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教师:梅美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 A.经世致用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有教无类 2.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3.“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 ) 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 4.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5.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论语》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试题。这体现了他( ) A.强调知行合一以遏止伪善 B.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 C.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 D.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 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与“客观之诗人”在学风上更接近的是( ) A.儒家的天人感应 B.道家的无为无用 C.理学的格物致知 D.心学的本心灵明 7.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汉代儒学的主张 B.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C.陆王心学的思想 D.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8.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9.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 A.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B.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 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 10.除了面貌形体神人相同,希腊诸神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亦与人类毫无二致。他们不仅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更富于虚荣心、更加忌妒成性,更加贪婪好色。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 ) A.造成了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 B.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 C.加深了对神权的内在恐惧 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 11.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 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12.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提出了人只要信仰上帝,“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的新理论。旨在( ) A.肯定教皇的中介作用 B.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 C.否定教会的神学权威 D.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 13.“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14.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这反映了先哲们( ) A.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 B.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 C.反宗教的思想 D.法制的思想 15.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革新 B.造纸术的改进 C.装订技术的提高 D.科举制的盛行 16.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这个时代应为( ) A.西汉 B.魏晋 C.隋唐 D.宋朝 17.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19.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20.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 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21.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 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 “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 A. 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 林则徐思想主张的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 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 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22.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A.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削弱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23..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 并不足以革新国家; 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 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 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24.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 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 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 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 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5.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 A. 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 马克思看法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C. 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 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 材料二 ……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急功近利,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外事四事,内兴功利”。在这样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始形成。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这些原则”是哪些原则?为什么秦统治者采纳“法家的这些原则”?(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建立新儒学的?(8分) 27.(12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 材料二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8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4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8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姜义华《文明的自信》一文中说,“第一,中国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这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我们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地位。人是有差异的,但这个差异都可以经过人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每个人、家庭、地区,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这非常重要。第二,是财富的流动性。‘商鞅变法’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一直在流动中,有制度性保证,包括民间习惯。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第三就是资本的流动。……还有权力的流动,权力是否真正向所有人开放,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权力。” 究其古今中外历史,以上观点应该同样适应于其他文明。 分析材料,以“文明发展的动力”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芷兰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B D C D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A A D C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B D 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1)原则:主张以法治国,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为法家的这些原则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2)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五行学说来改造儒学;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加强了君权;还提出了“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的程序。(8分) 27.(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4分)作用:推动了救亡图存的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4分) (2)中国学习西方过程中新旧思想产生激烈的碰撞,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4分) 28.(1)新航路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兴起引发了信仰危机。(4分) (2)观念:权力容易被滥用,要分权,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2分)理论影响: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2分)实践影响: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中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29. 示例一:观点: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2分) 论述:战国时代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也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秦汉统一,为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4分) 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4分)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增添活力,推动社会进步,成为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2分) 示例二:观点:财富的流动也是文明发展的动力。(2分) 论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成功地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4分) 古代雅典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削弱旧氏族贵族的特权,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古代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4分) 合理的财富(包括土地)流动可以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也是文明发展的动力。(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