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高一12月(第三次段考)物理试题
鹤壁高中2022届高一年级第三次段考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9题) 1.(4分)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发生力的作用必须相互接触 B.物体受到的几个共点力的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C.一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D.一个2N的力可以分解为7N和6N的两个力 2.(4分)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1、图2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B.图1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图2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D.图2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3.(4分)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则小球从接触弹簧到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 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小球的加速度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C.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4.(4分)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某列车长为L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列车全身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1,列车全身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 ) A. B. C. D. 5.(4分)如图所示,截面为三角形的木块上放置一铁块,三角形木块竖直边靠在竖直且粗糙的竖直面上,现用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推动木块与铁块一起向上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铁块与木块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与铁块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水平弹力 C.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D.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大小一定小于铁块与木块的重力之和 6.(4分)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某同学用毛笔练习书法,从基础笔画“横”开始练习。如图,在楷书笔画中,长横的写法要领如下:起笔时一顿,然后向右行笔,收笔时略向右按,再向左回带。该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纸,为防止打滑,他在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用镇纸压住。则关于向右行笔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笔对纸的压力一定大于毛笔的重力 B.镇纸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 C.白纸受到了两个摩擦力的作用 D.桌面受到了向左摩擦力作用 7.(4分)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劈A,底面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力F指向球心水平作用在光滑球B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当力F增大时,系统还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受合外力增大 B.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不变 C.B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不变 D.墙面对A的摩擦力可能变为零 8.(4分)在玉树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题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2.0×105N,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2.0×104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4.0×105N 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9.(4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的小环套在一水平放置的粗糙长杆上,两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一端系在小环上,另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木块上,小环保持静止时,两环之间的距离也为l,则 A.小环对杆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 B.杆对两个小环支持力的大小均为mg C.每根绳的拉力大小为 D.小环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3题) 10.(6分)某小物体以v0=4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4s时速度为零,此时没有加速度 B.前3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 C.前5s内物体的路程为85m D.前7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0m/s 11.(6分)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点出发,沿直线AC运动。甲先以加速度a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 ,乙以加速度a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亦为v,若,则( ) A.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达到C B.甲一定先由A达到C C.若a1>a3,则乙一定先由A达到C D.若a1查看更多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