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挖掘隐含条件的解题技巧+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图表曲线题解题技巧+开放探究型题
高考生物-挖掘隐含条件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图表曲线题解题技巧+开放探究型题 挖掘隐含条件的解题技巧(附参考答案) 审题的关键是信息转换和找出题眼。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信息转换能力不强,读取的信息 不能与所学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造成解题困难 例 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分子三者的数量是 1∶2∶2 时,该细胞所处的时 期是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末期和前期 解题思路: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 1:2:2 意味着一条染色体上有 2 个单体,2 个 DNA,也就是有姐妹单体的时期有哪些。从这里还可以延伸到 1:0:1 的比例关系,就是没有姐妹单体的 时期;甚至还可以联系着丝点与他们的比例关系。 例 2.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 外的信息传导中有重要的功能。下列生物结构中,糖蛋白含量可能最多的是( ) A.类囊体的膜 B.线粒体的膜 C.细胞膜 D.内质网膜 解题思路:这道题的题眼应该是细胞识别。细胞识别转换成糖被,从选项中 ABD 都是细胞器的膜, 细胞识别应该是细胞之间的识别,因此只能选 C。 例 3.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 和 NO3 -的曲线。影响 A、B 和 B、C 两点吸 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 A.载体数量、能量 B.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联系主动运输,需要载 体和能量。将氧浓度信息转换成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那么 A、B 两点就是能量不同,B、C 的能量相同了, 既然不是能量那就是载体了。 例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联系其生理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 系统的兴奋性。信息转换促进新陈代谢就是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加快,那么,氧化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 因此选 B. 例 5.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 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免疫调节。题眼是治疗作用,疫苗和外毒素本身是抗原,只有抗体能直接治疗。 例 6.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 CO2 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 中 C3 化合物与C5 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 化合物增多、C5 化合物减少 B. C3 化合物增多、C5 化合物增多 C.C3 化合物减少、C5 化合物增多 D.C3 化合物减少、C5 化合物减少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光合作用的过程。可采用切断分析,题眼是中断 CO2 气体的供应,转换为 CO2 的固 定切断,而C3 化合物的还原仍然能进行,用反应式表示就是C3 C5 ,所以C3 减少C5 增加。随着C3 的还原减弱,ATP 也可同理分析应该是增加。选 C。 例 7.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 A、DNA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 RNA 不同 D、信使 RNA 不同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细胞分化。题眼是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转换成细胞分化的 概念。而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是不变的,所以排除了 A.而很多学生看到根本原因立即就错选了 A。细胞分化 再联系实质是选择性表达,那么转录成的 mRNA 就不同了。 例 8.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血糖调节。联系选项糖尿病转换成“三多一少”直选 D.或者转换成血糖过高和尿 中有葡萄糖。血糖过高,则细胞内液和组织液减少,而体液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不变。 例 9.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血糖调节。饥饿转换成血糖降低,那么就要升高血糖,联系升高血糖的激素可选 B。 例 10.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 O2 吸收量和 CO2 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外界氧浓度在 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 (2)该器官 CO2 的释放与 O2 的吸收两条曲线在 P 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曲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 是 。 (3)当外界氧浓度为 4%~5%时,该器官 CO2 释放量的相对值为 0.6,而 O2 吸收量的相对值为 0.4。此时, 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倍;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 的 倍;形成 ATP 的数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倍。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对比。对图形的分析抓住点、线、面。点是转 折点、交点等。线是曲线的走势。面是坐标平面,横纵坐标的含义。从图中可知为氧浓度与植物气体交换 相对值之间的关系。那么 O2 吸收量和 CO2 释放量分别意味着什么?信息转换成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和呼吸 作用释放的 CO2。P 点呢?交点意味着 O2 吸收量和 CO2 释放量相等,则交点后只有有氧呼吸,之前既有有氧 呼吸也有无氧呼吸。那么突破点是 O2 吸收量还是 CO2 释放量呢?CO2 释放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显然 走不通。所以,应该是从 O2 吸收量解决有氧呼吸,再用呼吸作用减去有氧呼吸就是无氧呼吸。 参考答案: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有氧呼吸;3)1.5 ,0.1 ,3/38 选择题的解题策略(附参考答案) 一.错选的主要原因 1、审题不慎,只求快,没有弄清题意就做答,尤其不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粗心大意,只看表面现象,被题目中的干扰因素迷惑; 3、相关或相似的概念混淆不清; 4、受思维定势影响,想当然地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权威等“似曾相识”的答案或问题; 5、考试方法和策略不对,信心不足造成心理紧张,或有畏难情绪等。 例 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 ) ①基因型为 Dd 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数量比为 1:1。 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 F1 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遗传学上把转运 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④染色体中 DNA 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和序列任意一种改变都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四种说法都对 B.四种说法都错 C.只有一种说法对 D.只有一种说法错 二.解题方法 一.正推法 正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 之相同者既为应选答案。 通过计算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或考试目标属识记层次的选择题多用这种方法解 答。 例1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那么第二胎和第三胎都是白化病的几率是 A.1/4 B.1/8 C.1/16 D. 1/9 例 2 含有 100 个碱基对的一个 DNA 分子片段,其中有 60 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胞 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 A.60 B. 80 C.120 D.180 二.反推法 反推法也叫代入法,即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既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多 用于供选答案中含有较多信息的选择题。 例 3 豌豆红花对白花是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后代的亲本组合是 A 纯合白花与纯合红花 B 纯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C 纯合白花与杂合红花 D 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三.排除法 排除法即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下的就是 应选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常用的排除法有五种: ①排谬法(排错法); 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③排重法: 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⑤排大于或小于项 例 4 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 DNA、单链 DNA、双链 RNA、单链 RNA 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 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四.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 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 例 5 右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有(多选) A.细胞 3 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 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B.①所在的阶段中,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参与细胞 4 合成物质 5 的结构包括:细胞核、核糖 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1. 找准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析题的关键处、解题的突破口, 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 例 6 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会出现的是(多选)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关键字词: 限定条件的种类:时间、原因、影响; 限定的程度:根本、直接、最终; 选择的方向:肯定、否定 常见限定条件:一个和生物体,种类和数目,个数和对数,最多和最少,主要和次要,可能和最可 能,一切和绝大多数,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特性等。 2、识别陷阱: 在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考生思维的准确性,增加试题的难度.命题者常会故布疑阵、巧设陷阱.有 时一道选择题中会设一个或数个陷阱.考生一不留神就会误入其中。这就要求在审题过程中要抓住题目的 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仔细推敲,方能识别陷阱之所在。 例 7 在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核酸 B、脱氧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 核糖核酸 3、辨明词义: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词,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如染色 体和染色体组、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氧化分解和水解等。命题者常会以此为基点.考查考生对这些概念、 名词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不仅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在审题时对概念和名词 应格外留意。 例 8 蛋白质完全水解后的终产物是: A、多种氨基酸 B.各种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D.包括以上三项 4、排除干扰: 设置干扰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技术。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语句;二是在 备选项中设置干扰项,就是备选项本身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正确的.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考试中.对 于错误选项容易排除.但对于干扰项的排除难度较大。 例 9 在维持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D.此调节过程以体液调节为主。 5、克服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的最大特点在于:不善于区分新认知对象和旧有经验之间的差异,仅仅凭借旧有经验就直接 套用在新认知对象上,常常跳不出旧有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人歧途。所以.在面对考题时,要对题 目的背景和条件详加考察,进而确定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在此运用。 例 10 在缺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本细胞的光合作用.至少要通过 几层生物膜: A 、 2 B 4 C.6 D. 8 6、挖掘潜在因素: 潜在因素是题目本身没有指明而又隐含其中的因素。审题时,考生若不能找出这一因素,那么解题过 程就会陷入困境或误人歧途。因此,在审题时,应认真研读考题,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因素,使之显性化。 例 11 据统计,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 8 种.而西部多山地区则有 23 种。在棉尾兔的物种形成中,下列 哪种因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A、 变异 B.遗传 C.地理隔离 D 生殖隔离 7.找简捷条件 即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搜寻到有利于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而快捷的条件 例 12 在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某细胞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为 1:1:0,该细胞则处 于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例 13 豌豆种子黄对绿为显性,圆对皱为显性,甲为黄圆(YyRr),与乙豌豆杂交, 后代中四种表现 型比是 3:3:1:1,则乙的基因型为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8.转换法: 如果一个问题用常规方法难以思考或计算比较繁琐,则可变换方式进行思考,从而把原问题转化成另 一种新问题进行解答,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例 14.基因型分别为 ddEeFF 和 DdEeff 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 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A.1/4 B.3/8 C.5/8 D.3/4 9.就熟避生法: 就熟避生法是指在选项中既有熟悉的知识又有陌生的信息时,可以从对熟悉的知识判断入手,从而达 到破题的一种方法。 现在的高考试题的材料都非常新颖,经常涉及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或学过的知识,因 此我们要学会运用熟悉的知识,避开生疏的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 15 下列哪种生物的代谢类型在进化上有可能发生在原始的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前( ) A、红色硫细菌 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蓝藻 总之,解选择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一道试题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找 出并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保障。 不断积累总结,强化条件反射,好方法才会成为好习惯。 16、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人体必需的 8 种氨基酸溶液;丙试管: 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 则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 色反应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 17.某生物基因型为 AaBb,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右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多选) A.图中基因位点 1、2、3、4 可能分别是 A、b、B 、b B.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与该细胞分裂过程有密切关系 C.该状态下的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D.该细胞中 2 与 4 为同源染色体, 2 与 4 上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18.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看到滤纸上出现 4 条色素带,其中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 A.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B. 叶黄素和叶绿素 a C.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D.叶绿素 b 和胡萝卜素 19.甲、乙、丙三种萤火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 它们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 理 的 是(多选) A.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为广 B.丙能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为广 C.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为窄 D.这三种萤火虫有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 20.人工种植的香蕉的某一性状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A. 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环境改变 21.绿色植物可以消耗的物质是(多选) A.葡萄糖 B. ATP C .CO2 D .O2 22.下列细胞器中,能发生有机物合成的是 ①核糖体 ②线粒体 ③内质网 ④高尔基体 ⑤叶绿体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①②③⑤ C.只有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答多项选择题的几点复习策略 1.对相近知识点注重比较,求同求异 2.对同一知识点学会从多角度理解 3.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4.多归纳总结一题多问(变)的习题 图表曲线题解题技巧(附参考答案) 图表曲线题大多是以知识的获得过程为背景,或以知识的发现过程为背景来设计的,所获取的知识往 往不是课本上现成的结论,有的还要求学生“现学现用”,这样的考查过程,实质上是在评价学生分析、 归纳、推理的能力。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大纲相关能力要求部分均有: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 面的内容。 读懂、读透图表、曲线等题中呈现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再理解、再整合、再升华的过程。针对 不少学生看图、识表读图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平时就得多加强这方面的评解和训练。 一.坐标曲线题 坐标曲线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1.识图---关键是两看:一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 和曲线的走势。 2.析图---图中为什么会出现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 3.用图---通过联想、迁移等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例1.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 的关系,正确的是 (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渗透作用的原理。 解 析:渗透作用产生的2个必备条件是: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子 能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将盛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后,蒸馏水 将不断向透析袋中扩散,蔗糖溶液浓度不断下降,但受到透析袋容积的限制,到一定时间后,水分子进 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保持相对稳定。 答 案:B 例2.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杂合体连续自交后纯合体的比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 卵裂时细胞的体积、细胞有丝分裂中DNA的含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及识图分析的能力。 解 析:据图分析可知,杂合体连续自交后产生的杂合子的比例为(1/2)n,自交次数无限增多时,则 杂合体比例接近于0,而纯合体的比例接近于1,A项正确;卵裂时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卵裂期囊胚的总 体积基本保持不变,但分裂产生的每个新细胞的体积是越来越小,C项正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 DNA分子复制加倍,分裂期的前中后期中DNA的含量也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末期复制的DNA分子随染色体平 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NA含量恢复正常,D选项正确;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 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因此,B选项错 误。 答 案:B 二.图表题 图表题往往是大量信息集成的产物,是多个知识点的联系与汇总。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通过图、表的 形式高度浓缩地再现出来的。 例 3.如下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 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核酸是生物体性状的控制者。 解 析:从图中的信息可知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的核酸来自病毒乙,而其衣壳由甲病毒提供,由 于生物体的性状是核酸控制的,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很显然应 该是病毒乙。 答 案:D 例 4 . 下 列 为 不 同 细 胞 的 细 胞 周 期 持 续 时 间 ( h )。 据 表 分 析 可 以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 ) 细 胞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 13.5 1.8 15.3 肿瘤细胞 18.0 0.5 18.5 成纤维细胞 19.3 0.7 20.0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细胞周期的理解。 解 析:对表中数据分析,分裂期最短的是肿瘤细胞,细胞周期最短的是十二指肠细胞;分裂期占细胞 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肿瘤细胞;不同类细胞因细胞周期不同,因此分裂是不同步的;而表中的数据反映 出,不同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 答 案: C 例 5 . 下 表 是 关 于 DNA 粗 提 取 与 鉴 定 实 验 中 所 使 用 的 材 料 、 操 作 及 其 作 用 的 表 述 , 正 确 的 是 ( ) 试剂 操作 作用 A 柠檬酸钠溶液 与鸡血混合 防止血液凝固 B 蒸馏水 与鸡血细胞混合 保持细胞形状 C 蒸馏水 加入到溶解有DNA的NaCl中 析出DNA丝状物 D 冷却的酒精 加入到过滤后DNA的NaCl中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柠檬酸钠溶液、蒸馏水、冷却的酒精的作用。 解 析:柠檬酸钠溶液是抗凝剂,与鸡血混合后可防止血液凝固;第一次使用蒸馏水是让蒸馏水与鸡血 细胞混合,作用是让血细胞吸水膨胀,加速血细胞破裂;第二次使用蒸馏水是将蒸馏水加入到溶解有DNA 的2mol/L的NaCl中,作用是使NaCl溶液的浓度降低至0.14mol/L,此时DNA在NaCl中的溶解度最小,从而使 DNA析出;冷却的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最佳,加入到过滤后DNA的NaCl中的作用是让DNA分子凝集。 答 案:A C 三.图表综合题: 图表曲线等试题的题干素材的来源非常广泛,试题所考查的内容相对隐蔽,通常是反映生产、生活、 科研以及实验方面的真实材料,材料的表达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是示意图、曲线图、装置图、表格,也 可以是文字、图解等。充分挖掘并诠释图、表曲线所蕴含的信息,是对学生能否对知识进行总结并加以灵 活运用的考验和提高。 例 6.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 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 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 SO2 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 气孔 气孔密度 (个/mm2) 每个气孔面积 (mm2)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 SO2 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__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_____________关系。 ②在 SO2 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SO2 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 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 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 2 种不同 pH 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 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 pH 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 3 种并加以分析): 命题意图:认识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了解植物对 SO2 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 小等有关,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解 析:本题以生物与环境知识为背景,要求考生通过读表获取相关信息,判断植物抗 性与气孔密度、面积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相关信息正确选择行道树种,并要求考生在读图基础上,根据已 有的实验结果,设计新的实验,实施新的探究,包括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等。 答 案:(1)①正相关 反相关 ②甲 (2)②不同 pH 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 ③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 pH<5.6 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 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 50 粒)的小麦种子;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 天) 后,分别统计 3 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④a.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 b.如果三个装置中,pH 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 pH 的减 小,抑制作用增大。 c.如果三个装置中,pH 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 pH 的减 小,促进作用增大。(此外,只要实验预期结果描述清楚,并分析合理,均可得分。) 注:以上例题多数选自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多是对高考试题的解析。 四.图表曲线题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图示中甲为突触结构,乙为反射弧模式图,关于二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中神经冲动从 A 传至 B,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甲中 3 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 内容物释放至 5 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甲 乙 1 2 3 4 5 6 A B d c b a C.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示中有二处 D.若切断乙图中的 c 点,则刺激 b 点后 a 点会兴奋,d 点不会兴奋 2.若 表示正交,则能表示其反交的是 ( ) 3.下面各图表示在适宜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 ) 4.下表为学生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一组实验,请据表分析,如要探究 pH 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 中的哪些试管 ( ) 试管 内容物 条件 1 1mL10%鸡蛋清溶液+1mL 清水 35℃~38℃水浴 2 1mL10%鸡蛋清溶液+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5 3 1mL10%鸡蛋清溶液+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9 4 1mL10%鸡蛋清溶液+1mL 胰蛋白酶 4℃水浴;pH=9 5 5mm×5mm 毛边纸+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9 6 5mm×5mm 毛边纸+1mL 纤维素酶 35℃~38℃水浴;pH=5 7 1mL10%鸡蛋清溶液+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7 A.1、4 和 5 B.2 、3 和 7 C.5 、6 和 7 D.1、 2 和 5 5.下图为某种生物细胞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这是一种多核的真核生物,多核的产生可能是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的结果 ②这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 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③该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④该细胞正在分裂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6.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 1 是毛细血管壁、2 是红细胞、3 是血浆、4 是细胞内液、5 是组织液,请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 3 和 5 中,3 和 5 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 3 经 1 和 5 到达 4 的过程是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 CO2 最高的部位是 5 D.2 处中的 O2 到达 4 需要经过 4 层膜,2 处的 O2 浓度高于 4 处 7.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中 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表示含有,—表示不 含有)。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 I 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 正 常 生 长 繁 殖 , 甲 、 丙 都 不 能 。 根 据 表 中 信 息 可 判 断 错 误 的 是 ( )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O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O 100mL MgSO4 9.25g CaCl2 0.5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A.甲能够在无氮源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很可能是根瘤菌 B.乙能够在无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是自养微生物 C.丙需要培养基提供有机碳源,肯定是异养微生物 D.三种微生物在正常生长繁殖中可能不需要另添加生长因子 8.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意义,在对其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氧气浓度对植物根细胞 K+的吸收量的影响 B.乙图表示 C3 和 C4 植物在不同 CO2 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的三个重要数值的相对量 D.丁图中,若茎背光侧为 B 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 C 二、非选择题 9.下列为某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以及相关生理过程(图丙)示意图,请根据下列资 料回答问题: (1) 图乙 a 点表示的生理意义 。 (2) 根据图丙回答 ①“1”过程是在叶绿体的 上进行的; ②连接“1”和 2”的关键物质是 ; ③“2”过程可分成两步,第二步的发生在 C4 植物与 C3 植物体内并不相同,其中 C3 植物发生 在 。 (3)假如图甲代表抗虫棉的一个叶肉细胞,抗虫基因在 B 结构中,这种抗虫基因遗传的主要特点 是 。 (4)假如紫茉莉枝条上的叶肉细胞都呈图甲所示,当该枝条接受了花斑枝提 供的花粉后,产生的 F1 枝条的颜色是 。 10.下图甲、乙分别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中[2]、[4]、[6]、[9]等一些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 系统,其中结构[2] 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 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 (填编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 胞器有 (填编号)。 (3)如果乙细胞属于人的效应 B 细胞和人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该杂交瘤细胞从培养 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 ,在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 杂交瘤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是 个。 (4)临床研究发现一种叫“神经性肌肉衰弱”的疾病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据此推测它的致病 基因可能在图中[ ] 上。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C 6.D 7.A 8.D 9.(1) 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2) ①囊状结构薄膜(或类囊体膜); ②ATP 和 NADPH ③叶肉细胞的叶绿体 (3) 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4) 绿色 10.(1)生物膜 物质运输、能量交换 (2)6 和 8 5、6、8 (3)主动运输 8 (4)6 线粒体 w.w.w.k.s.5.u.c.o.m 开放探究型题(附参考答案) 1.内容概要:所谓开放型试题是按命题要求的发散倾向分类,答案具不确定性或者条件不惟一或者解 题方法多样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问题情境,学生要自己选取相关的知识或方法来 解答,使学生“灵活运用”是这类试题突出的特点。为加强对开放型试题的研究,现将这类试题分类例析 如下:因此,教师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 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是一种多侧面的学习活动。“观察与思考”是 探究,“实验”是探究,“调查”同样是一种探究。有些探究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有让学生科 学探究的某些侧面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讲,探究性学习在于它的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探究的方法也是 灵活多样的 2.典例精析: 类型一:条件开放型 例:夏日,取池塘中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一些生物的存在。试写出你确认它们是 生物的依据。 分析:解析本题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考查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但又不能照搬生物体区别于非生物的 七个特征,要切合题设要求生物来自于池塘中一滴水,因此它们是生物的根据是对刺激能作出反应,有细 胞结构,能繁殖(或细胞分裂),能自主运动(游动)。只要符合上述集几种条件即可判断生物的存在。 解答:根据是对刺激能作出反应,有细胞结构,能繁殖(或细胞分裂),能自主运动(游动) 注意:这种类型的试题题目给出了部分条件及确定的结论,要求学生深入认识题中的内部联系,写出能得 到结论的有种条件。这类试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设计而成,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归纳推 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跟踪练习:某小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课题:探究淀粉酶是否为蛋白质 实验假设:如果淀粉酶是蛋白质,那么用浓硝酸检验,会出现黄色反应。(原理:浓硝酸与蛋白质 出现黄色反应) 选取工具和材料:淀粉酶液,鸡清蛋白液,试管若干,吸管,蒸馏水,浓硝酸 实验步骤:①取等量的淀粉酶溶液,鸡清蛋白液和蒸馏水,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标 A、B、C。② 向三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浓硝酸充分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下表中 试管 A B C 颜色变化 解答:实验预测:如果 A 中颜色与 B 中一样出现黄色与 C 不一样,则 A 为蛋白质。 如果 A 中颜色与 B 中不一样与 C 也不一样,则 A 不是蛋白质。 如果 A 中颜色与 B 中一样与 C 一样,则 A 不是蛋白质。通过反复实验得到 实验结果:A 中颜色与 B 中一样,出现黄色反应与 C 不一样。 实验结论:淀粉酶是蛋白质类物质。 注意:①利用另一种显色反应:用双缩脲试剂与淀粉酶反应看是否出现紫色反应若出现,则是蛋白质。 ②利用酶的专一性:用蛋白酶来处理淀粉酶,后看能否催化淀粉分解,如能催化,则此酶不是蛋白 质,如不催化,则是蛋白质。 类型二:方法开放型 例: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不考虑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请设计出不同方法来培育图示的植物盆景,并 说明原理 分析:方法 1:给予单侧光照。其原理是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向光侧分 布少,背光 侧分布多,结果背光侧生长较快,植株向光弯曲生长,利用的是植物的 向 光 性 原 理。 方法 2:将花盆横放,使植株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待植株向上弯曲后再 摆正。其原 理是地心引力引起生长素在近地面分布多,背地面分布少,结果近地面 生长快,植 株向上弯曲。 注意:此题考查了学生“能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布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有关现实问题” 的能力,所用生物不同知识有不同解法,除上述两种方法外,如果题设不加限制,还可考虑人工修剪和使 用药剂,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开放性。 跟踪练习: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 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 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 Bt 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 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考查目的: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学生从给定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运用流 程图准确表达生态学现象的能力。流程图反映了事物或某一生理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在高中生物知识中, 流程图是普遍存在的,如:物质代谢(合成与分解)过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细胞分裂过程、神经调 节和体液调节过程等都可以用流程图来表示。流程图的特征是图中有“→”号,逻辑性强,是典型的文图 结合体。绘图时最主要应注意流程要完备,流程途径上各关节点的顺序要正确、内容要齐全、数量要符合 实际等。 解答: 类型 3 答案开放型 例:写出三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矿质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分析:解析本题以植物光合作用为中心,涉及到有关细胞内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酶和 ATP 与新 陈代谢的关系、矿质元素的概念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是一道典型的限定条件的开放型试题。既能考查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又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重组能力。学生抓住“与光合作用有关”、 “矿质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等关键字词,不难考虑到:N,各种酶的成分;P,形成 ATP;Mg。 叶绿素的成分。再进一步逆向思索光合作用有关知识,还可以有多种答案,例如 Mn、K 是光合作用中一些 酶的辅助因子;Fe 是细胞色素的组分,参与光合电子传递;Cu 是质体蓝色素的成分,也可参与光合电子 的传递;Cl 可以参与水光解反应;S 是酶的成分等 注意:标准化答案会禁锢人的思维,导致学生无条件服从书本和答案,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这类开放 型试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有不同的答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答案开放的试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为教与学提供更大的空间,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跟踪练习:某地种、养殖品种及生产的某些因素如下表。请依生态学原理,选择种、养殖生物各两种, 设计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以物质循环示意图方式展示,如有必要请作简要说明)。 种植 玉米、小麦、棉花、苹果 养殖 猪、鸡、牛、鸭 施肥 农家肥、化肥(25 千克/亩) 虫害 玉米螟、粘虫、棉铃虫 农药 适量 考查目的:试题只给出一定情境,表现为条件、方法和结论开放的若干组合,要求学生在情境中自行设计 相应的条件、方法和结论。 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生态学知识,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设计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其条件、方法 和方案具不确定性。其要点是做到投入少,产量高,要有效避免或减轻环境污染,要以生物能转化的废弃 物循环利用为基准点。根据题设要求,种植和养殖可随意选取两种,同时可考虑设置沼气池将秸秆和粪便 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供家庭生活用,沼渣供植物作肥料,植物草茎可作为养殖动物的饲料。施肥要求 用农家肥,防止环境污染不用化肥。同样为避免环境污染,治理虫害不用农药,而采取生物防治方法,甚 至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体内,从而具备抗虫功能。象此类题型,给学生以较大的思 考空间,有回旋余地,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可得出不同的答案,激发和保护了学生的创新 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