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若复数满足(为虚数单位),则等于( ) A.1 B.2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得,利用复数的模的性质化简即得. 【详解】 ∵,∴,即,∴.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模的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2.已知命题:方程表示双曲线;命题:.命题是命题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等价转化命题,利用充分必要性定义结合不等式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 方程表示双曲线等价于,即命题:, 由推不出,充分性不具备, 由能推出,必要性具备, 故命题是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利用好双曲线方程系数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 3.已知命题p:存在,,命题q:对任意x∈R,,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q B.p且q C.p或(¬ q) D.(¬ p)且q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分别判断命题p,q的真假,再判断选项的真假得解. 【详解】 由y=的性质可知,所以p为假命题,¬p是真命题; ∵Δ=(-1)2-4=-3<0,∴q为真命题.∴(¬p)且q是真命题. 故答案为:D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复合命题的真假,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 、复合命题真假判定的口诀:真“非”假,假“非”真,一真“或”为真,两真“且”才真. 4.已知平面α内有一点M(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2,-1,2),则下列点P在平面α内的是( ) A.4, B.0, C.3,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点P在平面内,可得,然后再验证答案,易知C选项可得,此时,得出答案. 【详解】 因为点M、P是平面内的点,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1,2), 所以 对于答案C, 此时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用空间向量取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垂直问题,属于较为基础题. 5.4种不同产品排成一排参加展览,要求甲、乙两种产品之间至少有1种其它产品,则不同排列方法的种数是 A.12 B.10 C.8 D.6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求出所有的排法,再排除甲乙相邻的排法,即得结果. 【详解】 解:4种不同产品排成一排所有的排法共有种, 其中甲、乙两种产品相邻的排法有种, 故甲、乙两种产品之间至少有1种其它产品,则不同排列方法的种数是排法有种.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排列与组合及两个基本原理的应用,相邻的问题用捆绑法,属于中档题. 6.直线与曲线在第一象限内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 A.4 B. C.2 D. 【答案】A 【解析】 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得到积分上限为,积分下限为 曲线与直线在第一象限内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而 故曲边梯形的面积为 故选 7.函数 的图象大致为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函数,可得和,利用排除法,即可求解,得到答案. 【详解】 由题意,函数,可得,可排除C、D, 又由,排除B,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识别问题,其中解答中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合理利用排除法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8.已知的两个极值点分别为 且,则函数( ) A. B. C.1 D.与b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求出函数的导数,利用韦达定理得到满足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可以得到,从而可求. 【详解】 ,故,,且, 又,所以,故,解得(舎)或者. 此时, , 故 故选:B. 【点睛】 如果在处及附近可导且的左右两侧导数的符号发生变化,则必为函数的极值点且.极大值点、极小值点的判断方法如下: (1)在的左侧附近,有,在的右侧附近,有,则为函数的极大值点; (2)在的左侧附近,有,在的右侧附近,有,则为函数的极小值点. 9.已知动圆经过点,且截轴所得的弦长为4,则圆心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出圆心C坐标,结合题意利用垂径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关于x、y的方程即可. 【详解】 设圆心C(x,y),弦为BD,过点C作CE⊥y 轴,垂足为E,则|BE|=2, ∴|CA|2=|CB|2=|CE|2+|BE|2, ∴(x﹣2)2+y2=22+x2,化为y2=4x. 故选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考查了垂径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从到时左边需增加的代数式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求出当时,左边的代数式,当时,左边的代数式,相减可得结果. 【详解】 当时,左边的代数式为, 当时,左边的代数式为, 故用当时,左边的代数式减去时,左边的代数式的结果为: , 故选B. 【点睛】 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过程中,由到增加的项的问题,注意对式子的正确归纳,属于简单题目. 11.如图所示,将若干个点摆成三角形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端点)有个点,相应的图案中总的点数记为,则等于(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示总结出,则,由裂项相消法可求和。 【详解】 时,;时,;时,;时所以是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利用裂项相消求和法可知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求通项及裂项相消法求和,考查分析,总结,计算能力,属中档题。裂项相消常考题型①,②,③,④。另外需注意裂项过程中容易出现丢项和多项的情况,容易使计算出错。 12.已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重合,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且的面积为(为原点),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求出抛物线焦点坐标即得椭圆焦点坐标,可得,由的面积为可得,联立两式求得的值,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 , 即焦点为, 即焦点为, ,① 又的面积为, 时,,, ,得,② 由①②得,, 双曲线的方程为,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方程与性质以及双曲线的方程与性质,属于中档题. 求解双曲线方程的题型一般步骤:(1)判断焦点位置;(2)设方程;(3)列方程组求参数;(4)得结论.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已知函数,则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分别求出及,即可求得,利用点斜式即可得到所求切线方程,问题得解。 【详解】 由题可得:,点化为: 又, 所以,所以所求切线斜率为, 所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整理得:, 所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4.某次考试结束,甲、乙、丙三位同学聚在一起聊天.甲说:“你们的成绩都没有我高”乙说:“我的成绩一定比丙高”丙说:“你们的成绩都比我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三人中恰有一人说得不对,若将三人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则甲排在第______名 【答案】2 【解析】 【分析】 分别讨论三人中一人说的不对,另外2人正确,然后进行验证是否满足条件,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由题意,若甲说的不对,乙,丙说的正确,则甲不是最高的, 乙的成绩比丙高,则乙最高,丙若正确,则丙最低,满足条件, 此时三人成绩从高到底为乙,甲,丙, 若乙说的不对,甲丙说的正确,则甲最高,乙最小,丙第二,此时丙错误,不满足条件. 若丙说的不对,甲乙说的正确,则甲最高,乙第二,丙最低,此时丙也正确,不满足条件. 故三人成绩从高到底为乙,甲,丙,则甲排第2位,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情推理的应用,其中解答中利用三人中恰有一人说得不对,分别进行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15.设F是双曲线C:-=1(a>0,b>0)的一个焦点,若C上存在点P,使线段PF的中点恰为其虚轴的一个端点,则C的离心率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对称性,不妨设,短轴端点为,从而可知点在双曲线上, ∴. 考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属于容易题,根据对称性将条件中的信息进行 等价的转化是解题的关键,在求解双曲线的方程时,主要利用,焦点坐标,渐近线方程等性质, 也会与三角形的中位线,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平面几何知识联系起来. 16.已知函数f (x)及其导数f ′(x),若存在x0,使得f (x0)=f ′(x0),则称x0是f (x)的一个“巧值点”,则下列函数中有“巧值点”的是________. ①f(x)=x2;②f(x)=e-x;③f(x)=lnx;④f(x)=tanx;⑤. 【答案】①③⑤ 【解析】 分析:求出各函数的导函数,解方程,有解的则有“巧值点”,无解的则没有“巧值点”. 详解:①,得或,有“巧值点”;②,无解,无“巧值点”;③,方程有解,有“巧值点”;④,方程无解,无“巧值点”;⑤,方程有解,,有“巧值点”. 故答案为①③⑤. 点睛:本题是一种信息迁移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解题关键是掌握新概念的实质,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初等函数的求导,以及解方程(确定方程是否有解),属于中等题型.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 17.(1)设,用综合法证明:; (2)用分析法证明:.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可采用作差法求证(2)用分析法,采用平方的方法可证明 【详解】 (1) 而 (2)要证,只需证, 即证,只需证,即,而 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证明方法中的综合法及分析法,属于中档题.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注意证明的格式,是从结论出发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 18.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中,点分别是的中点,点在上,且,将分别沿折叠,使点重合于点,如图所示. 试判断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直接证明即可; (2)连接交与点,先由题中条件得到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解三角形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1)平面.证明如下:在图1中,连接,交于,交于, 则, 在图2中,连接交于,连接,在中,有,, . 平面,平面,故平面; (2)连接交与点,图2中的三角形与三角形PDF分别是图1中的与,,又,平面,则,又,平面, 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可知,则在中,,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以及二面角的求法,熟记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二面角的概念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9.已知函数f(x)=x2(x-1).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求f(x)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1) 的递增区间为,递减区间为. (2) 最大值,最小值. 【解析】 分析:(1)求导数后,由可得增区间,由可得减区间.(2)根据单调性求出函数的极值和区间的端点值,比较后可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详解:(1)∵, ∴. 由,解得或; 由,解得, 所以的递增区间为,递减区间为. (2)由(1)知是的极大值点,是的极小值点, 所以极大值,极小值, 又,, 所以最大值,最小值. 点睛:(1)求单调区间时,由可得增区间,由可得减区间,解题时注意导函数的符号与单调性的关系. (2)求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时,可先求出函数的极值和区间的端点值,通过比较后可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20.已知抛物线C:过点 求抛物线C的方程; 设F为抛物线C的焦点,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求的面积. 【答案】(1);(2)12 【解析】 【分析】 (1)将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进行求解即可. (2)联立方程组,利用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 【详解】 (1)因为抛物线:过点, 所以,解得,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2)由抛物线的方程可知,直线与轴交于点, 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消去可得, 所以,所以, 所以的面积为. 【点睛】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可通过联立直线方程和抛物线方程消去(或)得到关于(或)的方程,再利用韦达定理简化目标代数式,也可以直接求出相应的根,再考虑与交点有关的数学问题. 21.已知椭圆C过点 ,两个焦点.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且|AB|=6,求△AOB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可设椭圆方程为(a>b>0),且c,再由椭圆定义求得a,结合隐含条件求得b,则椭圆方程可求; (2)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x=m,由弦长求得m,可得三角形AOB的面积;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kx+m,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弦长可得m与k的关系,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原点O到AB的距离,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化简后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则答案可求. 【详解】 解:(1)由题意,设椭圆方程为(a>b>0), 且c,2a12, 则a=6,∴b2=a2﹣c2=12. ∴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2)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x=m, 得|AB|, 由|AB|6,解得m=±3, 此时; 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kx+m, 联立,得(3k2+1)x2+6kmx+3m2﹣36=0. △=36k2m2﹣4(3k2+1)(3m2﹣36)=432k2﹣12m2+144. 设A(,),B(,), 则,. 由|AB|6, 整理得:,原点O到AB的距离d. ∴ . 当时,△AOB面积有最大值为9. 综上,△AOB面积的最大值为. 【点睛】 圆锥曲线中最值与范围问题的常见求法:(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和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③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④利用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2.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若函数在上有零点,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先求导,对a分类讨论,利用导函数的正负可得f(x)的单调性. (2)将已知进行转化,得到在上有解,分离参数a,构造函数,求导求得值域,可得a的范围. 【详解】 (1)因为,所以. ①当时,因为,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②当时,令,解得或. 令,解得, 则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 (2)因为,所以, 在上有零点,等价于关于的方程在上有解, 即在上有解. 因为,所以. 令,则. 令,,解得;令,,解得, 则 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因为 ,, 所以 , 则, , 故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零点问题,考查了函数的最值的求法,考查了等价转化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