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6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共66页)
1 7.1 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和知道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难点: 1.力的示意图画法。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内容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2、P3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能说 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自学检测】 1.我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发生 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 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用手托起两个 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1__N。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一、演示 P3 实验后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和图乙你看到小球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图甲小球的速度由慢变快,图乙小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答: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二、1.用磁铁靠近一悬挂起来的小铁球(不要接触)。 观察到的现象:小球会(“会”或“不会”)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有(“有”或“没有”)力的作用。 2.下面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观察下图,能证明甲乙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 用的是(BC) 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常见的推、拉、提、压……属于接触力,磁力﹑星 2 体之间的引力……属于非接触力。 4.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接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接触且相互挤压。 5.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即时练习】 1.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方向不断发生改变,从空中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大 小发生改变。 2.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学习内容二: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4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记力的 三要素。 【自学检测】 1.用大小不同力拉同一根橡皮筋,用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 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手握着教室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里面门把手和外面门把手推门,能 使门打开和关闭。这两种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力的 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用同样的力从外面推门的门轴部分和外边框,推外边框(填“门轴”或“外边框”) 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我们把这三者称之 为力的三要素。 4.力的示意图画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已给出力的大小需在箭头 附近标示出力的大小),这种画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如右图沿与水平面成 45°角的方向用力拉一辆玩具车,画出拉力示意图。 (提示:谁是受力物体?作用点画在什么地方?方向?大小?) 【展示交流】请 4 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其余同学在草稿纸上作图,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力的示意图作图要领:力的作用点可以画在力的起点,也可以画在力的终点,作用点在 物体上(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或表面上),受力物体可以用长方形或圆形等较简单的几何图形 代替。 记忆口诀: 长短表大小,方向箭头标, 注意箭尾巴,作用点是它。 【即时练习】 1.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C) 3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2.画出下图中物体对地面压力示意图。 学习内容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4、P5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能说 出相互作用的力的特点。 【自学检测】 用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力,施力物体是手,同时感觉到手疼,说明手也受到桌子力 的作用,施力物体是桌子。即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 同时,也要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问题: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有什么关系? 场景一:游泳时:人向后推水——水向前推人,结果人向前进,说明相互作用的两个力 方向相反,用“△”标出前面例子中的受力物体,分析发现: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分 别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场景二:拔河比赛: 器材:弹簧测力计。 方法: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 观察:当左边弹簧秤读数为 3N 时,是左边弹簧秤对右边弹簧秤施加的力,右边弹簧秤 的读数为 3N,是右边弹簧秤对左边弹簧秤施加的力,两个弹簧秤的示数相等,两个弹簧秤 的轴线在(“在”或“不在”)同一直线上。 结论: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在不同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特点:异体,等大﹑反向﹑同线。 【即时练习】 1.“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家喻户晓。兔子撞上大树死掉,其中受到撞击力的施力物 体是大树,这个故事所包含的主要物理知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下列是相互作用力的是(C) 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 B.拔河时,其中一方人拉绳的力与绳拉另一方人的力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D.电线对电灯的拉力与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3.有人说“如果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那么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的力”对吗? 答:不对,根据相互作用力特点说明原因。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4 7.2 弹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条件。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重点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习内容一:弹力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6“弹力”内容,能区分弹性和塑性。 【自学检测】 1.物体受力后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弹性,这种受力发 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变形后,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塑性。 2.下列物体中具有弹性的是:塑料尺、橡皮筋、气球、弹簧。 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是:橡皮泥、纸张。 塑料尺﹑橡皮筋﹑橡皮泥﹑气球﹑纸张﹑弹簧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弹力有:压力和支持力。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物体发生形变又离不开外力作用。就前面的实验器材——弹 簧,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1.物体形变的程度与所受到的外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试一试说说你的看法。 (外力越大,形变越大) 2.能不能太用力去拉弹簧?为什么? (不能,会损坏弹簧) 结论:在弹性限度内,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属于接触力,所以两个物体必须接触并且要相互挤压。 2.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力的受力物体是阻碍发生弹性形变物体 恢复原状的物体。如:用手压塑料尺,塑料尺发生弹性形变,塑料尺的弹力施力物体是塑料 尺,受力物体是手,力的作用点在手上。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指向受力物体)。 【即时练习】 完成 P8 第 1 题、第 2 题和第 5 题。 学习内容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6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P7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说出弹 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自学检测】 1.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力,生活中还有哪些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①观察量程,②认清分度值,③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若 没有,需将指针调零,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一、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5 1.说说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2.你能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 答:将一根头发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慢慢用力沿轴线方向拉头发丝另一端, 到头发刚被拉断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二、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水平测拉力,测量值与真实值一样吗? 三、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倒着测物体的重力准确吗?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将挂钩来回拉动几次,目的是判断弹簧与外壳之间是否有较大摩 擦,观察指针是否归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拉力方向要和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直 线上,要等指针稳定时读数。 【即时练习】 1.课本 P8 第 3、4 题,小组内订正,找出错误分析原因。 2.如右图,某同学在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 上下拿反,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0N,则该物体实 际重力(C) A.一定等于 4.0N B.一定大于 4.0N C.一定小于 4.0N D.无法判断大小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7.3.1 重力大小 【学习目标】 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用 G=mg 和变形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学习内容:重力的大小 学习指导:阅读 P9-P11 上半部分内容:认识图 7.3-1 所示物体运动的原因。基本概 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并记住,记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和 g 值。 【自学检测】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通常用字母 G 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 是地球,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一、实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2.用手分别拿起一大石块和小石块,你有什么不同感觉? 3.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多少有关。 4.两人一组,对照 P10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一人测一人观察记录。 6 (1)照图,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 G,记录在表格中。 (2)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描点法作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质量 m(kg) 重力 G(N) G/m(N/kg) (3)实验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 G 与它的质量 m 的比值是定值,也就是说物体所受的重 力 G 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个比值约是 9.8N/kg,用字母 g 表示,其表示的意义是:在地面 附近质量为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 g 取 10N/kg。物体 的质量 m﹑重力 G﹑常数 g 之间的关系是 G=mg。 二、2 分钟再看课本 P11 例题注意解题思路。 1.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 2.解题时运用的公式是什么? 3.计算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质量、重力和重量的区别:质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质量大小跟物体所 处的位置无关,重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重力的大小叫重量,重力跟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可以结合定义和单位区别。 2.同一物体从地球飞抵月球,质量不变,重力是在地球上的1 6 。 【即时练习】 1.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河水不会从高山上流下 B.物体没有质量 C.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 D.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口中 2.课本 P14 第 1 题、第 2 题和第 3 题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7 7.3.2 重力方向和重心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画重力示意图。 2.知道物体重心的位置及重心与稳度的关系。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力的方向及画法。 学习内容一:重力的方向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11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重力 的方向。 【自学检测】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建筑工人利用重锤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利用了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道理。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一、实验探究:重力的方向 1.盛水的水槽放在斜面上,观察水槽内水面与水平面的方向的关系:与水平面平行的 方向叫水平方向。 2.用一根细线将一小球悬挂起来,静止后观察细线方向与水平面的角度关系:与水平 面垂直的方向叫竖直方向。 3.将悬挂小球的细线剪断后物体朝哪个方向运动?向上或斜向上抛出去的物体会怎样 运动最终会落到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运动?这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4.想想议议: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 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二、1.铅垂线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利用的什么原理?如何用这个铅垂线来检查窗台、 桌面是否水平? 2.给你一个相框,你怎样端正地把它挂在墙壁上? 3.竖直与垂直是指同一个方向吗?画图举例说明。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物理学里力的方向有着准确的说法,如:竖直与垂直,竖直是指与水平面成 90°夹角 的方向,垂直是指与任意受力面或线成 90°夹角的方向,与水平面或水平线垂直才叫竖直。 【即时练习】 画出下列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 学习内容二:重心和重力的由来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12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做上记号,能正确找到物体 的重心位置。 【自学检测】 8 1.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圆的重心在圆心,粗细均匀的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 点,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画物体受力示意图时我们通常把力的作 用点画在重心上。 2.牛顿发现: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著名的万有引力。由 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一、重心与稳度 1.一块砖怎样放置在地面上最不容易倒?是平放?侧放?还是竖放?三种放置方法有 何不同?试一试把砖的重心大致位置画出来,比较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2.如下图,满瓶矿泉水正放和倒放那种更稳?你有什么新发现? 两种方法重心位置差不多,主要区别是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同,支承面越大,越不 容易翻倒。 二、问题:物体的重心是不是一定在物体上? 如:铁环的重心在所在圆的圆心上,这个点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铁环本身, 铁饼的重心也在铁饼所在圆的圆心上,这个点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铁饼本身,所 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在物体上。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物体的重心会随着物体的形状变化而转移,有时会移到物体之外,那样物体就会重心不 稳而倒下,一个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积越大,重力的作用线离支撑面的中心越近,物体 就越稳。 【即时练习】 1.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 A.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C.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 D.重心只能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2.卡车装货物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车厢下层,轻的货物装在上层。(填“上”或“下”)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9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1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记住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力跟物体运动的关系。 重点难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指导:请认真阅读 P16-P17 内容。特别是 P17 演示实验,然后完成下面问题,比 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记住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自学检测】 1.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通过滑行距离反映出来。 2.小车受到的阻力大,滑行的距离小,小车受到的阻力小,滑行的距离大。 3.如何使小车受到大小不同的阻力? 答: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 4.比较大小不同的阻力对小车速度的影响,每次对小车的速度有什么要求? 答:让小车到达平面上时的速度相同。 5.如何控制每次小车到达不同平面上的速度相等? 答: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三同”)。 6.如何判断阻力对小车速度变化影响的大小呢? 答:比较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远近。 7.需要什么器材? 答:用刻度尺测量。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一、牛顿第一定律 1.观看演示实验(或视频)后完成下表第 1 次到第 3 次的表格。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速度变化快慢 滑行距离 1 棉布 2 木板 3 玻璃 4 推理想象 理想平面 2.由前三次实验可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进一步进行推理:如果运动的小车(没受推力)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它将以不变的 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4.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粉笔盒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在桌面上保持静止状 态。 5.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 10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 定律。 【精讲点拔】 解读牛顿第一定律如下: “一切物体”: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可见牛顿第一 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 “时候”:强调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瞬时对 应的关系。物体在什么时候不受力,这个物体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一瞬时的运 动状态不变; “总”:是指“一直”的意思; “保持”:是指“不变”; “或”: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 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生活中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所 以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归纳得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 证明。 牛顿第一定律还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即时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运动中的小车若不受拉力作用就不能继续前进,因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B.运动的小车若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不受外力作用,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 2.完成 P19 第 1 题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8.1.2 惯性 【学习目标】 惯性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理解惯性及惯性现象解释。 学习内容:惯性 学习指导:请认真阅读 P18 惯性内容,特别是 P18“想想议议:——小球的惯性实验。 细读实验后面的现象分析,注意惯性现象解释格式,重点做记号,然后完成下面问题,比比 谁的自学能力强。 【自学检测】 1.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力 F 作用下向右运动,当它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 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C) A.沿竖直方向下落 B.作曲线运动 11 C.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惯性视频之后请同学们完成下面问题,说说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1.锤头松了木工师傅把锤柄在凳子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这是因 为当锤柄撞击凳子时,锤柄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向下运动的缘故。 2.司机和前排乘客都要系安全带,为什么?(阅读 P19“科学世界”) 3.两辆卡车,一辆空载,一辆满载都以相同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哪辆车更容 易刹车?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解读惯性: (1)存在条件: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具有的一种性质,“一切”指所有物体,“任何” 是指物体受力或不受力的情况下都会存在,惯性可理解为:物体不愿意改变它原有的运动状 态的一种惰性,惯性表现为原来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若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外力作用(或非平衡 力作用)。 (2)影响惯性因素是物体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惯性不是力,因此在叙述时不能用“惯性作用”“受到惯性”这些词语描述惯性。 2.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的时候注意叙述格式:先叙述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然后说明 物体的哪一部分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如何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将继续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最后得出会出现的现象。 【即时练习】 1.课本 P19 第 2 到 4 题,小组内订正,找出出错的原因。 2.有一乘客在行驶的车厢中用细线悬吊一个小球,用以观察车厢运动的变化情况,请 你写出他观察的结论。 (1)若球在竖直悬线下保持静止,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2)若球突然向后摆,则车在加速(填“加速”或“减速”)运动; (3)若球突然向前摆,则车在减速(填“加速”或“减速”)运动。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8.2 二力平衡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 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一: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20、P21 上面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熟读平衡力的特点。 【自学检测】 12 1.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自然界中不存在(“存在”或“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3.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 力平衡或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状态。 4.教室里的吊灯保持静止,课桌上的书保持静止,我们就说说吊灯和书处于平衡状态。 5.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火车在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重力、竖直向 上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火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说平衡 状态。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力都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力保持平衡状态的物体各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就从力的三要素上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组装好实验器材,加砝码起什么作用?(此处教师可以提示定滑轮作用) 2.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小车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②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小车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③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小车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学生演示) ④两辆同样的小车与紧靠放在桌面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分别作用在两辆小 车上,小车不能静止,小车受力不平衡。 ⑤为什么实验被研究的物体采用小车而不采用木块? 要使小车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结论: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平衡的两个力特点可总结为“八个字”:等大,同体,共线,反向。 2.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应该理解为:原来静止的 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即时练习】 1.课本 P22 第 1 题。 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 M,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 F1、F2 作用,F1 方向向左,F2 方向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若 M 处于静止状态,则 F1 一定等于 F2 B.若 M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F1 一定小于 F2 C.若 M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F1 一定大于 F2 D.无论 M 运动与否,F1 与 F2 总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学习内容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21 下面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 1.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拉 力,当物体静止时,这两个力大小相等,即 G=F 拉,运用的是二力平衡原理。 2.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花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跳伞运动员匀速直线下降时受到的重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平衡的两个力与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区别: 13 在光滑的地面上放着用绳子连接的物体 A、B 和 C,力 F 作用在 C 上(如图),下面选项 中,是平衡力的有③是相互作用力的有②④。 ①A 对 B 的拉力和 B 对 C 的拉力 ②B 对 A 的拉力和 A 对 B 的拉力 ③A 对 B 的拉力和 C 对 B 的拉力 ④B 对 C 的拉力和 C 对 B 的拉力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和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有什么区别?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要根据它们各自特点来判断。 【即时练习】P22 第 2、3、4 题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8.3.1 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2.认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归纳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研究摩擦力时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学习内容一:滑动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指导:请认真阅读 P23—P25 上面内容,特别是 P23 实验和 P24 的实验,基本概念 用红笔作上记号,记一记,重点词语打上着重号。 【自学检测】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 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 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滑动摩擦 力大小。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吗?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物体上,在什么情 况下所用拉力大?细读摩擦力定义分析概括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1)接触且接触面粗糙 (2)物体要相互挤压 (3)有相对运动 2.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各组测得摩擦力大小相同吗?可能是什么因素导致结果不同? 3.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大 14 小、物体运动速度等。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如何改变压力的 大小?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你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木块、 木板、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 (3)实验时,应怎样操作? (4)把实验测得数据填入下面表格中 次数 接触面 压力(N) 摩擦力(N) 1 木块和木板 2 木块和木板 3 木块和棉布 4 木块和毛巾 (5)如何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关系? (6)如何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 大小和物体运动速度无关。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易错题)某同学用弹簧秤称得一木块重 5N,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秤水平匀 速向右拉木块。 ①当弹簧秤读数为 1N 时,木块静止不动,说明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填“平衡”或 “不平衡”),即木块受到的拉力 F 拉与受到的摩擦力 F 是一对平衡(填“平衡”或“相互作 用”)力,这时木块受到摩擦力大小是 1N,方向水平向左,此时的摩擦是静摩擦。 ②开始运动后,使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读数变为 2N,此时木块受到的摩 擦力大小是 2N,方向水平向左,此时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③若在拉动木块运动中弹簧秤读数变为 3N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2_N。 ④木块在撤去弹簧秤后继续滑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2_N。 总结:摩擦力是接触力,在判断物体之间是否有摩擦力及其方向时,应正确理解相互接 触的物体之间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在判断物体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要 明确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在已经判断出存在摩擦力的情况下要明确摩擦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 物体。 【即时练习】 1.下面物体 A 是否受到摩擦力,若受摩擦力,方向如何? 2.用手握住重 5N 的酱油瓶子静止悬在空中,瓶口竖直向上,此时手的握力为 30N,瓶 子受到手竖直向上(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为 5N;若使手的握力增加为 15 35N,瓶子受到手的摩擦力大小为 5N。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8.3.2 摩擦利用和防止 【学习目标】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重点难点: 摩擦力的应用。 学习内容: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 学习指导:请认真阅读 P25—P26 内容,注意图片上和下面小字的内容。 【自学检测】 1.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生活中有益摩擦有______有害摩擦有________。 2.生活处处有摩擦,下列各属于何种摩擦。 (1)行驶的汽车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滚动摩擦。 (2)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滑动摩擦。 (3)人走路时,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静摩擦。 3.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通过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通过减小压力或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可以减小摩擦。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北方冬季下雪,街道、公路被冰雪覆盖,车轮与路面打滑,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为 了加大车轮与地面摩擦力你能想到哪些具体措施? 2.看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情景、气垫船、磁悬浮列车,它们是如何减小摩擦的?阅 读 P26“科学世界”,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摩擦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产生的,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其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 线方向。 动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其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 向。 滚动摩擦力:是物体滚动时,接触面是变化的,其实质是静摩擦力。 2.摩擦力记忆口诀: 物沿表面滚或滑,表面不平生摩擦。 有益摩擦要增大,表面粗糙再加压。 有害摩擦要减小,润滑、减压、滚代滑。 【即时练习】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利弊说法正确的是(B) A.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是有害的 B.机车启动时,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是有益的 C.骑自行车时,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有害的 16 D.走路时,鞋底与路面间摩擦是有害的 2.说明下列情况中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1)在结冰的公路上撒砂子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2)冬天,为了防止打滑而在轮子上缠上铁链子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3)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4)给机器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减小摩擦。 (5)轴承两圈之间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 3.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 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4.完成 P26 第 1、2、3 题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9.1.1 压力和压强 【学习目标】 1.知道压力概念,会画压力的示意图和会求压力大小。 2.知道压强的概念、压强公式和单位,会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1.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压强的计算。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的画法。 学习内容:压强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29-P31 上面文字内容和插图,重点内容作上记号,记一记。 【自学检测】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阅读课本后我们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 小_有关。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一、压力 1.在修公路时压路机把路面压平,手向墙上按图钉时都给对方施加了一个力,想一想 这些力的方向有什么共同特点。 (1) 垂直受压物体,(2)指向受压物体。 可见: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是指向受压物体。 2.物理学中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方向是垂直于受力面,指向 17 受力物体_,画出下面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 3.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如何?下列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如图物体重 10N, 说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和重力大小的关系。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参看课本的实验(图 9.1-3): 1.怎样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的凹陷程度。 2.怎样改变压力的大小?在桌子上加减砝码。 3.怎样改变受力面积?桌脚朝下或桌面朝下。 4.比较乙、丙,压力一定时,受的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甲、乙,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 力面积有关。 5.在这个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①性质不同:压力是弹力,重力是引力;②方向不同:压力方向垂 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压力与重力联系:只有放置在水平面上静止 的物体的重力才等于水平面受到的压力。 【即时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重力就是压力 B.压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C.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有的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 D、所有压力的大小与重力无关 2.如图所示,物体 A 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D) 3.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一端削尖,已用得很短的铅笔两端试一试,两指间的凹陷程度 是不同的(填“相同”或“不同”),这表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4.判断下图桌面受到的压力 F 压与物块重力 G 物之间的大小关系。 18 F 压=G 物_ F 压= G 物 F 压=F+G 物 F 压=G 物-F F 压=F-G 物 F 压=F_ 学习内容三:压强及计算 【自学检测】 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的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用公式表示 为 p=F S _。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单位:公式中力的单位是牛(N),面积单位是平方米(m2),压强单位是 Pa(N/m2)。 3.换算关系:1Pa=1_N/m2,2Pa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m2 面积上受到压力是 2N。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学习 P31 例题思考:①本题所求未知量是什么?②要求未知量必须知道哪些量?③ 先求什么?后求什么?④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成什么单位? 2.将一重 10N 的底面积为 1dm2 的正方体放在一上表面积为 1m2 的水平桌面上,正方体 对桌面的压强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解:最大压强 p 最大=F S = G S 小 = 10N 1 4 ×1×10-2m2 =4000Pa,最小压强 p 最小=F S = G S 大 = 10N 1×10-2m2 =1000Pa。 【精讲点拨】 1.应用压强公式 p=F S 及变形式 F=pS 和 S=F p 可以计算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2.在应用压强公式计算时,要先把单位换成国际单位后再计算。 3.受力面积是指接触部分的面积,而不是物体的底面积或表面积。 【即时练习】 1.一个质量是 60kg 的人,仰躺在硬床上和“席梦思”软床上,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分 别为 0.01m2 和 0.4m2,请你计算人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少? 2.人站立时和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吗?估算一下站立时对地面压强多大?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19 9.1.2 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习目标】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利用和控制压强的现象。 重点难点: 利用增大或减小压强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31~P32 文字内容和插图。 【自学检测】 根据压强公式知道:要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要减小压强,可以减 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请用压强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指出 P31 四图各采用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 2.交通部门为什么限制货车超载?(减小压力从而减小压强) 3.为什么房子地基做得又宽又厚?(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 4.由同种材料制成的质地均匀的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高都为 h,底面积不同, 静置于地面上,分别求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提示:设底面积分别为 S 圆柱、S 正、S 长,密度 为ρ,推导结果 p 圆柱=p 正=p 长=ρgh)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圆柱体、长方体等柱状物体压在水平面上的压强只与ρ和 h 有关,而与 S 无关,计 算公式为 P=ρgh。 2.在计算压强时,先确定压力和受力面积,怎样确定受力面积的大小呢?受力面积是 指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的实际接触面积,不一定等于施压物体的底面积或受压物体的表 面积。 【即时练习】 1.P32 页第 2 题。 2.如图所示,物体 A 重 30N,B 重 15N,物体 A 的底面积为 10cm2,物体 B 的底面积为 5cm2。则 (1)A 对 B 的压强多少帕? (2)B 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帕? (提示:A 对 B 的压力的受力面积是 B 的底面积,B 对桌面的压力是 A 与 B 的总重力。) 2.P32 第 4 题。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20 9.2.1 液体压强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形成液体压强的原因。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重点难点: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实验设计。 学习内容一:液体压强特点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 P33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然后观看演示实验(图 9.2.2) 【自学检测】 家里水池底部的橡皮塞容易提起,装满水后橡皮塞不易提起,证明水对容器底_有压强, 液体能从容器的侧壁喷出证明液体对容器侧壁_有压强,喷泉能向上喷起说明液体向__上___ 也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1.常用测液体压强的仪器是什么样的?压强计由哪几部分构成? 2.认识压强计:我们用 U 型管压强计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它是根据 U 型管左右 液面产生的高度差_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教师演示: (1)将 U 型管压强计的探头伸入水中,发现 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__有__高度差,说明液 体内__有__(均选填“有”或“无”)压强。 (2)保持探头中心在水中同一深度处,使探头向不同方向,发现 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 生的高度差 相等_(“相等”或“不相等”),说明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都相等_(“相等”或“不相等”)。 (3)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 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变__大__,说明液 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_(“增大”或“减小”)。 (4)将探头分别放在水、盐水的相同深度处,发现 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不 相等_(“相等”或“不相等”),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_有关,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 密度大的液体的压强大。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 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 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压强产生的原 因:液体具有重力和流动性。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即时练习】 P38 第 1、2 题 学习内容二:液体压强大小计算方法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35 至 P36 上面文字内容和插图,特别是液体压强公式推导过程, 21 弄清每步换算的理由,记住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自学检测】 1.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ρgh。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压强——帕斯卡(Pa) ρ——密度——(kg/m3)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9.8N/kg) h——深度——(m)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液体压强公式推导过程:请同学们思考:如图 9.2.3 所示,液面下的 h 米深的 S 面 上,液体产生的压强的方向怎样?讨论: (1)处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各点的压强有什么特点? (2)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计算压强的公式 p=F/S 进行解答? (3)所取 S 面以上的液体柱重力如何表达? (4)液面下 h 米深的压强如何表示? 总结: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ρgh,由此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跟液体密度_ 和所处液体深度_有关。 2.学习例题: 思考:本题分几步计算,每一步用到公式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练习:P38 第 4 题。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 使用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时,应该注意问题: (1)P=ρgh 是液体压强的专用公式,但对于置于桌面上的均匀材料组成的直柱形固体 (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同样适用。 (2)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统一到国际制单位。 (3)公式中“h”表示压强处到液面的竖直长度(高度)。 (4)非直立柱体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可用 P=ρgh 计算,不能用 P=G/S 计算。 (5)非直立柱体时液体容器底的压力可用 F=PS=ρgh 计算。 例题分析 例 1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A、B 两点到量 筒底部的距离相等,则这两点液体的压强 PA 和 PB 的大小关系是(B) 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判断 解析:柱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即 F 水=G 水,F 酒精=G 酒精, “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可得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水=P 酒精,因为“A、B 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A、B 两点下方的液体对容器底压强 PA 下〉PB 下,A、B 两点的压强是两点上方的液体产生的,则 PA= P 水-PA 下,PB = P 酒精- PB 下, 22 即解。 例 2 下图是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容器壁厚忽略不计),装有同种液体,则液体对各容 器底部的压力 F 与液体重力 G 的大小关系怎样? 解析:以圆柱形容器为例,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P=ρ液 gh,压力 F=PS=ρ液 gh·S=ρ液 gV 液柱=ρ液 gV 液=G 液,底小口大的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P=ρ液 gh,压力 F=ρ液 gh·S=ρ液 gV 液柱<ρ液 gV 液体=G 液,底大口小的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P=ρ液 gh,压力 F=ρ液 gh·S=ρ液 gV 柱 >ρ液 gV 液=G 液。 【即时练习】 1.一烧杯中盛满了水,现将一木块放入水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A)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2.上面第 2 题中如果装入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怎样? (提示:由 V 甲>V 乙>V 丙,所以ρ甲<ρ乙<ρ丙,p 甲<p 乙<p 丙) 【当堂练习】 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9.2.2 连通器 【学习目标】 连通器原理及连通器应用 重点难点: 连通器的应用分析 学习内容:连通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36 至 P37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 一记。 【自学检测】 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连通器的特点(原理):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且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 平_的。 3.列举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实例。 【合作探究】教师巡促指导 1.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带领学生画图分析原因。 23 分析:如图所示,设想 U 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平 衡状态,则液片两边所受压力相等,又因为液片两边的面积相等,根据 p=F/S 可得:液片 两边所受压强相等。即 p 左=P 右,当容器里只有一种液体(ρ一定)时,由 P=ρgh 得,h 左 =h 右,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 2.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不是同种液体(黑板上画出草图),液面还会相平么?为什 么?先做一做,然后用刚才的方法分析。 3.如果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但是连通器处于运动状态,液面会相平么? 4.阅读课本 P36 页“想想议议”“科学世界”,了解连通器的应用:水壶,锅炉水位 计、自来水管与水塔是怎样形成连通器的,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各自的结构又有何不 同? 5.连通器还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吗? 观看船闸视频(或图 9.2.7)。 分析:船由下游通过船闸驶向上游的示意图:A﹑B 是两个阀门,C﹑D 是两座闸门_,当 打开阀门 B_时,下游跟闸室构成连通器,闸室内的水流出,待闸室里的水面跟下游水面相 平时,打开闸门 D_,船驶入闸室,关闭 D 和 B,再打开阀门 A_时,闸室跟上游构成连通器, 上游的水流进闸室,闸室水位逐渐上升,待闸室水面跟上游水面相平时,打开闸门 C_,船 驶入上游。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连通器里如果盛有两种不同液体时,液面不相等。 2.细玻璃管与一个带喇叭口的玻璃管间用软胶管相连,如图所示.内有一定量的水, 当喇叭口慢慢向上提起时,左管内水面(C) A.向上移动,但总比右管水面低 B.向上移动,但总比右管水面高 C.向上移动,但总与右管水面相平 D.不移动,两管水面相平 (分析:当喇叭口向上移动时,使左管内水面上升,根据连通器原理,两管水面始终相 平。) 【即时练习】 1.在图中的几种情况中,不能称为连通器的是(C) 2.如图所示,盛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在斜面上静止时,有关液面的情况,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C) 3.课本 P38 第 5 题 24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9.3.1 大气压及其测量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 2.知道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大气压的测量,记住大气压的值。 重点难点: 1.大气压的应用实例分析 2.托里拆利实验相关现象分析 学习内容一:大气压的存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39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记三种 运用大气压的实例。 【自学检测】 1.大气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简称大气压。 2.哪些现象说明大气压存在?(说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解释图 9.3.1 甲图吸盘的工作原理:将吸盘内的空气压出,制造一个真空的环境, 内部就没有空气压力了(也没有压强),外部__有__(填“有”或“无”)大气压力,这样外部 大气压强将吸盘压在墙上。 2、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杯口,一手压纸片,把玻璃倒过来,小纸片为什么不 掉下来?(__手__压着纸片,所以不掉)将手移开,纸片掉下来吗?慢慢将杯口向各个方向转 一圈,纸片掉下来吗? 图 9.3.1 乙图覆杯实验除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外,还能说明大气压一个什么特点?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大气压是怎样产生的呢? 原来我们生活的地球被空气包围着,空气跟液体固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而且具有流 动性,因而空气也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并且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即时练习】 1.下列现象不是应用了大气压的是(D) 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饮料 D.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肌肉里 2.甲型 H1Nl 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要被送到专业医院的“负压病房”进行医学 隔离观察和治疗,以防止病毒扩散。同学们对“负压”两字的含义有如下四种猜想,正确的 是(B) A.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大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B.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C.因为病房是封闭的,所以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25 D.与普通病房无区别,病房内大气的压强等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学习内容二:大气压的测量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40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细读 P40“大 气压的测量”实验。 【自学检测】 大气压把图 9.3-2 中的铁桶压扁,用吸管吸饮料靠的是大气压。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做一做完成下面问题: 1.玻璃管内为什么要倒满水银;用手指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2.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是多少?玻璃管倾斜高度差又会怎样?玻璃管往下插或往上 提,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差会变吗?改用粗管或细管做试验,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怎么变? 3.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没有气压,是大气压支持管中这段水银柱不 落下。 4.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 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解: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0=ρ水银 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 ×105Pa。 5.托里拆利首次较准确的测出大气压的值,我们把 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规定为 1 标准大气压强,1 标准大气压强 p0=1.013×105Pa=76cmHg 压强=760mmHg 压强。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易错题)如图所示,外界气压为 1 标准大气压(760 mmHg),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h=700mmHg),管顶内壁受到的压强为 60mmHg。若在管顶穿一小孔, 那么管内水银将 (D) A 往上喷出 B 稍微下降 C 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D 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 (提示:穿孔后管内外形成连通器,所以管内水银会下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选 D。) 【即时练习】 1.教师演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著名例子——马德堡半球试验,然后集体完成 P43 第 2 题和第 4 题。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下面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D) A.向水银槽里加少量水银 B.将玻璃管倾斜 C.将玻璃管换成粗的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26 3.在用注射器吸药水前,先将活塞向里推,将针头插入药液内,再向外拉活塞,这样 管内气压比管外大气压__小__,大气压使药水进入针管。 4.1 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提示:由 p 大气压=ρ水 gh 求出)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9.3.2 大气压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2.知道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重点难点: 气压的变化规律 学习内容: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41 至 P42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 下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自学检测】 1.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登山用的高度计实际上就是一个气压计,常见的气压 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氧气瓶,灭火器上用的气压计属 于金属盒气压计。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的降低而减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摄氏度。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P41 想想做做——自制简易气压计的方法: 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的带色的水,带色的原因是为了便于观察,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 玻璃管,并让它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吹入气体的原因是使瓶内 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管子上升到瓶口以上。 2.自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瓶口必须密闭,不能漏气, (2)不要用手直接拿瓶子。原因是以免瓶子受热,影响实验效果。 3.如果从楼下到楼上(结合 P43 第 5 题数据分析),管内水柱如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4.实验结果表明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海拔 3000 米以内,每上升 10 米, 大气压大约减小 100Pa,高山上水的沸点低于 100℃,食物煮不熟,高山上要用压力锅做饭 的原因是:增大液体上方气压从而提高液体沸点,使食物容易煮熟。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大气压除了与高度有关外,还与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 阴天高,冬天大气压比夏天高。 2.阅读科学世界观看活塞式模型,结合课件分析它们的哪个工作环节利用了大气压强? 【即时练习】 1.有关大气压的说法,哪句话是错误的(C) A.大气压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B.大气压的值,跟天气有关 27 C.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D.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大气压的值不完全相同 2.在某地区同时有甲、乙、丙三架飞机飞行,三个飞机上的气压计读数分别是 560、 500、600 毫米汞柱,飞行高度最大的是__乙__飞机,飞行高度最小的是__丙__飞机。 3.试解释原因冬季把装有半瓶热水的玻璃杯盖旋紧,经过一个晚上后,瓶盖不易打开, 其原因是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在不破坏瓶子的条件下,你能打开瓶盖吗? 4.高山反应就是平原上生活的人在 3 千米以上会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加快、 四肢麻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山上大气压低。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会解释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能解释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现象。 重点难点: 1.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现象解释。 学习内容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44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现象结论用红笔做上记号,细读 硬币跳高原因分析,熟记流体压强特点。 【自学检测】 1.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它们都没有一定的形状,且很容易流动。 2.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是: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 方压强越大。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1.“硬币跳高”比赛,试一试,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能成功。 方法是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高约 2cm 的栏杆,在硬币上 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原因是(A)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大 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 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大 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 2.仿照 P44 实验做一做,结合纸张的运动情况,分析纸张内外压强的大小与流速的关 系。 ①两张纸自然下垂时,两纸中间与两纸外侧压强大小关系怎样?②当在两纸中间向下吹 气时,两纸片运动情况怎样?③说明两纸外侧压力大于内侧压力。④总结:流速大的位置压 强越小。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打开自来水龙头(下左图),使自来水流过如图三所示的玻璃管,在 A、B、C 三处, 28 水的流速较大的是 C 处,压强较小的是 C 处,细管中液面最高的是 A 处的细管(选填 “A”“B”或“C”)。 (分析:流量一定,横截面积越大水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流速关系 vC>vB>vA,所以 pA >pB>pC,压强越大能支持的水柱越高。) 2.P47 第 4 题(上右图),当用力向 B 管吹气时,会看到 A 管中水位上升,原因是 A 管 口上方空气流速增大,气压减小,管内液体在管外大气压作用下上升。这个现象在现实生活 中有什么实用价值,举一例说明喷雾器。 【即时练习】 P46 第 1 题和第 2 题分组完成。 学习内容二:飞机的升力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45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重点记住 飞机机翼形状特点,细读飞机获得升力的原因(P45 最后一自然段)。 【自学检测】 1.飞机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 2.流体压强的特点是: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问题: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 观看飞机机翼图片,结合机械运动知识完成下面填空: 如图是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大致形状,飞机飞行时,空气相对于飞机向后流动,气流被机 翼分成上下两部分,在相同的时间内,机翼上方的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此流速较大,对 机翼向下压强较小,机翼下方的气流通过的路程 较短,因此流速较小,对机翼向上压强较 大,这样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使飞机受到了向上的升力,机翼和空气的相对速度越大, 机翼获得的升力越大。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跑车的车体大多是流线型:上凸下平,从而减小风阻,但是汽车高速行驶时,车体 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从而使汽车抓地性变差,安全性下降,为了提高跑车抓地本领,在 汽车尾部安装了一个气流偏导器,它有何作用?安装方式与飞机有何不同? 解释: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当车高速行驶 时,流过偏导器上方的空气速度较小,压强大,流过偏导器下方的空气速度较大,压强较小, 这样偏导器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了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车对地面压力增大,提高抓地 性能。 2.人们常见水里的漩涡会把悬浮在附近的物体吸引过去而卷下去,人在江河中游泳时, 若遇漩涡,是非常危险的。空气中的漩涡也很危险,龙卷风就是空气中的漩涡(观看视频或 图片),简单解释龙卷风的形成:中心空气流速比外围快。 【即时练习】 29 1.P46 第 3 题画图分析,分组完成。 2.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下列现象:“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屋面形状类似飞机机翼形状,当风通过屋面时,屋面上方对屋顶向下的压强小于屋内 对屋顶向上的压强。) 3.如图所示,小明制作了一个飞机模型,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当在其正前方用 电风扇迎面吹风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填“减小”或“增大”)。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10.1 浮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的存在和方向。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重点难点: 1.浮力产生原因分析。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 学习内容一:浮力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49、P50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然 后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以备组内交流。 【自学检测】 1.轮船、冰山、木块等受到重力作用,但没有沉下水底,表明水对它们有一个向上的 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弹簧秤下挂一物体,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若弹簧秤 的示数 3.5N,则物体的重力为 3.5N, 当把物体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将减小,若示 数变为 2.5N,则水向上托的力大小为__1__N。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为什么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作用? 如图所示,一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力情况是: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的面 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1.水对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2.水对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两个力的方向怎样?(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3.立方体上下两个面受力情况: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 30 强更大(根据:p=ρgh),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 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更大,根据:p=F/S,F=PS。即 F 向上>F 向下,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大小 F 浮=F 向上-F 向下,方向:竖直向上。 总结: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二、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 演示实验: ①将一只透明矿泉水塑料瓶去底,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直径,放入乒乓球。 ②往塑料瓶里面注水。乒乓球不浮起。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精讲点拨】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当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向上压力差时,物体才受到浮力。如果物体下 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接触,就不受浮力。如桥墩在水中不受到浮力。 【即时练习】 1.弹簧秤的下端挂一金属球,弹簧秤的示数是 5 N;若将金属球慢慢浸入水中,在浸 入过程中弹簧秤的读数逐渐变小(填“变大”或“变小”),金属球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填 “变大”或“变小”);当金属球的一半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 4.8 N,此时金属球 受到的浮力是 0.2N;当金属球全部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是 0.4N。 2.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作用的是(D) A.在水中嬉戏的小鸭 B.空中飘舞的气球 C.深海潜游的鲸鱼 D.深入河底的桥墩 3.P52 第 3 和 4 题 学习内容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51 到 P52 文字内容和插图。 【自学检测】 1.木块浸入水中上浮,铁块在水中下沉,它们都受到浮力。 2.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把多因素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 分析解决。 【合作探究】老师巡视指导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 (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 器 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 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 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该怎样做? 31 (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应该怎样做? (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应该怎样做? 学生分组探究: (1)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教师指定),设计实验(参照 P51 至 P52 实验步骤设计)。 (2)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进行交流,然后探究实验。 (3)结论: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深度是否有关” (1)如图,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为 10N; (2)让金属块从图①到②位置,观察到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变大(都 选填“变小”或“变大”)。 (3)让金属块从图③到④位置,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金属块所受浮力都为 __3__N。 (4)从不同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有关;物体浸没后,受到的 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 【即时练习】 1.淡水和海水的密度不同(“相同”或“不同”),同一个人在淡水中会下沉,在死海 中会漂浮,说明浮力的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人从浅水向深水处走过程中,脚底疼痛减轻, 是因为人受到浮力逐渐增大,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完全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其浮力大小变化是(C) A.不断变大 B.浮力不变 C.先不变后变小 D.先变大后不变 3.课后 P52 第 5 题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10.2.1 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目标】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重点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习内容: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53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32 【自学检测】 1.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 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等于(“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物体排开液体质量=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液体重力=液体质量×__g__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感受浮力大小 仿照 P53 图 10.2-1“想想做做”:将一空易拉罐按入装满水烧杯中,易拉罐浸入的体 积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溢出的水越多,手向下的压力越大,易拉罐受到的浮力 越大。 你的猜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有关。 二、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塑料小桶﹑水。 实验步骤: 1.测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 G 物=________ 2.测出空桶重力 G 桶=________ 3.把物体浸入液体中,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G′物=________。 4.测出溢出的水的重力 G 排________。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次 数 物体 重力 G /N 物体浸没 在水中时 弹簧测力 计的示 数 F 示/N 物体受 到的浮 力 F 浮/N 小桶 重 G1/N 排开的 水和桶 的总重 G2/N 排开的 水重 G 排/N 1 2 实验结论:浸在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用公式表示 为 F 浮=G 排=ρ水 gV 排。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 体的体积无关。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就是 33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2.物体浸在盛满液体的烧杯中,排开的体积等于溢出液体的体积,物体浸在未盛满液 体的烧杯中,排开的体积大于溢出液体的体积。 【即时练习】 1.八(6)班实验小组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 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 据。 (1)分析图 B、C、D,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分析图 D、E,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 2.4N。 2.质量为 0.3kg 的物体全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的水是 100g,那么物体所受 到的浮力是__1__N。(g=10N/Kg) 3.P56 第 1 和 2 题 4.一个物体的质量为 0.5kg,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水未装满),溢出水 0.1kg,则物体 受到的浮力为(C) A.小于 1N B.等于 1N C.大于 1N D.无法确定 (提示:V 物、V 排、V 溢出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此题水未装潢,所以 V 排大于 V 溢出)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10.2.2 浮力大小的计算 【学习目标】 1.利用公式 F 浮=ρ液 gV 排计算浮力。 2.能灵活使用多种方法计算浮力的大小。 重点难点: 灵活使用多种方法计算浮力的大小。 学习内容:阿基米德原理法——利用公式 F 浮=ρ液 gV 排计算浮力。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55 文字内容,注意浮力的计算题格式,前后步骤之间的推导过程。 【自学检测】 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F 浮=G 排=ρ液 gV 排,从公式也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与液 体密度和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1.水球运动员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水下 0.5m 的过程中,水球受到的浮力变化 34 情况是(D)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始终不变 D.先增大后不变 分析:运动员把水球慢慢压入水下的过程中,水球在完全浸没前在水中的体积逐渐变大, 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水球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当水球全部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 体积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不变。故选 D。 2.一个物体的体积为 200cm3,将其体积的二分之一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0.98N;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1.96N。 3.一铁球先后浸没在盐水、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 F1、F2、F3,则三者大小关 系是 F1>F2>F3。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浮力的计算方法: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 例 1:边长为 10cm 的立方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液体表 面到物体上表面的距离为 20cm,如图所示,求:立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压力大小, 浮力大小及方向。(取 g=10N/kg) 解:金属块的上、下表面的面积分别为:S=L×L=0.1m×0.1m=0.01m2 金属块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下的压强为:p1=ρgh1=1.0×103kg/m3×10N/kg×0.2m= 2000Pa,F1=p1S=2000Pa×0.01m2=20N,方向竖直向下。 金属块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强为:p2=ρgh2=1.0×103kg/m3×10N/kg×(0.2m+ 0.1m)=3000Pa,F2=p2S=3000Pa×0.01m2=30N,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大小为:F 浮=F2-F1=30N-20N=10N,方向竖直向上。 二、称重法: F 浮=G-F 示,其中 G 是空气中物体重力,F 示是受到浮力时的弹簧测力计示数。 例 2:将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示数为 70N,将物体浸没入水中时,测力计示 数为 68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解:把物体浸没在水里时,所受浮力:F 浮=G-F 示=70N-68N=2N;由 F 浮=ρ水 gV 排 和 V 物 = V 排 得 V 物 = V 排 = F 浮 ρ水 g = 2N 103kg/m3×10N/kg = 2×10 - 4m3 , ρ 物 = m V 物 = G 物 V 物 g = 70N 2×10-4m3×10N/kg =3.5×103kg/m3。 三、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G 排=ρ液 gV 排 例 3:边长为 10cm 的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物体上表 面到液体表面的距离为 5cm,如图所示,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35 解:①正方体的底面积 S=a2=(0.1m)2=1×10-2m2,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V 排=(0.1m -0.05m)×1×10-2m2=5×10-4m3,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F 浮=ρ水 gV 排=1.0×103kg/m3×10N/kg ×5×10-4m3=5N。 【即时练习】 1.不同材料制成的相同体积的三个小球,放入同种液体中,最后静止时如图所示,则 它们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C) A.F 甲=F 乙=F 丙 B.F 甲<F 乙<F 丙 C.F 甲<F 乙=F 丙 D.F 甲=F 乙<F 丙 2.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石块重 5N,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为 3N,则物 体受到的浮力为 2N,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0.0002m3,石块的体积为 0.0002m3,石块的密度 是 2.5×103kg/m3;若将这个石块浸没在密度为 0.8×103kg/m3 的液体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1.6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3.4N。(g=10N/kg) 3.P56 页第 3、4、5 题,分组完成。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10.3.1 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目标】 1.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会判断物体的浮与沉。 重点难点: 浮沉条件的应用。 学习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57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记物体 的四种状态和四种状态下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自学检测】 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即 V 排=V 物。 2.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体积。即 V 排<V 物。 3.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做 变速运动(填“变速”或“匀速”)。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 1.当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 36 (1)当 F 浮>G 物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受力情况如 图甲所示,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2)当 F 浮=G 物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悬浮在液体内任何位置,如图乙所示。 此时:F 浮__=__G 物。 (3)当 F 浮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