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浙江)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浙江)1

‎2019届一轮复习 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 教案(浙江)‎ 高考对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因此,我们只要读懂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可答题。为此,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勾画——标注——思考。勾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能彰显文本内容的论点和论据,因为部分选项就是从论点与论据的角度命题的。标注就是标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往往就是高考命题点。思考就是思考文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句间关系也是高考的命题点),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阅读习惯不是分开的,而是三位一体的,是边读边勾画,边标边思考。‎ ‎“三位一体”阅读法——勾画、标注加思考 ‎(一)读文时,应勾画论点与论据 ‎1.勾画论点句 论点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一般是一文一个中心论点,在整个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这个论点来展开议论。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达;也有短论找不到论点句的,这是潜在论点的写法。‎ 一般来说,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候在文章的中间(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有时候文章标题就是全文论点。‎ ‎2.勾画论据句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 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充当,称为事实论据;一类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为道理论据。因此,在阅读时,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如果……那么……”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事理论据。这样可迅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 论述类文本常用的6大论证方法 要想准确勾画论点句和论据句,并明晓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必须熟知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 ‎ ‎(2)引用论证 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在论述“有业”“敬业”“乐业”时,作者引用了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名句以及孔子、百丈禅师、朱熹、曾文正等人的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中,先从反面以普列汉诺夫为例,说明“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接着又从正面以诸葛亮和徐庶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为例,通过对比,证明会意的重要性。‎ ‎(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各个比喻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5)因果论证 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正确合理的论证方法。如:‎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让勇者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就是另一片蓝天。‎ 以上文段针对每个事例分别作了原因探究,揭示了人物在磨难中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很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6)类比论证 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将自己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这一事实类推到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二)读文时,应善于标注关键词 文中需要标注的关键词主要有下面三种类型:‎ ‎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的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括词(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词);‎ ‎(3)表已然未然的词(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或然必然的词(如“如果”“可能”“一定”“或许”“已经”“将来”“正在”“目前”“如果”“必然”“预计”等);‎ ‎(4)代词(如“这”“那”“它”“其”“此”等);‎ ‎(5)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的词。‎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 ‎(1)表因果关系的词(如“因为”“因此”“……的原因”“因而”“由于”“从而”等);‎ ‎(2)表转折关系的词(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 ‎(3)表并列或递进的词(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 ‎(4)表分类分层的词(如“首先……,其次……”等);‎ ‎(5)举例子的词(“例如”“如”);‎ ‎(6)表解说性的词语(如“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等)。‎ ‎3.文中反复强调的词 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 ‎(三)读文时,应注意思考3类关系 ‎“关系”是指概念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三种关系。‎ ‎1.思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文本中的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注意它们自身内涵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当然,这里所说的“概念”比较宽泛,是指语境中的概念(称陈述对象也可),因为有些选项会着意考查特殊语境造成的同义“概念”现象。‎ ‎2.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在阅读文本时,注意语句之间存在的因果、转折、条件、并列等各种关系。有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勾画时的关联词基本能判断出,但是有的句与句之间没有关联词,需要格外注意,在阅读时要根据语意来分析判断。特别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在论述类文本中,以果求因,以因推果,是常见思维模式,含有因果关系的语句比较密集。‎ ‎3.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段落关系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有的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引起的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这样处理:‎ ‎①各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 ‎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 ‎③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再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句和连缀的重要词语,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为阅读各题的四个选项时能迅速找出该内容在文章中的大致位置做准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