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2018届第一次月考历史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0-40每题2分,共50分。)‎ ‎1、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 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 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 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 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德国惧怕英国的海上势力 ‎2、瑞士著名的国际法学者瓦特尔在1758年发表的《国际法》中说:“均势的核心意义是妥协安排国际事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居于至高无上的主宰、支配他国的地位。”1907年,英国外交部在克劳备忘录中谈到:“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均势,把自己的力量加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但是总是加在一边以抵制某一时期内最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治霸权。这几乎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真理。”英国“均势”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 A、参加反法同盟, B、巴黎和会上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C、英法俄组成协约国 D、与法国联合,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 ‎3.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但很快就发生动摇,其主要原 因是 ‎ A.侵略集团间军备竞赛激烈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C.列强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D.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5.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兴起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6.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 ‎① 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 ② 美国的参战 ‎ ‎③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 ④ 协约国军队的总反攻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 ①③‎ ‎7.下表反映了一战前后日本、美国对华经济的变化(货币单位:白银),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是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对华经济侵略 B.日、美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列强在华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8、威尔逊认为:“我们应该以资本供给全世界,‎ 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 下列史实体现了美国这一愿望的是 ‎ A、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巴黎和会 ‎ ‎ B、召集华盛顿会议 C、争夺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 D、放弃中立,参加战争 ‎9.对图7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计划 ‎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10、“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 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1、右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 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 C、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 ‎ D、一战对英国打击很小 ‎12.右图为战前一幅著名的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 以下是场景: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 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 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 据图以所学知识判断,‎ 这条狗代表 :‎ ‎ A.张伯伦 B.丘吉尔 C.达拉第 D.斯大林 ‎ ‎13.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14、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希特勒私下宣布:“让我们把这一条约看做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是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的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据此可看出德国签约的目的不包括: ‎ A、在消灭波兰和进攻英法时,确保苏联不卷入战争 ‎ B、占领波兰和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好准备 C、破坏苏联和英法的反德同盟 D、在未来的战争中避免两线作战 ‎15.与右图所示德国疆域相符的时间是 A.1936年3月~1937年2月 ‎ B.1937年3月~193 8年9月 C.1938年10月~193 9年2月 ‎ D.1939年3月~193 9年9月 ‎16.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 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 大胆的期望”。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 A.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B.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 C.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D.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 ‎17.二战后初期,美苏两国由同盟关系逐渐走向“冷战”对抗。下列各项不受雅尔塔体制影响的 是 ‎ ‎ A.德国分裂 B.联合国成立 ‎ C.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 D.美苏两国“冷战”的展开 ‎18.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之德国篇》第一段解说词: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 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拷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 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明德国在考问世界的历 史事实有:①德国的启蒙思想掀起了欧洲启蒙运动高潮 ②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 生 ③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④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向二战中被 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谢罪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9.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二次大战期间,装有特别设计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达,是盟军得以打败法西斯的功臣之一,请问以下法西斯哪个计划实施的失败可以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 A.黄色方案 B.施里芬计划 C.巴巴罗萨计划 D.海狮计划 ‎ ‎20、1940年6月10日,罗斯福在弗吉尼亚大学演讲时愤怒地指责一个国家说:“1940年6‎ 月10日这一天,手持匕首的人从背后对他的邻居捅了一刀!”他指责的是 ‎ A、德国采用闪电战,进攻波兰    B、苏联趁火打劫,入侵波兰 ‎ C、日本不宣而战,袭击珍珠港   D、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 ‎21、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是 ‎ A、东亚各国人民共同繁荣幸福    ‎ ‎ B、建立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C、帮助东亚各国抵制外来侵略     ‎ D、建立东亚地区反西方殖民侵略的同盟 ‎ ‎22.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 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 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 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23.丘吉尔曾这样评价二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我们不要把这些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的。但是,在这些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你认为这次战役应是 ‎ A.不列颠空战 ‎ B.敦刻尔克战役 ‎ C.中途岛海战 ‎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4.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是 ‎ A.控诉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无能 B.控诉英法的不干涉政策 C.控诉法西斯的罪恶 ‎ D.控诉西班牙内战的罪恶 ‎25.二战后,欧洲各国要求联合和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其原因是 ‎ A.欧洲各国的经济水平相似 B.欧洲各国的矿产资源互补 C.文化遗产和文化心理相同 D.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压力 ‎26.这是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而分别支持南北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请问这指的是 A. 越南战争 B. 朝鲜战争 C.中东战争 D.海湾战争 ‎27.下列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B.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线是1956年,埃及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C.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 D.1973年10月,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打响“十月战争”‎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28-29题: 到80年代后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四国的分化瓦解,石油输出国组织出现裂痕。作为海湾首富的科威特由于和伊拉克等国的诸多矛盾而率先背弃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价格同盟”,单方面与西方国家进行石油贸易。伊拉克在多方交涉甚至发出各种威胁无效之后,加上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欲望,竟贸然出兵占领科威特,阿拉伯世界因此公开分裂为两大阵营。在苏联解体,美国急欲复圆“独霸梦”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纠合“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阿拉伯世界更加四分五裂。‎ ‎28.石油输出国组织出现裂痕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大国的分化 B.阿拉伯国家内部的矛盾 ‎ C.苏联解体的影响 D.伊拉克的威胁 ‎29.伊拉克贸然出兵占领科威特的原因不包括 A.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交涉,威胁无效 B.萨达姆霸权主义欲望扩张 C.科威特背弃价格同盟 D.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鼓动 ‎30.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 ‎ B.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 C.《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 D.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 ‎31.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 ‎ 图9‎ A.①③④ B.①②③ ‎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 下列各项中,属于图9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 ‎33.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34、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联大”会议 ‎35“十年以后,欧洲虽未完全恢复,却已有相当大的改观。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 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 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西欧这种“改观”出现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 C.社会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改革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6.1959年由阿拉法特组织成立的,简称为“法塔赫”的组织是 A.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 B.阿拉伯解放组 C.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 D.伊斯兰抵抗组织 ‎37、右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多国部队 死亡 约2万人 ‎478人 受伤 约8万人 ‎3754人 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 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38.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39、下列三幅图示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三图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 ‎ A.大国结盟威胁和平 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D.“冷战”局面的形成 ‎40、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 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 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 ‎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4分) ‎ ‎4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见,一战爆发前夕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英国放弃了传统外交政策而选择结盟,请从原因、目的、原则方面说明这一变化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作者对国联和联合国最初三十年期间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5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联和联合国初期作用的相似之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联合国的作用又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6分)‎ ‎43.(17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合作中谋发展日渐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而美国……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国际合作这一中心命题,新自由主义认为,尽管不可能出现自然而然的全面互利的“和谐”状态。……当考虑到武力解决利益冲突的代价过高或者当发现合作能给彼此带来好处的时候,作为理性行为的国家必然倾向于合作。新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的自私本质决定了只有存在一个强大权威(霸权或世界政府)‎ 的情况下,合作才可能发生。国家关系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霸权秩序代替另一个霸权秩序的过程,霸权秩序的合法性是通过霸权战争确立的。‎ ‎ ——宋伟《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以战后法德关系为例》‎ ‎(2)评材料中关于国际合作的观点。(11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ACA 6—10CAACB 11—15 AAACC 16—20DCDDD 21—25BDBCD 26—30BDCDB 31—35ABBAC 36—40ABCAB ‎ 二、主观题 ‎41、‎ ‎⑴ 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6分)‎ 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6分)‎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4分)‎ ‎42、‎ ‎(1)原因:本质是为了抵制某一时期内一个最为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治霸权,反对任何一个希望建立这种霸权的国家,而一战前夕英国与德国在殖民地问题的争夺中矛盾不断激化,故国家利益是决定一国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2分)。 目的:维护其世界殖民霸权地位(2分)。 原则: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与依据。 (2分)‎ ‎(2) 正确。(1分) 20世纪30年代,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 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都没有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2分)‎ 联合国在成立后的头三十年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美苏矛盾,但在制止世界大战的发生和缓和地区冲突、种族争端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分)‎ ‎(3)相似之处:为少数大国操纵,成为他们维持霸权、推行强权政治的工具。(2分)‎ 变化:70年代后,联合国逐渐摆脱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成为重要的国际讲坛, 在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冲突、促进裁军和军备控制、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 进入九十年代末期,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遭到了挑战。美国在世界上已缺乏有效的牵制力量。对联合国开始采取一种“有用则用,无用则甩”的态度。(2分)‎ ‎43、(17分)‎ ‎(1)法国:保障自身安全,谋求经济独立发展;避免欧洲再陷混战。(3分)‎ 美国:壮大资本主义阵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2分)‎ ‎(2)观点一:新自由主义认为,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是基于国家利益的理性行为。(2分)‎ 评述:二战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建立,维护战后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冷战”期间,欧共体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冲击了“冷战”秩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两极对峙结束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为应对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基于联合国框架协议基础上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9分)‎ 观点二: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合作必然依托于霸权秩序的存在。(2分)‎ 评述: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构建是美苏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呈现出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两极对峙格局下,正是大国强权政治的存在与威慑使世界近半个世纪没有发生大的冲突,相对和平;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希望依靠大国霸权建立新的国际秩序。(9分)‎ ‎、第(1)问需结合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回答,二战后欧洲各国普遍衰落,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作为欧洲一员法国主要处于保障自身安全,谋求经济独立发展、避免欧洲再陷混战的目的,而美国则主要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着眼;第(2)问考察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评述能力。先归纳新自由主义或新现实主义的观点,然后再展开评论,论述时一定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