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试题(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试题(一)

康杰中学6月模拟一文综历史测试题 ‎24.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 A.有利于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B.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C.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25.《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完善 B.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 ‎26.《东坡志林》中有一则生动的事例:“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说明当时( )‎ A.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B.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 C.三国故事最受统治阶级的推崇 D.小说成为传播市民文化的载体 ‎27. 据估算,明朝末年掌握在京城皇宫和官僚手里的白银,总数至少在5000多万两以上,约占西方流入中国白银总数的1/6。至于贮藏在各地藩王、官僚、富绅私宅里的白银,其数亦当十分可观。材料反映了当时白银流入( )‎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显著改善民众生活 C.刺激了当权者的贪欲 D.推动经济政策改变 ‎28.《天演论》的出版,一石激起千层浪。1906年《民报》主要撰稿人胡汉民评价《天演论》:“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即所谓言合群言排外排满者,固为风潮所激发者多,而严氏之功盖亦匪细。”这反映了( )‎ A.《天演论》催生国人民族观念 B.维新思想已逐渐走向成熟 C.“物竞天择”观念受民众推崇 D.“进化论”助推革命浪潮 ‎29.据历史学者研究,国民大革命期间,共产国际实际支持中共的费用不到25万美元 ‎ 。苏联和共产国际支持国民党总经费超过1776万美元,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70倍。共产国际支持冯玉祥的经费超过1000万美元,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近40倍。该学者旨在强调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中国共产党经费困难 B. 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 C. 敌我力量的悬殊 D.中国国民党右派的叛变 ‎30.下表为某一时期在党的中央会议上陈云作了题为《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的报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据此可知。这一经济思想( )‎ 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 工商业方面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 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 生产方面 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 国家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 市场方面 国家市场是主体 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 B.具有计划性、多样性、灵活性 C.超越了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 ‎31.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这表明( )‎ A.雅典的公民权只对外邦的上层人开放 ‎ B.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力受到外邦人的威胁 C.雅典公民权的授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 D.雅典外邦人必须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 ‎32.14世纪时期,佛罗伦萨的学校无论公立、私立还是教会所办,学习内容都有了很大地革新,强调学习的是文法修辞,不像中世纪的大学以神学为主,而修辞学在中世纪时最不受重视。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是因为 ( )‎ A. 修辞学适应城市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 教皇的权威受到新教的冲击 ‎ C. 修辞学范本取自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 D. 新式 民族国家的兴起 ‎33.‎ ‎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主要说明( )‎ 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 C.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34.列宁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由此,列宁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计划经济 ‎35.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B.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C.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材料一 ‎ ‎ 公共卫生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社会“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产物”。最初关注的是环境卫生和疫病预防,后来逐步扩展到多个领域,比如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医疗卫生、妇婴卫生、卫生教育等,几乎包罗了所有与民众生命健康有关的问题。大体而言,广义上的公共卫生行政事务包括了上水道、下水道、粪尿处理、道路清扫等环境卫生;医疗设施或对药品进行管理的保健卫生;还包括对卫生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教育的卫生教育以及对各种卫生数据进行统计的卫生统计等。狭义的公共卫生则指公共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卫生防疫及饮食品卫生等。19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来应对英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卫生的困扰。从英国开始,公共卫生立法开始成为欧美国家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事项。‎ ‎——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 材料二 清末新政中建立起卫生行政制度,并初步形成了卫生法律体系,以1911年东北鼠疫治理为契机,以防疫为主的公共卫生开始从无到有、从地方性立法向国家性立法过渡。由于社会转型以及政局动荡的深层因素影响,民国初的中央和地方卫生行政机构并不稳定,曾几度裁撤。即使如此,公共卫生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仍卓有成效,不仅公共卫生立法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专业化、技术性规范日益成为公共卫生立法的重点。与清末相比,防疫、医师登记、环境、饮食、饮水类等公共卫生法规都形成了体系,更重要的是基本勾画出了民国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的概貌。‎ ‎——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公共卫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和民国时期公共卫生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11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历史时期 内涵与用法 明代以前 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 明末清初 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 ‎19世纪40-60年代 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 ‎19世纪60-80年代 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 ‎19世纪90年代 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 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20 世纪 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1919年后 ‎“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12分)‎ 三、选做题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顽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勤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才培训机构——储才馆。‎ ‎——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9 分)‎ ‎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题目。(15分)‎ 材料 1965-1975年,美国反战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余震还波及西欧,形成了反战国际联盟。反战运动开始于1965年,反战人员“超越政治见解、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年龄、肤色的差别”,最初参与和平运动只是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如1965年《纽约书评》的编辑们曾发起过一次反对约翰逊总统战争升级的请愿活动,之后学生群体以开展宣讲会与抵制征兵的方式参与和平活动。1968年,越战导致的美国士兵死亡人数达到两万两千人,厌战情绪蔓延到军队内部,数千名越南退伍老兵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高喊“胡志明,民族解放阵线必胜”的口号,并扔掉了他们在越战中获得的勋章。受反战运动影响,新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庄严宣告“我要结束这场战争”。‎ ‎——朱美娣《越战时期美国国内的和平反战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反战运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罗伯特·舒曼(1886—1963)法国政治家。舒曼年轻时曾就读于波恩、慕尼黑和柏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了德军,一战后加入法国国籍。舒曼对法德之间的历史宿怨有亲身体会,渴望能够彻底结束法德之间的敌对状态。二战后,大部分西欧人仍把德国看成一种威胁,而非合作伙伴。但随着柏林封锁、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成立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时任法国外长的舒曼意识到,法国必须调整对德路线。为此,舒曼在1950年5月宣布实施一场外交革命——“舒曼计划”。他说:“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机构管理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组织之中。”德国人最先认可了这一计划,接着是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1951年,六国订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舒曼又推动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舒曼计划”的实施为欧洲经济一体化开辟了新的途径,他也被誉为“欧盟之父”。‎ ‎——摘编自李世安《欧洲一体化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舒曼能够促进法德和解的有利因素。(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舒曼计划”的实施如何为欧洲一体化开辟了新途径。(7 分)‎ 参考答案 ‎24.A 25.B 26.B 27.C 28.D 29.A ‎30.B 31.C 32.A 33.B 34.B 35.A ‎41.(1)特点:最早从英国开始;关注领域广泛;有立法保障等。(6 分)‎ 原因: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化兴起;公共卫生问题突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工人阶级的斗争;近代科技的进步。(8 分)‎ ‎(2)背景:晚清及民国政府的努力;治理东北鼠疫等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契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借鉴西方公共卫生治理的经验等。(6 分)‎ 意义:建立了卫生行政制度;初步形成卫生法律体系;培养了公共卫生的相关人才;加速了近代社会转型等。(5 分)‎ ‎42.(12分)‎ ‎【答案】示例一 论题:外来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丰富了“富强”一词的内涵。(3分)‎ 论证:①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一小部分的有识之士见识到英国等国的强大,开始开眼看世界,从而将“富强”的适用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的武器不如西方,掀起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军事技术,“富强”的含义从经济拓展到军事领域;③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意识到除了学习西方的技术之外,还应学习西方的制度,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赋予“富强”政治性的含义。(6分)‎ 总结:综上所述,“富强”内涵从国内拓展到国外,从经济领域延伸到军事、政治领域,反映出外来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冲击不断加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3分)‎ 示例二 论题:“富强”一词使用的变化侧面反映了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路径。(3分)论证:①19 世纪60—80年代,“富强”在工商和国防两方面的积极内涵反映出部分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的诉求,他们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在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②‎ ‎19世纪90年代,“富强”含义开始拓展到政治领域,反映出国人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中,意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局限,维新派遂掀起了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③20世纪初,“富强”一词政治含义的拓展,反映清政府在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后的奋发图强,希望通过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改革以维持统治。但另一方面,“富强”使用的减少也反映出革命派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从改革转向革命,试图推翻清王朝,建立平等的社会。(6分)‎ 总结:综合以上关于“富强”内涵的变化,反映出洋务派、维新派、清政府及革命派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器物、制度层面逐步深入地向西方学习,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3分)‎ 示例三 ‎ 论题:社会思潮的演变影响了人们对“富强”的评价。(3分)‎ 论证:①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提倡重义轻利的观念,所以重利的“富强”观念遭到世人的贬低;②明末清初,针对明末空谈心性的弊端,部分思想家冲破理学的束缚,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富强”观念得到部分人的认可;③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马克思主义者要求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维新运动因为维护封建政权清王朝,故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对象,这导致“富强”一词迅速贬义化。(6分)‎ 总结:综上所述,受社会不同时期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富强”的评价或褒或贬,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3分)‎ ‎45.(1)主要变化:由局部调整到全面变革;变革南被动转向主动;由固守传统到注重对旧机制的割舍与新体制的创建。(6 分)‎ ‎(2)影响:有利于推动晚清外交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利于外交人才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丰富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现代外交体制,推动了外交体制的现代化转型;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屈辱的局面。(9分)‎ ‎46.(1)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具有国际性;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广泛;反战形式多样;以民间力量为主。(6 分)‎ ‎(2)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想盛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越南战争导致美国人民遭受沉重损失。(9分)‎ ‎47.(1)有利因素: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中心地位;舒曼特殊的个人经历;西欧联合自强的思想流行。‎ ‎(2)新途径:搁置争议,经济生产实行共管;依托国际组织解决问题;分领域逐步推进;逐步吸纳新国家加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