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否则不得分。)‎ 下图为中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与丙的分界线大致是 A.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水田农业与旱田农业分界线 D. 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 对区域特征及成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深居内陆,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B. 乙距海远,形成了“高寒”的气候特征 C. 丙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D. 地形与气候是划分自然区的主要依据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乙地为青藏地区,丙为东部季风区;甲与丙分界线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故A项正确;8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故B项错误;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是秦岭—淮河,故C项错误;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故D项错误。‎ ‎【2题详解】‎ 甲地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深居内陆,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乙地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气候特征,故B项符合题意;丙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划分自然区的主要依据为地形和气候。‎ 下图为“某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好城市为 A. 日照市 B. 潍坊市 C. 威海市 D. 东营市 ‎4. 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 单位GDP消耗大 B. 城市发展水平低 C. 单位GDP污染大 D. 城市调控效果好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越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越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好,读图可知,威海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最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相对较低,因此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好。故选C。‎ ‎【4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污染指数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高,这说明这些区域城市调控能力好,单位GDP消耗小,单位GDP 污染小,城市发展水平高,D正确,ABC均错误。故选D。‎ ‎2019年2月18日,北京市发改委等8家单位联合提出将热泵系统作为北京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地源热泵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地下蓄能,进行能量季节迁移,冬天供暖蓄冷,夏天制冷蓄热,用最少的能耗获得最大的效益。下图为“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地源热泵 A. 所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B. 春秋两季的利用率最高 C. 我国西部地区更易推广 D. 在中纬度地区效益最大 ‎6. 北京市推广热泵系统的现实意义主要是 A. 降低投资成本 B.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C. 简化管网系统 D. 利于缓解地面沉降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地源热泵系统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最终能源来源为太阳能,大地是太阳能最好的、最广泛的接收器,A错误;冬夏两季的利用率最高,B错误;地源热泵系统需要技术,我国西部地区技术落后,不易推广,C错误;在中纬度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夏效益最大,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地源热泵系统的能量来源于自然能源。它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空调”。因此北京市推广热泵系统的现实意义主要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环境污染。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 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 B. 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 C. 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 D. 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 ‎8. 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 A. 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 B. 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 C. 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D. 实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指向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应表示废弃物流,对应图中②。由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箭头,表示再生资源流,对应图中③。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箭头,①代表产品流。A对,B、C、D错。‎ ‎【8题详解】‎ 图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B对。产业链不可能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A错。区域气候不变,不能改变农业耕作制度,C错。实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D错。‎ ‎“富碳农业”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下图是“‘富碳农业’产业链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有关富碳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 精耕细作 B. 集约化程度低 C. 商品率高 D. 对自然条件依赖较大 ‎10. 发展富碳农业,能够 A. 减少农药使用量,保证土壤肥力 B. 减少生产要素投入,缓解耕地紧张局面 C. 消耗二氧化碳,缓解碳排放压力 D. 增加农产品供给,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富碳农业是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据图分析可知,秸秆等其他干物质,可以加工成为化工、建筑、燃料等原料回馈工业生产。此外,"富碳农业"生产出的粮食、蔬菜、水果只利用人工光源和营养液水进行栽培,完全不用土壤甚至基质,对自然条件依赖较小,D错误;不使用农药,产品品质好,商品率高,C正确;不是精耕细作,集约化程度高,AB错。故选C。‎ ‎【1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富碳农业不使用农药使用量,A错误; 实现工厂化生产,缓解耕地紧张局面,但生产要素投入多,B错误;消耗二氧化碳,缓解碳排放压力,C正确; "富碳农业"产业不仅可以使农业大幅增产,提高食品总供给,而且可以消耗二氧化碳,进而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但不一定能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海洋空间的划分”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C海域为甲国的 A. 领海 B. 毗连区 C. 专属经济区 D. 大陆架 ‎12. 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甲国对E海域行使的权利为 A. 可禁止其它国家勘探和开发其自然资源 B. 可禁止其它国家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 C. 可禁止其它国家在该水域航行和飞越 D. 可禁止其它国家在该水域进行海洋科学研究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领海是属于沿海国家或岛屿国家行使主权范围内的海域。领海范围还包括海域的上空、海岛、海底的海床及底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宽度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毗邻领海,毗连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不得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不超过200米。据图可知,C海域为国家的毗连区。故选B。‎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E海域为领海基线200海里以外,属于专属经济区 范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有下列权利: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以及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等的主权权利;对建造和使用人工岛屿、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保护海洋环境的管辖权。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仍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故选A。‎ 下图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大体一样 B. 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 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 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14. 有关海洋表层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 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 辐射是各纬度海区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答案】13. D 14. B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北半球海区热量净收入从赤道向极地海区先增加后减少,A项错误;低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高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少于支出,B项错误;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在副热带海区最多,C项错误;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耗热,D项正确,答案选D。‎ ‎【14题详解】‎ 低纬度海区寒流的海水温度高于高纬度海区的暖流的海水温度,A项错误;洋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区的热量交换,减小高低纬度间海水的温度差异,B项正确;各纬度间海水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是洋流,C项错误;近海岸海区受陆地影响明显,温差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海洋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4、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下图我国南方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环境问题是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地面下沉 ‎16.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 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D. 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破坏了林地、草地,扩大了耕地面积,由于地表植被破坏,且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因此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B。‎ ‎【16题详解】‎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B正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根本措施,不能快速见效,A错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不能解决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C错误;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会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加重,D错误。故选B。‎ 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 后工业化阶段的到来,环境问题总是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8. 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 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 C.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完善 D. 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答案】17. D 18. A ‎【解析】‎ 考查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17题详解】‎ 图中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表明,只要人类采取相应的措施,环境污染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A错误,D正确;环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不会自然解决,B错误;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但在经济发展中不可能杜绝兴建排污工业,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所以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只有发展水平高,才能在财力、治污防污新技术、清洁生产能力等方面予以保证。故选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全选对者得3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为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导致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包括 A. 资源条件 B. 经济结构 C. 劳动力性别比 D. 能源结构 ‎20. 中介机会是指促进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A. 乡土情结 B. 政府合作 C. 能源供应 D. 土地价格 ‎【答案】19. AB 20. AB ‎【解析】‎ 该题组考查产业转移相关问题。‎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以技术、资金、劳动力为主;中部地区以劳动、资源为主;西部地区以资源为主,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东部地区资源缺乏,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故资源条件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不断转出,故经济结构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劳动力价格会影响产业转移,不是性别比。产业转移与能源结构没有关系。故选AB。‎ ‎【20题详解】‎ 乡土情节和政府合作能为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起到沟通、协调、服务的作用,故中介机会可能是乡土情节和政府合作,选AB。‎ 永定河上游的东沟、西沟流域,位于河北省,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下表为“东沟、西沟流域林地草地统计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 与东沟相比,西沟 A. 洪峰峰值低 B. 洪峰时间滞后 C. 洪水持续时间短 D. 枯水期流量小 ‎22. 为修复东沟、西沟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A. 修建水库,改善东沟水运条件 B. 植树种草,提高西沟植被覆盖率 C. 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东沟居民收入 D. 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西沟环境承载力 ‎【答案】21. CD 22. BC ‎【解析】‎ ‎【21题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知,与东沟相比,西沟流域面积小,流域内林、草地面积小,植被调蓄作用弱,因此洪峰峰值高,洪峰时间提前,洪水持续时间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流量小,AB错误,CD正确。故选CD。‎ ‎【22题详解】‎ 东沟、西沟流域位于北方地区,航运价值不高,A错误;结合表格信息可知,流域内林、木面积小,因此应植树种草,提高西沟植被覆盖率,B正确;保护植被,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东沟居民收入,C正确;扩大耕地面积会加剧流域的生态问题,D错误。故选BC。‎ 下图为海底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下列地点与海洋资源分布组合正确的有 A. ①——渔业资源 B. ②——锰结核 C. ③——海底热液矿 D. ④——石油 ‎24. 若该剖面表示15°S的太平洋海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处有寒流 B. 乙处洋流流向北方 C. 乙处有大渔场 D. 甲处海水盐度小于乙处 ‎【答案】23. AC 24. BC ‎【解析】‎ ‎【23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为大陆架,光合作用强,且有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A 正确;②为海沟,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海盆中,B错误;③为海岭,岩浆从这里涌出并冷凝成新的岩石,因此分布有海底热液矿资源,C正确;④为洋盆,石油主要分布在大陆架,D错误。故选AC。‎ ‎【24题详解】‎ 若该剖面表示15°S的太平洋海区,则甲处位于大洋西岸,为暖流,乙处位于大洋东岸,为寒流经过,流向北方,且受东南信风的离岸风,盛行上升补偿流,有大渔场,BC正确;甲处受暖流影响,乙处受寒流影响,因此甲处海水盐度大于乙处,D错误。故选BC。‎ 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 A. 滑坡、泥石流 B. 地震、海啸 C. 台风、寒潮 D. 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26. 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 A. 土壤污染 B. 水土流失 C. 公害病 D. 生物物种锐减 ‎【答案】25. AD 26. AC ‎【解析】‎ ‎【25题详解】‎ 图示显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图中箭头a表示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人类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环境可能通过滑坡、泥石流、荒漠化、水土流失来反作用于人类本身,AD之前;地震、台风等与人类活动索取关系不大 ,BC错误。故选AD。‎ ‎26题详解】‎ 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据图可知,b箭头表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弱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则可能会引起土壤污染、公害病等问题,AC正确;水土流失、生物物种锐减,属于人类不合理的索取造成的,BD错误。故选AC。‎ ‎【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 ‎(1)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3)图示显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4)如果人类生产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则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造福于人类,形成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则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产生种种环境问题。‎ ‎(5)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是属于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属于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酸雨属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植树种草属于人类作用于环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杏树耐旱、抗寒、喜光,最适宜分布于暖温带低山丘陵地区。新疆杏品种多,杏果实品质优良,其加工制成品大量销往中亚、欧洲等国际市场。《新疆杏产业组织规划》提出“努力将新疆杏产业做成世界最大杏产业基地”。‎ 材料二 下图为“新疆杏树分布范围图”。‎ ‎(1)新疆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区,影响当地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2)与北疆地区对比,南疆地区有利于杏树生长的气候条件有_______。‎ ‎(3)为促进新疆杏产业发展,当地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 水源 (3). 热量丰富;光照充足 (4).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 (5). 促进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流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解析】‎ ‎【详解】(1)依据气候和地貌特征,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少,影响其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2)据材料一可知,杏树耐旱、抗寒、喜光,最适宜分布于暖温带低山丘陵地区。南疆地区地形封闭,气候干旱,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北疆地区相对较湿润。‎ ‎(3)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扩大市场销路、创品牌等方面考虑。‎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湾区)由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城市组成,是建设中的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 2017年“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湾区内的香港、深圳、广州进入中国前十名。下图是“深圳和广州的部分经济指标示意图”。‎ ‎(注:新兴产业主要指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 材料三 从湾区演变看城市发展路径,如下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描述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等级及分布特征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和广州各自的产业优势分别是____,深圳产业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判断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发展阶段为________,在向世界级湾区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4)目前,港珠澳大桥已开通,这对湾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 ‎【答案】 (1). 城市等级体系完整;沿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 (2). 优势:深圳新兴产业较多,广州第三产业较发达 (3). 原因:政策支持;创新人才多;毗邻香港;科技、资金投入多。 (4). 阶段三 (5). 产业结构调整,各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强规划与管理 (6). 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络;缓解运输压力,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输时间;加强湾区主要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大湾区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粵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等级体系完整;该区域的城市沿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 ‎(2)根据材料二,深圳新兴产业较多,广州第三产业较发达,深圳新兴产业较多这一产业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创新人才多;毗邻香港;科技、资金投入多。‎ ‎(3)根据材料,粵港澳大湾区向世界级湾区发展,故该区目前的发展阶段为阶段三,在向世界级湾区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产业结构调整,各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强规划与管理。‎ ‎(4)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可以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络;缓解运输压力,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输时间;加强湾区主要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大湾区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 ‎【点睛】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有利于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②有利于提升城市等级,扩大城市服务范围,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③有利于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行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完善区域间的综合运输网,加快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④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⑤有利于拓展城市经济腹地;⑥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辽中南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基地,区内工业发展条件优越。‎ 材料二:美国东北部的匹兹堡,最初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l9世纪中叶才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城市,如今匹兹堡已华丽转身为美国东北部的一座科技新城。‎ 材料三:辽中南工业基地和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位置图。‎ ‎(1)与五大湖工业区比较,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是______,劣势是______;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______等工业部门。‎ ‎(2)除资源条件外,两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还有那些______。‎ ‎(3)匹兹堡的“华丽转身”,对辽中南地区发展转型具有哪些借鉴意义_______。‎ ‎(4)为实现我国由钢铁大国变成钢铁强国,你有何建议______。‎ ‎【答案】(1)丰富的石油资源 水资源不足 钢铁、煤炭、机械、汽车制造。‎ ‎(2)便利的交通运输;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3)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治理环境污染。‎ ‎【解析】‎ ‎(1)根据图例符号,与五大湖工业区比较,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是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辽中南地区位于半湿润区,劣势是水资源不足。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钢铁、煤炭、机械、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 ‎(2)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是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因素。除资源外,两地发展工业共同优势条件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3)辽中南地区应借鉴发达国家治理的经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吸引新兴产业进入。‎ ‎(4‎ ‎)建议主要是从企业管理、科技水平、企业规模、市场需求、国家调控等方面考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科学管理,以信息化带动钢铁产业优化升级。对钢铁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推动企业的联合和重组,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钢铁企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调整钢铁企业的产品结构,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国家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实行限产增优的措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合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国内钢铁企业的合法权益。‎ ‎30.近二十年来,珊瑚礁正在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除了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外,海洋水温异常升高和水体酸化,使得与珊瑚礁共生、为其提供生长所需营养的虫黄藻离弃或死亡,珊瑚和珊瑚藻钙化率降低。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破坏在增强。下图为“珊瑚礁大三角”范围及其遭受的威胁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珊瑚礁海岸与______海岸同属于______海岸。‎ ‎(2)与中度威胁区相比,重度威胁区的分布特点是______。‎ ‎(3)威胁珊瑚礁的人类活动主要有:______。‎ ‎(4)菲律宾群岛的成因是_____,该地区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有_______。‎ ‎【答案】(1)红树林,生物,‎ ‎(2)沿海岸线分布;呈条带状 ‎(3)珊瑚礁的采伐;海洋污染;旅游业的过度发展;过度捕捞.‎ ‎(4)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台风、风暴潮、海啸、火山、地震 ‎【解析】‎ ‎(1)试题分析:海岸是指海洋和陆地交接地带。根据塑造海岸的主导因素和海岸的物质组成,可划分为基岩海岸,包括侵蚀海岸、断层海岸;平原海岸,包括砂(砾)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主要类型。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均属于生物海岸。‎ ‎(2)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图中重度威胁区主要呈条带状沿海岸线分布。‎ ‎(3)为了生产石灰等人类过度开挖珊瑚礁,海洋污染影响珊瑚生长环境,以及旅游业的过度发展会导致珊瑚生长环境的破坏等人类活动都会对珊瑚礁产生破坏。‎ ‎(4)菲律宾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的消亡边界处,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纬度低,周围洋面广阔,易发台风及风暴潮等气象水文灾害。‎ 考点:海岸类型 人类对珊瑚礁的破坏 自然灾害的分布 ‎31.目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有焚烧、堆肥、填埋及多元化处理。下图为“北京城市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模式下处理率、资源利用率和投资率统计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单一垃圾处理方法中,处理率最高的是_______。该方法与其他处理模式相比的特点是______。‎ ‎(2)防治处理城市垃圾污染的原则是______。‎ ‎(3)简述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环境意义______。‎ ‎(4)针对城市生活垃圾这一环境问题,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 ‎【答案】(1)填埋 投资率低或投资少 ‎(2)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 ‎(3)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 危害人体健康等 ‎(4)减少垃圾数量,少占用土地或水域;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环境地理基础知识,本题组以北京市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模式下的处理率、资源利用率和投资率为情境,考查柱状图判读能力以及城市垃圾的危害、防治处理原则和垃圾发电的环境意义以及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循环利用。紧扣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 ‎【详解】(1)阅读柱状图,可得出城市垃圾单一处理方式有三种,填埋方法处理率是100%‎ ‎,其它两种处理方法处理率在50%-60%之间。该方法与多元化处理相比,处理率均为100%,资源利用率很差(为0),投资率较低(不到10%)。‎ ‎(2)该题考查环境地理基础知识,城市垃圾处理需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 ‎(3)该题考查焚烧垃圾的环境意义,可以联系城市垃圾处理的三大原则,并结合焚烧处理方式的实际情况,得出焚烧处理方式的减量(减少垃圾数量,少占用土地或水域)和无害(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两方面的环境意义。‎ ‎(4)中学生合适的参与方式比较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宣传方面以及身边的小事情等方面做起,如关注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积极参与宣传;减少生活垃圾排放;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再利用等。‎ ‎【点睛】城市垃圾产生的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城市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等。因此解决垃圾污染要从源头上、传播途径上和以及造成的危害上治理,遵循的原则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