题。 (1)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 向斜 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 背斜 西侧小 解析 √ 解析  河谷 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2)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解析 √ 解析  从 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4.(2012· 山东文综 ) 右 图 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解析 √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层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层首先形成,然后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接着发生了沉积形成沉积岩 Ⅰ ,又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伴随着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甲褶皱形成后 ) 上升运动 ( 外力侵蚀 )— 下降运动 ( 沉积 )— 岩浆侵入 ( 花岗岩形成 ) 。 5.(2012· 江苏地理 )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 ( 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 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解析 √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这一概念 。 从 图上地势的起伏状态可以判断出地形类型,属于谷地的是 ①②③④ 四处。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即图中的虚线,其起伏状态可以看作同一岩层 的形变状态,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把上下两图复合起来, 既是谷地又是背斜构造的是 ① 处和 ④ 处。 (2) ⑤ 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 A . 褶曲隆起 B . 褶曲凹陷 C. 断裂下降 D . 断裂上升 √ 解析 返回 返回 解析  根据 上题的分析,图中 ⑤ 处同一岩层发生了上下错位,并且埋藏深度低于左侧,显然是发生了断裂,并且相对于左侧发生了沉降。 明考向 返回 1.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及影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2. 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影响。 3. 水循环原理及意义;河流水的补给及水文特征。 4.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下的地质地貌特点。 析考点 1. 热力环流 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其过程可以归纳为: 2. 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 ( 以北半球为例 ) 风 受力作用 受力作用分析 风向 理想状态 受一力作用 ( 水平气压梯度力 )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空风 受两力作用 (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左低右高 近地面风 受三力作用 (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背风而立,左前低,右后高 3. 气压带、风带 (1) 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 以北半球为例 ) 。 (2) 分布位置 (3) 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2)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 夏季风 5.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 —— 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 —— 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 。 6. 锋面系统形成的天气 特征 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著,天气现象最强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 。 7. 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 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旋就是气压中心所在处的气流运动情况。 8. 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冷暖气团频繁相遇,锋面系统活跃,当与气旋系统结合时,形成锋面气旋。受气旋辐合上升气流影响,锋面上的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往往带来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 。 9. 水循环的三大类型及意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蒸发、降水 特点 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最重要环节,又称大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意义重大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意义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10.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关系 11.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 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缓 -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 12. 地质构造及应用 (1) 地质构造图的解读技巧 ① 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 ②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 等。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根据地层位置确定 受沉积作用影响,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根据生物化石确定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大洋中脊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大洋中脊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③ 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若没有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 (2) 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区域 特点 主导外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风力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 流水作用 高山地区 气温低、冰川发育 冰川作用 沿海地区 海水运动 海浪作用 (3) 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 形成 洪积 — 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缓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形成洪积 —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缓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易错点 (1) 只有在热力条件下,才是明确的 “ 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 的对应关系,动力原因就不一定了。 (2) 气压高低必须是同一水平面相比较才有价值,正常情况下同一地区同一水平面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 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的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 (4) 注意等压面、等温面等等值面都是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而不是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 (5)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 ) 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6) 风是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推动下产生的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不叫风。 (7)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而不是风吹去的方向。如北风是指从北方吹过来的风。 (8) 季风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但并不局限在这些地方。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以南亚和东亚最为典型 。 (9) 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但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10) 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不同,如干旱地区的地貌多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湿润地区多流水地貌。需要记住重要地区的特有地貌形态。 (11) 岩层呈现一层层的层理构造,意味着该岩层是沉积岩。只有沉积岩有层理构造和化石,岩浆岩、变质岩没有这个特点。 (12) 地质构造和地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地质构造类型有褶皱、断层,地形则指的是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等类型。 (13) 并不是所有的背斜中都蕴藏有石油、天然气。 (14) 山地不一定是背斜,向斜不一定是谷地 。 (15) “ 背斜谷 ” 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16) 背斜地质构造的判定最科学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而不是岩层的弯曲形态。但是没有提供岩层新老关系的情况下,可以默认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向下弯曲是向斜。 (17) 不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一般是上新下老,但也可能因为强烈的褶皱发生颠倒。 (18)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 (19) 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20) 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但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21) 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通常发生在地壳运动活跃的板块交界处。 (22) 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地面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因素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 。 返回 (23) 并非所有的平原都很平坦。冰碛平原是冰川搬运的碎屑物发生堆积形成的,堆积物大小混杂,棱角明显,没有层理,与河流堆积物不同,多呈波状起伏。 (24) 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题组 1  热力环流 1. 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这种风是因为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上暖低压的吸引倾泻而下的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它常会吹翻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破坏建筑物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读 “ 世界某区域简图 ” ,回答下题。 对点练 1 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与图示布拉风形成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 1 2 A. 甲 ——B B . 乙 ——A C. 丙 ——D D . 丁 —— C 解析  依题意知,布拉风主要出现在背风坡且临近海洋的地区。结合经纬度知,图中甲位于喀尔巴阡山脉东侧,处于寒冷的西北风的背风坡且临近海洋,故甲最可能出现布拉风,其形成原理与 B 图一致 。 √ 解析 1 2 2. 城市化给市区带来 “ 热岛效应 ” 。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受下垫面因素和人为热因素的制约 ( 城市下垫面整体反射率小于郊区 ) 。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还和风速、云量等天气因素有密切的关联。阅读材料回答 (1) ~ (2) 题 。 (1) 根据上述材料和下表推断上海城郊温差最大的时段是 (    ) 上海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风速 ( 米 / 秒 ) 3.2 2.9 4.2 3.7 3.9 3.2 3.7 4.1 3.1 2.9 2.4 2.1 平均云量 4.7 7.3 8.4 7.5 8.4 8.8 9.4 5.6 5.7 4.1 4.1 5.0 1 2 A. 春末初夏 B . 盛夏时节 C. 秋末冬初 D . 冬末 春初 解析  云量 小、风速小时,温度受下垫面因素和人为热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城市和郊区的下垫面不同,城市人为因素明显多于郊区,所以在云量小、风速小时城市热岛效应较强,城郊温差较大。表中显示 10 月至 12 月平均云量和平均风速相对较小,故上海城郊温差最大的时段是秋末冬初 。 解析 √ 1 2 A. 平均风速减小 B. 凝结核增多 C. 大气结构趋向稳定 D. 空气湿度变小 (2) 阅读上海市区与郊区近数十年雾日数变化表,判断引起上海市区雾日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上海市区与郊区近数十年雾日数变化表 ( 单位:天 ) 解析 √   上海市区 周围郊县区 1971 ~ 1980 年年平均值 51.5 33.6 1981 ~ 1990 年年平均值 43.1 34.5 1991 ~ 2000 年年平均值 34.6 37.7 1 2 解析  表 中数据显示市区雾日天数明显减少、郊区雾日天数增多。雾一般在风速小、凝结核多、空气湿度较大、空气降温的条件下形成,故 D 项正确, A 、 B 项错误 。 随着 城市的发展,热岛效应会不断加强,大气结构应该趋向不稳定,故 C 项错误。 1 2 题组 2  大气环流 读 “ 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 ” ,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 (1) ~ (3) 题。 (1)1 月,图中 A 地盛行 (    ) A . 东南季风 B .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 西北季风 解析 √ 解析  本题考查季风环流 。 图 中 A 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1 月盛行西北季风。 (2) 关于 B 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 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 解析  B 地位于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性质湿热,其成因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夏季风如果来得迟、退得早,雨季短,会出现旱灾。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其性质暖热、干燥,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的势力弱于西南季风。 解析 (3) 当 C 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 A.A 地高温多雨 B. 正值 1 月份左右 C.C 地形成高压中心 D.B 地寒冷干燥 解析 √ 解析  C 地位于南半球, 1 月份来自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左偏形成西北季风,影响 C 地。此时 A 地气候寒冷干燥, C 地形成低压中心, B 地地处低纬,冬季气候干凉。 题组 3  天气系统 右 图 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 (1) ~ (2) 题 。 (1) 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 (    ) A. 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 B. 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 C. 风力较大,风向为东南风 D. 风力较小,风向为 东南风 解析 √ 解析  本题组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及其特征 。 读 图,根据等压线数值判断,图示为低压中心,气旋,从中心向四周,风力逐渐减小。台湾北部位于气旋中心附近,风力最大,珠三角地区距中心较远,风力较小, A 、 C 错 。 北半球 气旋西侧是西北风, B 对, D 错。 (2) 此时 (    ) A. 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 B. 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 C. 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 D. 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 解析 √ 解析  根据 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此时,黄河下游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多晴朗天气, A 错 。 福建 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金沙江河段受低压中心影响,多阴雨天气, B 对, C 错 。 渤海湾 沿岸为晴朗天气, D 错。 题组 4  水循环及河流特征 1. 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强降水过程后,一些城市就会发生严重的内涝,以京、津两城市最为严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2 (1)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    ) A .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解析 √ 1 2 解析  本题组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与城市内涝的原因 。 甲 与人工降水是并列的,则甲为降水 ; 乙 是靠降水补充而又可以补给地下水,还与地表天然水体有关系,故乙为地表径流 ; 丙 与地表天然水体和水汽输送有关系,则丙为蒸发 ; 丁 通过流域间循环进行输水,则丁为跨流域调水。 1 2 (2)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 ①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 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 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 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解析  ① 为自然原因, ② 为人为原因, ③ 为自然原因, ④ 为人为原因 。 解析 √ 1 2 2. 读 “ 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 ” ,回答 (1) ~ (3) 题。 (1) 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    ) A. 冰川融水 B . 季节性积雪融水 C. 雨水 D . 地下水 解析 √ 1 2 解析  本题组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和降水类型 。 读 图可知,图中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是春汛,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一个是夏汛,主要是雨水补给, B 项正确。 1 2 (2) 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    ) A . 台风雨 B . 锋面雨 C. 地形雨 D . 对流雨 解析 √ 1 2 解析  我国 北方夏季降雨,主要是锋面雨带移动到此地形成的降雨,故应该为锋面雨, B 项正确。 1 2 (3) 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    ) A . 东北地区 B . 华北地区 C. 江淮地区 D . 华南 地区 解析 √ 1 2 解析  从 河流月均流量和含沙量变化来看,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有汛期,同时夏季含沙量大,应为我国华北地区的河流,其春汛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东北的河流尽管春汛和夏汛明显,但含沙量小, B 项正确。 1 2 题组 5  地质作用 1.(2015· 福建文综 ) 右 图 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 a 河谷到 b 、 c 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 (1) ~ (2) 题。 1 2 (1) 图中 X 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 A. 背斜谷 B . 背斜山 C . 向斜谷 D . 向斜山 √ 解析 解析  由于从 a 河谷向 b 、 c 河谷岩层由老到新,所以该地质构造为背斜, C 、 D 项错误; X 处发育了河流,该区域属于山谷,所以 A 正确。 1 2 (2) 若 a 、 c 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 A.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 解析 解析  c 河流地势较高,如果 a 、 c 支流相连,流量显著增多的是 ② 河段。 1 2 2.(2015· 山东文综 )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题。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新 ↓ 老 C (31°38 ′ 13 ″ N,117°50 ′ 12 ″ E) (31°37 ′ 54 ″ N,117°50 ′ 59 ″ E) D (31°38 ′ 10 ″ N,117°50 ′ 19 ″ E) (31°37 ′ 57 ″ N,117°50 ′ 52 ″ E) S (31°38 ′ 05 ″ N,117°50 ′ 32 ″ E) (31°38 ′ 01 ″ N,117°50 ′ 43 ″ E) 1 2 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 解析 返回 √ 1 2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判断 C - D - S - S - C - D 岩层年龄由新到老,然后由老到新,即中间老、两翼新,地质构造为背斜,选 C 。 其中 A 只是岩层倾斜,不能判断地质构造; B 岩层年龄顺序与题意不符,不正确 ; D 为向斜,不符合题意。 返回 1 2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