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国小说)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国小说)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速之客 梁晓声 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老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 他笑了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 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 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得像双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可以叙叙父子情。队友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把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交给我。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 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他也落泪了。 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 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钱,就节省几元钱吧! 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 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 (选自《梁晓声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速之客”本略带贬义,小说以此为题,题目与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唉,这些石油人哪!”是作者对石油工人家国情怀的慨叹,表现了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是因为“我”作为关键性人物,能直接抒情,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D.小说语言质朴平实,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鲜明的纪实风格。 2.小说在形象上比较特别,它不是塑造鲜明的个体形象,而是刻画了石油工人的群体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这个群体的形象特点。 3.“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有人说这一情节完全可以删去,因为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小说的表现力;也有人说要保留这一情节,因为正是这一情节使小说更具震撼力。你认为有必要保留这一情节吗?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未遂 赖海石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 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抬上破中巴。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 医院,急救室。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一个护士高声喊:“家属家属,去收费处缴费!” 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在收费窗口,中年汉子对护士说:“护士,我是送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我有他儿子电话。我的手机打不了,我报号码你打一下她儿子电话好吗?” 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 三天后。小酒馆。 彭老板举杯:“任大成,来,我先敬你一杯。谢谢你把我妈送医院,救了她一条命。”又说:“我有一事不解,你为什么不用手机直接打我电话?为什么叫医院打?护士打电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要跑掉?如果不查医院监控,我都不知道是你送我妈来的医院。” 任大成说:“我的手机那时刚好出问题了,打不了。我跑掉是因为我有事要办,怕医院误会,以为我是肇事者,抓住我不放。” 彭老板说:“哦,原来是这样。你是我的恩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另外,欠你那八十多万工程款,我一定想办法结清给你。你等我的好消息。来,我再敬你一杯。” 这回彭老板没有食言,半个月后,他把八十多万元转到了任大成账上。任大成手下的二十多个工人师傅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年了。虽然拖欠了两年多,但事情总算有了圆满结果。把钱款分发给工人后,任大成打算请彭老板喝一次酒表示感谢。 按响别墅门铃后,出来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爷子。 任大成疑惑地问:“请问彭老板在家吗?” “你是说这别墅原来的主人吗?”老爷子说,“他把别墅卖给我们了,他搬走了。” 任大成很吃惊,难道彭老板为了结工钱把别墅都卖了?他拨通了彭老板的电话:“彭老板,我到你别墅找你,才知道你卖了房子,你现在位哪里?” “我在老围租房子住。” 老围?任大成知道,老围可都是百多年前的土坯瓦房,而且是危房,没几个人在那里住。难道彭老板穷到了这种程度?任大成说了句:“我过去找你。”也不等彭老板回话,就挂断了电话。 老围路口。彭老板早已站在那里等候。 任大成说:“走,去你家看看。” 彭老板说:“看啥,想耻笑我落魄?走,喝酒去。”硬拉任大成进了旁边的小酒馆。 任大成举杯:“彭老板,今天我先敬你,我代表二十多个工人师傅敬你,为了给工人发工资,你把别墅都卖了,我们以后还跟着你干,你会东山再起的,别墅会再回来的!” 彭老板声音有点哽咽:“我不是不知道你们的难处。我如果不是被别人骗了二百多万,怎么会拖欠你们那么久……” 任大成眼睛有点湿润,又举起一杯酒:“彭老板,我以前对你有误会,以为你故意拖欠我们工资。我自罚一杯。”说着一饮而尽。 那天,在文化广场,任大成和另一个中年汉子本来是想绑架彭老板母亲来逼迫彭老板结清欠款的,没想到还没开始行动,老太太就突然晕倒了,他们只好把她送到医院。 否则……否则,任大成现在就不是坐在这里喝酒,而是蹲在大牢里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并非闲笔,而是为后文发生的一系列“意料之外的故事”埋下伏笔。 B.动作描写是小说中的一大特色,如“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这一动作描写生动的彰显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C.小说中任大成和彭老板在小酒馆喝酒时,两个人推心置腹的交谈起来,通过这一情节充分地展现了二人真诚的性格特征。 D.小说通过任大成和彭老板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表现了赞美淳朴善良人性、批判社会中不诚信的丑恶现象这一主题。 2.小说在情节上环环相扣,构思巧妙。请结合小说简要梳理、概括。 3.小说结尾交代了事情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缝山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一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到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 B.年又春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矿,表现了他不辞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 C.《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2.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一答案:1.C; 2.无私奉献、责任感强。石油工人经常是一走几千里,一别七八年;小侯为了保护器材牺牲了自己;小侯父亲也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2)团结友爱。为了父子能相聚,为了家人能团聚,从油田领导到普通工人,上下一心,出钱出力。(3)善良有担当。为了小侯的家人的心愿,“他”“老孟” 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继续冒充父子回老家团聚。 3.示例一:没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上文对小侯父亲的死没有任何暗示和铺垫,老孟的话显得很唐突,而下文“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被认出是冒充的也更合情理;从人物上看,删掉这一情节,更能突出“他”善良友爱的形象特征,照应题目;从主题上看,通过“他”已能表达作者对石油工人高尚可贵精神品质的赞颂之情,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示例二: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小侯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之前一直不知道,直到这时才说出,使情节跌宕起伏,出乎读者意料。从人物上看,这一情节有利于突出石油工人善良友爱的群体特征,而不仅仅是个体。从主题上看,这一情节深化了主旨,更深刻表现了石油工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更具震撼力。(能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二答案:1.D; 2.①开头展现了一个常见的救人的故事。②小说笔锋突转,被救的是彭老板的母亲,彭老板良心发现,立刻还了拖欠的工程款。③情节再转,彭老板还款,是卖掉了自己的别墅。④结尾再掀波澜:揭出小说开头的“救人”事件,竟是一个精心策划的犯罪未遂案件。 3.①情节上,补叙使小说情节完整,结构严谨。②形象上,使任大成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艺术效果上,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小说的可读性;由作者点出真相,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解析:1.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D项,“批判社会中不诚信的丑恶现象”并非小说主题。文中的彭老板拖欠工程款,是因为他被骗了200万,并非有钱不还。小说的主旨是赞美淳朴善良人性。故选D项。 2.该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赏析写作技巧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然后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梳理概括。本题说小说在情节上环环相扣,构思巧妙,要求简要概括。小说开头直接写了小中巴车的两个汉子救晕倒的老太太。然后交代晕倒的老太太是彭老板的母亲,彭老板本欠救人的任大成一笔工程款,为感激他救了自己的母亲,出于感激,他立刻还了拖欠的工程款。接着交代,彭老板所还的欠款,是他卖掉自己的别墅所得的钱,情节发生了转折。结尾交代原来任大成因向彭老板要工程款要不来,本想绑了彭老板的母亲来逼迫彭老板结清欠款的,碰巧老太太晕倒了,这才救了人。这个结尾很是出人意外。 3. 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就是考查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和前文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小说结尾交代了事情真相,原来任大成本是想绑架老太太来逼近彭老板还钱的,正巧老太太晕倒了,这才送救了老太太。情节上分析,这个结尾是补叙,这个补充交代的结局使小说的情节完整。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前面表现的是任大成热心和善良,做好事不留名,结局揭示出原委,原来任大成是想绑架老太太的,这事是一个精心策划的犯罪未遂案件,这也让读者看到了任大成的另一面,丰富了人物形象。从结尾的表达效果看,这个情节很是出人意料之外,因为结尾任大成的形象和前文完全不同;同时这个结尾又在情理之中,从前文任大成的车一直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可看出,这是有目的的盯梢;送老太太去医院之后,不用自己的手机打给彭老板,又偷偷溜了,因为心虚。这样写能使小说更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的环境背景,小说塑造的主要和次要的人物形象,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 三答案:1.D; 2.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照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 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3.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 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解析:“以小见大”理解有误。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小思《蝉》,席慕容《贝壳》。 例如有些考点:(杜牧《赤壁》)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并没有直接题咏这一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来围绕赤壁之战抒发议论,这是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表达了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之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