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1卷理科综合高考真题及答案
掌门1对1教育 高考真题 1 课标卷Ⅰ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江西) 必修部分分值分配统计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合计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必修1 2、3 9 29、30(1) 13 22 必修2 1、2、6 15 31 12 27 必修3 4、5 12 30、32 14 26 合计 36 39 75 分数分配比较合理,都接近平均分25分,与教学时数相统一。 知识点分布: 选择题 1.关蛋白质合成的基础知识;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 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4.免疫调节等;5. 生态学部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6.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 非选择题 29. 物质鉴定及植物代谢(11分) 30.血糖的调节(10分) 31.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12分) 32.生态学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分) 选做题(15分) 39.泡菜的制作 40.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工程 一、选择题(共6题,每题6分)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tRNA的一端有三个碱基外露为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另一端携带一种氨基酸到达核糖体上,通过发生脱水缩合形成肽健,合成多肽链。所以A、C错误。DNA聚合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而细胞核内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因而DNA聚合酶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类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B错。线粒体中不仅具有自己的DNA,而且还有核糖体,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一部分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核糖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D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不偏不难,正面考查了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基础知识,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起催化作用的,部分考生可能会误选B。 本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化合物的本质及合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关概念及特点。旨在考查考生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及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期过程的最大区别是染色体的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被纺锤丝拉到赤道板位置排列整齐,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性加倍,DNA分子数不变,分裂的结果是分裂前后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与分裂前一样。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中期是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被拉到赤道板的两侧并列分布,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和DNA 数目均减少一半。由于DNA是在间期复制的,在分裂期总数未增加。有丝分裂的前期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的行为,所以A、B、D错。 【试题点评】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同成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对于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其规律十分重要,近几年在全国课标卷中考查较少,今年的试卷重新显示了本部分知识的应有地位。 本题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关染色体行为和DNA数目变化规律的内容,考查两种分裂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考查学生对两种分裂方式的识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题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好,体现的生物学的核心知识点考查,命题角度常规,不偏不怪,只要对知识掌握较牢,能把握问题的本质,可以顺利作答。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C 【解析】对植物细胞主动运输的考查。 关于主动运输,把握两个要点:1是载体,2是能量。载体为蛋白质,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基因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不同的载体的工作效率可能会有差异。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凡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皆影响主动运输的效率。题干中已经说明矿质元素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叶肉细胞是活细胞,它需要的矿质元素也只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主动运输条件及影响因素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答案】D 【解析】对必修3免疫部分的考查,体现了考纲对获取信息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的要求。图甲中发生了从RNA到DNA的分子合成过程,但存在干扰因素“酶降解RNA”,会使部分考生疑惑不解,因为高中生物课是不讲这些的。而后面的信息“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又会让考生联想起课本上的知识,坚定不选A的信心。乙图中横标为感染时间,纵标为抗体水平,那么产生体液免疫是不容置疑的了。丙、丁的区别在于纵轴代表的量不同,丙是发挥特异性免疫的T细胞量,而丁却是HIV病毒的数量。C、D的说法相似,应选其一。C加入药物a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HIV被杀死,进而HIV破坏T细胞的过程减弱,T细胞数量上升。D选项中,加入药物b后,HIV病毒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故D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逆转录、免疫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过程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识图、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答案】C 【解析】对生态学部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考查。涉及到种群密度调查,群落中生物数量变化规律,群落丰富度的概念,营养结构和能量传递的问题。重点是种群数量与群落丰富度两个概念的区别,种群密度突出单位空间内某种生物的个体数量,群落的丰富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群落内物种的数量,二是全部生物个体的总数量。所以群落中一种生物数量的下降未必说明群落的丰富度的下降。(群落的生物丰富度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应为不同的概念) 在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需要计算时,一般都是准确的,可以先不算而是对其他选项进行判断。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种群密度的测量与计算、能量流动特点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种群密度的计算能力、对能量流动特点的分析能力。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解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本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所以选A。 杂交的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 : 1或3 :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的方法来验证,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试题点评】此题不难,但会有不少考生错选,原因是对所学知识的本质不能很好的把握,而是仅限于表面的记忆。 本题通过孟德尔实验验证所需要满足的条件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孟德尔实验验证所要注意因素分析判断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39分) 29.(11分)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 【答案】(1)苏丹Ⅲ(Ⅳ) 橘黄(红) (2) O (3)一定的光照 适宜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无机盐) 【解析】以种子萌发为背景,重点考查了植物代谢的基本知识。但是对知识的要求很低,主要是对考生从试题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查,第(2)、(3)题思考空间较大,而答案却又较为简单,利于评分的客观公正。体现了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主题。 (1)属于记忆类。 (2)从图中可以看出,种子的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在6-8 d时最大。培养条件为黑暗,蒸馏水。干重增加不可能是来源于光合作用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因而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不会是C和N,只能是O。为什么?应是吸收的水参与种子中物质代谢以及成为结合水等,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特别是胚乳中脂肪转化为幼苗中糖等亲水物质,会使细胞中结合水增加。 (3)从图中可知,实验第11d时种子干重已经下降到开始时水平,并呈继续下降趋势,说明种子通过呼吸和生长发育,胚乳中的脂肪已经消耗殆尽,幼苗再增加干重只能靠幼苗的光合作用及从培养液中吸收无机盐离子。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实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有机物的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30.(10分)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 。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 (3)脂肪细胞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 【答案】(1)胞吐 协助扩散(运输) (2) 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在细胞内的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 是 (4)先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稳定。 【解析】 (1)题干已经说明“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故为协助扩散。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和转化为非糖类物质,促进转化为糖原。 (3)“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说明脂肪细胞 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由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血糖会上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刺激减弱,分泌的胰岛素量也减少,随着胰岛素的不断被分解,胰岛素含量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血糖调节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血糖调节过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能力及对信息的提取能力。 31.(12分)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 ;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 (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 该实验的思路 。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 【答案】(1) 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2) 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 若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紫花 则该白花植株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若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与其中的1个组合的杂交子一代为白花,则该白花植株的突变与之为同一对等位基因造成的。 【解析】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已经用蓝色标出。由于8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后代几乎全部还是紫花植株(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说明是纯合体,其基因型是AABBCCDDEEFFGGHH。科学家从中选育出的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白花品系自交后代全部为白花植株,白花为隐性性状,因而白花品系一定是纯合体,花色由8对等位基因控制,可以有至少5- 6个白花品系,并且与紫花纯合体AABBCCDDEEFFGGHH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异,又是隐性性状,其基因型可能是其中一对为隐性基因,其他全部是显性基因如: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等。 某同学偶然发现的白花植株也是与紫花品系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那么它可能与科学家选育的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某一个白花品系基因型相同,也许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现目的是通过杂交实验进行鉴定。假若该白花植株为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相同基因型白花植株杂交后代还是白花植株,基因型不同又是仅相差一对等位基因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一代为紫花植株。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分离定律的理解能力和杂交实验的设计能力。 32.(6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株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 【答案】(1)次生 土壤条件 (2)草丛 常绿阔叶林 (3)复杂 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 【解析】(1)该地是因为过度砍伐造成的森林破坏,所以土壤没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所以只能是次生演替 (2)上述群落中草丛群落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遭到破坏后最容易恢复,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3)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动物随植物分层而分层,所以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考查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恢复力稳定性和演替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等概念的理解能力;考查对动物分层的原因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选做题 39.【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 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 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 和 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 ,原因是: 。 【答案】(1)消灭杂菌 增加乳酸菌含量 (2)无氧呼吸 细胞质 (3)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 (4)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 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解析】 (1)盐水中可能含有杂菌,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要煮沸,以便杀死盐水中的杂菌。陈泡菜中含有现成的乳酸菌,加入后,可以缩短制作时间。 (2)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3)都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发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其他杂菌较少;原因是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杂菌生存,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判断能力。 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阅读如下材料: 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在,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 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为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 材料丙:兔甲和兔乙是同一物种的两个雌性个体,科学家将兔甲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胎移植到兔乙的体内,成功产出兔甲的后代,证实了同一物种的胚胎可在不同个体的体内发育。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 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有 和 。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是,常用农杆菌转化发,农杆菌的作用是 。 (2)材料乙属于 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 进行改造,或制造制造一种 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 序列发生了改变。 (4)材料丙属于胚胎工程的范畴。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 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在资料丙的实例中,兔甲称为 体,兔乙称为 体。 【答案】 (1)显微注射法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蛋白质 现有蛋白质 新蛋白质 氨基酸 (3)同 供体 受体 【解析】 (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农杆菌的作用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受体)细胞内。 (2)资料乙中的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3)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在资料丙实例中,兔甲称为供体,兔乙称为受体。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知识结合,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物理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答案:C 解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第一列是时间的平方,对比第一列和第三列可以发现,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对;A、B、D错。 15.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 b、d三个点,a和b、b和c、 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 (q>O)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A.k B. k C. k D. k 答案:B 解析:b点处的场强为零,说明固定点电荷和圆盘的场强相互抵消,大小都为,圆盘在b点和d点产生的场强对称,都为,固定点电荷在d点产生的场强为,固定点电荷和圆盘在d点的合场强为,故B对;A、C、D错。 16.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写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打到下极板上 B.在下极板处返回 C.在距上极板处返回 D.在距上极板d处返回 答案:D 解析:粒子从小孔正上方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下极板处(未写极板接触)返回,根据动能定理,;与电池两极相连,电容器极板间电压不变,将下极板向上平移后,粒子下落距上极板x处返回,根据动能定理, ,联立两式得x=d,故D对;A、B、C错。 17.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报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设∠bac=2θ,MN的有效长度为L0,速度为v,导轨的有效长度为,金属棒MN运动时间t后,其电动势为,回路电阻为,电流,大小恒定,与时间无关,故A对;B、C、D错。 18.如图,半径为R的圆死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粒子沿平行于之境ab的方向摄入磁场区域,摄入点与ab的距离为,已知粒子射出去的磁场与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则粒子的速率为(不计重力) A. B. C. D. 答案:B 解析: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过入射点做速度的垂线找圆心,又速度偏角等于圆心角,根据题意做出示意图,根据几何关系求出r=R;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粒子的速率v=,故B对;A、C、D错。 19,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形式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不a车大 答案:BC 解析:在时刻t1,b车追上a车,故A错;在时刻t2,a车的斜率为正,速度沿正方向,b车的斜率为负,速度沿负方向,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故B对;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斜率先减少后增加,速率先减少后增加,故C对;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斜率有时比a车大,则b车的速率有时比a车大,故D错。 20. 2012年6曰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土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干涉,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答案:BC 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的运行速度,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运行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空气阻力做负功,消耗机械能,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在低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求出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增大,动能增大,故B、C对;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航天员受地球引力作用,只不过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故D错。 21.2012年11曰,“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I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A. 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 B. 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C. 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 g D. 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儿乎不变 答案:AC 解析:由图b求出飞机的位移大约为110m,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故A对;在0.4s-2.5s时间内,图像的斜率恒定,加速度恒定,阻拦索的张力恒定,故B错;由图像的斜率求出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 g,故C对;阻拦索的张力恒定,飞机的速率减小,由P=FV可知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减小,故D错。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7分)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最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 a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 回答下列为题: (1) 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AtA,和△tB,表示为a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 a ;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 答案:(1)0.960(2)(3)(4)系统误差 解析:(1)主尺读数9mm,游标尺读数为12×0.05mm=0.60mm,读数为0.960cm。 (2)物块经过光电门A的速度,经过光电门B的速度,根据推论公式,,则a= (3)对m有:mg-T=ma;对M有:T-;联立两式得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23.(8分) 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皿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xl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 多用电表; 电压表:里程5V,内阻十儿千欧;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kΩ 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xl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 ,调零点 (2)将图((a)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 (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角电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c)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kΩ和 3.60 V 。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kΩ和4.00 V。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12.0 kΩ。 (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d)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 9.00 V,电阻“xl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 15.0 kΩ。 答案:(1)短接(2)1 ( 3)15.0 3.60(4)12.0(5)9.00 15.0 解析:(1)将多用电表调挡位后,需将红表笔和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 (2)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对应欧姆表内电源的负极,应解电压表的负接线柱,与1端相连。 (3)多用电表读最上面的表盘,并乘以1K,为15.0 kΩ;电压表读数为3.60V。 (4)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零时,多用电表的读数为电压表的内阻,为12.0kΩ。 (5)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欧姆定律U=IRv知,,代入数据有:,,联立求解得,。 24. (13分) 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 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 答案: 解析:设B车的速度大小为v.如图,标记R的时刻t通过点K(l,l),此时A、B的位置分别为H、G。由运动学公式,H的纵坐标yA,G的横坐标xB分别为 在开始运动时,R到A和B的距离之比为2:1,即 OE:OF=2:1 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在以后任一时刻R到A和B的距离之比都为2:1。 因此,在时刻t有 HK:KG=2:1 由于,有 ④ ⑤ 由式得 联立式得 25.(19分) 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 (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答案:(1)Q=CBLv (2) 解析: 设在时间间隔(t,t+)内流经金属棒的电荷量为,按定义有 也是平行板电容器极板在时间间隔(t,t+)内增加的电荷量。 由式得 式中,为金属棒的速度变化量。按定义有 金属棒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斜向上,大小为 式中,N是金属棒对于轨道的正压力的大小,有 金属棒在时刻t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设其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到式得 由式及题设可知,金属棒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T时刻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 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 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E.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答案:BCE 解析:分子力先增大,再减小,然后在增大,故A错;分子力先为引力,后为斥力,靠近时,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B对;根据动能定理,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对;分子力做功是分子势能变化的量度,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故D错;只有分子力做功,只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相互转化,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故E对。 (2) (9分)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o和Po/3;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 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0/4。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o,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i)恒温热源的温度T; (ii)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X。 答案:(1)(2) 解析:(ⅰ)与恒温热源接触后,在k未打开时,右活塞不动,两活塞下方对气体经历等压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由此得 (ii)由初始状态的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左活塞的质量比右活塞的大,打开K后,左活塞下降至某一位置,右活塞必须升至气缸顶,才能满足力学平衡条件。 气缸顶部与外界接触,底部与恒温热源接触,两部分气体各自经历等温过程,设左活塞上方气体压强为P,由玻意耳定律得 联立式,得 其解为,另一个解,不符合题意,舍去。 34. [物理—选修3-4](15分) (1) (6分)如图,a. b, c. d是均匀媒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m、4m和6m一列简谐横波以2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O时刻到达质点a处,质点a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t=3s时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I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I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在t=6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 B.在t=5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 C.质点b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s D.在4s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