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6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考试时间: 90分钟 总分: 100 分 班级: 姓名:‎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2.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著作有:《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 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 集团》等,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社会政治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3.张学锋在《六朝建康城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一书中指出:“无视各种文献的传承关系,不仔细 分析各种文献(尤其是后出文献)的致误原因,即不重视史料批判,按需所取,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会 违背事实……推而广之,所有的历史研究又何尝不是如此。”据此张学锋强调的主旨是 A.史料批判即是掌握各种文献间的传承关系 ‎ B.史料批判的关键环节是剖析后出文献 C.历史研究应重视分析各种文献的史料价值 ‎ D.主观臆断是获取史料价值的致命弱点 ‎4.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对生死有过如下见解:“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下列所述政治主张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A.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5.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 ‎6.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 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 A. 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7.儒家经典《礼记·月令》中记载:“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法家著作《韩非子·解老》中也强调:“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这些论述的应用 A.导致以农为本思想出现 B.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推广 C.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D.反映了儒法两家的融合 ‎8.经过汉儒加工的“天人感应”理论。以“天道”为基本,使政治理论神学化,使政治管理具有神 秘主义色彩。汉儒加工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是 A.推进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 B.批评当政者以修正政治失误 C.促进宗法血缘关系更加紧密 D.加强思想控制统一民众意志 ‎9.儒家尊崇“仁且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在强调“知者不惑”、“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的同时又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坦荡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这反映出儒学的突出特征是 ‎ A.崇尚自身力量反对迷信鬼神 B.理性意识与道德规范相结合 ‎ C.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为目标 D.关注社会和谐崇尚君子风范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C.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11.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 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12.“在三先生看来,当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已难以继续承担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与社会教化功能,……他们不遗余力地倡导‘重民’、‘保民’、‘敬民’,呼吁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回归”。以下言论最能够体现“儒家基本价值观念回归”的是 A.“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13.‎2015年12月7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诺贝尔医学奖颁奖典礼上谈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她的启发。该书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的简便治疗方法,并略记了病因、症状。下列对此书的评述,正确的是 A.该书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重经验和实用的特点 ‎ B.该书反映了当时“西学东渐”的文化潮流 C.该书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D.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14.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A.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 ‎15.学术界公认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 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这 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16.“(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在此苏轼形容的书体是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17.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 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 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 ‎18.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 ‎19.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 …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0.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俊得可爱的感官快乐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 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 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21.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 那么回答就是:“并不 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 A.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 C.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D.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 ‎22.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创作于十八世纪的油画《空气泵里的鸟实验》。画面整体呈现暗色,画面正中亮色部分描绘了一场实验。一位科学家正在演示气泵的原理,随着空气被抽走,可观察到鹦鹉垂死的挣扎,如果及时将空气再送回,小动物又将得以死而复生。画中使用了戏剧化的灯光效果,每一个人对实验都有不同的回应,整个画面极富张力。这幅画体现了 A.理性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23.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予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B.与启蒙运动产生于的时间相同 C.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D.和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24.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 “善功”(对 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B.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 ‎ 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 D.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 ‎25. 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 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 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认识 A.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B.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26.有学者认为:“若无传统学问之素养,便难以发挥其言论之效力。新思想若无本国语言之词汇表达,若无本国历史文化之例子作譬,新意思亦不能表达。”这则材料最能反映 A.中体西用思想 B.康梁维新思想 C.三民主义思想 D.文学革命思想 ‎27.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学,科,]‎ A.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 B.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 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28.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A.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29. 1923年1月,孙中山说:“文窃以为谋国之道,苟非变出非常,万不获已,不宜轻假兵戎,重为民困。”这表明他[学&科&]‎ A.欲立即发动国民革命 B.认识到民众是革命主力 C.具有和平统一的思想 D.揭示了军阀割据的根源 ‎30.孙中山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 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欧美各国从这种经济利益相调和的事业发达以后,社会便极有进化,大 多数便享福。”据此可以推知孙中山 A.准备致力于发展实业 B.主张学习欧美进行革命 C.反对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 D.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革命 ‎31. 程巍在《谁领导了1916~1920的中国文学革命?》一文中指出,北京政府领导了白话文运动。“独尊白话”是中央政府处心积虑的“国家设计”,中央政府动用其所能掌控的资源,策划、动员、组织、领导和实施白话文运动,此段文字说明“白话文”运动最终目的是为了 A. 普及百姓的文化知识 B. 实现国家真正的统一 C. 提高百姓的思想觉悟 D. 推动新文化运动开展 ‎32. 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宋少侠、杨端甫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于芜湖关帝庙,借烧香宣读誓约并订立章程,以反清为宗旨,其用意是“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这说明岳王会 A.盲目效仿古人不符时代潮流 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具有狭隘的民族革命思想 D.凸显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33. 1916年,易白沙《新青年》杂志一文:“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借口;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这一观点 A.有力地批判了儒家的思想核心 B.体现当时社会思想潮流 C.为推翻君主专制奠定思想基础 D.有失公允不具时代意义 ‎34.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B.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 D.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35.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指出:“即便是那些对外国‘帝国主义’没什么记忆的年轻干部,对财大气粗的外国资本家可能的所作所为还是感到紧张,为何中国在摆脱了外国帝国主义30年以后,现在又要把帝国主义请回来?”这反映了 A.中国对外开放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B.对外开放产生双重效应 C.中共年轻干部的执政素质有待提高 D.国内保守思想依然存在 ‎36.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它本身得以广泛传播,此后,人们开始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这反映出牛顿力学 ‎ A.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     B.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依据 C.推动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发展  D.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37.弗洛伊德说:“‎ 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就是说,“过去的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 A.以理性为武器推动了思想解放 B.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C.导致人类沦为先进机器的奴隶 D.开启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38.“达利的盛誉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他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据此推断,达利的绘画艺术风格应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39.文学作品中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它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这一流派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40.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3小题,41题12分,42题16分,43题1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12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代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2分)‎ ‎(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特点。(2分)‎ ‎4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但丁提出,神学家们以太阳和月亮比拟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认为月亮本身没有光,而只是太阳光的反射。同样,世俗权力本身没有权威,而只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丁反驳说,第一,上帝先创造日月,然后才创造人类。政权是为医治人类的罪孽恶疾而设,是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后设立的。上帝并没有在创造日月的时候便创造政权,把政权与教权比拟为日月是不恰当的。第二,即使这一比喻暂时可以成立,但月亮必须吸收太阳的光辉是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和功能是另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不依赖太阳,它的功能及其功能的行使也不依赖太阳。第三,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须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 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由上帝执掌天国和尘世的大权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会的,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 "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先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量的起源。教会不可能被上帝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而世俗帝王,如康斯坦丁大帝,把王权赠与教会,实属无效行为。‎ ‎——摘编自张小平《评但丁<论世界帝国>中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李贽对当时程朱理学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大加鞭挞,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人人都是圣人。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轮”,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确已达到了“非圣无法”的地步,当时很多卫道士对他是恨之入骨了。‎ ‎——摘编自陈欣雨《李贽经学批判及反理学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但丁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利的观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但丁和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的相似之处,(6分)及其各自思想的历史价值。(6分)‎ ‎4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上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马 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这一论断。要求:史论结合,言简意赅。(12分)‎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 分,共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B C C C B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C B A B A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D B B B A C C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B A D D A D D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12分)(1)主要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1分)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3分,任答三点即可)‎ ‎(2)核心观点: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1分)创新: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1分)‎ ‎(3)文化倾向:根据材料三中的“五四”以前,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康有为以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2分)“五四”以后,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2分)‎ ‎(4)特点:由最初的排斥到逐渐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2分,任答两点即可)‎ ‎42.(16分) (1)观点:反对教权至上;世俗权力不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而存在;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离(政教分离)(4分)‎ ‎(2)相似:专制政权(或教权);文化压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6分)‎ 价值:但丁思想:打击了教会势力,推动近代人文思想的发展;对后来的宗教改革有深远影响;提出政教分离原则,有利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3分)‎ 李贽思想: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和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3分)‎ ‎43.(12分)大革命以及城市包围农村道路的失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成功。五次“反围 剿”以及长征初期的失败与以及长征的伟大胜利。左倾或右倾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12分,‎ 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