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 历史 试卷2018.01‎ 命题人:刘家华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部分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朝时,统治者提出“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 B.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 C.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D.百家争鸣局面的最终结束 ‎2.“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  )‎ A.知行合一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 ‎3.梁启超说:“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吾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材料论述的是(  )‎ A.君主立宪的理论基础 B.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C.对民权共和理论的宣传 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 ‎4.考据学又称朴学,内容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从事于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到乾隆、嘉庆时期盛行,形成了为考据而考据的乾嘉学派。乾嘉学派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B.儒家学者的极力推广 C.思想专制的空前加强 D.学术研究理论的进步 ‎5.古希腊一位哲人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的越少。”这位哲人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6.《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每个人肩头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  )‎ A.体现个人主义倾向 B.强调人应该有理性思维 C.忽略了道德的作用 D.深刻批判了民主政治 ‎7.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 ‎,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 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 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8.刘明翰主编的《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9.唐朝诗人窦冀在描述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时写到:“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枯藤劲铁愧三舍,骤雨寒猿惊一时。”与这一描述风格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 ‎10.《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C.中西文化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11.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 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 ‎12.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C.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D.迎合民众文化需要 ‎13.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4.科学史上曾经有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世界就好像一个钟表,当钟表师傅完成装配之后,将钟表上发条,接着钟表会自行运作,师傅不会再过问。推动这一观念产生的是(  )‎ A.经典力学体系 B.量子论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15.自17世纪以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它冲破了经典物理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为人们建立起新的概念,探索新的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材料中的“它”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16.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  )‎ 国家 时段 国家 时段 国家 时段 ‎①‎ ‎1540-1610年 ‎②‎ ‎1660-1730年 法国 ‎1770-1830年 德国 ‎1810-1920年 ‎③‎ ‎1920-2000年 A.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B.英国、德国、美国 C.西班牙、德国、英国 D.意大利、英国、美国 ‎17.“他们挣脱古典主义的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思想提到首要地位。”下列属于此文艺创作风格的是(  )‎ A. B. C. D.‎ ‎18.英国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 透纳创作了油画《战舰归航》,描绘的是一艘小火轮将退役战舰徐徐地拖进港口。落日余晖照耀着天空,覆盖着海面。战舰昔日的雄姿不减,可是夕阳无限好,毕竟是黄昏,临近的将是一片黑暗。此画的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19. 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表示,《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是读者了解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最好人口,“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它将你带进普通人的世界,更弥足珍贵的是,用不了多少年,随着这些亲历者的离世,我们就更无法去了解这段历史了。”下列著作与该作品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20.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这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提及某国政治制度,称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所指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21.严复在《原强》中说“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其目的是(  )‎ A.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 B.主张仿效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反对君主制,主张君民平等 D.要求清政府广开言路,招贤纳士 ‎22.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 A.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23.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 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表明(  )‎ A.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 D.革命武装力量此时获得了空前壮大 ‎24.观察下图,从图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 A.教育得到持续发展 B.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 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 D.“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 第II部分 (非选择题 共52分)‎ ‎25.(25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9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 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6分)‎ ‎26.(12分)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 ‎——陈旭麓《近代史思辩录》‎ 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为什么能成为当时清政府的最佳选择?(4分)‎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学为体”的宗旨的?(6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殊不知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清末新政上谕(1901年1月29日)‎ 材料二 庚子年的冬天,西太后尚在西安的时候,她就下诏变法。以后在辛丑到甲辰那四年内,她裁汰了好几个无用的衙门,废科举,设学校,练新兵,派学生出洋,许满、汉通婚。戊戌年康有为要辅助光绪帝行的新政,这时西太后都行了,而且超过了。日本胜了俄国以后,时人都觉得君主立宪战胜了君主专制,于是在乙巳年(1905年)的夏天,西太后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法,表示要预备立宪。‎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廷推行新政的立场。(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