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课件(41张)(全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课件(41张)(全国)

区别 联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 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①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阵营 基本观点 内部派别 主要区别 唯物 主义 物质决定 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 如金、木、水、火、土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唯心 主义 意识决定 物质 主观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 ( 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 ) 夸大为唯一实在,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 主义 把客观精神 (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 看作世界的本原和主宰,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角度 内容 产生的历史条件 基本特征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包括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①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表现 内容 认识 世界 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 “ 复制 ” 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表现 内容 改造 世界 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原理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反对错 误倾向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 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 即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 反对错 误倾向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原理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 静止 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两种情形: ①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点 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错误 倾向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 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基本特征 内涵 客观 物质性 ① 首先是由实践的基本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 ②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 ①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 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 历史性 ① 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 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活动的内 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原理 方法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认识指 导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特点 方法论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12道选择题保分练] ” 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基础练 (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