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年秋季高二年第二次阶段考政治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9年4月15日,法国象征性建筑物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大火烧碎了法国宗教的历史,火光后的灰烬里,留下一道人类文明的伤疤,全世界人民都在为巴黎圣母院的巨大损失而倇惜,这是因为 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巴黎圣母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巴黎圣母院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法国象征性建筑物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全世界人民都在为巴黎圣母院的巨大损失而倇惜,这是因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巴黎圣母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①③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不体现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国之所以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因为 ①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④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故我国需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题肢②和③正确。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题肢①说法不正确;题肢④中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故排除。本题选择C项。 3.2019年3月14日,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举行首映,惊艳四座。它取材自同名京剧剧目,更引入了先进的全套杜比全景声制作流水线,让该剧在新技术、新载体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中可知 A.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B. 科技能够实现文化传播方式的根本变革 C. 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D. 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错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C选项错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D选项“决定性因素”的表述错误。题目中,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引入了先进的全套杜比全景声制作流水线,让该剧在新技术、新载体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中可知科技能够实现文化传播方式的根本变革,B选项正确。 4.“中国——太平洋岛国旅游年”于2019年4月1日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开幕,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致辞:南太热盼中国游客来访。希望借旅游年的契机,扩大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加深相互了解,促进各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太文化交流应求同存异,尊重和认同不同民族的文化 ②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文化交流应尊重多样性 ④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的瑰宝,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认同本民族的文化,①错误。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错误。 ③④:材料“南太热盼中国游客来访。希望借旅游年的契机,扩大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加深相互了解,促进各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说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文化交流应尊重多样性;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的瑰宝,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继故宫口红之后,3月21日颐和园也出口红了,短短24小时就在天猫售出超过4000支“正宫娘娘风”口红,荣登“新晋网红”。颐和园的系列彩妆是与国货品牌卡婷联名,设计灵感取材于颐和园中重要文物——慈禧寝宫“百鸟朝凤”刺绣屏风,国风色彩浓郁。传统文化与时尚的融合 ①要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③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④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增添了文化的新功能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短短24小时就在天猫售出超过4000支“正宫娘娘风”口红,荣登“新晋网红”。颐和园的系列彩妆是与国货品牌卡婷联名,设计灵感取材于颐和园中重要文物——慈禧寝宫“百鸟朝凤”刺绣屏风,国风色彩浓郁”表明传统文化与时尚的融合要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提供了有益借鉴,①③符合题意。 ②:②错误,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该项夸大了传统文化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与时尚的融合并未增添文化的新功能,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质文沿时,崇替在选。”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步伐,这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诞生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文化文艺工作者来说,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提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扎根于人民的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主体的相关知识。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人民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扎根于人民的文化,②④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①说法错误,排除;③中的“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是……前提”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7.《格萨尔》史诗被誉为藏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的说唱传承人走进当地中小学的课堂,用学生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述史诗的故事。史诗走进课堂 ①说明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表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 ③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④表明教育在人的教化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排除。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排除。 ③④:《格萨尔》的说唱传承人走进当地中小学的课堂,用学生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述史诗的故事。史诗走进课堂,表明教育在人的教化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全面认识教育的重要作用: 知识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的特点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关系 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交流与传播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8.中华文化之中蕴藏着强大的中华民族精神。F列诗句与巾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正确对应的是 A. 天下一家,以和为贵——爱国主义 B.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创造精神 C.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团结精神 D.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一奋斗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天下一家,以和为贵”体现了团结精神,A排除。 B:“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体现了爱国主义,B排除。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体现了奋斗精神,C排除。 D: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做事,是奋斗精神的写照,D正确。 故本题选D 9.“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不容亵读、先烈不容诋毁。《中华人民共和国英维烈士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侵占、破坏、污损英维烈土纪念设施的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国家重视保护英雄烈土纪念设施旨在 ①传承英雄精神,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②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③营造庄严肃穆的文化环境,促进文化兼收并蓄 ④培育公民爱国情怀,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选项不是其目的所在,故排除。④选项“智力支持”的表述错误,应是提供精神动力。根据题意,国家重视保护英雄烈土纪念设施旨在传承英雄精神,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①②选项正确。选A。 10.网络直播行业不仅给网民提供了成为网络公众人物的平台,而且推动了网络直播内容的多层次发展。然而,网络直播也产生了一些网络乱象,诸如网络主播纳税监管难、个人隐私外泄、内容涉黄涉暴等。对此 ①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正确引导 ②直播平台应承担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 ③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④我们应该提高辨别能力,剔除腐朽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本题考查当代文化生活。网络直播产生一些乱象,对此,我们要加强监管正确引导,直播平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①②正确。 ③:文化生产者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不是政府提供,③排除。 ④: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易错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都是文化糟粕,因此都应该依法取缔 该观点错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性质不同,社会危害不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不同。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落后文化应通过科学文化教育,逐步地予以改造或剔除;对社会危害严重的腐朽文化则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1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与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伟大进程相适应,不断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需要 ①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文化多元化发展方向 ④应该奏响主旋律,倡导高雅文化抵制通俗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①②正确。 ③:该观点中的“坚持文化多元化发展方向”说法错误,故排除③。 ④:奏响主旋律,大力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并不是倡导高雅文化抵制通俗文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2.2019年1月,习近平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调研时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这要求媒体建设者 ①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以信息技术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④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思想引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这要求媒体建设者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思想引领,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排除①;信息技术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重要途径,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3.从2019年1月起,国家开展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对淫秽色情、低俗庸俗、暴力血腥等负面有害信息进行整治,要求各网站平台坚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这有利于 ①旗帜鲜明反对抵制各种错误观念 ②坚持经济效益为首,兼顾社会效益 ③改造和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④加强网络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国家开展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对淫秽色情、低俗庸俗、暴力血腥等负面有害信息进行整治,要求各网站平台坚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这有利于旗帜鲜明反对抵制各种错误观念,加强网络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①④符合题意。 ②:应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②错误。 ③:对落后文化,需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4.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艺术家们倾情演绎了李白《将进酒》等中国古现代诗歌名篇佳作,让观众感受了中国诗歌的无穷魅力。中国诗歌春晚的成功举办 ①有利于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②说明文学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③深化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有利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中国诗歌春晚的成功举办,有利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利于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①④符合题意。 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错误。 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材料中未涉及,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15.在“中国网事感动2018”年度颁奖典礼上,10位“草根”的那份信仰、善良、坚守、情怀和担当,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获亿万网民的点赞。开展这一活动旨在 ①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②传递正能量,彻底消除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不良影响 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多元化的道德价值取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开展“中国网事感动2018”年度人物评选一活动,旨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 ②:“彻底消除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不良影响”的说法错误,排除②。 ④:应是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而不坚持多元化的道德价值取向,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 A. 哲学是对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 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综合性学科 C. 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伟大工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A错误。 B: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不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学科,B错误。 C :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说明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C符合题意。 D:材料并不是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伟大工具,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②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关系。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看法是错误的。 17.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 A. 哲学是科学的基础,先有哲学, 后有具体科学 B. 哲学是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 哲学研究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 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答案】D 【解析】 18.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 具体科学对哲学有反作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知识点。是课本的基础知识。熟记知识很关键。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本题选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9.下列观点中体现唯物论思想的是 ①心外无物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①③: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两种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两种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0. 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 ①是主观唯心主义 ②把宇宙中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 ③否认了意识作用 ④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观点体现了我的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①符合题意,题干中观点认为我的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③不合题意,题干中的观点认为我的心是世界的本原,看到了意识的作用,且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②不合题意,题干中的观点认为人的心是世界的本原,而不是宇宙中的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 ④符合题意,心是世界的本原,即认为宇宙统一于“心”,统一于意识。 故选D。 21.甲说:“我在故我思。”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A. 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 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 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 D.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答案】AD 【解析】 甲的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其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AD项说法正确;CB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D。 【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2. 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哲学具有时代性 B.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 任何精神上的精华都是哲学 D. 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题干说到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故说明哲学具有时代性,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故A、B、D均不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才是精神上的精华,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C。 考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3. 到了19世纪中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C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已经存在。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唯物史观。故选D。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24. 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 A. 物质性 B. 运动性 C. 规律性 D. 自然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中,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 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 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看到了事物的运动,但认为是在概念中的运动,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符合题意。AC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是一切变化的承担者,是世界上一切发展过程的基础。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主体;分子是热运动的主体;电子和光子是热运动和光运动的主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主体;人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主体。此类题型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需要引起重视。 2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 否定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这是事物绝对运动的观点,A项不选;克拉底鲁认为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这是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项不选;“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这是否认了相对静止的观点,C项正确;它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是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特别提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7. 科学家关于日食和月食的预报一再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 ) A. 自然现象和人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 B. 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 C. 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 D. 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 【答案】C 【解析】 28.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舒斯云教授,经过10多年的奋斗,在脑神经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新发现人脑中一个和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区域,命名为“边缘区”。舒斯云教授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一科学研究成果再次证明 A. 人的知识来源于人脑不同的区域 B. 人脑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C. 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D. 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答案】B 【解析】 略 29.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告诉其中一组,画上是位妙龄少妇;告诉另一组,画上是位老妇。20秒过后收回图片,接着再用幻灯片展示给所有学生,让大家描述这位女子。结果,事先看过少妇像的,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那位少妇;而事先看过老妇像的,也都认定这是那位老妇。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C. 事物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D.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本质。A:材料没有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A不符合题意。 B:材料没有体现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B不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涉及事物的真象和假象,C不符合题意。 D.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带有主观色彩,具有能动性,D正确。 故本题选D。 30. “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这说明 A. 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B. 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 C. 意识的能动作用巨大,但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D. 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有限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望梅可以止渴”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而“画饼却不能充饥”的原因在于画饼属于意识范畴,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要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C观点正确;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性质的意识具有不同的作用,选项A观点正确但不符合本题材料的要求;选项B、D观点错误。 考点: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首站就是意大利,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意大利不仅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也希望同中方携手创建‘新相识之路’”。 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意方携手努力,把牢新时期中意关系发展大方向,密切高层交往,推动双边务实合作提质升级。双方要密切人文交流,加强文化、教育、影视、媒体等领域交流合作,筑牢民心相通工程;意中应该做利益包容、共同发展的伙伴,强化理念沟通,巩固政治互信,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密切政府、立法机构、政党交流合作;中方愿进口更多意大利优质产品,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中资企业赴意大利投资兴业,双方要打造合作亮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和务实合作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习主席的话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答案】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中意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政治的合作走上新台阶。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中意双方密切高层交往,巩固政治互信,推动双边务实合作提质升级。增进了两国政治友谊,也带动了两国经贸合作与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的重要因素。习主席出访欧洲,极大的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播,有效增强了文化自信,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访意期间中意双方领导人对文化交流的阐释为话题设置情境,从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角度分别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习主席的话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属于体现类型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意中应该做利益包容、共同发展的伙伴,强化理念沟通,巩固政治互信”,这表明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习主席出访欧洲,极大的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播,有效增强了文化自信,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这体现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的重要因素;“中意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政治的合作走上新台阶”,这表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点睛】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往往通过呈现材料或图表,构建“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或“如何体现”设问。这种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此发来贺电。嫦娥四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并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新时代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新标杆新高度,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做出的又一卓越贡献。本次探月工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实践“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阔步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相关知识,分析大力弘扬“探月精神”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义。 【答案】①“探月精神”是新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 ②大力弘扬和践行“探月精神”,有利于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③有利于筑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之基,牢记使命; 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⑤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⑥有利于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良性互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航天事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嫦娥四号的建造、发射及获得的成果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相关知识,分析大力弘扬“探月精神”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是分析大力弘扬“探月精神”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考生可联想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结合材料分析作答。先结合材料阐释“探月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探月精神”是新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再分析“意义”,可从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筑牢共同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等方面阐释。 【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以“……的意义”的形式呈现。考生应简要分析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或不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33. 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它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了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有了很快的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裕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1)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1分),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分) (2)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1分)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分) (3)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实现脱贫致富(1分),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关于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具体即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然后,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解读材料,对材料进行分层,逐层对应上述理论,首先,材料中“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其次,材料中“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最后,对上述两层材料进行综合,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 34.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 【解析】 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但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作用是决定性的,随着人们实践的深入,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只有保护环境,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