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法不可违 课题:法不可违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 课时:1课时 提供者: ‎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法不可违》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违法无小事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主要分析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类别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理解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违法行为的类别、危害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享展示自己的见解,感悟违法行为的危害,认识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尊法守法的自觉性,提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分享展示的技能。‎ 知识与技能: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明白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能够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知道无论是哪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8‎ 通过平时的观察与了解,八年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不法侵害;部分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违法行为的理解还不深入,学生的守法状态与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在课堂上,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分享展示自己的想法,能够在观察、分析中有所感悟,但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 以“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在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中掌握知识,理解违法行为及其类别;在自主比较、质疑释疑中清楚的分辨不同的违法行为;引领学生在分组讨论、比较分析、分享展示、案例分析等活动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认清自己身边的违法行为,逐步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知道法不可违、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觉远离和抵制违法行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违法无小事;‎ 确立依据:本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对中学生进行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的教育,引导学生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 教学难点:知道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确立依据:这部分内容主要聚焦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分析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的特点和危害,特别是要理解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理解遵章守法是和谐社会的保证也有一定的难度。‎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武松醉打蒋门神》片段 思考:你对《水浒》中的这个故事情节有什么看法?在现代社会武松这样做合适吗?‎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情有可原、法律难容”的道理,引入新课“法不可违”。‎ 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如果不学法就可能违法而不知道。‎ 8‎ 探究分析 出示孙政才受到法律制裁以及系列图片,这些材料和图片说明了什么?‎ 小结: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底线。‎ 结合教材内容和文字、图片材料,理解人们行为的底线。‎ 帮助学生理解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自主学习 研读课本P46—P48页,思考:‎ 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 ‎1.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初步完成知识结构图并展示;‎ ‎2.学生提出问题或疑问,学生解答或师生共同解答。‎ 指导学生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与类别。‎ 探究与分享 阅读教材P47页,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你是如何分辨出来的?‎ 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展示分享。‎ 帮助学生了解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 构建知识结构,比较分析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小结: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我们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称刑事违法行为为严重违法行为。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构建完整知识结构图、分组讨论、展示分享 进一步理解分辨三类违法行为(社会危害、违反法律与法律责任不同),并进一步树立“法不可违”的思想。‎ 8‎ 我是小法官 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可能会受到何种处罚?‎ ‎1. 就读于杭州某高中的17岁学生阿红,因一点小矛盾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随后弃尸野外。 ‎ ‎2.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接连打破了5盏。‎ ‎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4.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5.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 我们身边有类似的违法行为吗?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小结:我们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分组讨论、分享展示 巩固对三类违法行为的理解与分辨,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然过渡到下一目教学内容。‎ 8‎ 以案说法(一)‎ 近日,盐城一司机徐某停车等红绿灯,看到有城管队员在拍路边的违停车辆,他闲来无事拍下照片发到网上,辱骂城管队员,而后就若无其事的睡觉了。盐城市公安局收到举报后,立即对此贴进行跟踪调查,6 月 21 日 16 时左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盐城市公安局决定对徐某行政拘留五日。思考:这个案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活动:教材P49页探究与分享。思考: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 材料链接:出示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法律规定。‎ 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分享展示 引导学生理解行政违法行为,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知晓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进一步增强守法意识。‎ 以案说法(二)‎ 播放视频《淘宝推出骂人服务引争议》。思考:淘宝推出骂人服务合法吗?‎ 出示律师观点 活动:P50页探究与分享。思考: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分享展示 引导学生理解民事违法行为,了解公民的民事权利和市场经济的法律合同,知晓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进一步增强守法意识。‎ 8‎ 远离违法 播放视频《遵纪守法》,思考:遵纪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如何做到远离这些身边的违法行为?‎ 小结: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违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 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分享展示 引导学生学会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尊重他人的权益,远离违法行为,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分享收获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守法观念。‎ 拓展空间 阅读教材P52材料,思考:公安机关为什么会处罚小王?假如你的身边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分组讨论、课后实践、分享收获 帮助学生巩固对违法行为的理解,进一步树立尊法守法护法的观念。‎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课堂上分为对小组评价和对组员评价两部分,在分组展示环节由老师和同学们对各个组的表现进行打分,也可抢答得分,优胜小组的组员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同时,在小组讨论时,组长也要对根据讨论的情况对组员进行打分。课后,学生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教师将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打分。‎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8‎ 法不可违 一、违法无小事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 ‎2.违法行为 ‎ ‎(1)定义 (2)类别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2.社会生活中的民事违法行为 ‎3.青少年遵章守法的具体做法与要求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的教学或学习流程;‎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 ‎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8‎ 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以“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官断案、以案说法、分享展示等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活动中指导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明白违法行为的类别,懂得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自觉形成远离违法行为的意识、树立尊法守法的观念。视频的多次合理使用,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课后的实践作业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还可以选取更具社会热点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两块知识的传授方法有雷同,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应该有更加细致的规则,要突出对学生思维和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闪光点的把握。‎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