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9.1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9.1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9.1周 今天复习:世界经济两化趋势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名师点睛】‎ 中国的加入的利弊分析 利:‎ ‎①它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⑥也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弊:‎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这些产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试题演练】‎ ‎1.)1995年11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萨默斯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他所评价的事件最可能是( )‎ A.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内容“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 - 6 -‎ 可知囊括了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所以应该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欧盟范围局限在欧洲地区,排除A;亚太经合组织指环亚洲太平洋地区,排除C;北美自由贸易区范围局限在北美地区,排除D。故选B。‎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我要练习 ‎1、(2015年广东卷文综39)(27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8分)‎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10分)‎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 ‎【答案】(1)状况:经济上,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以西欧为主导的世界市场。(4分)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工人运动兴起。(4分)‎ ‎(2)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苏冷战;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6分)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西方化”,鼓吹“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适应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4分)‎ ‎(3)原因:中美正式建交;中国改革开放;思想解放。(6分)注意: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 6 -‎ ‎【解析】(1)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是抓住时间18、19世纪,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西方经济主要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实现了工业化(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中到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政治主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法国通过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德意志帝国通过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和工人运动的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登山历史舞台)。‎ ‎(3)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80年代中美已经建交,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等角度回答。第二问从“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分析出进行历史研究时注意的问题是: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欧美工业化的实现;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对现代化理论的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建交对现代化理论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对现代化理论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以现代化理论的研究为核心史料来考查中外相关的近现代知识点,本题从时间上、从涉及的地区上来看跨度相当大,对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极高。材料解析题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平时比较难得接触到的。但是学生在阅读材料找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后,总是能够捕捉到一些信息联系与学过的知识取得联系。不管材料解析题的材料如何陌生、设问如何新奇,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的材料解析题是没有的。所谓“材料在书 外,答案在书内”,即要注意回顾题目与教材中的哪段历史有关。所以本题就是在提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所学知识。‎ ‎2、(2016年上海高考单科卷历史36)罗马法(12分)‎ 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 6 -‎ 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 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由此看来,……‎ 资料 ‎《罗马法词典》‎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4分)‎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4分)‎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4分)‎ ‎【答案】(1)水平1:能准确区分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二手史料:、‎ 其他答案。‎ ‎ (2)水平1:能准确区分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 ‎·陈述:①、③;评价:②、④‎ 其他答案。‎ ‎36.(3)水平1:能根据情景从两个维度进行解释 ‎·从社会层面来说,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大量战俘沦为罗马奴隶,奴隶在人口中的比例剧增,引发了释奴的现实需求;从法学层面来说,作为罗马法学思想基础的自然法思想,肯定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为释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 水平2:仅能从一个维度进行解释 其他答案。‎ ‎【解析】‎ - 6 -‎ 试题分析:(1)我们一般将材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十二铜表法》和《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都是在当时编纂出来的,是一手史料。《罗马法词典》和《古代罗马史》都是后人整理的是二手史料。‎ ‎(2)本题考查的是对陈述和评价的区分。所谓的陈述就是叙述历史事实,往往引自历史材料,考古事实,没有任何的个人态度和观点蕴含其中;所谓的评价,就是结合历史事实给出评价者的观点和态度,因此往往具有主观意味。材料中①、③是对法律条文的一种直接引述,没有任何的个人态度和观点。②、④是根据①、③做出的分析,得到的结论。‎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罗马法体系·“公民法”与“万民法”‎ ‎【名师点睛】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却是建立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之上,对保护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经济的一切重要关系都有明确而详尽的规定。在法学家的努力和推动下,这一法律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立法技术高超,而且能够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使其更趋完善。因此,它能为保护私有财产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提供一种现成的法律形式,包含在其中的一些原则,例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的平等地位,契约以双方当事人同意为主要条件和无限制所有权等,很适合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是罗马法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3、(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答案】D - 6 -‎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色彩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新课标高考的高频考点,其特点有,①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④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军队在国家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 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