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豫西名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下期第一次联考 1.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完全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完全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酶切制产物(bp) b酶再次切割产物(bp) 2100;1400;1000;500 1900;200;800;600;1000;500 A. 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 B. 该DNA分子中a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有3个 C. 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 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切出的DNA片段不能相互连接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结合图表信息,考查学生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 【详解】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脂键,A正确;a酶把含有5000个碱基对(bp)的线性DNA分子切成4段,说明该DNA分子上有3个a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B正确;b酶把含有2100个bp的DNA片段切成大小分别为1900个bp和200个bp的两个片段,把含有1400个bp的DNA片段切成大小分别为800个bp和600个bp的两个片段,说明该DNA分子上至少有2个b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因此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C正确;分析图示可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的黏性末端相同,它们之间能相互连接,D错误。 【点睛】以图示呈现的限制酶a和b 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表中呈现的DNA片段的种类及其大小等信息为切入点,明辨该线性DNA分子上含有的酶a和b 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的数目,据此分析各选项(下图为分析得出限制酶a和b在含有5000个bp的线性DNA分子上分布的一种情况)。 2.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的碱基对数目,小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B. 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 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只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 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因此转基因山羊的每一个体细胞中都有人凝血因子基因;而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说明人凝血因子基因只在乳腺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详解】A. 在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编码区既有内含子,也有外显子,内含子不编码氨基酸,所以凝血因子的碱基对数目要大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A错误; B. 将目的基因(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动物细胞(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B正确; C.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起点为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不仅存在于乳腺细胞中,其它体细胞中也有,只是没有表达,C错误; D. 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在这一过程中用的是RNA聚合酶,而不是DNA连接酶,D错误。 3. 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精子获能后才能完成与卵子的受精过程 B. 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供体母畜同步发情时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C. 经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后代之间具有一半不同的遗传物质 D. 控制动物性别可使奶牛场获得更多的雌性牛犊以增加经济效益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经胚胎分割得到的后代之间的遗传物质一般相同,所以答案C。 4. 在胚胎工程中,转基因动物培育、核移植等必须用到的两项技术是( ) ①动物细胞培养 ②克隆 ③减数分裂 ④胚胎移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转基因动物培育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不需要克隆,两个过程都没有减数分裂,该过程将重组细胞培养成胚胎过程,需要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过程。选B 考点: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过程没有发生细胞分化,②过程才开始出现细胞分化 B. 受精卵卵裂处于囊胚形成的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 C. 牛、羊一般在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进行移植 D. 原肠胚是进行胚胎移植的最好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从受精卵到幼体为胚胎发育,从幼体到性成熟的个体为胚后发育;囊胚期的时候,细胞还没有分化,在原肠胚时期出现三胚层的分化 【详解】A. 在原肠胚时期已经开始分化,A错误; B. 受精卵到囊胚形成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卵裂,卵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缩小,胚胎的总体积基本不变或略有缩小,B错误; C. 通常选择桑椹胚或囊胚期对牛、羊的胚胎进行移植,C正确; D. 进行胚胎移植的最好时期是桑椹胚和囊胚,D错误。 6.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了30多倍,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研究向产业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以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谓“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 B. 可将白蛋白基因导入牛的卵细胞中,通过组织培养形成转基因牛 C. 人们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只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才有人白蛋白基因 D.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人白蛋白,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提高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的数目无关,A错误,将白蛋白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细胞中,不能用组织培养法,B错误。人们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特异性启动子只在乳腺细胞中启动基因,C错误,本题选D。 考点:基因工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工程应用过程。 7.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撰文透露,他们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能够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效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培育出了新的动脉血管。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与真的血管一样。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工程领域的重大进展。下列关于以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以上技术包含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 这种技术可能要利用去核卵细胞 C. 这项技术的关键是要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 D. 这项技术的关键是要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而题干中该技术只需获得新的动脉血管,属于细胞分裂和分化,不需要发育成新的个体,据此分析。 【详解】A. 根据题意,该技术是生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A正确; B. 血管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由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全能性受到了严格限制,因此要实现分化细胞的脱分化,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去核卵细胞,故这项技术可能要利用去核卵细胞,B正确; C. 该技术的结果只是发育成了血管而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血管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 根据题意,“在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中,培育出了新的动脉血管”,故该过程中需要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D正确。 8. 下列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时间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时间连续性 C. 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D. 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答案】D 【解析】 精子,卵子的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分别是常染色体和一条性染色体,如果是人的话那就是23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或一条Y染色体(Y染色体只有精子有)。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9.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如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从该图提供的信息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A. 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 B. 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 C. 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 D. 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正常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差别很大;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或无血清)的条件下培养,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不同。 【详解】A. 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A正确; B. 正常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不同,说明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B正确; C. 正常细胞在有血清的条件下培养,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比无血清时多,说明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C正确; D. 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时曲线均不重叠,说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不同,D错误。 10.下图是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示意图。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中有该过程所利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 B. 愈伤组织的分化产生了不同基因型的植株 C. 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D. 抗虫棉有性生殖后代能保持抗虫性状的稳定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抗虫基因和含kanR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棉花组织,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转基因抗虫植株;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属于标记基因,主要作用是便于重组细胞的鉴定和筛选。 【详解】A.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 )是标记基因,用于鉴定和筛选重组细胞,一般没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A错误; B. 愈伤组织的分化产生的是相同基因型的植株,B错误; C. 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C正确; D. 抗虫棉可视为杂合子,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不抗虫的个体,D错误。 11.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下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A. 3 B. 4 C. 9 D.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如果将图中的三个切割位点从左至右依次标为甲、乙、丙,若从甲处切,可产生两个片段,即a和右边的b+c+d段;如果只从乙处切,就有a+b和c+d段:如果只从丙处切,就有a+b+c和d段;若从甲、乙处同时切,就有a、b和c+d段;从乙、丙处同时切,就有a+b和c、d段;从甲、丙处同时切,可产生a、b+c、d段三种片段;若从甲、乙、丙三处都同时切,就有a、b、c、d三种片断;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可以切得的片段种类有:a、b、c、d、ab、bc、cd、abc、bcd共九种,C正确。 12.1970年,特明和巴尔德摩证实了RNA病毒能依赖RNA合成DNA的过程,并发现了催化此过程的酶。下面为形成cDNA的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解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催化①过程的酶是逆转录酶 B. 从图示可以看出要将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开可以用核酸酶H或高温处理 C. 从图中信息分析可知,②⑤过程为DNA复制,催化⑤过程的酶能耐高温 D. 如果RNA单链中有碱基100个,其中A占25%,U占15%,则通过该过程合成的一个双链DNA片段中有胞嘧啶30个 【答案】D 【解析】 由题干可知,通过反转录过程合成的一条双链DNA片段中有胞嘧啶60个,核酸酶H和高温都可以解开螺旋。所以D选项不正确。 13. 如图为哺乳动物受精卵发育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图为桑椹胚期,可作为胚胎移植的材料 B. 此图中细胞还没有分化,图中①②③依次为透明带、 滋养层、内细胞团 C. 胚胎从①中伸展出来的过程叫做孵化 D. 进行胚胎分割时,取③中的细胞做性别鉴定 【答案】C 【解析】 胚胎从囊胚中伸展出来称为孵化。 14.以下是制定并研究设计的“试管牛”工厂化生产技术流程,其中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②精子的采集和获能 ③受精卵培养 ④体外受精 ⑤胚胎的早期培养 A. ①②⑧④⑤ B. ①②④⑤③ C. ①②④③⑤ D. ①②⑤④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管动物的培育主要采用体外受精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及胚胎移植技术,其中体外受精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体外受精,据此分析。 【详解】“试管牛”工厂化生产技术流程的顺序为: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受精卵培养→胚胎的早期培养,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⑤,C正确。 15.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错误的有几处 A. 0处 B. 1处 C. 2处 D. 3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融合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植物的原生质体的融合方法可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而不用生物法;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糖用的是蔗糖,而不用麦芽糖,据此分析。 【详解】植物细胞杂交时首先运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而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运用胰蛋白酶将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运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将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没有生物方法,而动物细胞融合可以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无病毒植物和人工种子,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进行种间植物杂交,动物细胞工程中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加入蔗糖,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动物血清;据此可知,表格中错误的有3项,D正确。 16.科学家在培育抗虫棉时,经过了许多复杂的过程和不懈的努力,才获得成功。起初把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插入载体质粒中,然后导入棉花的受精卵中,结果抗虫基因在棉花体内没有表达。然后在插入抗虫基因的质粒中插入启动子(抗虫基因首端),导入棉花受精卵,长成的棉花植株还是没有抗虫能力。科学家又在有启动子、抗虫基因的质粒中插入终止子(抗虫基因末端)导入棉花受精卵,结果长成的植株有抗虫能力。由以上过程推知,作为重组载体除了标记基因外,还应具备的结构是 A. 目的基因、启动子 B. 目的基因、终止子 C. 启动子、终止子 D.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是目的基因,仅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质粒中,目的基因没有表达;再在插入目的基因的质粒中插入启动子,目的基因还是没有表达;最后在有启动子、目的基因的质粒中插入终止子,目的基因成功表达,这说明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应具备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故D正确。 17.对等位基因经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长度存在差异,凝胶电泳分离酶切后的DNA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根据该特性,就能将它作为标记定位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置上。现有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儿女,其中1号性状特殊(如乙图),由此可推知这四个儿女的基因型(用D、d表示)正确的是 A. 1号为XdXd B. 2号为XDY C. 3号为Dd D. 4号为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乙图:这对夫妇均正常,但他们却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1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D、d表示),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Dd,1号的基因型为dd,结合甲图可知,2号和4号均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DD;3号为杂合子,基因型为Dd。 【详解】由图乙可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合图甲可知短条带为隐性致病基因,长条带为显性正常基因,所以四个儿女基因型分别为dd、DD、Dd、DD,C正确。 18.下面为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④中的筛选是为了获得能产生多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B. ②中培养基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 C. 上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 D. ⑤可以无限增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过程表示获取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②过程表示细胞融合,可采用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方式诱导,③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④中的通过专一抗体检验阳性,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⑥过程表示动物细胞培养;据此分析。 【详解】A.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错误; B. ②中培养基目的是筛选出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B正确; C. 图中有一处错误,即没有先给小鼠进行免疫,C正确; D. 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D正确。 19.设计试管婴儿未利用下列哪些技术手段( ) A. 体外受精技术 B. 胚胎移植技术 C. 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 D. 转基因技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故B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试管动物技术,意在考查考生能熟记并理解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 20.下图表示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几个阶段,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3是透明带,7是原肠腔 B. 发育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C. 1部位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D. 甲时期的细胞属于全能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几个阶段,其中甲是桑椹胚阶段;乙是囊胚阶段,1是滋养层,2是内细胞团,3是透明带,4是囊胚腔;丙是原肠胚时期,5为外胚层,6为滋养层,7为原肠腔,8为内胚层。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3是透明带,7是原肠腔,A正确;发育的先后顺序是甲(桑椹胚)→乙(囊胚)→丙(原肠胚),B正确;1是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C错误;甲时期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C。 21.受精过程的顺序为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 ②释放第极体 ③顶体反应④穿越透明带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②④⑤⑥① C. ④⑤②①③⑥ D. ③④②⑤⑥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受精阶段主要包括: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进入卵黄膜,原核形成和配子结合,其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据此分析。 【详解】高等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中发生的顺序是:顶体反应→穿越透明带→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第一次卵裂开始,故正确的顺序为③④②⑤⑥①,D正确。 22.下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已经能使杂种植物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出亲代的优良性状 B. 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组成 C. 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 “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图表示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过程。 A.目前为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还未能使杂种植物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出亲代的优良性状。 B.愈伤组织的特点:高度液泡化, 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色浅)。 C.上述过程形成的是“白菜—甘蓝”幼苗,该过程涉及到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白菜—甘蓝”为素材,着重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23.下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胎移植可以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③需移植到发情的母牛子宫内发育 B. A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 C. ①②两个胚胎具有不同遗传物质 D. 图中a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A可能是受精卵或核移植形成的重组细胞;a表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卵裂、桑椹胚和囊胚;b表示胚胎分割移植过程。 【详解】胚胎移植可以提高动物的繁殖能力,但是不能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A错误;A所示的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也可能是核移植形成的重组细胞,B正确;①②两个胚胎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C错误;图中a过程包括卵裂、桑椹胚和囊胚,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及生理学基础,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4.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等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 ①表示限制酶切割磷酸二脂键,②表示DNA连接酶连接磷酸二脂键,③表示解旋酶解开双链,④表示DNA复制使用DNA聚合酶。 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反应生成ATP。所以答案D。 25.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这三者可以说是现代生物科技的杰出成果,下列对其生物学原理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属于无性生殖 B. 都应用到细胞工程的技术 C. 都一定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D. 都体现了已分化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管婴儿是采用体外受精、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形成的,属于有性生殖,该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但可能发生变异,也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试管苗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形成的,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性状,充分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该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但可能发生变异;克隆羊是采用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技术形成的,属于无性生殖,体现了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该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但可能发生变异。 【详解】A.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后形成的,属于有性生殖,但试管苗和克隆羊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 B. 试管婴儿和克隆羊都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试管苗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三者都应用到了细胞工程技术,B正确; C. 试管婴儿是有性生殖形成的,但试管苗和克隆羊属于无性生殖,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 克隆羊是体细胞核移植后形成的,体现了体细胞细胞核的全能性,D错误。 26.干扰素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的免疫活性蛋白质,若人的干扰素基因在大肠杆菌内表达,产生的抗病毒性较低且保存困难,若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造为丝氨酸,则生产出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性是原来的100倍,且可在-70℃条件下保存半年,下图是构建干扰素工程菌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改变干扰素的功能,可以考虑对干扰素的_____进行改造。对干扰素进行改造,也可直接对干扰素基因进行改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③过程将B导入大肠杆菌,需用_____对大肠杆菌进行处理,使其处于能_____的生理状态。 (3)要检测B是否导入大肠杆菌,将③过程后的大肠杆菌先接种于含_______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在前者培养基上能生长而在后者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是导入B的工程菌。 (4)利用图中工程菌不能生产有活性的干扰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 (5)基因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之后,在短短40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成为生物科学核心技术,在农牧业、工业、环境、能源和医药卫生等方面展示出美好的前景,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上面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部分示意图(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甲、乙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Pst I酶和Sma I酶切割基因后将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图中甲代表的是______,乙可代表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和________提取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以避免目的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用此二酶切割质粒产生的DNA片段有________种。 【答案】 (1). 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结构由基因决定,基因可以直接遗传 (2). 对基因进行改造比对蛋白质改造容易 (3). Ca2+ (4). 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 (5). 氨苄青霉素 (6). 四环素 (7). 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 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具备加工干扰素的能力 (8). 基因表达载体(或重组质粒) (9). 番茄细胞 (10). Pst I酶 (11). Sma I酶 (12). 2 【解析】 【分析】 根据构建干扰素工程菌的过程示意图可知,干扰素基因插入到四环素抗性基因内部,故形成的重组质粒中的标记基因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因此没有导入任何质粒的大肠杆菌,不含上述两种抗性基因,在含有氨苄青霉素或四环素的培养基中都不能生长;导入普通质粒的大肠杆菌含有的上述两种抗性基因的结构均完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或四环素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含有的四环素抗性基因的结构遭到破坏,而含有的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结构完好,因此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但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根据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示意图,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故甲表示的是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乙表示的是受体细胞即番茄细胞。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若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造为丝氨酸,则生产出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性是原来的100倍,且在-70 ℃条件下保存半年,因此可以对干扰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改造。对干扰素进行改造,也可直接对干扰素基因进行改造,原因是:蛋白质的结构由基因决定,基因可以直接遗传;对基因进行改造比对蛋白质改造容易。 (2)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需用Ca2+处理,使大肠杆菌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即感受态细胞的状态。 (3)要检测B是否导入大肠杆菌,将③过程后的大肠杆菌先接种于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在前者培养基上能生长而在后者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是导入B的工程菌。 (4)干扰素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具备加工干扰素的能力,所以利用图中工程菌不能生产有活性的干扰素。 (5)据图分析已知,图中甲表示的是基因表达载体(或重组质粒),乙表示受体细胞。如果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会发生自身环化以及反向连接的问题,因此需要利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分析图解可知,AluI酶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选用PstⅠ酶和Sma Ⅰ酶两种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用此二酶切割质粒产生的DNA片段有2种。 【点睛】本题以构建干扰素工程菌和转基因抗冻番茄为背景,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7.2013年4月16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77例,其中16人已死亡,禽流感再度备受关注。医学界正在致力于研究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科学家决定采用基因敲除术将小鼠的Ig基因敲除,代之以人的Ig基因,然后用H7N9病毒去免疫小鼠,再经杂交瘤技术即可产生大量完全人源化抗体。下图是某科研机构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此处基因敲除技术的受体细胞不是小鼠的受精卵,而是小鼠的_______细胞,经技术处理后的该细胞,再重新植入小鼠脾脏中增殖。 (2)小鼠B淋巴细胞用B表示,小鼠骨髓瘤细胞用A表示,在培养液中,用灭活的动物病毒作促融剂,培养液中共有______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只考虑两两融合)。 (3)第一次筛选是选出______型的细胞(用字母组合表示),筛选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抑制骨髓瘤细胞DNA的复制,而B细胞DNA复制虽不受影响,但增殖能力很有限,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借助B细胞DNA复制的途径继续增殖。此种培养基称为_____培养基。 (4)将能产生抗H7N9病毒的杂交瘤细胞在动物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通常该培养液需加入_____等一些天然成分。 (5)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这种诊断运用了_______杂交技术。 【答案】 (1). B淋巴 (2). 3 (3). AB (4). 选择 (5). 动物血清、血浆 (6). 抗原-抗体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该过程主要运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详解】(1)此处基因敲除技术的受体细胞不是小鼠的受精卵,而是小鼠的B淋巴细胞细胞,因为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2)在诱导细胞融合时,若考虑两两融合,则有AA、BB和AB三类细胞。 (3)第一次筛选是选出AB型的细胞,筛选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抑制骨髓瘤细胞DNA的复制,而B细胞DNA复制虽不受影响,但增殖能力很有限,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借助B细胞DNA复制的途径,继续增殖,此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4)将能产生抗H7N9病毒的杂交瘤细胞在动物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其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相比,特有成分是动物血清或血浆。 (5)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这种诊断运用了抗体-抗原杂交技术。 【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等相关知识,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原理,再结合题意作答。 28.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动物细胞,通常用_______处理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_______。 (2)若该图是生产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A为从小鼠体内获取的____,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需注射______,图中B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符合要求的D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 (3)若A、B是植物细胞,则之前已用_________去除了细胞壁。常用来诱导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 (4)若A是番茄原生质体,B为马铃薯原生质体,D要再生出_______。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D培养成杂种植株,D个体______(填“可育”或“不育”)。这种育种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胰蛋白酶 (2). 灭活的病毒诱导 (3). 浆细胞 (4). 灭活甲流病毒 (5). 既能分泌抗甲流病毒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6). 纤维素酶、果胶酶(酶解法) (7). 聚乙二醇(PEG) (8). 细胞壁 (9). 可育 (10). 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先去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利用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击)或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由于原生质体融合时,有同种和异种融合,所以融合后需进行鉴定,然后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杂种植株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两融合细胞中染色体之和,是否可育须根据杂种细胞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判断。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并分泌,杂交瘤细胞由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能力。 【详解】(1)若A、B是动物细胞,常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A、B到C的过程中,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方法是灭活的病毒。 (2)若该图是生产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则小鼠需注射灭活甲流病毒,A为从小鼠体内获取的浆细胞,图中B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符合要求的D杂交瘤细胞既能分泌抗甲流病毒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3)若A、B是植物细胞,则之前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酶解法)去除了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常用聚乙二醇来诱导细胞融合。 (4)若A是番茄原生质体,B为马铃薯原生质体,D要再生出细胞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D培养成杂种植株,A、B分别是番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原生质体,均含两个染色体组,所以D细胞含四个染色体组,由D培养成的杂种植株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是可育的。这种育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难度不大。 29.下面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用_________(激素)处理B牛:处理的目的是使B牛______,从B牛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_______(时期)才能与精子结合。 (2)A牛的精子必须在B牛的生殖道中经过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与B牛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这个过程叫作______。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能够观察到___________。 (3)D牛子宫内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其分裂方式为______,生产上常用________期的胚胎进行胚胎移植。若希望同时获得多个性状相同的家畜个体,可以使用______技术。 【答案】 (1). 促性腺激素 (2). 超数排卵 (3).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II期) (4). 精子获能 (5). 两个极体 (6). 有丝分裂 (7). 桑椹胚(或囊胚) (8). 胚胎分割移植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方法Ⅰ是采用体外受精技术获得试管牛E的过程,因此试管牛E属于有性生殖产物;方法Ⅱ是采用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牛F的过程,因此克隆牛F属于无性生殖产物;据此分析。 【详解】(1)通常用促性腺激素处理B牛,目的是使B牛超数排卵;从B牛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不能直接与精子结合,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与精子结合。 (2)A牛的精子必须在B牛的生殖道中经过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与B牛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这个过程叫作精子获能;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能够观察到两个极体。 (3)D牛子宫内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其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生产上常用桑椹胚或囊胚期的胚胎进行胚胎移植;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要想同时获得多个性状相同的家畜个体,可以使用胚胎分割技术。 【点睛】本题结合试管牛和克隆牛产生过程图,考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技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克隆牛和试管牛培育过程的原理以及涉及到的生物技术,识记超数排卵的方法以及受精过程中精子的准备和卵子的制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