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广西钦州市高新区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广西钦州市高新区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种群基因库因种群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2.一个大山雀种群由800个个体组成,其中基因型AA有80只、Aa有320只、aa有400只.如果80只aa的大山雀迁出,80只AA的大山雀迁入.新群体中基因A的频率是( ) A.30% B.40% C.60% D.70% 3.某种昆虫体色深浅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体色深的基因型为BB,浅为bb,中间型为Bb.其中深色最容易被食虫鸟发现,浅色也较易被食虫鸟发现,而中间型比较安全.因此,在这种天敌的选择压力下,昆虫种群不会发生( ) A.B基因频率高于50% B.种群数量的波动变化 C.基因型Bb比例高于50% D.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D.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 5.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5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15、30、5个,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A.60% B.40% C.100% D.80% 6.有这样一个群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6000.他们迁移到一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 ) A.0.2和0.3 B.0.3和0.3 C.0.2和0.5 D.0.3和0.5 7.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8.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 ) 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 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9.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生物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10.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11.研究发现,将同种果蝇分别在淀粉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上培养多代,果蝇仍倾向与在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交配.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两类培养基为果蝇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 B.这种交配偏好可视为一种选择作用 C.长期选择性交配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差异 D.出现了选择性交配说明果蝇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12.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B.制果醋的温度要比制果酒的温度高些 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一定需要人工接种菌种 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 13.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子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多倍体 D.杂交种 14.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的转基因牛,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转基因动物是指( ) 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15.要使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运载体重组,所需的两种酶是( ) ①限制酶 ②连接酶 ③解旋酶 ④还原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关于育种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1代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新品种 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2代后,对所需表现型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 C.如果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 D.基因工程育种时,目的基因嵌入运载体的青霉素抗性基因内,导致基因突变 17.有关遗传学上的杂交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相交 B.测交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杂交 C.不同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进行杂交 D.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相交 18.下列关于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枝条分别扦插,形成的新植株仍能结出无子果实 B.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由于没有种子,生产上需要年年重新育种 C.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D.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培育基本原理相同 1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诱变育种优点的是( ) A.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 B.育种年限显著缩短 C.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D.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20.育种工作者从纯“南特号”品种的稻田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稻,并由此培育出“矮秆南特号”新品种.矮秆水稻新品种的产生是由于( ) A.染色体加倍 B.基因的自然突变 C.基因的人工诱变 D.基因重组 二、综合题 2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产量分别比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品种高12%、2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间行均匀种植,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造成大面积自然受粉.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的受粉方式共计有 种.F1植株的基因型是 . (2)如果将上述自然受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产8%,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 (填“宽叶”或“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填“宽叶”或“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矮花叶病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的,在苗期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重病株不能结穗.抗玉米矮花叶病(b)为隐性,现将纯种宽叶不抗病玉米(AABB)与纯种窄叶抗病玉米(aabb)进行杂交,得到F1.用F1测交,测交后代就有高产且抗矮花叶病毒的玉米植株,此植株的基因型是 ,如何选出此玉米植株? . 22.太空中的空间环境可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条件,如利用飞船搭载了蚕卵、鸡蛋、猪精液、农作物种子、植物种苗等,进行有关空间生命的科学研究. (1)在挑选航天员时,航天员的遗传特征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有些人由于遗传方面的原因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一旦受到辐射就容易出现严重的反应,甚至产生 导致癌症.如图为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病的遗传系谱图(假定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病由单基因控制),其中Ⅳ15已被有关部门初步确定为我国航天员人选,尽管其综合条件优越,但航天医学工程问题专家却谨慎地表示不乐观,原因是Ⅳ15 ,故还需进一步做基因检测. (2)“神舟七号”所搭载的上述物种可用于基因结构改变的研究,猪精液可以吗?为什么? . (3)飞船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 . (4)马铃薯常用的品种是杂合子,农业生产常用块茎繁殖.如果选马铃薯种子也搭乘飞船经太空返回后得到了淀粉少而不抗病(Aabb)和淀粉多且抗病(aaBb)的品种,要选育出淀粉少、抗病(AaBb)的马铃薯新品种,试设计育种方案. (写出思路过程即可) 23.请回答有关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有关问题. (1)从保持生物多样性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 多样性和 多样性. (2)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 .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3)使用杀虫剂期间,R基因频率升高是 的结果. (4)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 (5)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 (6)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是 . 24.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青霉素被反复使用,某些细菌对它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使用青霉素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 ;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 ,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 实现的.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细菌抗药性逐代 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 是不定向的,但 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 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25.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推知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插入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图表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 Ⅰ.(1)质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2)将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中培养,属于基因工程操作中的 步骤. (3)在插入外源基因过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有 . Ⅱ.设计实验探究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 (1)步骤: ①将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菌进行培养产生大量细菌. ②分组:将细菌平均分成两组并标号为1,2. ③培养: . ④观察并记录结果.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 2016-2017学年广西钦州市高新区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种群基因库因种群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关于种群基因库基本概念的理解,基因库与种群的每个个体以及基因突变的关系.每个个体有死亡也会有繁殖,种群会因个体繁殖而代代相传,基因库也是如此,生物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会丰富种群基因库的内容. 【解答】解: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A正确; B、种群基因库因种群的繁殖而代代相传,B正确; 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C错误;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D正确. 故选:C. 2.一个大山雀种群由800个个体组成,其中基因型AA有80只、Aa有320只、aa有400只.如果80只aa的大山雀迁出,80只AA的大山雀迁入.新群体中基因A的频率是( ) A.30% B.40% C.60% D.70%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基因频率,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种群数量变动后,AA有160个,Aa有320个,aa有320个,A个数为640个,A和a基因共有1600个,所以A的频率为640/1600=40%. 故选B. 3.某种昆虫体色深浅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体色深的基因型为BB,浅为bb,中间型为Bb.其中深色最容易被食虫鸟发现,浅色也较易被食虫鸟发现,而中间型比较安全.因此,在这种天敌的选择压力下,昆虫种群不会发生( ) A.B基因频率高于50% B.种群数量的波动变化 C.基因型Bb比例高于50% D.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根据题意分析:深色最容易被食虫鸟发现,说明种群中BB的个体在明显减少;浅色也较易被食虫鸟发现,说明bb的个体也有所减少;而中间型比较安全,说明Bb的个体较适应环境,所以Bb的个体数目会明显增多. 【解答】解:A、由于深色最容易被食虫鸟发现,而浅色也较易被食虫鸟发现,所以B基因频率低于50%,A错误; B、由于昆虫与食虫鸟之间存在反馈调节,所以种群数量会发生波动变化,B正确; C、由于深色最容易被食虫鸟发现,浅色也较易被食虫鸟发现,而中间型比较安全,所以基因型Bb比例高于50%,C正确; D、由于天敌的选择作用,昆虫体色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故选:A. 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D.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A正确;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 D、生物在进化上的地位是根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来划分的,进化地位越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D错误. 故选:A. 5.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5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15、30、5个,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A.60% B.40% C.100% D.80%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 【解答】解:由题意知,50个个体中AA=15个,Aa=30个,aa=5个,因此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计算种群中的A的基因频率为:(15×2+30)÷(50×2)×100%=60%. 故选:A. 6.有这样一个群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6000.他们迁移到一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 ) A.0.2和0.3 B.0.3和0.3 C.0.2和0.5 D.0.3和0.5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群体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有2000个,2000个和6000个,则A基因的频率为÷[×2]=0.3,a基因的频率为1﹣0.3=0.7. 【解答】解:由于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生存能力、繁殖能力相同,在繁衍两代过程中没有淘汰,所以基因的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群体中的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后的频率都是0.3. 故选:B. 7.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内容: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不足:缺少科学的支持观点;过于强调环境因素的影响. 【解答】解: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 如特创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所致. 故选:B. 8.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 ) 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 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 【解答】解:A、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错误;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进行了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C正确; D、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但仍然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9.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生物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 D、种群通过长期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但不绝对,比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具有地理隔离,但还是同一种生物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C. 10.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解答】解: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Aa占,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Aa的频率=,aa的频率为,因此AA:Aa:aa=4:4:1. 故选:B. 11.研究发现,将同种果蝇分别在淀粉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上培养多代,果蝇仍倾向与在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交配.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两类培养基为果蝇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 B.这种交配偏好可视为一种选择作用 C.长期选择性交配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差异 D.出现了选择性交配说明果蝇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物培养和生物进化,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两类培养基的碳源不同,所以为果蝇提供的生存环境不同.两类培养基为果蝇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并对其进行选择,A正确; B、交配时,仍倾向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这是一种选择作用,B正确; C、在培养过程中,不同培养基上的果蝇分别适应不同的环境,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分别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 D、交配时,果蝇倾向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但也可与其它果蝇交配,未产生生殖隔离.如若发生生殖隔离,则不能交配,D错误. 故选D. 12.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B.制果醋的温度要比制果酒的温度高些 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一定需要人工接种菌种 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注意事项: (1)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糖氧化成醋酸;醋酸菌的呼吸作用为严格的有氧呼吸.(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方法: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③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④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3)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将先冲洗后除梗的葡萄放入冲洗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 (4)产醋最多的措施:往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醋酸菌能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的条件:氧气、糖源充足. (5)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6)发酵条件: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10d~12d左右;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d~8d左右. (7)酒精与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颜色反应为灰绿色. 【解答】解:A、果酒的制作是由酵母菌完成的,而果醋的制作是由醋酸菌完成的,A错误; B、制果醋的温度(30℃~35℃)要比制果酒的温度(18℃~25℃)高些,B正确; 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采用的是野生型酵母菌,往往不需要人工接种,C错误; 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不能将瓶装满,要留有的空间,D错误. 故选:B. 13.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子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多倍体 D.杂交种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在生物界,两种遗传基础不同的植物或动物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所表现出的各种性状均优于杂交双亲,比如抗逆性强、早熟高产、品质优良等,这称之为杂种优势. 【解答】解:A、玉米是二倍体植株,其单倍体高度不育,不会产生籽粒,A错误; B、玉米是二倍体植株,属于“一般的玉米植株”,B错误; C、多倍体发育迟缓,与题干中“早熟”一词不符,C错误; D、杂交种具有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籽粒多等优势,D正确. 故选:D. 14.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的转基因牛,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转基因动物是指( ) 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转基因动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成的动物,即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解答】解:A、转基因动物是接受目的基因的动物,而不是提供基因的动物,故A错误; B、把供体的特定基因导入受体的基因组,使受体动物含有供体的基因,这样的受体动物就是转基因动物,故B正确; C、供体细胞内也有白蛋白基因,转基因动物是受体动物,故C错误; D、供体和受体都具有相关基因,都能表达基因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15.要使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运载体重组,所需的两种酶是( ) ①限制酶 ②连接酶 ③解旋酶 ④还原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解答】解:①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都离不开限制酶,①正确; ②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DNA连接酶,②正确; ③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但基因工程不需要解旋酶,③错误; ④基因工程不需要还原酶,④错误. 故选:A. 16.下列关于育种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1代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新品种 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2代后,对所需表现型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 C.如果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 D.基因工程育种时,目的基因嵌入运载体的青霉素抗性基因内,导致基因突变 【考点】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 【分析】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解答】解:A、通过杂交将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然后可通过不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A正确; 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获得F1代后,让F1代雌雄相互交配获得F2代,F2代可通过测交获得纯合子,B正确; C、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过程属于无性繁殖,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故只要出现所需要性状即可留种,C正确; D、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D. 17.有关遗传学上的杂交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相交 B.测交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杂交 C.不同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进行杂交 D.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相交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测交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F1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某生物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自交是专指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解答】解:AD、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相交,A错误,D正确; B、测交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杂交,是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之间进行杂交,B正确; C、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一般不能进行杂交,C正确. 故选:A. 18.下列关于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枝条分别扦插,形成的新植株仍能结出无子果实 B.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由于没有种子,生产上需要年年重新育种 C.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D.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培育基本原理相同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无子西瓜的培育是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产生的三倍体西瓜,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多倍体育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无子番茄的培育是利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遗传物质不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解答】解:A、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变异,理论上是可以遗传的变异,利用无子西瓜枝条扦插,形成的新植株仍能结出无子果实,而无子番茄是不可以遗传的变异,其枝条扦插,形成的新植株结出的是有子果实,A错误; B、无子西瓜由于是三倍体,无法进行有性生殖,也不能产生种子,因此需要年年重新育种,而无籽番茄不需要,B错误; 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所有的植物均离不开生长素,C正确; D、无子西瓜是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的,而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D错误. 故选:C. 1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诱变育种优点的是( ) A.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 B.育种年限显著缩短 C.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D.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具有盲目性,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解答】解:A、诱变育种可以提高变异频率,从而可能创造人类需要的新类型,A正确; B、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使育种年限显著缩短,B正确; C、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良生物性状,从而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C正确; D、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具有盲目性,所以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D. 20.育种工作者从纯“南特号”品种的稻田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稻,并由此培育出“矮秆南特号”新品种.矮秆水稻新品种的产生是由于( ) A.染色体加倍 B.基因的自然突变 C.基因的人工诱变 D.基因重组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由于育种工作者从纯“南特号”品种的稻田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稻,并由此培育出“矮秆南特号”新品种,说明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的,所以矮秆水稻新品种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的自然突变. 故选:B. 二、综合题 2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产量分别比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品种高12%、2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间行均匀种植,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造成大面积自然受粉.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的受粉方式共计有 种.F1植株的基因型是 AA、Aa、aa . (2)如果将上述自然受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产8%,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 窄叶 (填“宽叶”或“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宽叶 (填“宽叶”或“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矮花叶病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的,在苗期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重病株不能结穗.抗玉米矮花叶病(b)为隐性,现将纯种宽叶不抗病玉米(AABB)与纯种窄叶抗病玉米(aabb)进行杂交,得到F1.用F1测交,测交后代就有高产且抗矮花叶病毒的玉米植株,此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如何选出此玉米植株? 将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 . 【考点】杂交育种. 【分析】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纯种宽叶不抗病玉米(AABB)与纯种窄叶抗病玉米(aabb),要获得高产且抗花叶病的品种,需要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杂交育种. 【解答】解:(1)纯种宽叶玉米(基因型为AA)和纯种窄叶玉米(基因型为aa)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自然条件下,既有异花受粉,又有自花受粉,受粉方式共计有4种,即AA×AA、aa×aa、AA×aa、aa×AA,F1植株的基因型应有3种,即AA、Aa、aa. (2)由于自然受粉,在窄叶植株上结的种子有基因型为Aa杂合子,所以应收集窄叶植株的种子,同理在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宽叶植株栽种,就可保证产量不下降. (3)纯种宽叶不抗病玉米(AABB)与纯种窄叶抗病玉米(aabb)进行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AaBb(高产不抗矮花叶病)、Aabb(高产抗矮花叶病)、aaBb(低产不抗矮花叶病)、aabb(低产抗矮花叶病).将测交后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即可得到所需要的玉米植株Aabb(高产抗矮花叶病). 故答案为: (1)4 AA、Aa、aa (2)窄叶 宽叶 (3)Aabb 将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 22.太空中的空间环境可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条件,如利用飞船搭载了蚕卵、鸡蛋、猪精液、农作物种子、植物种苗等,进行有关空间生命的科学研究. (1)在挑选航天员时,航天员的遗传特征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有些人由于遗传方面的原因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一旦受到辐射就容易出现严重的反应,甚至产生 基因突变 导致癌症.如图为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病的遗传系谱图(假定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病由单基因控制),其中Ⅳ15已被有关部门初步确定为我国航天员人选,尽管其综合条件优越,但航天医学工程问题专家却谨慎地表示不乐观,原因是Ⅳ15 有的可能性携带对宇宙射线敏感病致病基因 ,故还需进一步做基因检测. (2)“神舟七号”所搭载的上述物种可用于基因结构改变的研究,猪精液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精子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不再分裂,不适于基因结构改变的研究 . (3)飞船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 刚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在间期DNA复制时基因易发生突变 . (4)马铃薯常用的品种是杂合子,农业生产常用块茎繁殖.如果选马铃薯种子也搭乘飞船经太空返回后得到了淀粉少而不抗病(Aabb)和淀粉多且抗病(aaBb)的品种,要选育出淀粉少、抗病(AaBb)的马铃薯新品种,试设计育种方案. 马铃薯 (写出思路过程即可) 【考点】杂交育种;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诱变育种. 【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答】解:(1)宇宙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能导致基因突变而引发癌症.根据宇宙射线敏感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知,9号和10号都是杂合体,则15号为AA或Aa,携带对宇宙射线敏感症基因的几率为,所以需要进一步做基因检测. (2)因为猪精液是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不再继续分裂,所以其基因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因此不可以用猪精液用于基因结构改变的研究. (3)搭载“神州”8号飞船的农作物种子在微重力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易发生基因突变.科学家在实验中一般会选择萌发的种子而不是休眠的种子,其原因是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在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可能产生差错导致基因突变. (4)要通过杂合子的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来选育淀粉少(Aa)抗病(Bb)的马铃薯品种,可以用Aabb和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其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有的可能性携带对宇宙射线敏感病致病基因 (2)不可以.因为精子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不再分裂,不适于基因结构改变的研究 (3)刚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在间期DNA复制时基因易发生突变 (4)马铃薯 23.请回答有关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有关问题. (1)从保持生物多样性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 物种 多样性和 遗传 多样性. (2)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 B .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3)使用杀虫剂期间,R基因频率升高是 人工选择 的结果. (4)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97% . (5)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不再使用杀虫剂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低 . (6)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SS ,原因是 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概率+杂合子概率. 【解答】解:(1)根据生物多样性内容,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2)A、种群的基因突变是低频的,自然状态下,种群的基因突变不会加快,A错误; B、由于除草剂对抗性基因进行了选择作用,使杂草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解毒能力增强,B正确; C、一个种群是同一物种,不会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出现,就形成了两个物种,C错误;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B. (3)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本题中用杀虫剂进行人工选择使R基因频率升高. (4)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可推出RR的基因频率为95%,则R的基因频率为95%+4%×=97%. (5)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型上升,说明无杀虫剂环境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 (6)不再使用杀虫剂,SS型适应环境,RR型不适应环境,所以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这样持续的选择作用导致SS基因型频率最高. 故答案为: (1)物种 遗传 (2)B (3)人工选择 (4)97% (5)不再使用杀虫剂 低 (6)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24.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青霉素被反复使用,某些细菌对它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使用青霉素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 差异 ;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 选择 ,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 生存斗争 实现的.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细菌抗药性逐代 积累 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 变异 是不定向的,但 自然选择 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 有利变异 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 【解答】 解:(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适者生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故答案为: (1)差异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选择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2)有利变异 25.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推知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插入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图表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 Ⅰ.(1)质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脱氧核苷酸 . (2)将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中培养,属于基因工程操作中的 目的基因的检测 步骤. (3)在插入外源基因过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 Ⅱ.设计实验探究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 (1)步骤: ①将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菌进行培养产生大量细菌. ②分组:将细菌平均分成两组并标号为1,2. ③培养: 将第1组细菌放入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将第2组细菌放入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 . ④观察并记录结果.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1组、2组均能正常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a;若1组能正常生长,2组不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c;若1组不能生长,2组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b .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果外源基因插入到b中,会破坏此基因结构,使细菌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c是抗四环素基因,如果外源基因插入到c中,会破坏此基因结构,使细菌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解答】解:Ⅰ.(1)质粒是双链环状DNA分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将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中培养,属于目的基因的检测. (3)在插入外源基因过程中,首先要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其次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Ⅱ.(1)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果外源基因插入到b中,会破坏此基因结构,使细菌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c是抗四环素基因,如果外源基因插入到c中,会破坏此基因结构,使细菌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因此培养时,应该将第1组细菌放入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将第2组细菌放入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 (2)若1组、2组均能正常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a;若1组能正常生长,2组不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c;若1组不能生长,2组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b. 故答案为: Ⅰ.(1)脱氧核苷酸 (2)目的基因的检测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Ⅱ.(1)③将第1组细菌放入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将第2组细菌放入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 (2)若1组、2组均能正常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a;若1组能正常生长,2组不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c;若1组不能生长,2组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b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