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质量检测(文)试题 温馨提示: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l00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力图一匡天下,士人游走列国,提出自己治国理政方案,经济发展,文化思想活跃。这一社会巨变的根源是 A. 铁犁牛耕出现 B. 分封制度的瓦解 C. 私学教育的普及 D. 各国变法的推动 【答案】A 【解析】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带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巨变有一定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根源”的要求,排除B、C、D项。 2.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由此推测可知,该时期 *经学传承系统的延续与宇宙支持系统的建立 *凸显君王的意义和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君王的制约与对权力的超越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制定律令与裁决刑事的原则和教条 *思想一致的时代 A. 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B. 儒家思想成为被推崇的正统思想 C. 儒家思想糅合佛道注重思辨哲理 D. 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凸显君王的意义和儒学的意识形态化”“思想一致的时代”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被推崇的正统思想,故答案为B项;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儒家思想糅合佛道注重思辨哲理是指北宋理学的产生,排除C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排除D项。 3.北宋大儒程颐、程颢兄弟喜欢半日读经半日静坐,与佛门坐禅静虑相似。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都受了佛教禅宗的启发,理学家近乎白话文的语录颇有禅宗风格。这说明 A. 宋代理学家排斥佛教 B. 儒学受到了佛学影响 C. 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 D. 佛学已成为思想主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二程如佛门般“坐禅静虑”,心学受禅宗的启发和理学家语录中的禅宗风格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我国古代儒学发展中受到了佛学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理学言行中的佛教痕迹说明其吸收而不是排斥佛教,A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儒学受到佛教影响,但两者还是各自独立,并不是融合为一,C项错误;西汉武帝以后,儒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D项不符合史实。 4.顾炎武在《顾亭林诗文集中》说道:“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 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 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这表明他 A. 倡导正心诚意 B. 否定传统儒学 C. 批判君主专制 D. 主张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尚安望其致用哉?”等信息可以看出,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故答案为D项;理学家倡导正心诚意,排除A项;顾炎武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排除C项。 5.下图为现藏于北京图书馆的雕版墨印本地图 《汉西域诸国图》(约印制于1260~1264年),主要反映了汉代西域诸国分布以及交通路线。图中形象地表示了天山、葱岭、北山、南山、石山和积石山及其名称,并清晰地绘出了长安通往西域的两条路线,全图还标注了地名七十多处。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A. 佐证了汉代对西域的行政管辖 B. 有助于研究西域的历史地理沿革 C. 借鉴了西方先进地图制图技术 D. 反映了汉代已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主要反映了汉代西域诸国分布以及交通路线”“图中形象地表示了天山、葱岭、北山、南山、石山和积石山及其名称,并清晰地绘出了长安通往西域的两条路线”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图有助于研究西域的历史地理沿革,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行政管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该图的绘制技术与西方的关系,排除C项;从“约印制于1260-1264年”来看,该图不是印制于汉朝时期,雕版印刷技术在隋唐时期出现,排除D项。 6.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作)高度概括了古代某位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内容深刻,对仗工稳,历来为世人所推崇。符合该对联描述的文人的 诗作是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答案】B 【解析】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对杜甫的评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诗句,故答案为B项;A项作者是屈原,C项取自关汉卿《窦娥冤》,D项作者是辛弃疾,均排除。 7.鸦片战争,中西会面,三千年一大变局,面对变局一些有识之士积极搜集资料,编写书籍,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等。这些书籍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 A. 主动了解西方世界动向 B. 积极探寻求强求富策略 C. 全面展现救亡图存热情 D. 力图全面接轨西方文化 【答案】A 【解析】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均是对西方历史、地理、技术和政情的介绍,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主动了解西方世界动向,故答案为A项;洋务派积极探寻求强求富策略,排除B项;维新变法运动全面展现救亡图存热情,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力图全面接轨西方文化,排除D项。 8.晚清重臣张之洞认为“西学应世事,中学治身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的实践活动是创办了 A. 安庆内军械所 B. 上海发昌机器厂 C. 汉阳铁厂 D. 京师大学堂 【答案】C 【解析】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洋务企业,故答案为C项;安庆内军械所是曾国藩创办的军事企业,排除A项;上海发昌机器厂是民族企业,不是洋务企业,排除B项;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中创办起来的,排除D项。 9.《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 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西方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B. 时人对甲午战败的反思 C. 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 D. 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影响 【答案】B 【解析】甲午战败,使中国人认识到日本的君主立宪制相较于清政府君主专制的优势,因此“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故答案为B项;西方当时没有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排除A项;从时间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看,不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10.下图是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上的漫画《自由》。画中两个懵懂的小孩敲响了 “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 A. 维新变法运动促进思想启蒙 B. 革命尚未成功仍然任重道远 C. 民国成立封建遗毒根深蒂固 D.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势在必然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和漫画信息来看,说明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还不能接受民主共和自由的思想,革命尚未成功仍然任重道远,故答案为B项;漫画反映大多数人还没有受到启蒙,排除A项;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在1924年,排除D项。 11.陈独秀曾撰文称:“中土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独立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礼记》曰:‘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此甚非个人之道也。”他意在 A. 批判封建伦理 B. 反对帝制复辟 C. 强调文学革命 D. 提倡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既失个人独立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此甚非个人之道也”等信息来看,表明陈独秀批判封建伦理纲常,故答案为A项;陈独秀批判的是“纲常”,即封建伦理,不是帝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学革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排除D项。 12.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五四爱国运动的思想准备,而五四爱国运动则使新文化运动得以更加广泛、深入地幵展起来,并产生了新的面貌。新面貌的表现是 A.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B. 自然科学的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 C. 中共创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更多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更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故答案为D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与自然科学成果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五四运动后,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排除C项。 13.1923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在上海收到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指出国民党过去在反封建斗争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必要性。由此可推知 A. 中共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右倾现象 B. 共产国际干涉破坏中国革命 C. 中国国民党存在着改组的必要性 D. 大革命有走向失败的必然性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说明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必要性”可以看出,国民党在此之前不注重发动人民群众,中国国民党存在着改组的必要性,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鲍罗廷的看法是正确的,不能反映共产国际干涉破坏中国革命,排除B项;大革命的失败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14.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波澜壮阔,图中★号处所在地对应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 B. 人民军队和政权的摇篮 C. 敌后抗战战略总后方 D. 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 【答案】C 【解析】★号处所在地是延安,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抗战的战略总后方,故答案为C项;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两湖,排除A项;人民军队和政权的摇篮是井冈山,排除B项;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是西柏坡,排除D项。 15.1956年5月,陆定一在中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发言说:“我国的历史证明, 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这次发言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开始明确科技文艺发展方向 C. 清除了文艺上“左”倾思想 D. 推动了学术的长足发展进步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陆定一主张独立思考,自由讨论,认为如此才能推动学术的发展,这一主张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发展方向问题,排除B项;C项中的“清除了”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这一发言的影响,排除D项。 16.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邓小平这一思想 A. 推动了高考制度的恢复 B. 源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 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D. 有利于科技体制的改革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来看,邓小平认为发展科技是重中之重,这一思想有利于科技体制的改革,故答案为D项;高考制度的恢复是在1977年,排除A项;党的工作重心是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排除C项。 17.某大学录取通知书要求新生报到时携带一定数量的粮票入校以备需要,但进入大学学习 后,粮票却成为摆设和日后的纪念品。这可以用来说明 A. 计划经济体制发挥明显优势 B. 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新的阶段 C. 加入世贸组织综合国力提升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答案】B 【解析】粮票的作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统购统销政策在改革开放后逐步被取消,1992年底彻底废除,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新的阶段,故答案为B项;这一变化是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排除A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刚刚开始提出,排除D项。 18.有学者认为古希腊人按照自己的形象与性格创造出了神,这使得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由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力量统治的世界里,因此少了一份对自然的恐惧,多了一份探索的勇气。他们还创造出了完整的诸神谱系,这种秩序和规则的概念,反映了一种原始的逻辑体系,据此对古代希腊神话作品理解正确的是 A. 注重于天人感应 B. 背离了科学理性 C. 维护了直接民主 D. 体现了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古希腊人按照自己的形象与性格创造出了神”并且神是为了人类世界而存在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些神话作品体现了人文精神,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天人合一”思想,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这一做法与直接民主无关,排除C项。 19.中世纪罗马教皇炮制了所谓《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宣称4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曾把帝国西部政权“赠与”教皇。长期以来人们信以为真,1440年,学者瓦拉利用《圣经》等文献证明该文件是伪造的。这一事件 A.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B. 动摇了信徒对上帝的信仰 C. 推动了西欧的宗教改革 D. 奠定了《圣经》的权威地位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瓦拉利用《圣经》等文献证明该文件是伪造的”来看,这一事件打击了天主教会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故答案为A项;这一事件对信徒信仰上帝没有影响,排除B项;西欧宗教改革的开端是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排除C项;《圣经》的权威地位不是通过这一事件奠定的,排除D项。 20.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上,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旨在 A. 号召革命推翻君主统治 B.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 C. 倡导权力的平衡和制约 D. 强调人民主权反对专制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上,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其旨在倡导权力的平衡和制约,故C项正确;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但不反对君主制,他主张君主立宪,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在强调三权分立、制约平衡,故BD项不符合材料中心意思。 21.“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 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突出了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的贡献 B. 揭示了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影响 C. 体现出启蒙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D. 说明了生物进化论创立的意义 【答案】B 【解析】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从此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故答案为B项;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排除A项;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排除C项;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理,排除D项。 22.《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对19世纪中期创立的两个学说有过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对两个学说共性表述正确 的是 A. 解释了自然界进化演变的机制 B. 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 C. 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D. 助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答案】B 【解析】生存竞争是指达尔文的进化论,阶级斗争是指马克思主义,两个学说都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马克思主义没有解释自然界进化演变的机制,排除A项;生物进化论没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与助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没有关系,社会达尔文主义有一定影响,排除D项。 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最早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际 B. 加速了美国“新经济”的形成 C. 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D. 帮助英国成就为“世界工厂” 【答案】C 【解析】19世纪中期前后,自然科学研究在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理论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广泛运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故答案为C项;新航路开辟之际没有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排除A项;美国“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排除B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 24.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中说道:“18世纪中叶欧洲的考古工作大大发展起来,意大 利和其他地中海沿岸的古城一个个被发掘出来,尤其是罗马庞贝古城的发掘,使古代艺 术重新展现出它的魅力,让人们看到了带有理性严谨特点和倡导英雄主义精神的新的艺 术样式。”该种艺术样式下的文学艺术作品是 A. 小说《战争与和平》 B. 绘画《马拉之死》 C. 音乐《蓝色的多瑙河》 D. 电影《浮华世家》 【答案】B 【解析】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符合材料中的“带有理性严谨特点和倡导英雄主义精神的新的艺术样式”,《马拉之死》属于新古典主义,故答案为B项;《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文学,《蓝色的多瑙河》是浪漫主义音乐,《浮华世家》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排除A、C、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25题20分,26题12分,27题20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女传》这种体裁是西汉刘向所创,东晋南朝范晔在《后汉书》中首次将其 列入正史之中。早期几部史书所赞扬的列女系各个领域优秀的妇女,如拯救父亲的提萦,文才卓著的蔡文姬、辅佐丈夫的乐羊子妻等,相当于一部“各行业出色妇女传”但《宋史》之后,所谓列女几乎全都是保持贞操、不事二夫的节妇,当然有立志守节的,也有不堪匪徒凌辱、与之同归于尽的。总之,修史者认为妇女唯一值得旌表的品行就是坚守节操,其他的才能都是不值一提的。《列女传》成了地地道道的“烈女传”。后来有学者根据《古今图书集成》等资料统计,有记载的明代朝廷表彰的烈女节妇数量达到三万多人。遍布徽州的明清牌坊中,贞节牌坊占比较高。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 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从“保国、保种、保教”出发,注意到了国家积弱同妇女的关系,他们认为妇女缠足,便不能生育健壮的后代。羸弱流传,何以为兵乎?梁启超认为,国家积弱,是由于“分利”的人太多,妇女由于没有学识,以致没有职业,都成了分利的人。因此要使国家强盛,就必须兴办女学。 ——李桂梅《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材料三 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 去”。1848年,英国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学院,出现了全国妇女宪章协会。19世纪四五十年 代,英国女工占到工人总数的57. 75%,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占到47. 1%,甚至出现不少丈夫找不到工作,而靠妻子养活的家庭。19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大规模女权运动爆发,妇女要求提高经济地位。1888年,第一个妇女国民会议成立。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宋明以来女性形象变化的原因。 (2)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中国女性解放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1)封建统治者的提倡,程朱理学的束缚 (2)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近代教育的推动等。 (3)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影响: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女权运动的开展;影响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上妇女地位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造成宋明以来女性形象变化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宋史》之后,所谓列女几乎全都是保持贞操、不事二夫的节妇”并联系所学,从封建统治者的提倡、程朱理学的束缚来回答。 (2)19世纪末中国女性解放的时代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民族危机、维新变法运动、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近代教育的推动等方面来回答。 (3)19世纪英国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19世纪四五十年 代,英国女工占到工人总数的57. 75%”分析得出。其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占到47. 1%”“19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大规模女权运动爆发,妇女要求提高经济地位”“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对女性社会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女权运动的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 中国 西欧 作者 著作 成书时间 作者 著作 成书时间 李时珍 《本草纲目》 1578年 薄伽丘 《十日谈》 1353年 李贽 《焚书》 1590年 伊拉斯漠 《愚人颂》 15世纪末 宋应星 《天工开物》 1637年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1543年 徐光启 《农政全书》 1639年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1602年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1642年 塞万提斯 《堂古诃德》 1615年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1663年 哈维 《血液循环论》 1628年 顾炎武 《日知录》 1670年 伽利略 《两大体系的对话》 1632年 王夫之 《读通鉴论》 1692年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年 材料反映了14-17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些相似与不同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 明末清初,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著书立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法治、民权、工商皆本等思想,经世致用思想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更加务实。与此同时,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并得到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以薄伽丘、莎士比亚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学者,通过文学作品批判基督教神学,揭露教会腐败,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歌颂人性。 由此可见,在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的产生。 示例二: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但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统治文化上实行专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使得中国的科技仍在传统的道路上徘徊。而同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并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产生了牛顿经典力学等近代科技果。 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欧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了科技发展的巨大差距,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欧。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首先要在通读材料之后,对14-17世纪文化成就进行对比整合,从中分析在此期间中西方历史发展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然后根据个人所学知识,酌情选取一个角度,将个人观点当作命论题表出来,如“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或者“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接着汇总与所选观点相关的这一时期中外史实,从观点表现到相关依据和影响进行分析论证。论题须简明准确,论证科学严谨,表述条理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目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令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材料二 1906年,晚清宣示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其中,“忠君、尊孔”为第一类,“尚公、尚武、尚实”为第二类。“尚公”一方面要求将三纲五常的合理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另一方面要求仿效西方的注重团体合作和社会公德的做法;“尚武”即要求仿效“东西各国,全国皆兵”之制;“尚实”强调的是躬行实践,同时学习西方的实证精神,旨在造就“可农、可工、可商之才”,以利国计民生。自此,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明令颁示的教育宗旨正式诞生,它一直沿用至清王朝覆亡止。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建立后,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于1912年1月19曰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中等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并立即着手编写新教科书。 ——摘编自杨天平《晚清教育宗旨史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评析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制定1906年教育宗旨的思想来源,并说明与之相比较民国初年教育宗旨发生的变化,试分析其变化原因。 【答案】(1)特点:起源早(发展时间长);政府主导;官学与私学并存;儒学主导(教化功能突出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评析: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为政府提供了后备人才,巩固了专制皇权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流和融合;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凸显了儒学的社会 教化功能。但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教育的发展,造成明清之际中国落后于世界。 (2)思想传统儒家思想的内核;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进步派别如维新派的主张; 西方思潮学说等。变化:民国初年教育以维护共和(民主)为宗旨。原因:政治上辛亥革命爆发、民 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经济上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 的传播,三民主义的实践。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我国教育发源很早”“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以儒取士”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评析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令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对文化发展与创新、专制皇权统治、民族交流和融合、封建经济发展和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正面影响,以及文化专制政策阻碍教育发展、造成明清之际中国落后于世界等负面影响来回答。 (2)晚清政府制定1906年教育宗旨的思想来源,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尚公’一方面要求将三纲五常的合理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另一方面要求仿效西方的注重团体合作和社会公德的做法”“‘尚实’强调的是躬行实践,同时学习西方的实证精神”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民国初年教育宗旨发生的变化,可以根据“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分析得出。其变化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政治上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实践等方面来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