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20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20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作业

课练 20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小题狂练⑳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 ‎1.[2019·江西上饶模拟]1950年11月,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财政工作的部署:“战争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第二应该是维持市场,求得金融物价不要太乱。第三才是其他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支出”。这一精神的贯彻(  )‎ 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B.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需要 C.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奠定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格局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第三才是其他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支出”,推知国家建设的发展需求而非单纯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立是在1956年左右,故B项错误;中国确立斯大林模式是在“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故C项错误;材料中“才是其他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支出”,推知国家准备学习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正确。‎ ‎2.1952年1月~10月,党和政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了“五反”运动。通过这场运动,一方面开始建立工人监督生产、参与管理的制度;另一方面,资本家们不敢再进行违法活动,大多实际上已丧失了控制其企业的权力。这场运动(  )‎ A.确保了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B.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C.为“一五”计划指明前进的方向 D.沉重打击了建国初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了‘五反’运动”和“资本家们不敢再进行违法活动,大多实际上已丧失了控制其企业的权力”得出“五反”运动强化了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管控,为即将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条件,故B项正确。‎ ‎3.[2019·济宁模拟]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财政经济的有关政策。该政策的实施(  )‎ 时间 政策 ‎1950‎ 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规定绝大部分财政归中央财政部“统收统支”‎ ‎1951‎ 将“统收统支”改为“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即中央、省(市、自治区)、县(市)三级财政,由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绝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中央 A.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充分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D.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49~1952年属于经济恢复时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统收统支”不相符,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绝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中央”不相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同时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故D项正确。‎ ‎4.[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金冲及说:“到19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的途径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 答案:B 解析: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行,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从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正确;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项错误;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故D项错误。‎ ‎5.[2019·四川凉山检测]“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后,城市人口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逐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大,粮食问题供应紧张。对此,我国采取的新措施是(  )‎ A.实行统购统销 B.发展农业合作社 C.推行“以粮为纲”政策 D.实行国家合同定购政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一五”计划的开展,粮食供应紧张,因此需要国家调控,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故A项正确;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粮为纲”说法显然不符,故C项错误;国家合同定购只能解决收购问题,不能解决销售分配问题,故D项错误。‎ ‎6.[2018·全国卷Ⅰ]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D 解析:D对:材料反映了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深山开采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A错: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 ‎7.[2018·全国卷Ⅱ]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B 解析:B对:漫画以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为焦点,体现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A错: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中“量布做新衣”的信息不符。C错: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漫画中“1956年”的时间信息不符。D错:不是漫画的主旨且与史实不符。‎ ‎8.[2019·山东泰安模拟]下图为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其中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9。“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  )‎ A.导致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B.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C.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不能说明工业布局趋于合理,而是工业结构不合理,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这有利于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从这个投资比例看,国民经济整体应该属于合理,没有出现比例失调问题,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并未出现“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9.[2019·河南六市模拟]截止1953年11月,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已加入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A.背离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B.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提高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 D.存在着一些急躁冒进倾向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可知在改造过程中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 ‎10.[2019·天津市红桥区模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答案:B 解析:‎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9月,我国处于过渡时期,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时期,故“巩固”一词不妥,故A项错误;1954年是三大改造的第二年,故B项正确;“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坚持”一词不妥,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般是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为标志,故D项错误。‎ ‎11.[2019·安徽马鞍山模拟]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道:“我们如今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这反映出当时党的任务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C.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D.纠正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信息中可以得出毛泽东说的是如何发展重工业的问题,1953年的“一五”计划就已经明确提出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从题干信息中可以得出毛泽东说的是如何发展重工业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中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12.“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文中所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1954年宪法的颁布 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是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B项错误;由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可知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故C项正确;1954年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故D项错误。‎ ‎13.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依靠多种手段综合调控。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乞丐每天要有8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等。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救济的特点是(  )‎ A.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B.短期救助和长期救助相结合 C.具有公平的扶贫理念 D.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相结合 答案:D 解析:“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仅仅是建国之初社会救济的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建国之初对弱势群体实行经济措施外,还要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这不是短期救助和长期救助,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对弱势群体进行经济和政治救助,没有体现公平理念,故C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建国之初对弱势群体实行经济措施外,还要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这体现了建国之初社会救济的特点是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相结合,故D项正确。‎ ‎14.[2019·青岛检测]下图为中国1952~1956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图(单位:亿元),这反映了(  )‎ A.计划经济已确立 B.国民经济已恢复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国家很重视工业化建设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从1952年至1956年,新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近乎一倍,增长比远远高于农业,这就充分凸显了国家对工业建设的高度重视,故D项正确。‎ ‎15.[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侯传国保存着一张《滕县人民委员会清产核资批准通知书》,其父亲新中国成立前做小生意,新中国成立后经营日用百货店,1957年1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得到了这张特殊的“股票”。这张“股票”(  )‎ A.说明国家重点鼓励股份制企业发展 B.是中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见证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侯父被改造后获得股票不能得出国家重点鼓励股份制企业,故A项错误;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就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侯父的小生意(资本主义工商业)入股面粉厂(社会主义公有企业)体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建国后发展经济的需要,故D项错误。‎ ‎16.[2019·吉林模拟]1956年9月,刘少奇说:“我们的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必须认真把该管的事管好,而不要去管那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这段材料体现出刘少奇的经济管理工作思想是(  )‎ A.政企一定程度上分开 B.实行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 C.实行生产责任制管理 D.经济体制改革要适度加快 答案:A 解析:材料“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要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意思就是说经济部门的主管就要管好经济部门,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政企分开,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适度放权,而非集中领导,故B项错误;C项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17.[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下图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卫星满云霄,一个更比一个高”‎ A.新中国科技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B.新中国已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C.政治活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 答案:C 解析:依所学,1958年在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据材料“卫星满云霄,一个更比一个高”可知受到总路线的影响,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项正确。‎ ‎18.[2019·天津市河东区模拟]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从‎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 406项。材料说明(  )‎ A.“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 B.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从‎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 406项”可以得出极短时间成果过多,是一种“左”倾的表现,说明科技领域受到了“大跃进”的影响,故B项正确。‎ ‎19.[2019·天津河北区模拟]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提出:“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  )‎ A.反思中共八大所确定的国内主要矛盾 B.促进经济综合平衡发展 C.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缓解产能严重过剩现象 答案:C 解析:材料“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实质是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故A项错误;针对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经济的调整主要任务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而非促进经济综合平衡发展,故B项错误;针对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经济的调整实质是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故C项正确;工业“以钢为纲”导致产能相对过剩现象,也是“左”倾错误的表现,而非实质,故D项错误。‎ ‎20.[2019·郑州检测]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扩大到全省生产队总数的85.4%。这项政策(  )‎ A.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提高了人民公社化的水平 答案:A 解析:“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可知由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家经济困难,为了摆脱困境,国家进行了初步反思,从而在农村进行纠“左”,缩小公有制的规模,故A项正确。‎ ‎21.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  )‎ A.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萌发 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 答案:D 解析:刘少奇要求党委和政府减少干预企业的生产,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自主性受到了严重的束缚,这客观上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已经显露,D项正确;由题干时间信息“1963年”可知,A项说法错误;当时并没有进行体制变革,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刘少奇的观点,并不能由此得出政府放松了对企业的管理,C项错误。‎ ‎22.[2019·邯郸检测]下面是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  )‎ 项目 钢 原煤 原油 发电量 棉布 粮食 增长率 ‎33.5%‎ ‎91.7%‎ ‎499%‎ ‎146%‎ ‎20.9%‎ ‎33.8%‎ A.“文革”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 B.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C.“文革”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 D.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钢、原煤、原油、发电量、棉布、粮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此可以推知“文革”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故A项正确;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文革”使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故C项错误;据材料数据不足以说明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故D项错误。‎ ‎23.[2019·蚌埠质量检查]下图反映了我国当时(  )‎ A.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B.工业化与城市化呈正比例增长关系 C.工业优先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D.工业发展对城市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答案:A 解析:从图中曲线可以得出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而工业化进程有增长也有降低,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化进程有增长也有降低,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而工业化进程有增长也有降低,故D项错误。‎ ‎24.[2019·山东日照模拟]1964~1980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 A.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C.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三线建设”。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屯兵百万并威胁要对中国沿海工业区进行核打击,而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构筑反华势力,面对这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作出开展“三线建设”的举措,故C项正确。‎ 课时测评⑳ 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重庆市名校联考]1952年10月,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信里说,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需要银行提供贷款。这一时期私人工业对国家的依赖(  )‎ A.体现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B.为和平改造私营工商业准备了条件 C.不利于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说明国家完全控制了私人工业生产 答案:B 解析:“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不能体现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需要银行提供贷款”可得出私人对国家的依赖有利于对其改造,故B项正确;“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需要银行提供贷款”有利于对民族工业的恢复,故C项错误;“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不能说明国家对其已经“完全控制”,故D项错误。‎ ‎2.[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当时的情况”是指(  )‎ A.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 B.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D.“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 答案:D 解析:1952年,新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已经具备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故A项错误;首先发展轻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是在1956年才确立的,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1953~1957)时世界处于“冷战”之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故D项正确。‎ ‎3.[2019·河南郑州模拟]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在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 ‎4.[2019·山东济南模拟]1953年,《人民日报》发文说:“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该文章(  )‎ A.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 B.标志着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C.反映了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D.意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可知是合作社经济内部的调整,利用经济规律促进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5.[2019·揭阳模拟]1956年中共八大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中央作出这个新的论断是基于(  )‎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 C.“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解析: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是在1949~1952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完成是在1952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开展是在1953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相符,故D项正确。‎ ‎6.为争取把生产促上去,早日改变中美之间力量对比悬殊的状况,使中国在迈向强国的路上走得更快一点,让美国人再也不敢无视中国。1958年,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对与会代表说“我就不信,搞建设比打仗还难”。为此,毛泽东发动了(  )‎ 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B.大生产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解析:1953年至1956年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与材料1958年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大生产运动指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军队屯田和鼓励生产的群众运动,故B项错误;由材料“‎ 为争取把生产促上去,早日改变中美之间力量对比悬殊的状况,使中国在迈向强国的路上走得更快一点”,结合1958年的时间信息可知掀起了“大跃进”运动,故C项正确;“人民公社化”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运动,故D项错误。‎ ‎7.[2019·晋城模拟]下表为同一时期关于我国社会形势的言论,据此可以断定当时(  )‎ 记述 出处 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 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的讲话(1957年6月)‎ 中国要在15年或更短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等工业品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毛泽东访苏期间的谈话(1957年11月)‎ 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个大跃进 ‎《人民日报》社论(1957年12月)‎ A.国内外政治环境急剧恶化 B.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损失 C.“左”倾冒进思想有所发展 D.“大跃进”运动全面发动 答案:C 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使得国内外政治环境恶化,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使得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损失,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中国要在15年或更短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等工业品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个大跃进”,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左”倾冒进思想发展,故C项正确;1958年掀起“大跃进”运动,故D项错误。‎ ‎8.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尝试中,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我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曾遭遇了重大挫折,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B.急于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C.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D.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D 解析: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我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内容都是带有共产主义特点,但是这种做法都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故都遭遇了重大挫折,故D项正确。‎ ‎9.[2019·湖南怀化模拟]在某一时期,湖南某地出现了群众成群结队争着卖鸡,挤不上卖就急得直哭,说是带回去就要归公了;甚至有农民烤了一个月需要的粮食饼子,怕办起食堂后粮食就要归公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群众的恐慌 B.“大跃进”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C.右倾错误遭到人们的自觉抵制 D.体制调整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办起食堂后粮食就要归公”,可知开展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故A项错误;依所学,“大跃进”主要是以大炼钢铁为核心,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左”倾错误指导下产生的而非右倾,故C项错误;依所学,人民公社化的特点“一大二公”,公有化程度提高,人民对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认识不足,所以才会导致出现避免“充公”的现象,故D项正确。‎ ‎10.[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960年7月,李富春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8月底,周恩来总理采纳了这一建议,提出在“调整、巩固”后面加上“充实”二字。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针。强调“充实”意味着国家(  )‎ A.改善企业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B.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C.压缩基本战线规模以充实轻工业 D.充实“大跃进”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答案:C 解析:1960年“八字”方针主要是调整经济结构的比例,而不在于改善企业管理,故A项错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是“八字”方针中“调整”一词的内容,非“充实”的内容,故B项错误;充实轻工业属于“八字”方针中“充实”的内容,故C项正确;“八字”方针是对“大跃进”运动的调整,故D项错误。‎ ‎11.[2019·安徽安庆模拟]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到年底,全国职工减少800万,城镇人口减少1 000万左右,减少供应城镇商品粮三四十亿斤、生活用煤二三百万吨。中共中央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局面 B.中苏关系的恶化 C.知识分子上山下乡 D.右倾思潮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及所学可知,面对“大跃进”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材料中所述措施属于调整内容,故A项正确。‎ ‎12.[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1962年9月27日,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二十条明确规定:“‎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它实行独立核箅,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三十年不变。”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A.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 B.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解决生产和分配的矛盾 D.调动广大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答案:B 解析:“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故A项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倒退,1962年提出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没有根本改变,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分配的矛盾,故C项错误;直接组织生产的方式客观上能够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并非直接目的,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在“一五”期间,大量聘用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在苏联的外国专家已达到2万人,仅重工业部门就有6 800人,其中美国工程师达1 700名,其他则是来自德、奥、英、捷等国。从中央某些部门到工厂、车间甚至班组,都有他们的身影,连苏联国家设计局都是在外国专家帮助下组建的。同时,苏联工业部门与许多世界著名公司如美国福特、通用电器等企业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技术合作。外国专家和技工为苏联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姚海《1929~1933年苏联与西方经济关系》‎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顾问。据统计,1949~1960年来华工作的专家总计超过2万人,其中苏联专家就占89%。苏联的技术专家主要集中于基础工业部门,如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等系统。此外还有大量的设计专家,负责全国性的规划、配置和设计工作。在军事领域,海军、空军、炮兵等技术兵种,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总数也在万人以上。同时,外国的顾问还遍及中共中央和政府所有部门,向新中国传授其管理经验。1957年后,来华外国专家逐渐减少。‎ ‎——摘编自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引进专家人才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在引进专家方面与苏联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这一举措予以简要评价。(13分)‎ 答案:(1)特点:面向西方国家;以重工业为主;专家使用范围广;注重技术合作(引进人才与自身技术积累相结合)。(6分)(要求: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注重技术合作”或答“‎ 引进人才与自身技术积累相结合”。)‎ 背景:苏联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开展;(3分。从苏联自身角度阐述。)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国家对苏态度的转变(科技人才就业的需求)。(3分。从西方国家角度阐述;“西方国家对苏态度的转变”或答“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下降”。)‎ ‎(2)不同:从方向上看,中国以苏联一国为主;(2分。或中国主要从苏联引进。)从范围上看,中国除经济领域外,还涉及军事和政府管理领域;(2分。或中国引进了经济、政治、军事、管理多方面的人才。)从方式上看,中国引进专家属于两国政府间关系。(2分。中国引进专家具有官方交流性质。)‎ 评价:由于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建设国家的经验,故这一举措的实施有其必要性。(2分。答出“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建设国家的经验”即可。或“两大阵营对峙,中国只有向苏联学习”亦可相应给分。)苏联专家的引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2分。答出“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推动工业化建设”即可。)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1分。任答1点即可。)密切了中苏关系,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封锁,对新中国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2分。答出“密切了中苏关系,有利于打破美国封锁”即可。)‎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其中美国工程师达1 700名,其他则是来自德、奥、英、捷等国”得出面向西方国家;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背景”,可从苏联和西方国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苏联来看建国初经济基础薄弱,引进专家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从西方国家来看,是经济大危机影响的结果。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从方向上、内容上和形式上等方面比较;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二“苏联的技术专家主要集中于基础工业部门”结合建国初工业基础薄弱得出,由于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建设国家的经验,故这一举措的实施有其必要性;苏联专家的引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根据材料二“在军事领域,海军、空军、炮兵等技术兵种,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总数也在万人以上”得出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结合建国初的外交关系和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敌对政策得出,密切了中苏关系,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封锁,对新中国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 ‎14.[2019·南昌模拟]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记录下某一历史瞬间或反映某一历史现象。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图一、图二和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对这一主题进行阐释。(命题:要求主题突出,简明扼要,不得照抄图片文字内容。阐释:围绕主题说明解释,史论结合)(12分)‎ 答案:主题可命制: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集体生产与个体经营;农民的心情;形同意异等。‎ 示例:‎ 主题: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2分)‎ 阐述: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获得土地。1953年国家实施“一五”计划,开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农民自愿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从个体的生产形式变为集体生产组织,将农民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我国农业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集体生产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8分)‎ 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到公有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两次的合与分,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2分)‎ 解析:归纳两幅图片的共性,可从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与分、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集体生产与个体经营、农民的心情、形同意异等方面拟定主题,然后运用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史实,进行阐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