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安徽省淮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淮南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关于细胞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属于RNA病毒,可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D. 高等植物具有所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答案】C 【解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HIV属于RN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A错误; B、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属于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 C、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C正确; D、高等植物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故选C。 2.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 一个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蛇 B. 一个牧场里的所有家禽 C. 一个蜂巢里的所有蜂 D. 一条河里的所有鱼 【答案】C 【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详解】A、一个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蛇,不是种群,因为蛇有很多种,A错误; B、一个牧场里的所有家禽,不是种群,因为家禽有很多种,B错误; C、一个蜂巢里的所有蜂,是一个种群,C正确; D、一条河里的所有鱼,不是种群,因为鱼有很多种,D错误。故选C。 3.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这个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是( ) A. 所有的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B. 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 说明了动植物细胞是一样的 D. 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答案】B 【解析】细胞学说的内容包括: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A. 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没有包括所有生物,A错误;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 C. 细胞学说没有说明动植物细胞是一样的,C错误; D.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D错误。故选B。 4.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两类细胞中都含有2种核酸 B. 两类细胞中都含有染色体、核糖体、细胞膜 C. 原核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D. 真核细胞都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A 【解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2种核酸,A正确; B、原核细胞无染色体,B错误; C、原核细胞中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如核糖体,C错误; D、真核细胞不一定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错误。故选A。 5.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表皮细胞,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 ) A. 调节载玻片位置,使观察材料位于物镜下方 B. 高倍镜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快速找到观察材料 C.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材料,再转换高倍镜观察 D. 若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侧,应将装片向左移动,使其位于视野中央 【答案】B 【解析】高倍镜使用步骤:对光—低倍镜观察—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高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时视野会变暗,可以调节大光圈或凹面镜。换上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准调节粗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 【详解】A. 调节载玻片位置,使观察材料位于物镜下方,A正确; B. 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B错误; C.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材料,再转换高倍镜观察,C正确; D.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若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侧,应将装片向左移动,使其位于视野中央,D正确。故选B。 6.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找到 B. 在生物体内能找到无机自然界中的所有元素 C.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都很丰富 D. 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差别很大 【答案】A 【解析】细胞内根据元素含量的高低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等。 【详解】A、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B、在生物体内只能找到无机自然界中的部分元素,B错误; C、有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少,C错误; D、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差别不大,含量差别较大,D错误。故选A。 7.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 B. 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 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就是蛋白质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 【答案】B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氨基酸的主要区别在于R基不同,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作用(激素)、免疫作用(抗体)、运输作用(载体)、催化作用(酶)等。 【详解】A、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差异与R基团的不同有关,也与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等相关,A错误; 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如强酸强碱,B正确; C、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如RNA,C错误;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要用双缩脲试剂,其中的两种成分不能混合使用,D错误。 故选B。 8.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下图所示,则叙述正确的是 A. 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旋菌体内b均为4种 C. 若b是构成HIV遗传物质的单体,则a为核糖 D. 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答案】C 【解析】A、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 B、禽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故只有4种核苷酸。而幽门螺杆菌同时含有DNA与RNA,故含有8种核苷酸。故B项错误; C、HIV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所以a为核糖,C项正确;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为DNA,完全水解后会得到4种核苷酸,D项错误。故选C。 9.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糖类、脂肪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依次为7%~10%、1%~1.5%、1%~2%,每克蛋白质、糖类、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依次为17KJ、17KJ、39KJ。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 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 三者都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物利用 【答案】D 【解析】AD、由数据分析可知这这三者都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虽然脂肪释放的能量多,但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A错误,D正确; B、但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不是从该题干得出来的,B错误; C、蛋白质不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错误。故选D。 10.研究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人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肌细胞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 B. 在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伴随着水的生成 C. 水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可充当反应物 D 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相对减少,抗寒能力提高 【答案】D 【解析】A、水在肌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A正确; B、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B正确;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过程中都有水的参与,C正确; D、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相对增多,抗寒能力提高,D错误。故选D。 11.下列有关细胞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B. 硝化细菌、酵母菌的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C. 同一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D. 水和无机盐与其他物质一道共同承担了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 【答案】C 【解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详解】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C是最基本的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A正确;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B正确; C、同一种酶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C错误; D、水和无机盐与其他物质一道共同承担了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自由水可以参与化学反应,结合水和某些离子可以参与细胞内重要化合物的形成,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 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 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 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 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答案】B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成熟香蕉中含有还原糖,可以利用斐林试剂鉴定产生砖红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 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几乎没有淀粉,不能做碘液检测淀粉的材料,B符合题意; C、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C不符合题意; D、生子叶中含有,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自分泌是细胞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的一种方式,是指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下列作用方式属于自分泌的是( ) A. 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 B. 肿瘤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其增殖失控 C. 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 D.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识别和结合,完成受精作用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自分泌指细胞自身分泌的物质可以对该细胞本身起作用,即该物质的靶细胞可以是自身细胞。 【详解】A、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A不符合题意; B、肿瘤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其增殖失控,属于自分泌现象,B符合题意; C、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交流,不属于自分泌,C不符合题意; D、精子和卵细胞之间识别和结合,属于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自分泌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心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B.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 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D. 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 【答案】A 【解析】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A、中心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无关,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错误; B、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成分,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B正确; C、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C正确;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二者均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D正确。故选A。 15.细胞是一个高度有序的动态生命体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 B. 细胞骨架参与多种生命活动,保持了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C. 细胞的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使其生命活动高度有序的进行 D. 能量不断地从外界输入细胞,会干扰细胞生命活动的有序性 【答案】D 【解析】1.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组分之间的协调配合。 2.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 【详解】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A正确。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运动、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物活动密切相关,保持了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B正确。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的进行,C正确。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只有不断输入能量,才能维持 生命活动的有序性,D错误。 16. 将蚕豆植物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将保卫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时,才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B. 刚从清水转入0.3g/ml蔗糖溶液中时,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将逐渐增加 C. 清水中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而导致气孔开放 D. 蔗糖分子扩散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渗透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答案】B 【解析】A、保卫细胞放在任何溶液中都可能成为渗透作用系统,A错误; B、刚从清水转入0.3g/ml蔗糖溶液中时,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细胞液浓度将逐渐增加,B正确;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会导致气孔关闭,C错误;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不会进入保卫细胞,D错误。故选B。 17. 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 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 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 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B 【解析】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点睛】没弄清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18.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 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 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 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 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钠离子细胞外高于细胞内,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详解】A、据图分析,钠离子细胞外高于细胞内,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钠离子进入细胞,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运出细胞,即可逆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 C、图中葡萄糖的运输,需要载体,由钠离子驱动,没有ATP参与,可能是协助扩散,C正确; D、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故选D。 19.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答案】C 【解析】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20.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 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a所示变化 C. 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在一定的反应物浓度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超过一定的范围,底物浓度增大,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 【详解】A、增大pH,酶活性会下降,重复该实验,甲和乙浓度下的反应速率下降,A、B点均会下降,A错误; B、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下降,B错误; C、酶量增加后,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错误; D、AB段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说明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正确。故选D。 21.将A、B两种物质混合,T2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 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A是反应物,B是产物。 【详解】A、酶C降低了A底物生成B产物这一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最后的限制因素是底物的量,B正确; C、T2后B增加缓慢是由于底物消耗完了,C错误;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酶活性会下降,T2值增大,D正确。故选C。 2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甘油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ATP B. 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 C. 活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永不停止 D. 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答案】D 【解析】ATP含有一分子腺嘌呤、核糖和三分子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ATP与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 B、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ATP中含有3个磷酸,B正确; C、活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永不停止,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 D、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错误。故选D。 23. 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 提供能量的是 A. 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 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体生理过程,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中等。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消耗能量ATP;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胞吞过程,消耗能量ATP;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只需要酶催化,不消耗能量ATP;细胞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消耗ATP。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体生理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4.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 自养生物是专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C. 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 D. 有的细胞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详解】A、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A正确; B、自养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生物,B错误; C、人体细胞中的CO2一定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中,故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C正确; D、有的细胞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原核生物,D正确。故选B。 25.下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 B. 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 C. 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D. 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一定温度范围内,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温度和昼夜温差的有无,因变量是茎的生长速率。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昼夜温度相同的组的茎的生长速率不断增加,而有昼夜温差的组的茎的生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但是后者始终高于前者,最后相等。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不利,A错误; B、据图分析可知,在日温26℃,夜温20℃时,即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故B正确; C、植物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昼夜温的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D正确。 故选A。 二、简答题 26.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以推测溶酶体起源于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细菌被溶酶体水解后,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 (3)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随血液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高尔基体 有用的物质被细胞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核糖体 内质网 (特异性)受体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由图可知,甲为内质网,乙为高尔基体,溶酶体来自高尔基体。 【详解】(1)由图可知,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细菌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水解后,有用的物质被细胞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图中溶酶体可以消化分解外来的病原体,另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常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氨基酸,追踪其去向。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首先会出现在核糖体上,之后会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经细胞膜排出细胞外,故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 (3)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如某种激素,可以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点睛】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27.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红细胞经过处理释放出内容物,细胞膜重新封闭起来形成红细胞血影,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血影,结果如下表: 实验处理 蛋白质种类 处理后红细胞血影的形状 A B C D E F 试剂甲处理后 + + + + - - 变得不规则 试剂乙处理后 - - + + + + 还能保持 注:“+”表示有,“-”表示无 (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_______________和众多的_______________,因此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_______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血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 【答案】细胞核 细胞器 蒸馏水(清水或低渗溶液) E、F 内质网 流动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试剂甲处理后,会破坏E和F两种蛋白质,红细胞血影变得不规则;试剂乙处理后,会破坏A和B两种蛋白质,红细胞的血影形状还可以保持。 【详解】(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因此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会吸水涨破,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可知,E和F被破坏之后,血影的形状变得不规则,说明E和F对维持红细胞血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 (2)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当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会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 【点睛】制备细胞膜应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可以避免其他生物膜的干扰。 28.下图表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种矿质离子,请据图问题: (1)图中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请你说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图中的矿质离子在土壤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植物死亡,请分析植物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透气有利于花卉的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动运输 需要载体 需要消耗ATP(或逆浓度梯度运输) 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根细胞过度失水导致植物死亡 松土透气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土壤中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1)图中矿质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故为主动运输。 (2)如果图中的矿质离子在土壤中含量过高,高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根细胞过度失水导致植物死亡。 (3)松土透气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土壤中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故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透气有利于花卉的生长。 【点睛】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耗能量。 29.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如1h)内,放出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mol)与吸收的氧气的物质的量(mol)的比称为呼吸商,可作为表示细胞呼吸消耗能源物质的种类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细胞呼吸消耗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则: ①当氧气浓度为a时,该植物器官细胞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的主要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氧气浓度为c时,该器官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有氧呼吸的___________倍。 ③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中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 (2)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若细胞呼吸消耗的能源物质是脂肪,则呼吸商应该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胞质基质 以热能形式散失 1.5 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小于 与糖类相比,脂肪的元素组成中氢的含量更多 【解析】分析题图:以CO2释放量相对值计算:a浓度:O2吸收量为0,只有无氧呼吸。b浓度:有氧呼吸CO2释放量为3,无氧呼吸CO2释放量为(8-3);c浓度:有氧呼吸CO2释放量为4,无氧呼吸CO2释放量为(6-4);d浓度:有氧呼吸CO2释放量为7,无氧呼吸为0。由此判断:c浓度最适于贮藏;b浓度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2.5,为有氧呼吸(0.5)的5倍;d点无氧呼吸为0。 【详解】(1)①当氧气浓度为a时,O2的吸收量为零,说明该植物器官只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此时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当氧气浓度为c时,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不等,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依据细胞呼吸的相关反应式和图示信息可推知,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为4mol,同时产生的CO2量也为4mol,消耗葡萄糖的量为2/3mol,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mol-4mol=2mol,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mol,即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倍数为1÷2/3=1.5 ③氧气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说明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细胞中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2)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C、H、O。与糖类相比,脂肪的元素组成中氢的含量更多,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脂肪氧化分解吸收的氧气更多,因此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若细胞呼吸消耗的能源物质是脂肪,则呼吸商应该小于1 【点睛】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吸收氧和放出二氧化碳的比。 30.某科研人员研究了日光温室中黄瓜不同叶位的叶片的光合作用,数据如下,请回答: 叶位 基粒厚度 片层数 上位叶 1.79 10.90 中上位叶 2.46 17.77 基部叶 3.06 17.91 (1)研究者分别测定日光温室中同一品种黄瓜_______________叶片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甲图所示,据图可知,光合速率从大到小排列的叶片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推测,这与叶片中叶绿体的发育状况不同有关。 (2)为了证实(1 )中的推测,研究者进一步观察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得到乙表所示结果。 ①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叶位的叶片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填完全一致或不完全一致)。 ②叶绿体中对光能的吸收发生在___________(填场所),虽然基部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特征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但是基部叶光合速率仍然最低,因此推测:除了叶龄因素外,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能还与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3)为了证实(2)中的推测,请你设计相关实验,简述你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1)的结果相比较,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实这一推测成立。 (4)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请你为温室栽培提高黄瓜产量,提出可行性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叶位 中上位叶、上位叶和基部叶 不完全一致 类囊体薄膜(基粒) 同一光照强度下测定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 不同叶位的叶片光合速率的差异减小 摘除基部叶(或摘除衰老叶片、适当补光等) 【解析】由曲线图可知,一天当中,不同叶位的叶片光合速率不同,中上位叶片的光合速率最强,基部叶片的光合速率最低。 【详解】(1)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叶位的叶片,故研究者分别测定日光温室中同一品种黄瓜不同叶位的叶片的光合速率,由曲线图可知,中上位叶片的光合速率最强,基部叶片的光合速率最低,光合速率从大到小排列的叶片顺序依次为中上位叶、上位叶和基部叶。研究者推测,这与叶片中叶绿体的发育状况不同有关。 (2)①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叶位的叶片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不完全一致,基部叶片的基粒厚度和片层数均较大,而光合速率却较低。 ②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上有光合色素,可以吸收光能。虽然基部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特征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但是基部叶光合速率仍然最低,因此推测:除了叶龄因素外,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能还与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3)要证实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能还与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应该在同一光照强度下测定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若结果与(1)相比,不同叶位的叶片光合速率的差异减小,则说明光合速率的差异确实与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4)温室栽培黄瓜时,可以通过摘除基部叶,或适当补光来提高黄瓜产量。 【点睛】要注意题干中测得的不同叶位的叶片在同一时间的光照强度是不同的,故要证明光合速率的差异与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有关,应该选择同一光照强度处理不同叶位的叶片,比较该处理下的光合速率与(1)中的数据的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