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学段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学段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8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原因有( ):①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②中国战场的总反攻 ③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④日本天皇的软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十四点原则”中,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最具现实意义的是( ) A.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B.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C.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D.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3.“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下面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分裂和统一的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一战后德国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0年,期满后经公民投票表决,决定归属。 C.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联四国分区占领 D.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完成德国统一 4.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 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 A.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 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5.《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最大的受益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6.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 ) ①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 ②它彻底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③它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 ④是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7.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 ) 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 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 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大战场中最先发生转折的是( ) A.苏德战场 B.北非战场 C.太平洋战场 D.西欧战场 9.为了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反法西斯国家军民浴血奋战,逐渐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下列各次重要战役,按其开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斯大林格勒会战 ②中途岛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 ④柏林战役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10.这是两幅拍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典照片,分别记录了激战后的美国与苏联士兵将国旗插上制高点的历史瞬间。两国士兵这种行动展露的主要情怀是( ) 1944年硫磺岛升起美国星条旗 苏军将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 A.英雄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族主义 11.以作战时间长达八个月、战况惨烈,每一座房子、每一个街道都成为德军的坟墓而著称的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阿拉曼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12.细节决定成败。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能以少胜多、大败日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 A.率先掌握了先进的雷达技术,夺取了制空权 B.计划周密,海空配合,行动突然 C.切断了日军的石油供应线,使其海空军丧失机动能力 D.破译了日军密码,对日军行动了如指掌 13.因英国军民的坚决抵抗而被迫不定期推迟、实际上是永远放弃了的德军作战方案是( ) A.曼斯坦因方案 B.海狮计划 C.巴巴罗萨计划 D.霸王行动 14.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客观后果是( ) A.为苏联备战赢得了充分的时间 B.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 C.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D.暴露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15.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因为它( ) ①是二战时纳粹德国灭绝人性的罪恶的铁证 ②警示人们努力维护和平,避免战争悲剧重演 ③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 ④它是纳粹德国二战期间修建的集中营中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一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实行占领区货币改革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17.下列说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不吻合的是( ) A.成为债务国 B.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呈上升趋势 C.战争使英国元气大伤 D.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8.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该体系( ) ①主要由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协议构成 ②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 ③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④仍然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孩子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事反映了( )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个德国出现 C.两德统一在望 D.冷战结束 20.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A.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已经孕育新的力量 21.“与其领导一场追求全球自由,结束共产主义的十字军运动,不如把‘势力均衡’放在最优先的地位,来寻求同苏联与中国的稳定关系。”美国人亨特的这番话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 ) A.美国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B.美国放弃了反共立场 C.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D.美国集中力量发展核武器 22.关于下图所反映的两次国际会议的有关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 B.核心议题是盟国协同对法西斯作战 C.英、美等国首脑参加 D.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23.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关于这两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 B.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D.没有进步作用 24.20世纪下半期,南亚次大陆冲突不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克什米尔问题是冲突的焦点 ②印巴双方损失巨大 ③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问题得以解决 ④在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印度的行为存在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 “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1948年到1973年间,先后发生了4次中东战争。下列属于这4次中东战争的共性的是( ) A.西方大国都没有直接参战 B.阿拉伯国家都损失了大片领土 C.阿拉伯国家都运用了石油武器 D.联合国都采取了干预行动 26.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表示:“假如当初我们能够将这场胜利转化为和平,我们也许可避免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这说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是( ) A.以色列发动的 B.英法联合以色列挑起的 C.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失地而发动的 D.美苏为争夺中东地区而幕后操纵的 27.美国在越南战争后期在进攻上有些力不从心,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越南强烈的攻势 C.国内人民的反战情绪 D.中国对越南的大力援助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苏联军事、政治的力量空前增强 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 29.2013年9月29日,印度总理辛格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行短暂会晤,会谈释放两国关系缓和信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蓄意制造了印巴分治,这一行为带来的恶果包括( ) ①造成了原印度境内居民的大规模迁徙 ②酿成了不同宗教信徒间的仇恨与仇杀 ③人为地破坏了印度业已建立和发展的统一经济 ④使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纷争的重要根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海湾危机发生后,中国在谴责伊拉克和要求其撤军的安理会决议中投了赞成票,但是对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投了弃权票,表明中国政府(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在国际事务中没有自己的立场,外交政策摇摆不定 C.害怕承担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责任 D.支持伊拉克在科威特的行动,以示对西方国家的不满 二、 非选择题(共2大题,满分40分) 31.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二战全景纪实》 材料二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我三大盟国”是指哪些国家?(3分)据材料指出文献的主要内容。(6分) (2)材料二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4分) (3)材料一文献的发表和材料二中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影响?(9分) 32.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材料二1943年发表的《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 材料三:战后初期苏联努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1)材料一反映了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6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美、苏的什么矛盾?(6分) (3)美苏矛盾激化对世界格局和世界形势造成哪些主要影响?(6分)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每题2分 共60分) 1.A 2.D【解析】国联成立的目的是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有助于世界的和平,符合材料主旨,D正确;A从经济层面分析;B从军事从面分析;C从民族角度分析,均不属于和谐世界意义。 3.B【解析】一战后德国萨尔区由法国代管10年,期满后经公民投票表决,决定归属,并不是国联代管,B错误,符合题意,A、C和D均是正确选项,排除。 4.D【解析】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没有参加,材料中是对此事件的愤慨,D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 5.C【解析】《洛迦诺公约》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使德国逐渐恢复政治大国地位,所以《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最大的受益国是德国而非其他国家,所以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6.C【解析】《洛迦诺公约》的确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积极方面是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消极方面是使德国逐渐恢复政治大国地位,同时也未彻底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所以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7.D【解析】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美苏两国二战前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尖锐,但法西斯的进攻使它们有了共同的强敌,因而迫使美苏走向联合。故选D。 8.C【解析】太平洋战场转折的标志是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转折的标志是1942年10月的阿拉曼战役,苏德战场转折的标志是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在西欧战场进行反攻。故选C。 9.A【解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柏林战役是1945年4月16日,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故选②①③④组合,故选A。 10.B【解析】图片显示二战胜利后两国国旗,说明各自国家的胜利,体现出爱国主义,B正确;A、C和D不符合爱国主义特点,排除。 11.D【解析】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城市中巷战的典型,历时 8 个月,最终使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故D项正确;A和C不属于街道巷战;B属于非洲战场战役。 12.D【解析】美国在作战之前就已经破译了日军密码,对日军行动了如指掌,这是导致日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A、B和C均不是关键的原因,排除。 13.B【解析】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二战开始不久,纳粹德国的目光就盯上了英伦三岛。为尽快征服英国,纳粹头子希特勒亲自拟定了名为"海狮"的行动计划。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空中"游击战"。最终德军的海狮计划失利,故B正确;A、C和D不符合英国的信息。 14.C【解析】联系史实可知,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同时德国提议苏德和解(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于是苏联选择在不能与英法迅速结成同盟的情况下,转而追求避战自保,以赢得备战时间。故此题应选C项。A不是客观影响;B和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 15.D【解析】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确是二战时纳粹德国灭绝人性的罪恶的铁证,也警示人们要努力维护和平,所以也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但它并非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一座集中营,所以只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6.B【解析】“经济方式”等字眼体现的是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是在经济方面的相应措施,即成立经互会而非实行占领区货币改革,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就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成立华约组织是军事方面的措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支持民主德国成立是政治方面的措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7.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受战争破坏大,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呈下降趋势,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成为了债务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使英国元气大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的衰落使英国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8.B【解析】雅尔塔体系主要是由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协议构成,是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但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9.C【解析】1989年两德统一,“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孩子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说明统一在望,C正确;A是1955年;B是1949年;D是1991年. 20.D【解析】图片显示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说明美苏冷战格局下新兴力量的崛起,D正确;A中完全说法绝对;B是二战后初期;C是1955年。 21.A【解析】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实行战略收缩,材料“不如把‘势力均衡’放在最优先的地位,来寻求同苏联与中国的稳定关系”说明美国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A正确;B和C用词绝对,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 22.A 23.D【解析】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有利于战后的世界和平发展,并不是没有进步作用,D错误,符合题意。 24.A【解析】分析题干,此题主要考查南亚次大陆冲突的基本情况,联系教材可知,南亚次大陆冲突冲突的焦点是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双方都对其主张主权,其大多数居民是穆斯林,但领导这一地区的印度王公又是印度教徒,所以使这一地区成为印巴冲突的火药桶,经过三次印巴战争后,此问题仍没有解决,1971年,东巴问题又成为双方的矛盾所在,在印度大军进入东巴的强烈压力下,最终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后成立孟加拉国,在其成立过程中,印度的行为明显带有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此题答案为A。 25.D【解析】从1948年5月,埃及等五国和以色列进行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到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联合国都采取了干预行动,A、B、C不是共性,表述错误,故D正确。 26.C【解析】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大量阿拉伯国家领土,为了夺回领土,阿拉伯国家于1973年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故C正确。 27.A【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不得不在与苏联的对抗中采取守势,故准备从越南地区撤军。B、D是客观原因;C不起决定性作用。故A正确。 28.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根据力量对比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这是当时国际形势的最大变化。 29.D【解析】印巴分治,根据宗教信仰来划分政治区域,造成了大量居民的迁徙,同时加剧了不同信仰之间的仇恨,遗留了克什米尔归属权等许多重要问题。国家的分立,使统一的社会经济被分割。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正确。故选D。 30.A【解析】中国在谴责伊拉克和要求其撤军的安理会决议中投了赞成票,但是对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投了弃权票,说明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A正确;B不符合中国外交主张;C和D明显不符合中国外交主张。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2道大题, 共40分) 31. (1)美、英、中。(3分) 剥夺日本一战后在太平洋上所占领的一切岛屿;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恢复朝鲜的自由独立。(6分) (2)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问题。(4分) (3)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团结、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都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9分) 32. (1)美国攻击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在世界上扩大的影响;美苏在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方面矛盾尖锐。(6分) (2)美国力图称霸世界,苏联也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苏联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障碍。(6分) (3)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紧张和动荡不安。(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