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理)(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理)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自人们的主观想法 D.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适合题意;A、B、C均属于主观的范畴,不适合题意。 2.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与哲学家的关系密切,与我们无关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在生活与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①③正确,②排除。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有关,④错误。故本题选B。 3.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火 ④形存则神存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C 【解析】①②: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意识,先有意识,后有物质。选项①②属于唯心主义,入选。③④:选项③④属于唯物主义,不选。故本题选C。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 A.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 D.世界观能否决定方法论 【答案】C 【解析】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C正确。AB:选项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错误。故本题选C。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B.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C.18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 D.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答案】A 【解析】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A正确。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6.哲学的任务是 A.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B.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使人全面发展 D.追求真理 【答案】B 【解析】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B正确;A错误,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哲学家;选项CD均不是哲学的任务,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7.“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句话说明 A.哲学属于艺术的一个种类 B.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C.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 D.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答案】D 【解析】“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指的是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在这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故D符合题意;A错误,艺术属于具体科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属于一个种类;B错误,说法太绝对; C错误,哲学源于生活,对生活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非相互决定。故本题答案为D。 8.恩格斯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个观点说明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答案】D 【解析】题目中,恩格斯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着重强调了具体科学的进步对哲学发展的作用,故D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B选项没有体现。C选项表述不恰当,排除。 9.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一元论和二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案】A 【解析】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故A正确;选项BCD均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故本题答案为A。 10.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正确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着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答案】C 【解析】题目中,“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正确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着巨大作用,故C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选项错在“决定”。B选项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D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1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主观能动性 D.普遍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说法正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A与题意不符;CD与物质的特点不符。 12.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答案】C 【解析】略 13.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从哲学角度说明 A.意识是人的肌体状况在精神上的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 【答案】C 【解析】C:怒悲惊恐忧是人的情绪,属于意识,这些情绪与人的内脏有着密切联系,这表明这些意识活动必须以五脏为物质基础,人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通过有关内脏机能,才能反映出情绪的变化,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符合题意。 A:选项A缩小了意识的内涵,不选。BD:选项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4.“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学要有用,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实践推动认识发展。D表述错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故选A。 15.下列对真理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因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以有多重,所以真理也不可能唯一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A 【解析】A:即便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以有多重,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真理只能有一个,A错误但符合题意。BCD:选项B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6.荀子说:“天下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D 【解析】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错误。B:材料不涉及自然界的产生,B排除。CD: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荀子的话表明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D适合题意,排除C。故本题选D。 17.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思考。这说明 A.物质是客观的,意识也是客观的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答案】B 【解析】“网络流行语”属于意识范畴,“社会某种现象”属于物质范畴,“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思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故B符合题意;A错误,物质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的;C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8.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例如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马克思的上述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答案】A 【解析】A正确,“一切存在物,例如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马克思的上述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而不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该项; 故选:A。 19.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穿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①世界是运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一方面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自然界的变化有其固有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应选;④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0.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 ①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②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故①②③入选。④选项表述错误。选A。 21.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答案】D 【解析】“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是部分对整体的意义。A不合题意,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不合题意,强调的是要全面看问题,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不合题意,强调发展具有普遍性。D符合题意,强调部分对整体的意义。故选D。 22.生产工具从原始人的石刀石斧,传统手工工具,近代机器工具到机器人,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事物的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C.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果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答案】D 【解析】D:题干强调生产工具不断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D符合题意。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的否定,而不是彻底否定,A错误。B:事物的变化有量变与质变,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B错误。C: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果的说法错误,C不选。故本题选D。 23.中国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世界各地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关爱地球。“关灯一小时,地球少出汗”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由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A:关爱地球。“关灯一小时,地球少出汗”体现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由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A正确。BC:选项B属于唯物论,选项C属于唯物史观,BC不符合题意。D:该选项强调是事物发展的途径,材料没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4.莎士比亚说:“你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党人们选择职业时,应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以上材料说明看问题、办事情要 A.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B.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善于抓中心,抓关键 【答案】C 【解析】C:党人们选择职业时,应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以上材料说明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正确。ABD:材料不涉及一分为,也不涉及分清矛盾主次方面以及抓主要矛盾,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绝对的肯定 B.肯定中否定和否定中肯定,即“扬弃” C.绝对的否定 D.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答案】B 【解析】A表述错误,辩证的否定不是绝对的肯定。B符合题意,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C表述错误,不是绝对的否定。D表述错误,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故选B。 26.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下列成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发展的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答案】C 【解析】“吐故纳新”既体现了“故”和“新”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发展的观点,C正确且符合题意;“邯郸学步”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与题意不符,A排除;“唇亡齿寒”只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未体现发展的观点,排除B;“因地制宜”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题意不符,D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7.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这表明 A.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B.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D.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创新的作用的相关知识。A:材料未涉及创新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的作用,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这表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C:材料未涉及创新对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的作用,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28.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作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答案】D 【解析】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作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D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准确反映题意;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29.IphoneXS还未上市,就掀起了抢购热潮,手机贴膜、手机壳等配件厂商纷纷开始筹备新产品的生产。这表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C.要创造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建立的,是客观的;B说法错误,错在“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正确说法是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才能建立新的联系;C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 D符合题意,题目强调IphoneXS还未上市,就掀起了抢购热潮,相关配件厂商纷纷开始筹备新产品的生产,表明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故本题答案为D。 30.无人驾驶技术将对未来的交通带来深刻变革。2018年3月,某公司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该技术前景的担忧。不过有专家认为,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材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A.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C.应坚持一点论的观点 D.自然界是物质的 【答案】B 【解析】B:对于无人驾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表明无人驾驶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体现了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B符合题意。 AD:选项A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应坚持两点论,而不是一点论,C错误。故本题选B。 二、问答题 31.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如何从“开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 :[根据试题的要求,从下列备选答案中,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备选答案: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质,而不应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 ③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决定作用,阅读应重视深层次精神思索,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认识能力。 【答案】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质,而不应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 【解析】本题以快餐式阅读为话题,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并从备选答案中进行选择。 本题限定意识作用的知识。 针对材料中快餐式阅读存在的问题: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考生可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的角度作答,①②入选。 ③:意识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故本题选①②。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石之刀,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1)材料中的这两句名言警句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我们____________。(请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备选答案: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②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这一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1)①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本题以名言警句为话题,考查其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首先回答第一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石之刀,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些名言警句都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即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要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①④入选。②③:选项②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①④。 第二问回答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内容,考生依据所学知识简述即可,即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3.“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一个在发射升空时爆炸,一个在返回时解体。航天飞机的每次飞行,都伴随着人们担忧的目光。 专家指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之初,也曾有过到底是从飞船起步还是从航天飞机起步的争论,今天航天飞机所遇到的困境,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都证明了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一定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专家的看法所体现的哲学观点,专家的看法前半部分体现了______。(从下列备选答案中,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横线上) 备选答案: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用哲学知识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从下列备选答案中,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横线上) 备选答案: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条件具备则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条件不具备则安于现状。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思想领域要敢于超越规律,改变规律。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除了表现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之外,还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案】(1)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解析】本题以航天飞行存在安全隐患为话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分析专家的看法前半部分体现了什么哲理,并从备选答案中选择。 针对专家观点:今天航天飞机所遇到的困境,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都证明了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考生可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角度考虑作答,②入选。 ①:选项①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②。 (2)本题要求用哲学知识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什么,并并从备选答案中选择。 实际上本题是在考查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应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①③入选。②:条件不具备则安于现状的说法错误,不选。④:超越规律,改变规律的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故本题选①③。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除了表现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之外,还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本题实际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依据教材所学,考生可回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之外,另外三点分别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下列备选选项中选出上述论断所能蕴涵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备选答案: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人和动物没有本质区别 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④事物具有多样性 (2)请回答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答案】(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④事物具有多样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本题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为话题考查有关矛盾的知识。 (1)本题要求从下列备选选项中选出三个上述论断所能蕴涵的哲理。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事物具有多样性,①③④入选。 ②:人和动物有本质区别,②错误。 故本题选①③④。 (2)本题要求回答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试题比较简单,考生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即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