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www.ks5u.com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 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1.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运动的特点,并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3.了解国共合作的史实,认识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正义要求遭拒。 ①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1月。 ②中国参加会议身份:一战战胜国。 ③中国正义要求: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 ④会议决定:拒绝中国要求,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经过 阶段 时间 中心城市 特点 形式 第一阶段 1919年 5月4日起 北京 青年学生走在 运动的前列 游行示威,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 第二阶段 1919年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 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 (3)结果: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评价 性质 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彻底反帝反封建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 意义 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时间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中心 北京和上海 方 式 发表文章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组织社团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翻译著作 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2.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先在上海,后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3)出席会议的代表:除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名代表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 (4)内容:通过了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力量和正确前进方向。 (3)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 ,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思考探究1]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吗? 金版点拨:不是。其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即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思考探究2]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最主要的含义是什么? 金版点拨:无产阶级领导。 [思维导图]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思考探究3] 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金版点拨:(1)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 (2)国共两党合作。 (3)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 (4)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易混易错] 国民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因而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思考探究4]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金版点拨:(1)反动势力强大。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3)中国共产党不成熟,犯了右倾错误。 [思考探究5] 大革命的失败留给中共怎样的教训? 金版点拨: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才有可能取得革命成功。 主题一 五四运动的特点 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时间 事件 5月4日 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 6月3日 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 6月4日 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10日 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 6月28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 “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二 五四运动的影响很广。它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政治、社会集团诞生;反军阀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得到发展;新的白话文学从此建立,而群众的普及教育也因此大为推广;中国的出版业和民众舆论的力量都大有进展。此外这运动还加强了旧家庭制度的没落和女权运动的兴起。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史料一从历史过程的视角,阐释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表格中的信息隐含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史料二阐释了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金版参考: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利权的正当要求被拒绝。 (2)根据史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影响。 金版参考: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了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发展;白话文的推广;增强了出版业和民众舆论的力量;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3)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金版参考:爱国学生的先锋作用;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海内外各界的参与和推动。 五四运动的特点 (1)革命性: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爱国性:维护山东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3)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等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4)彻底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主题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一、①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建立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三、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 二 中国共产党为②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一、③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通过的宣言 三 农民利益的特别要求:划一并减轻田赋,革除陋规;规定限制田租的法律;承认佃农协会有议租权;改良水利;改良种籽地质;贫农由国家发给种籽及农具。 ——中共三大制订的党纲草案 史料一中①和史料二中③体现了革命对象的不同,史料一中①和史料二中②反映了革命力量的变化。史料三反映了较多考虑农民阶级的利益。 (1)从一大到二大,对革命对象、革命动力的分析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史料一、二加以说明。 金版参考:革命对象: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二大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动力:一大认为是工人阶级;二大关注到农民阶级。 (2)史料三中三大提到的关注农民的利益有何意义?联系国民大革命的史实加以说明。 金版参考:有利于调动农民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的积极性,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推动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3)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变化能否说明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一大的奋斗目标?为什么?纲领的调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变化? 金版参考:不能。 原因:中国共产党是随着国情与形势的变化调整纲领,但最终的奋斗目标是不变的。 变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最革命和最先进的阶级,克服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有了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4)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5)有了新的革命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6)有了新的革命纲领(中共二大制定)——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从历史比较的视角分析国民革命的特点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刘永国《中国国民革命运动新探 ——以现代化为研究视角》 课堂跟踪训练 1.1919年9月,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曾深有感慨地说:“今年中国发生了一种国民舆论的大警觉……可以使我们断定中国将来的重要国事必须要先得国民的意见,必须要合乎国民的需要。”芮恩施的这番感慨产生的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五四运动后国民民族意识增强 C.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领导者 D.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答案 B 解析 材料“1919年9月”说明是五四运动以后;材料“中国将来的重要国事必须要先得国民的意见,必须要合乎国民的需要”说明五四运动后国民民族意识增强,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排除C项;结合所学,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正当要求没有实现,排除D项。 2.1920年5月梁启超作《“五四纪念日”感言》一文,谈到他对“五四”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吾以为今后若愿保持增长‘五四’之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梁启超的认识客观上有助于( ) A.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B.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 C.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D.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答案 D 解析 梁启超认为五四运动的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 ,这一认识客观上有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即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故D项正确。五四运动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属于五四运动的政治价值,故B项错误;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不是五四运动的内涵,故C项错误。 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任务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说明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的实际革命需要,故C项正确。中共一大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A项错误;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与“脚踏实地”无关,排除B项;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排除D项。 4.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国共合作的实现( ) 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B.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消除了国共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发动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从而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故B项正确,D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故A项错误;C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5.1926年7月,中共号召全国民众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迅速扩大民众运动。此号召有利于(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 C.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D.促成中共二大纲领形成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中共号召全国民众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迅速扩大民众运动”符合国民大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故B项正确。A项是1924年,C项是1919年,D项是1922年,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课时作业 1.引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 ) A.拒绝中国代表参会 B.公开承认“二十一条” C.将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 D.反对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 答案 C 2.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五四运动由最初的学生爱国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 D 解析 根据“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D项。 3.(2020·山东泰安期末)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 ) A.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 B.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 D.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学生、商人组成了“三罢”斗争,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且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为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五四运动的性质,B项错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是主力军,C项错误;D项说法与五四运动不符,排除。 4.1918年11月,蔡元培提出的“今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劳工神圣”的口号很快风靡全国,这说明( ) A.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B.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 C.社会主义还没有被中国接受 D.中共成立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答案 B 解析 结合时间“1918年”和材料中“劳工”等字眼可知,这些口号之所以风靡全国是十月革命推动的结果,故选B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故A项错误;C项表述明显不合材料主旨,排除;中共建立于1921年,故D项错误。 5.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他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敬告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文学革命论》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 D 6.“中国最初的共产主义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组织起来的”。材料表明当时(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筹备工人阶级政党 D.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主义支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应是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而作准备,故选C项。根据材料中时间“1920年”可知,A、B、D三项错误。 7.(2020·天津河西期末)如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内容节选 上述内容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 ) A.奋斗目标 B.中心工作 C.组织机构 D.最低纲领 答案 A 8.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联合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广东国民政府成立 C.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D.北伐战争开端 答案 A 9.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判断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这场战争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两大军阀势力,从而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选D项。此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实现,故A项错误;此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排除B、C两项。 10.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包括( ) A.蒋介石、陈独秀 B.汪精卫、陈独秀 C.蒋介石、汪精卫 D.蒋介石、董必武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1927年7月24日”“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背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使宋庆龄感到失望,故选C项。 11.“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因此这一运动深受国际形势的影响,D项正确。五四运动是由中国人发起,排除A项;五四运动中并没有暴力革命,也未推翻北洋政府,因此不是十月革命的翻版,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2.(2020·天津河东区期末)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B.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答案 B 解析 材料“1920年”“劳工神圣”“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表明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五四运动,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劳工和妇女地位的改善,故排除D项。 13.(2020·山东枣庄期末)中共二大发表的宣言说,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由此可知,中共二大( ) A.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B.认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 C.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D.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共二大上,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做了正确分析,说明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故选C项。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没有居于领导地位,排除A项;资产阶级当时是可以团结的对象,而非是革命的敌人,排除B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以后,排除D项。 14.1924年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了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这说明( ) A.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 B.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 C.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 D.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说明了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故A项正确。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不能推断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故B项错误;由材料“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不能推断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故C项错误;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不能推断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故D项错误。 15.(2020·山东菏泽期末)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时,报考人数达1200余人,超过计划人数三倍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广州国民政府的积极努力 B.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鼓舞 C.“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号召 D.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青年踊跃报考黄埔军校的原因是民族危机严重,“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民众的呼声,故C项正确。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于1925年,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故B项错误;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故D项错误。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答案 (1)表现: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2)变化:社会生活风俗方面的变化。 思想: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 (3)具体指:爱国主义情感。 基础:思想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弘扬民主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组织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由“五四运动中形成了‘ 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可知,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由“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可知,走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可以概括出五四运动在社会生活风俗方面的变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习俗走向民主、平等、文明,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新道德直接影响的结果。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可概括出是爱国主义情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三个方面概括。 1.(2019·全国卷Ⅱ)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反映了当时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且“趋于一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群众运动和爱国热情,并未涉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D项错误。 2.(2019·辽宁鞍山期末)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 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 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 C.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D.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放弃了革命领导权,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揭示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在于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国共两党的合作最终破裂,故排除C项。 3.1927年《大公报》发表社评,“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稍稍习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歌、“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 ) A.舆论宣传左右战争进程 B.社会群众思想愚昧无知 C.南北双方重视舆论宣传 D.反帝口号脱离群众认知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未涉及战争和舆论宣传的关系,故A项错误;社会群众思想愚昧无知,材料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稍稍习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歌、‘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得出南北双方重视舆论宣传,故C项正确;反帝口号脱离群众认知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