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
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命题人: 第I卷选择题:(60分) 1.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高程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2—4题。 2.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3.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长积温 4.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来源:Zxxk.Com]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来源:学科网ZXXK] 6.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7~8题。 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9~10题。 9.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11—15题。 11.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 A.哈大线 B.陇海线 C.大秦线 D.宝成线 12.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13.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14.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15.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一电一铝 ②煤一焦一化 ③煤一气一液 ④煤一铁一钢 ⑤煤一电一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16.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石油资源丰富 C.科技发达 D.水电、火电、核电丰富 17.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B.梯级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读图,完成18~19题。 18.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19.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20.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②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⑤东北三江平原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1.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广 D.土壤肥沃 22.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23.“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一组是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结构,保护西部生态环境 ③初步解决西部水源缺乏问题 ④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将得以改善 A 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I阶段 II阶段 III阶段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2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6.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7.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成为日本企业的主要投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东亚、东南亚地区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 B.东亚、东南亚地区改善了投资环境 C.西欧、北美对日本企业的排斥 D.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量大 “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的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如下表)。2009年美国开始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完成下列28-29题。 年份 1965年 1994年 制造业劳动力占总劳动者的比例 28% 16% 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者的比例 56% 73% 28.下列不会导致美国出现“去工业化”现象的是 A. 发展中国家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吸引企业外迁 B. 有污染的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国外[来源:Z§xx§k.Com] C. 国内劳动力成本下降及产业结构升级 D. 国内资源型传统工业区随资源枯竭而衰落 29.美国“再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 B.冲击我国出口制造业 C. 扩大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 D.提高美国就业率 30.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31.读“长江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图”,回答问题。(20分)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的对应字母:杭州市_ _,广州市__, 京广线___。(6分) (2)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 、 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8分) (3)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图6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分)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B.2D.3B.4D.5C. 6D.7C.8A.9D.10C. 11C.12D.13B.14D.15C. 16D.17B.18D.19D.20B. 21C.22A.23B. 24A.25D. 26B. 27D. 28C. 29A. 30C.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31.(20分) (1)A、 D 、 I(6分)[来源:学.科.网] (2)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侨乡之一。(8分) (3)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6分) 32. (20分)[来源:学§科§网] (1)(8分)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8分)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3)(4分)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