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9)

‎2019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故《易》有干蛊之义,《诗》咏众多之福。今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曲意留于非正。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臣闻之怛然,窃怀忧国,不忘须臾。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存无穷之福,天下幸甚。”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 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咸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郎,迁中散大夫。四年,选明达政事之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 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赍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东有严敌,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 ‎(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B.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C.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D.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答案 A 解析 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为凭证,称为“持节”,而“观览风俗”是一个词语,意为“考察各地民情”,所以“持节”与“观览风俗”之间应断开,可排除B、D两项;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暂时摄行天子职权,叫“居摄”,“玄”即谯玄,是“纵使者车”的主语,所以“居摄”与“玄”之间应断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或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和现代“公车”含义不同。‎ B.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简言之,就是“微服私访”之意。‎ C.社稷,原为谷神和火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每年都要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D.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的考试方式。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答案 C 解析 C项,“社稷,原为谷神和火神”说法错误,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 ‎3.(文意概括分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夭折。‎ B.谯玄希望皇帝心怀天下,爱惜身体,对后宫中的嫔妃给予同样的宠爱。‎ C.谯玄曾一度被升任为太常丞一职,可后来因为给弟弟服丧而辞去了官职。‎ D.谯玄被儿子出钱赎回性命后,为保性命,隐藏于田野,直到去世之日。‎ 答案 D 解析 D项,“隐藏于田野,直到去世之日”说法错误,“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指谯玄隐藏田野,直到公孙述去世之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 ‎(2)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 参考答案 (1)臣听说天子秉承上天,继承祖宗登上皇位,保有大业,延续帝祚,没有比继承人更使人着急的。‎ ‎(2)后来公孙述在蜀僭称天子名号,他连续聘请谯玄任职,谯玄都不去,公孙述于是派遣使者准备了礼物去征召他。‎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继”,继承;“延”,延续;“嗣”,继承人。(2)“诣”,到……去,在这里意译为“不去做官”;“乃”,于是;“征”,征召。‎ 参考译文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年轻时好学习,能讲解《易》《春秋》。出仕州郡。成帝永始二年,出现了日食的灾异,于是皇帝下诏书要各州举荐一名敦厚朴实而又谦让、有品行有道义的人。州府举荐谯玄,谯玄到公车,策问应对成绩优异,被授任为议郎。‎ 皇帝开始设置期门,多次微服外出。皇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夭折。谯玄上书劝阻说:“臣听说天子秉承上天,继承祖宗登上皇位,保有大业,延续帝祚,没有比继承人更使人着急的。所以《易》有子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事业的原则,《诗经》吟咏子孙众多的幸福。现在陛下的继承人没有确立,天下的人都在注目,然而陛下不去考虑社稷之计,一心想着微服外出的事情,恩爱宠幸用在使人惑乱的人身上,一心留意并非正道的事情。臣私下听说后宫皇子生下而不能养育。臣得知以后很忧伤,心中十分悲痛,私下片刻不忘忧念国家。希望陛下想着天下极端重要,爱惜自己像金玉般的身体,对后宫中的妃后给予同样宠爱,保存无穷的幸福,(这样的话)天下的人都非常欣慰。”后来调任太常丞,因为为弟弟服丧辞掉官职。‎ 平帝元始元年,出现日食现象,平帝又下令要公卿大夫们推荐敦厚淳朴、敢于直言的人。大鸿胪左咸推荐谯玄到官署去应对策问,谯玄再次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升为中散大夫。元始四年,朝廷要选拔通晓政治事务又能推行教化风俗习惯的人。当时大家一致推举谯玄,谯玄手持天子符节,考察各地民风民情,每到达一个地方都自行行使惩罚奖励的职权。这件事还没有完成,而王莽统摄朝政,谯玄于是抛弃了使者的车马队伍,改名换姓,私下逃回家中,就此隐居起来。‎ 后来公孙述在蜀僭称天子名号,他连续聘请谯玄任职,谯玄都不去,公孙述于是派遣使者准备了礼物去征召他。如果谯玄还不肯出来做官,就赐给他毒药。太守于是亲自捧着文书到谯玄的家里,说:“您高尚的节操已经很出名了,朝廷很看重您,您确实不应该再推辞了,免得自招杀身之祸。”谯玄仰头向天长叹说:“唐尧是圣明的君主,许由还是把做官当作耻辱;周朝的武王最为贤德,伯夷为了不做官宁愿挨饿。他们都是那样的人啊,我也是那样的人啊。我要保全我高尚的志向和节操,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于是接受了毒药。谯玄的儿子谯瑛哭出了血,对着太守叩头说:“现在我们国家东面有很厉害的敌人,军队四面出动,国家和军队的费用不是经常充足,我愿意拿出家中的一千万钱,来为父亲赎去死罪。”太守替他向公孙述求情,公孙述听了之后答应了。谯玄于是在乡间隐居,一直到公孙述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高桢,辽阳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辽,官至太师。桢少好学,尝业进士。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是时,祯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天会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而人安之。十五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 天眷初,同签会宁牧。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国公,改同知燕京留守。魏王道济出守中京,以桢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公。是时,奚、霫军民皆南徙,谋克别术者因之啸聚为盗。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 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之,荐张忠辅、马讽为中丞,二人皆险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桢。正隆例封冀国公。桢因固辞曰:“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及疾革,书空独语曰:“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薨,年六十九。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节选自《金史·高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B.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C.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D.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答案 D 解析 “方严”,方正严肃,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危坐终日”“不一谈笑”是面对“妻孥”时的表现,所以“对妻孥”前应断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太师,指太子的老师,后来逐渐成为虚衔。文中指为高桢加衔。‎ B.相传舜置天下为十二州,设立州牧。“牧”是州的行政长官,文中是“管理”的意思。‎ C.台,即御史台,是古代的中央监察机构,主要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D.古代的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文中的“公”是指当时给高桢的封爵。‎ 答案 B 解析 B项,文中“牧”是州的行政长官,并不是管理的意思。‎ ‎3.(文意概括分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桢年少时就喜欢学习。尽管他的第五代祖父在辽国做太师,却没有因为可以受荫庇而放弃学业,他曾经准备进士考试。‎ B.高桢依法办事,为政清明。他在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的八年任期里,能使官吏敬服,百姓安定,体现了他高超的治政能力。‎ C.高桢不畏权贵,敢于担当。他痛打海陵王宠幸的人,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以致掌权的人憎恨他,想借机中伤他。‎ D.高桢忠于政事,正直严肃。他虽然因病免官了,但还惦记着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唯恐死后留有遗憾。‎ 答案 C 解析 C项,对“他痛打海陵王宠幸的人”的解说有误,根据文意,正确的说法是,他痛打海陵王宠幸的人以致“权贵震惊恐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 ‎(2)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 参考答案 (1)此时,高桢的母亲在沈州,高桢于是前来投降,把高永昌送投降文书不是出于诚心一事告诉斡鲁,斡鲁于是进攻。‎ ‎(2)我被很多小人嫉妒,恐怕不能免除罪行,怎么还可以接受封爵呢?‎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遂:于是,就;诚:名词作动词,出于诚意;“告以永昌降款非诚”,状语后置句。(2)为:被;免:免除罪行;尚:怎么。‎ 参考译文 高桢,辽阳渤海人。他的第五代祖父高牟翰在辽国做官,官至太师。高桢年少时就喜欢学习,曾经从事进士举业。金朝斡鲁攻打高永昌,攻下沈州后,高永昌畏惧,假装送投降文书作为缓兵之计。此时,高桢的母亲在沈州,高桢于是前来投降,把高永昌送投降文书不是出于诚心一事告诉斡鲁,斡鲁于是进攻。打败高永昌后,任高桢为同知东京留守事,授予猛安。天会六年,高桢升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封太子太傅。他在军镇八年,治政法律清明严肃,官吏敬服而百姓安定。天会十五年,高桢被加封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 天眷初年,高桢为同签会宁牧。等到金熙宗到达燕京,高桢兼同知留守,封为戴国公,改任同知燕京留守。魏王完颜道济出兵守卫中京,任高桢做同判,不久改任行台平章政事,任西京留守,封为任国公。这时,奚、霫地军队百姓都向南迁移,谋克别术趁机聚集众人为盗。皇帝海陵王对此很担忧,就任高桢做中京留守,命令他乘驿马赴任,并限定他平定盗贼的期限。盗贼平定后,高桢被封为河内郡王。海陵王到达中京,高桢在夜间戒备森严。皇帝的贴身侍卫冯僧的家奴李街喜等都得到海陵王的宠爱,他们曾经夜里饮酒冒犯禁令,高桢把他们打得要死,对此权贵们非常震惊恐惧。高桢升为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为莒王。‎ 高桢长期在御史台,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每次到朝廷回报,一定区别官级,推荐好的官员,撤职坏的官员。掌权的人很憎恨他,就推荐张忠辅、马讽做中丞,这二人非常阴险邪恶,掌权者想叫他俩找事中伤高桢。正隆年间高桢以例封为冀国公。高桢借故推辞说:“我被很多小人嫉妒,恐怕不能免除罪行,怎么还可以接受封爵呢?”海陵王知道他忠诚正直,安慰并且命令他接受。等到高桢因病免官,他还用手指在空中比画着独自说:“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死了也有遗憾。”高桢六十九岁时死去。海陵王很惋惜,派使臣前去祭奠,加倍赠送丧葬财物。‎ 高桢性情威严,家里没有供养歌伎。即使很炎热,也未曾解带脱衣。他和妻子儿子面对面坐一天,也不谈笑一句,他就是这样缄默无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吕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自其祖始居婺州。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既又友张栻、朱熹,讲索益精。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丁内艰,居明招山,四方之士争趋之。除太学博士,时中都官待次者例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寻复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轮对,勉孝宗留意圣学。且言:恢复大事也,规模当定,方略当审。陛下方广揽豪杰,共集事功,臣愿精加考察,使之确指经画之实,孰为先后,使尝试侥幸之说,不敢陈于前,然后与一二大臣定成算而次第行之,则大义可伸,大业可复矣。”召试馆职。先是,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示,果九渊,人服其精鉴。父忧,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迁著作郎,以末疾请祠归。诏除直秘阁。时方重职名,非有功不除,中书舍人陈骙驳之,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寻主管冲佑观。明年,除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卒,年四十五,谥曰成。祖谦学以关、洛①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 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少卞急,一日,诵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觉平时忿懥涣然冰释。朱熹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考定《古周易》《书说》,皆行于世。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节选自《宋史·吕祖谦传》,有删改)‎ 注①关、洛:宋代理学的两个学派。关学指以张载为首的学派,因张氏讲学于关中而得名;洛学指以二程为首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B.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C.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D.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答案 C 解析 句中“云”引出后文的内容,后面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之”是“宠”的宾语,“可”意为“应当”,由此排除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补,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特殊待遇。‎ B.丁内艰,也称为丁母忧,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C.圣学,一般指圣人治学之法、修学之道、成学之径、饱学之意,有时特指孔子之学。‎ D.免丧,又称“夺情”,意思是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答案 D 解析 D项,免丧为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3.(文意概括分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祖谦学养深厚,治家有方。深受家庭影响,熟悉历史文化,其考定的一些著作皆流传于世,其居家之政也成为后世楷模。‎ B.吕祖谦重视实绩,不务虚事。他认为要伸张大义,恢复大业,就要实实在在谋划,不断积累事功,循序渐进,不要让那些抱侥幸心理的学说得逞。‎ C.吕祖谦读文知人,鉴别力强。他曾读过陆九渊的文章,十分喜欢,后来他负责礼部考试时看到一份答卷,断定为陆九渊所写,后来证明确如其言。‎ D.吕祖谦重视修身,勇于改变。他年轻时性格急躁,读了孔子的话时有所感悟,进而改变急躁,宽容了原来的仇人,受到朱熹的赞赏。‎ 答案 D 解析 D项,“宽容了原来的仇人”错误,无中生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 ‎(2)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 参考答案 (1)在此之前,被召试的人大多很早就到学士院打听题目,唯独吕祖谦不这样做,但他写的文章特别典雅优美。‎ ‎(2)祖谦把关洛之学作为尊崇师法的对象,能多方查考典籍,学问广博无边(不见边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先是:在此之前;率:大多;典美:典雅优美。(2)宗:尊崇师法的对象;旁稽:多方查考;涯涘:边际。‎ 参考译文 吕祖谦字伯恭,是尚书右丞吕好问的孙子。从他祖父时候起,其家便居住在婺州。祖谦学问来自家庭,熟悉传统文献。成人后,吕祖谦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等人交往密切,并与张栻、朱熹等理学名流成为好友,并一起探讨,学问做得既深又细。起初,吕祖谦受父荫进入仕途,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遂调南外宗教。服母丧期间,吕祖谦住在明招山上,四面八方的士人争相趋附。吕祖谦被授为太学博士,当时中都官在等待引见皇上、正式赴任前按规定补外,遂以添差官的身份教授严州,不久又被朝廷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轮到他廷对时,他劝皇帝留意圣人的学问。并说:“要恢复大业,应当定规模,审方略。陛下正广揽豪杰,共同成就功业,我愿精加考察,使得他们确实能够指明谋划诸事,谁应当在前,谁应当在后,使企图侥幸的进说无法陈言,然后与一二位大臣商定后按顺序颁布实行,这样一来,就可伸大义,复大业了。”吕祖谦被召试馆职。在此之前,被召试的人大多很早就到学士院打听题目,唯独吕祖谦不这样做,但他的文章特别典雅优美。吕祖谦曾经读过陆九渊的文章,且非常喜欢,但并不认识这位后生。在负责礼部考试的时候,吕祖谦得到一份答卷后说:“这肯定是江西小陆的文章。”揭开弥封一看,果然是陆九渊,人们因此都叹服吕祖谦有精湛的鉴别才能。父亲死后,守孝期满,主管台州崇道观。吕祖谦升著作郎后,因病请辞归。吕祖谦受诏升直秘书阁。当时很重职名,不是有功之人不能升任,所以中书舍人陈骙不同意起草诏书,孝宗批旨说:“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之书,取舍精当,有益治道,因此特受朕之器重,应当马上起草任命诏书。”陈骙不得已照办。不久,吕祖谦主管冲佑观。又过了一年,升为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成”。吕祖谦把关洛之学作为尊崇师法的对象,能多方查考典籍,学问广博无边(不见边际)。平生心平气和,不标新立异,一时间,许多杰出人士皆对其心悦诚服。小时候,性情较为急躁,有一天,当谈到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忽然觉得平时那种急躁之情消失了。朱熹为此曾说:“如果能像吕祖谦那样学习,就能改变自己的气质之性。”吕祖谦所追求的是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患病后,其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其居家之政,可成为后世楷模。但他考定《古周易》《书说》等,都流传于世。吕祖谦晚年会友之地称为“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去世后,郡人在这里为他建了祠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