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

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政治(理科)‎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生态安全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种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哲学的发展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 ‎④哲学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促进作用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生态安全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种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这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的发展与经济有密切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 ‎③: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③错误。‎ ‎④: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的哲学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促进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苏格拉底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这表明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 ‎②哲学是人们对具体领域事物和现象的根本观点 ‎ ‎③哲学研究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 ‎④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概括出事物的本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这表明哲学研究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概括出事物的本质,③④符合题意。‎ ‎①: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概括和总结,①说法错误。 ‎ ‎②:哲学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研究世界的本质与规律,而各门具体科学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来研究世界,把握某一特殊规律,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具体科学与哲学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各门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以不断丰富的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知识为前提。 ‎ 另一方面,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又有差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差别之一。哲学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研究世界的本质与规律,而各门具体科学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来研究世界,把握某一特殊规律。两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 差别之二。哲学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哲学与政治密切相关。具体科学中的自然科学则不具有阶级性。‎ ‎3.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美国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访谈中发现,他们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 )‎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B: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们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符合题意。‎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A错误。 ‎ C:材料强调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不体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与题意不符。‎ D:材料强调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强调哲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4.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④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①②观点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③: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意思是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③不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④: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强调的是矛盾具有普遍性,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近日,在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天地联合探测火星生命信息,研究宇宙和天体环境科学以及探讨改造和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从哲学上看,中国将探测火星是基于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物质决定于意识;思维有可能是错误的,不一定是正确反映。故①④项错误。‎ ‎②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中国将探测火星,研究宇宙和天体环境科学。故②③项正确。‎ 故本题选B。‎ ‎6.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时代发展、人民期待的精准把握和呼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下列观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相反的是 A. 气者,理之依也 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 世界是理念的外化 D.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答案】C ‎【解析】‎ ‎【详解】C: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C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相反,符合题意要求。‎ ABD:ABD均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相一致,但不符合题意要求。‎ 故本题选C。‎ ‎【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哲学史上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个"对子"的是( )‎ A. 形存则神存——闭上眼就是天黑 B.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天地合而万物生 C. 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D. 理生万物——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C: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沧海变桑田与天不变道亦不变就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个“对子”,C符合题意。‎ A:形存则神存与闭上眼就是天黑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A与题意不符。 ‎ B: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天地合而万物生均属于唯物主义观点,B与题意不符。‎ D:理生万物与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均属于唯心主义观点,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①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 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 ‎8.纵观哲学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说:哲学虽无小用,但有大用;哲学虽无近用,但有远用;哲学虽无浅用,但有深用。哲学有大用、远用、深用,是因为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④哲学能从根本上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哲学有大用、远用、深用,是因为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④符合题意。‎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①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③错误。‎ 故本题选C。‎ ‎9.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 是具体科学综合和基础 D.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答案】B ‎【解析】‎ ‎【详解】A:题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作用,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错误。‎ B:题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区别就在于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正确。‎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错误。‎ D: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D错误。‎ 故本题选B。‎ ‎10.暗物质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成、天文观测和膨胀宇宙论研究表明:宇宙是由26.8%暗物质组成。从哲学角度,下列对“暗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暗物质与哲学上的物质是一回事 B. 不能观测到暗物质表明其是不可知的 C. 暗物质是人的主观意识想象出来的 D. 暗物质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故而暗物质与哲学上的物质不是一回事。A排除。‎ B: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等研究证实宇宙是由26.8%暗物质组成,表明宇宙是可知的,B排除。‎ C:暗物质是宇宙中客观存在的,C说法错误。‎ D:本题考物质的概念。暗物质虽然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成、天文观测和膨胀宇宙论研究得出,宇宙是由26.8%暗物质组成,这说明了“暗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1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规律是客观的,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朋友也在变化发展,因此,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①正确;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大地也在变化运动,因此,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②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红尘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③说法错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说法错误。‎ ‎12.有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这告诉我们()‎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内在规律的支配 ‎②事物都处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之中 ‎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揭示了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人易胖的原因,表明事物运动具有规律性,规律具有客观性,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利用规律,④排除。‎ ‎13.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理论评价正确的是()‎ ‎①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③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④承认飞箭在一瞬间离开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飞矢不动”理论把飞矢在某一点上的相对静止绝对化,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从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排除②④,①③入选。‎ ‎【点睛】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 ‎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4.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 A.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D.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B:“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其中的“稳”就是相对静止,“进”就是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的,“稳中求进”说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B符合题意。‎ A:材料强调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不体现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A与题意不符。‎ C:材料强调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是运动和物质的关系,C与题意不符。‎ D:“稳中求进”说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不体现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 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5.指出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事物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日月星辰 ‎②马克思主义 ‎③亭台楼阁 ‎④工作计划 ‎⑤动植物 ‎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⑦工程设计方案 ‎⑧电磁场 ‎⑨法律和法规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⑦⑨ C. ①②③⑦⑨ D. ②③④⑦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物质的相关知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对除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共性的抽象和概括。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动植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电磁场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属于物质范畴,①③⑤⑥⑧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工作计划、工程设计方案、法律和法规都属于意识范围,②④⑦⑨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6.“晨起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画中、胸中之竹是眼中之竹的主观映象 ‎②眼中之竹是画中、胸中之竹的具体内容 ‎③画中、胸中之竹源于画家的智慧和灵感 ‎④画中、胸中之竹是对眼中之竹的复制和再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质决定意识,画中、胸中之竹是眼中之竹的主观映象,都是对眼中现实之竹的反映,故①正确;眼中之竹是画中、胸中之竹的原材料,是画中、胸中之竹的具体内容,故②正确;画中、胸中之竹属于意识范畴,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故③错误;画中、胸中之竹是对眼中之竹的能动的反映,不是简单的复制和再现,故④错误。故选A。‎ ‎【点睛】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1. 内容的客观性。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2. 形式的主观性。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17.“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 运动具有相对性,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运动的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B:“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意思是:人的一生少年时光怎能长久呢,即便是浪涛翻滚的大海也有变为农田的那一刻,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望梅止渴,心灵手巧”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B正确。‎ ACD:三项均错误,AC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引言型选择题 ‎ 题型特点:此题型与一般材料型选择题的不同点在于题干的内容引用了某人、某著作中的论断或论述,其它特点均等同于一般材料题。解题方法:要解好这类题型,必须在平时扩大知识面,加强古诗、古文的修养,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反复阅读引文,能清其原意,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分析选项时,先运用排误法,然后将观点正确的选项与题干对照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选出正确答案。‎ ‎18.‎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拾阶而上,登临城楼,察看关城布局,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总书记的讲话蕴含的哲学道理:‎ ‎①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是凝结在万里长城这一载体之中 ‎②人们对中国印象是对万里长城这一对象主动创造性反映 ‎③人们对中国印象是对万里长城这一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④人们对万里长城的深入认识,能够揭示中华文明的真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时指出:“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人们对中国印象是对万里长城这一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是对万里长城这一对象主动创造性反映,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①④不属于哲学道理,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9.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日,科学家使用冷冻电镜技术,以迄今为止最高的分辨率确定了端粒酶的结构,向开发端粒酶搞衰老与癌症相关疗法迈出了重要一步。这表明 ‎①人类对抗衰老和癌症的愿望是推进有关端粒酶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使用先进认识工具是科学家获得对端粒酶正确认识的决定因素 ‎③医疗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端粒酶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对衰老和癌症的有关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①错误。‎ ‎②:先进认识工具的使用会有助于获得对端粒酶的正确认识,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实践决定认识,②错误。‎ ‎③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0.科学家一直在思考月球背面的光照条件是否可以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2019年1月12日,“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传回的最后一张试验照片,显示所携带的罐内生长出的植物嫩芽长势良好,这意味着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的成功。由此可见 ‎①可知论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实践工具的发展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桥梁 ‎④科学实验的成功是认识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可知论是有条件的,①错误。‎ ‎②③:材料“这意味着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的成功” 由此可见实践工具的发展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连接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桥梁,②③符合题意。‎ ‎④:推动实践的发展是认识的目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1.历经多次试验,2019年7月,中国民营航天首台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全系统200秒长程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充分展现了该技术的合理性、先进性,探索了一条适用于商业航天的高可靠、低成本发动机研制之路。从认识论角度,这表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活动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实践是实现谬误到真理转化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历经多次试验,国内首台可重复使用的80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充分展现了该技术的合理性、先进性,探索了一条适用于商业航天的高可靠、低成本发动机研制之路,从认识论角度,这表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活动,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应是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前后搭配不当。‎ ‎④:谬误到真理转化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④。‎ 故选C。‎ ‎22.在生活中,酒后饮茶的习惯十分常见。很多人都认为酒后饮茶可以解酒,有利身体健康。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使心脏兴奋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更会增强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危害很大。这表明 ‎①既有的认识不具有正确性 ‎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③任何真理都有其客观性 ‎ ‎④实践能够检验和发展真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题干强调很多人认为酒后饮茶可以解酒,有利身体健康,但科研人员却通过实验有不同的发现,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②符合题意。‎ ‎④:科研人员的不同于很多人的观点是基于科学实验研究而得出的结论,这表明实践能够检验和发展真理,④正确。‎ ‎①:既有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既有的认识不具有正确性的说法错误,①错误。‎ ‎③:选项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真理的客观性,不选。‎ 故本题选D。‎ ‎23.港珠澳大桥从建设伊始,就承载着三地对深度合作和共同发展的美好期盼。从3个小时缩短到约45分钟,大桥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之间客货运输通道以水路为主和陆路绕行的状况,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的重要枢纽。这表明( )‎ ‎①客观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 ‎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加优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港珠澳大桥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之间客货运输通道以水路为主和陆路绕行的状况,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的重要枢纽。这表明客观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①②符合题意。‎ ‎③:事物的固有属性具有客观性,不可以改变,③说法错误。 ‎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存在哪个更优越的问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24.“瑞雪兆丰年”和“乌鸦叫丧,喜鹊叫喜”的共同点是( )‎ A. 都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胡乱联系 B. 都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联系 C. 都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 前者坚持了联系的观点,后者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C:“瑞雪兆丰年”和“乌鸦叫丧,喜鹊叫喜”的共同点是都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C符合题意。‎ A:“瑞雪兆丰年”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乌鸦叫丧,喜鹊叫喜”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胡乱联系,A错误。‎ B:“瑞雪兆丰年”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联系;“乌鸦叫丧,喜鹊叫喜”是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联系,B错误。‎ D:两者都坚持了联系的观点,D不是两者的共性,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5.‎2018年11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药品信息化追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强化追溯信息互通共享,实现全品种、全过程追溯,促进药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提升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这说明( )‎ ‎①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构建体系 ②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③要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强化追溯信息互通共享,实现全品种、全过程追溯,促进药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提升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这说明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要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③④符合题意。‎ ‎①: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①错误。‎ ‎②: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方式排列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②是不科学的。‎ 故本题选D。‎ ‎26.‎2019年6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之间的新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一直随着人的意志的改变而改变 ‎③应当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该选项的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②排除。‎ ‎④:材料没体现要素对系统的影响,④排除。‎ ‎①③: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可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佐证了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应当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①③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 实践方面 认识方面 整体性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有序性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提醒: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27.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抓实。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要求我们( )‎ ‎①根据事物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部分影响整体,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研究事物间的具体联系 ④应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抓实。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要求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研究事物间的具体联系,重视部分的作用,抓住关键部分,②③符合题意。‎ ‎①:要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错误。 ‎ ‎④:材料强调抓住关键部分以推动整体发展,不体现应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2)(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28.当前,全球大数据正进入发展快车道,数据在爆发式增长同时,多集中分布在互联网,电信金融、公共事务等领域,造成新的数据强国和数据垄断,打破数据孤岛,需要( )‎ ‎①立足整体,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③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④充分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从材料可以看出,打破数据孤岛,需要立足整体,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整合要素,以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③错误。 ‎ ‎④:整体统帅部分,部分影响整体,打破数据孤岛需要立足整体,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不涉及充分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29.乌镇已经率先实现‎5G 商用全覆盖,为了让嘉宾共享互联网发展的成果,大会精心筹划了智慧化体验项目,远程无人驾驶车、毫米波人体安检仪等60余个智慧化项目亮相2019年峰会。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变化②新事物自产生时起就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③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④从出现次序上看,出现在后的一定是新事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变化,‎5G技术代表着互联网发展的新成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①③符合题意。‎ ‎②:新事物一开始往往是弱小的,不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②说法错误。‎ ‎④:不能以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判断是否是新事物,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变化不等于发展;判断事物是否新事物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不是以力量的强弱、时间的先后、表面的形式作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30.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 ‎④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体现了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③表述错误。‎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而不是循环性,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1:条件排除法,设问一般要求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或者要得出题干中的结论,需要题肢中的哪些条件。考生要注意排除以必要条件代替充要条件、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或夸大事实的题肢。‎ 方法2:概念判断法,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符合题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题肢。‎ 方法3: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方法4: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31.古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列说法中哲学寓意与之相通的是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④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与其相通,③④符合题意。‎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调办事情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①与题意不符。‎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方法论:要坚持重点,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32.1G是移动通信语音时代的开始;‎2G可以浏览一些文版信息;‎3G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并处理图像、音乐等;‎4G让我们随时看电影不再成为奢侈;‎5G相比‎4G,将在容量、传输速率、可靠性等方面实现质的提升。从‎1G到‎5G,这一部波澜壮阔的移动通信史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曲折与前进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③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事物在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过程中前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构成事物的质变。故①③项错误。‎ ‎②④:从‎1G到‎5G,这一部波澜壮阔的移动通信史,体现了由低级到高级,量变到质变。故②④项正确。‎ 故本题选B。‎ ‎33.习总书记在指导河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有一段对乡村干部语重心长的讲话:“杭州雷峰塔是怎么倒的?就是因为去捡砖的人多啊,今天你拿一块,明天他拿一块,最后塔就轰然倒掉了。有的事,总觉得不是燃眉之急的事,但恰恰是危亡之渐啊!”总书记这段话告诫我们 A. 量的任何积累都将引起质变 B. 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的质变 C. 要适可而止,防止质变 D. 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并不是任何量的积累都能引起质变,A错误。‎ B:题干总书记的讲话是强调适度原则,控制量变,防止发生质变,而不是促使事物的质变,B错误。‎ C:题干总书记的讲话是强调适度原则,控制量变,防止发生质变,C错误。‎ D:题干总书记的讲话是强调适度原则,控制量变,防止发生质变,而不是注重量的积累,D正确。‎ 故本题选D。‎ ‎34.赫拉克利特说过:“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句话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 矛盾就是统一 B. 矛盾就是对立 C. 矛盾就是前后不一 D.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矛盾的含义的知识。‎ A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即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选项AB都不是对矛盾概念的正确理解,故排除。‎ C:前后不一的现象是逻辑矛盾,不是哲学上的矛盾,故排除选项C。‎ D:赫拉克利特的话正确揭示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故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35.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如今,中美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让中美合作更多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体现了中美两国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①入选。‎ ‎③:中美两国虽有分歧,但可以管控分歧,加强合作,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入选。‎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是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表述错误。‎ ‎④:材料主要强调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④强调的是两者的区别,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非选择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新版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古诗文比例有大幅提升,这将对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及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发挥变好作用。语文教材要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好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做人做事做到极致就是要做文化。针对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文化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设计缺乏创新性和技术含量较低等因素,我国对文化供给侧进行改革,其一就是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精品力作成为时代话题和时尚先锌;紧紧抓住科技进步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和领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生产领域,鼓励和刺激文化供给侧的竞争,提升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引导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与品质。‎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语文教材是如何修订的。‎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的语文教材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要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不仅能够促进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也可以为我们正确地改造世界起指导作用。我国对文化供给侧进行改革,其一就是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改善文化产品供给的质量。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语文教材修改针对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遵从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发挥精品力作的文化价值。(考生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语言教材的修订为背景材料,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不仅能够促进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也可以为我们正确地改造世界起指导作用;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等方面,分析语文教材的修改要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针对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遵从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发挥精品力作的文化价值。通过文化供给侧改革,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改善文化产品供给的质量,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语文教材是如何修订的。‎ 从材料可以看出,语文教材的修改要针对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遵从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发挥精品力作的文化价值。因此我国的语文教材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通过文化供给侧改革,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改善文化产品供给的质量,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可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不仅能够促进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也可以为我们正确地改造世界起指导作用;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等方面,分析语文教材是如何修订的。‎ ‎【点睛】关于辩证唯物论知识,主要有两个方面知识,一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要要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避免错误的思想意识的危害;二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7.‎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垃圾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大量垃圾不仅占用耕地,还污染土壤、水源、大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等,面对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垃圾的处理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但会带来二次污染,也有种种技术难题。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获得很大成功,上海市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也取得明显成效。‎ 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的方式变化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 ‎【答案】①在传统垃圾处理过程中,人们日益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及方式的落后,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以及种种技术难题,促使人们对垃圾分类管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获得成功,上海市取得的明显成效,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垃圾分类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垃圾分类为背景,设置材料和问题,考查哲学生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体现类主观题,学生需整合教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遵循事实逻辑作答,难度一般。‎ ‎【详解】(1)解答本题需要整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阅读材料分析可得,在传统的垃圾处理过程中,人们日益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及方式的落后,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以及种种技术难题,促使人们对垃圾分类管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垃圾分类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点睛】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⑴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活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揭开解决香港问题帷幕40周年。‎ 材料一 40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根据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一构想超越了传统的国家学说,在国家结构问题上进行了崭新的设计,提出一些新的理论观点。40年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我们不仅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而且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后长期保持繁荣稳定的目标。‎ 材料二 近期,在香港发生了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损害香港繁荣稳定的暴力活动。邓小平曾在1987年就指出: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难道就不会出现吗?……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国家、香港的利益。所以,当香港发生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中央必须出手解决,这是中央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说明在必要的时候中央出手解决香港事务的原因。‎ ‎【答案】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功能的变化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要求我们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地方特别行政区,必须服从中央,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必要的时候中央出手解决香港事务,才能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香港问题的解决为背景材料,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说明在必要的时候中央出手解决香港事务的原因。‎ 从材料可以看出,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地方特别行政区,必须服从中央,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必要的时候中央出手解决香港事务,才能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可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功能的变化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等方面,说明我们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因此必要的时候中央出手解决香港事务,才能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点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2)(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