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一词古已有之。《汉书·孙宝传》载汉末大臣孙宝之言:“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这里的“经典”,就是现在一般对“经典”的理解:具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而刘知几的《史通》则更直截了当地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不过,我们对“经典”概念本身,就像对其他许多重要概念那样,还没有深入的开掘和阐发。西文中相当于汉语“经典”的有两个词。一个是Canon,另一个Classic,前者原指基督教的教规,延伸为指一般的规范和准则,和公认的原著,尤其是经典原著。Classic的意思是第一流的、堪称典范的、有持久重要性的著作。这些意思在中国的“经典”一词中也已包括。“经”和“典”都有“常道”“准则”的意思,“典”还有“制度”“法则”的意思。如《尚书·尧典》中有“慎微五典,五典克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有典有则,遗厥子孙”。 现在有些人往往就根据这些定义来论述何为经典。例如,有人提出,经典必须具备如下四个特点:一、经典应该具有内涵的丰富性;二、经典应该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三、经典应该具有时空的跨越性;四、经典应该具有无限可读性。这些定义当然都不错,但略显肤浅,未及经典内在的本质。 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抉发。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典作品》中写道,“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所说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赋予作品以普遍性的正是那个文明,那种语言的重要,以及那个诗人自身的广博的心智”。艾略特用“成熟”来标志经典的特征,首先使我们想起了康德对启蒙特征的规定也是成熟:“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但康德这里讲的成熟还只是人心智的成熟,而艾略特用来定义经典的“成熟”却不仅指心智的成熟,还指文明的成熟和语言的成熟。的确,这样多方面的成熟,不但是经典的标志,也是经典得以产生的条件。 经典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类经验的高度总结,这样它才会对后世有持久的指导性意义,它才能成为超越时空的教诲和训导。文明倘若不成熟,人类就没有足够的材料去总结。心智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法进行这样的总结。语言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法表达这样的总结。经典一定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必然“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而这种永恒的丰富性,只有文明成熟之后才有可能。同时,也只有成熟的心智才能把握这样其实相当复杂的丰富性,或者说,质量皆具的丰富性。当然,也只有成熟的语言,才能曲尽其妙地表达这种永不枯竭的丰富性。经典之所以对世世代代的人类都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总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而深刻的思想,只有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会产生,也只是成熟心智,才会有深刻的思想。简朴粗陋的语言,根本无法表达深刻的思想。总之,我们完全可以同意艾略特对经典的定义:经典意味着成熟。( 《经典的本质是“成熟”》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书·孙宝传》和《史通》中的“经典”含义相似,都是指具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 B. “有典有则,遗厥子孙”中“典”有“制度”“法则”的意思,这和西文中Canon意思非常接近。 C. 经典因为大都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实质的创造性,所以经典才能够跨越时空,具有无限可读性。 D. 所有的经典都是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产生的,它们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对后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标题即为中心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述,对古今中外的观点都有所涉及。 B. 文章在论证中由表及里,从经典的一般概念深入到经典的本质,层次清晰,很有见地。 C. 文章主要运用了引证法论证,作者多处引用典籍上的内容,表明人们对经典的不同理解。 D. 文章在正面论述的同时,也针对有关经典的错误看法进行了批驳,破立结合,说服力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中国古代比西方更早地提出了“经典”的概念,但是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不如西方更加深刻。 B. 经典能够具有持久的指导意义,一个重要原因是经典对人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浓缩提炼。 C. 先有语言的成熟,后有心智的成熟,再有文明的成熟,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会有经典的产生。 D. 成熟不但是经典的标志,也是经典产生的必要条件,因此心智不成熟的读者,难以真正理解经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 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支付加班费.如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降职、降薪、处罚、辞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现象. ——新华网4.16 材料二: 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 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人民日报4.16 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北京财经4.17 材料四: 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 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诚度也会大幅提高.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如此,实现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人民日报4.15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996工作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这种工作制工作时间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 B. 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休息,就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C . 当劳动者被企业要求延长工作时间时,这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劳动者应得到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企业不能利用鼓励的模式强行推行996工作制。 D. 人们现在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期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崇尚奋斗,崇尚劳动应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强制加班。 B . 企业管理者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管理者应思考怎样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C . 材料三中显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加起来占比不足一成,民营企业占比最高,所以996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 D. 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时代使劳动者快乐地劳动,有助于激发未来中国的活力。 6、 材料一、二、四中,都报道了996工作制,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兵 胡玲 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 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 我是来应聘门卫的。男人朝我讨好一笑。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可怕。 听到有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 男人扯了扯身上的军装,走了进去。 看到男人,赵经理也吓了一路。你脸上的疤怪吓人的。赵经理面带愠色。男人像做错了事情一样,有点儿歉意地脸红起来。 你是哪里人?赵经理朝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 我是湖南桑植的,贺龙元帅的故乡,男人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骄傲。 带证件了吗?赵经理问。 男人从绿军包里掏出一个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三个红本本。男人将红本本小心翼翼地递到赵经理面前,这是我的证件,请您过目。 赵经理拿着三个红本本瞄了几眼,丢在了桌子上。你有做门卫的工作经验吗? 没有,我以前一直在老家种地,媳妇前段时间检查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我才出来打工的。男人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丑陋的脸上闪过一抹悲凉之色。 不行,没有经验的我们不要,你走吧!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我能吃苦,还有一身力气,干门卫工作应该可以的。男人憨厚地说。 赵经理斜了男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门卫就是保护我们单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得了。 我可以的,真的可以,我练过散打,也懂一些安全救助知识,一定能够干好门卫工作的!男人有点儿着急地说。 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别哆嗦了!赵经理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您让我试试吧!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作。男人带着央求的口气。 对不起,这里不慈善机构。赵经理冷冷地说。 男人强挤出一丝苦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布包裹好,轻轻地装进包里。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 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 几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单位后面有座桥,桥上每天聚焦着许多等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好运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 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有活儿吗?多少钱?给我做吧! 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五十块钱做吗?我问道。 钱太少了,做不了。一听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 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这活儿我干。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了那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 还没找到工作吗?我问他。 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么嫌我脸上有疤。实在没办法,我就和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做。 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找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 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湿透了。 我递给了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说好了五十块的。男人朴实地笑着说。 男人走后,我发现他的包掉在我这里了。 我打开男人的包,打开红绸布,看到那三个红本本。一本是退伍证,证书照片上的一张脸年轻帅气,英姿飒爽。退伍证的纸张虽已泛黄和起皱,依然能清楚地看见上面的字迹:南滨市某步兵部队,陈青山同志于1994年4月光荣退伍。一本是部队颁发的二等功证书。一本是伤残军人证,写着陈青山在某次救火中不慎烧伤了脸。 男人很快就折了回来,十分着急的样子,看到我手里的包,他松了一大口气。差点儿忘了我最重要的东西。男人说。 男人脸上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双手把包递到男人手中。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通过描写老兵的相貌以及赵经理的反应,突出老兵伤疤的可怕,是为了反衬他内心的美好,同时,相貌的丑陋也为他找不到工作作了铺垫。 B.对老兵各种理由的反复请求,赵经理总是以不耐烦的语气来应答和拒绝,表现了他内心对老兵的轻视和冷漠。 C.小说多次写到老兵身上所带的“三个红本本”,并用“红绸布包着”“我最重要的东西”等来写他的珍惜,表现他对曾经拥有的身份和取得的功绩的重视。 D.对老兵的伤疤,“我”从开始时“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的感受到了解真相之后“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的赞美,反映出“我”对老兵的心理变化。 8.小说在刻画老兵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小说以“我”来展开情节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孟珙字墣玉,随州枣阳人。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以功补进勇副尉。 理宗即位,特授忠翊郎。绍定三年,丁母忧。明年,起复京西兵马钤辖。制置司檄珙问边事,珙曰:“金人若向吕堰,则八千人不为少,然须腾云、吕堰等寨受节制乃可济。”有顷,金人犯吕堰,珙喜曰:“吾计得矣。”亟命诸军追击吕堰,进逼大河,退逼山险,寨军四合,金人弃辎重走,斩首三千。移剌瑗遣其部曲马天章奉书请降,得县五。珙入城,瑗伏阶下请死,珙为之易衣冠,以宾礼见。 端平二年,知光州,又兼知黄州。三年,珙至黄,增埤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货①。又虑兵民杂处,因高阜为齐安、镇淮二寨,以居诸军。 嘉熙元年,授鄂州诸军都统制。大元大将忒没觯入汉阳②境,江帅万文胜战不利。珙入汉阳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御笔以战功赏将士,特賜珙金碗,珙益以白金五十两赐之诸将。将士弥月苦战,病伤者相属,珙遣医视疗,士皆感泣。 淳祐五年,珙以身镇江陵。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病遂革,乞休致,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封吉国公,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孟珙传》,有删改) 【注】①货:应为“贷”。②汉阳:当时汉阳隶属于鄂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B.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C.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D.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朝代,女真族完颜阿骨打所建,在我国北部。金朝建都会宁,后迀都中都、汴京。 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官员遭逢父母丧事应弃官家居守制。丁母忧也可称丁外艰。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称休致。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患有疾病则可提前。 D.朔,朔日,即农历每月的初一日。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晦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珙使用妙计,击败来犯金人。金人进犯吕堰,孟珙采用官军与各寨军队合力作战之策,大败金人,这一结果正如他当初所料。 B.孟珙接受投降,善待降军首领。移剌瑗想投降,他接受了移剌瑗的投降;移剌瑗向他请求赐死,也为移剌瑗换衣帽,并以礼相待。 C.孟珙为官仁厚,积极救济百姓。他任黄州知州时,大量接收前来归附的边地百姓,他设法救济他们,还通过军民杂居的方式保障安全。 D.孟珙体恤将士,有良将之风范。他曾自己拿出白银赐给手下将领,犒劳他们;他派医者为生病、受伤的将士诊视,士兵们十分感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围绕诗题中的“寻”字展开,情与景交融,写景富有层次,结构严密紧凑。 B.颔联选取白云、春草、静渚、闲门等意象,动中有静,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 C.颈联炼字工稳,仅用一个“过”字就生动描绘出雨霁云收之后翠绿如新的松色。 D.本诗结尾处的“相对亦忘言”写出了和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相似的哲理意趣。 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沁园春 长沙》中,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 《沁园春 长沙》中《沁园春 长沙》中上阕中描写动景,采用俯仰结合手法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沁园春 长沙》中运用了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相同表现手法的语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5)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的做法”,《论语十则》中能体现的实事求是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追求更舒适理想的居住环境。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面临绿地面积被挤压、生态环境遭破坏、城市面貌 等问题。而步入沪杭宁蓉等城市,会发现另一番图景。规划合理、鲜明特色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覆盖着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预留出了田园牧歌的可能。当城市与自然________,生活的便利与环境的优美便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才是老百姓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当前许多城市正在火热推进的绿道建设,正与这种理念相契合——城市的各个部分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经营,公园、绿地、江河、社区被绿道依次串联在一起,______般地绘就了一幅当代《富春山居图》。( )有了绿道,城市居民真正与这座城市_________、相依相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更加深入人心。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千篇一律 相辅相成 行云流水 休戚与共 B.千人一面 相克相济 行云流水 息息相关 C.千篇一律 相克相济 鬼斧神工 休戚与共 D.千人一面 相辅相成 鬼斧神工 息息相关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此间竟“可居、可游”,把诗境、画境与城景融于一卷。 B.诗境、画境与城景融于一卷,人们在此间“可居、可游”。 C.诗境、画境与城景水乳交融,人们在此间“可居、可游”。 D.此间竞“可居、可游”,让诗境、画境与城景水乳交融。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覆盖着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 B.规划合理、鲜明特色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C.规划合理、鲜明特色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覆盖着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D.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20.下面是-名同学在演讲比赛获奖后发表的感言有多处语言使用错误,请找找出五处并改正。(5分) 同学们,在下能荣幸地站在这个舞台上,首先要感谢给过我支持鼓励的老师。没有他们,很难想象我今天能一展才华。想起在我紧张的时候,一位老师对我说,你放心上吧,你需要参考书籍,需要资料复印,我一定会鼎力帮助。这些真让我没齿难忘。我务必会以更加优秀的成绩回报你们。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谁都想有个好成绩,可以让父母光彩,可以让老师喜欢,可以让同学羡慕,于是就有了考试中的作弊和作弊中起伏难抑的躁动…… 请根据下面题为《抉择》的开头,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以心理描写为主,要注意心理反复和细微变化,综合运用旁白、独白、以动作写心理等技法。 抉 择 监考老师坐在考场前场的椅子上,低头看着一本书。整个考场除了“沙沙”的写字声外没有半点其它声音。宁静中不免掠过一丝紧张、焦急的气氛。 【答案】1. C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经典因为大都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实质的创造性,所以经典才能够跨越时空,具有无限可读性”曲解文意。结合“经典必须具备如下四个特点:一、经典应该具有内涵的丰富性;二、经典应该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三、经典应该具有时空的跨越性;四、经典应该具有无限可读性。这些定义当然都不错,但略显肤浅,未及经典内在的本质”分析可知,将原文中的并列误解为因果关系。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 D 【解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原文中没有提到有关经典的错误看法,也没有进行批驳,不存在破立结合。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现在有些人往往就根据这些定义来论述何为经典……这些定义当然都不错,但略显肤浅,未及经典内在的本质”可能会干扰选择。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比对选项内容。故选D。 3. B【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中国古代比西方更早地提出了‘经典’的概念”和“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不如西方更加深刻”错误。结合“‘经典’一词古已有之”“不过,我们对‘经典’概念本身,就像对其他许多重要概念那样,还没有深入的开掘和阐发。西文中相当于汉语‘经典’的有两个词”“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抉发”等分析可知,“中国古代比西方更早地提出了‘经典’的概念”和“我们对‘经典’的理解不如西方更加深刻”于文无据。C项,“先有语言的成熟,后有心智的成熟,再有文明的成熟”错误。结合“文明倘若不成熟,人类就没有足够的材料去总结。心智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法进行这样的总结。语言如果不成熟,人类就无法表达这样的总结”分析可知,三个条件文中没有涉及先后顺序。D项,“因此心智不成熟的读者,难以真正理解经典”错误。结合“而深刻的思想,只有在文明成熟之后才会产生,也只是成熟心智,才会有深刻的思想。简朴粗陋的语言,根本无法表达深刻的思想。总之,我们完全可以同意艾略特对经典的定义:经典意味着成熟”分析可知,“心智不成熟的读者,难以真正理解经典”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B。 4、 (B “如果 就”的表述错误.材料二中“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平衡兼顾的内涵不是指“工作和休息”.还包含了“家人陪伴、身体健康以及意义的饱满”.) 5、 C (“民营企业占比最高,所以996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表述错误,强加因果.) 6、 材料一侧重从法律的角度,论述996工作制违反了«劳动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材料二侧重从企业的角度,论述996工作制的弊端,企业应做好平衡兼顾才能提高效率.材料四侧重从劳动者的角度,论述新时代劳动者也需要奋斗,但不是通过996的方式,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 7.(3分).A(小说开头“老兵伤疤的可怕”不能反衬出“他内心的美好”,“老兵内心的美好”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渐表现出来的。) 8.(6分)①朴实本分。经常穿着旧军装,挎着绿军包。虽然知道自己可以用胜任门卫工作,但由于自己脸上有疤,被人家拒绝毫无怨言。②吃苦耐劳。没多久就把一批家具搬到五楼,尽管旧军装被汗水湿透了也不多说什么。③做人有原则。尽管很需要钱,干活也很累,但毫不犹豫地退还“我”多给的三十块钱。④富有家庭责任感。出来求职赚钱是为了给媳妇治病。(每点2分,三点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作为目击者,“我”见证了老兵在城里求职的遭遇,以及他的坚持,视角更客观,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②通过“我”的感受和言行,更能凸显老兵高尚的人格,表现我对他的尊重与肯定;③由于“我”进入场景,推动情节的发展,强化作品表现人物和主题的力度;④升华主题,通过“我”对老兵的敬重,表现了朴实善良的正能量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主题。(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B 15.首联写清幽山径上的履痕给诗人带来会面在即的喜悦,颔联则蕴含着诗人寻访不遇产生的怅然,颈联则写诗人观察山景后又找到了另外的乐趣,尾联写诗人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体味到深层的精神愉悦。(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16.(1)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2)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3)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本小题每条横线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17.A (千人一面: 解释为一千个人的面孔都一个样子。比喻文章或对人物的描写公式化,都是一个样子, 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也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的意思。相辅相成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相克相济是指互相制约而又互相促进。行云流水: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鬼斧神工:也说神工鬼斧。后因用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息息:每一次的呼吸。关:关连。) 18.B 19.D 20. 【答案】①“在下”旧时用作自称的谦辞.多用于戏曲中。此处改为“我”。②“一展才华”改为“取得成功”或 “获奖”。3.“鼎力”是敬辞,应改为“全力”或“尽力”。4.“务必”改为“一定”。5.“你们”使用不当,因是对同学说改为“他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一名同学在演讲比赛获奖后发表的感言有多处语言使用错误,请找找出五处并改正”,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在下能荣幸地站在这个舞台上”中“在下”使用不当,“在下”旧时用作自称的谦辞,多用于戏曲中,用在此处属于语体色彩不当,应改为“我”;“很难想象我今天能一展才华”中“一展才华”使用不当,“一展才华”,将自己所有的才能全部展现出来,此处获奖学生说的是自己,过于自负,可以改为“取得成功”; “鼎力”使用不当,“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一般说对方,此处老师说自己,不当,可以改为“全力”;“我务必会以更加优秀的成绩回报你们”中“务必”使用不当,“务必”,指一定,必须的意思,一般是要求对方,此处说自己,不当,改为“一定”,“你们”指代不当,从开头“同学们”这一称呼可知,这段话是对同学说的,而回报的对象应是前面所说的老师,应改为“他们”。 文言文译文: 21.例文 范文一: 抉择 监考老师坐在考场前场的椅子上,低头看着一本书。整个考场除了“沙沙” 的写字声外没有半点其它声音。宁静中不免掠过一丝紧张、焦急的气氛。 雯雯不停地在试卷上写着,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她的数学是顶刮刮的,班上的数学优生行列从来就没有缺少过她。瞧,今天的考试她一定又稳操胜券了。刚刚顺利地解完一道题,雯雯有些得意地屈伸着略感麻木的手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着周围那些咬烂了笔头的同学,她有一种优越感。 时间还早,雯雯剩下的题已经不多了,她信心十足地继续着。忽然,雯雯愣住了,这道题她昨天刚从一本课外书上见到过,当时她没做出来,谁料竟那么巧又在考场上遇到了。雯雯不由得有些发怵,先前的轻松已荡然无存,她有些笨拙地拿过演草纸,咬着笔头,陷入了沉思……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不觉仅剩半个小时了 。可雯雯依然毫无进展,她急得快要哭了。揉着已不知是第几张演草纸,雯雯忍不住在心里咒骂着:“该死的题,真该死!” 手表无情地告诉雯雯:考试只有十分钟了!雯雯捋着满脸的汗,她彻底投降了!仿佛是一头凶恶的猛兽,雯雯不敢正眼看这道题,她更怕看题后那令人不寒而栗的“20分”…… 20分!20分意味着什么?“优生行列”将残酷地宣告:拒绝入内!分数榜上,雯雯的名字将史无前例地出现在一个她陌生的区域。父母会严厉地责问:为什么?老师会疑惑地询问:为什么?同学会投来异样的目光:为什么? 雯雯简直不敢想下去了! 她如热锅上的蚂蚁,禁不住东张西望。忽然,她看见前排的同学似乎已答完了题,正悠悠然地检查着呢。雯雯蓦然闪过一个念头…… “该死!”雯雯这次是骂自己,“怎么会想到作弊呢?”她的脸不由得一片绯红。 那“20分”老是逼视着雯雯,躲也躲不开。仿佛在嘲笑她,又仿佛化为一个巨大的黑洞,意欲吞噬她…… “就这一次,下不为例!”雯雯暗自下定决心。她怯怯地抬头看一眼监考老师,他还在埋头看书。雯雯忙写好一张纸条,揉成一团,扔到前排桌上——她的手上也满是汗水! 前排同学似乎吃了一惊,他展开纸条,犹豫了片刻,便迅捷地写起来。雯雯绷紧的心弦终于稍稍松弛了一点,她看看前排同学,又看看监考老师,焦急地等待着“救援”。 纸条终于又回到雯雯手里。她有些激动地展开:呵,密密麻麻是那道题的详细解法!忽然,雯雯的眼光滞留在纸条的右下角:“这真的能帮你吗?!”她的脸腾地红了,直红到耳根,她简直不敢抬头。但是她却似乎看见前排同学投来轻蔑的一笑,不!周围的同学都怪异地看着她,大家似恍然大悟地异口同声道:“原来如此!” 雯雯轻轻地擦去眼角的泪花,缓缓地撕掉手里的纸条。顿时,她感到说不出的轻松。 交卷了,雯雯走过前排时,自豪地摇动着试卷。虽然那试卷上有着一片空白,但她的内心却无比充实。 范文二: 抉择 监考老师坐在考场前场的椅子上,低头看着一本书。整个考场除了“沙沙”的写字声外没有半点其它声音。宁静中不免掠过一丝紧张、焦急的气氛。 “怎么办?”我已不知是第几次问自己。课本就在抽屉里,我还清楚地记得第11页便是答案。 我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老师的宠儿,母亲的骄傲,同学的榜样。大大小小的考试,我从来都是第一。然而,就在上周,母亲忽然重病,家里没人照顾,我只得在母亲的病床前守侯了五天,虽然那五天里我没一天不翻开课本,但没有了老师的指导,我还是有几个问题未弄清楚。回校便赶上考试,以致我还没来得及向老师请教。 “作弊?”这个不知多少次接受过我鄙夷的眼光扫瞄的字眼,此刻竟显得那样陌生,我尽是茫然的双眼费了好大劲才认清这两个字。倏忽之间,竟又一片模糊,我竭力注视它,辨认着,辨认着……清晰了:“可耻!” 我情不自禁一颤,苍白的脸上流淌着汗。 监考老师依然埋首书本——不受管束的双眼又一次鼓励着我。微微颤抖的手居然也鬼使神差地伸向了抽屉。“向前,向前!”我咬紧牙关,敦促自己。 “哇!”我差一点惊呼出口:指尖触到了课本,不,是吐着鲜红信子的毒蛇!我闪电般收回了手——“不能,不能呀!” 我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我又看见了母亲,已经过早地两鬓染霜的母亲!爸爸过世后,还含着悲泪的母亲便日日早出暮归,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家里那两亩三分地里,她要用双手托起自己生活的唯一希望——供我上大学! 多少次,我向母亲递上成绩通知单,然后便幸福地享受着母亲欣慰的笑容,母子俩就这样无言地笑对着。 考室依然一片寂静,只有同学们“沙沙”的写字声。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母亲该又在计算着儿子的归期了吧?我禁不住一阵惊恐,仿佛看见母亲接过成绩通知单时眼里那一丝失望。我怕,怕瞥见母亲大病未愈的躯体那轻微的颤抖,怕听见母亲干枯的唇里吐出的鼓励我的话语……我怕,怕极了! 手,不再颤抖,我居然那样娴熟地翻开了课本…… 走出考室时,已是暮色苍茫。望着西天边那淡淡的一抹红云,我坚信,明天一定是个艳阳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