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选修)(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下)期中政治试卷(选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共66.0分) 1. 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人“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归根执念,对杨震宁94岁高龄时放弃美国国籍转为中国公民的做法很不认同。这说明( ) ①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认同,相互融合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和难以抹去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认同的是本民族的文化; ②④符合题意,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人“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归根执念,对杨震宁94岁高龄时放弃美国国籍转为中国公民的做法很不认同。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并不是强制的和难以抹去的;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 2.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徐悲鸿用这副对联精妙的概据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阳刚与阴柔,南者有豪气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前者是动态的阳刚的,后者是静态的阴柔的,把中国美学的审美意境表达得通真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不同审美的意境源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追求 ②自然因素的差异使得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城特征 ③中华文化能够鲜明的表达出中国人个性的审美 ④不同文化的特色源于各自文化完全不同的生活习俗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不同审美的意境源于不同的社会实践,而不是源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追求; ②③符合题意,“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徐悲鸿用这副对联精妙的概据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阳刚与阴柔,南者有豪气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前者是动态的阳刚的,后者是静态的阴柔的,把中国美学的审美意境表达得通真传神。从“冀北、江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因素的差异使得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城特征,从“中国美学的审美意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能够鲜明的表达出中国人个性的审美; ④说法错误,“完全不同的生活习俗”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 剪纸作为我国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国的剪纸艺术最早始于西汉,宋代时剪纸形式变得多样化,到了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了鼎盛时期。下列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剪纸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②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 ③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④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剪纸作品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②符合题意,“剪纸作为我国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表明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 ③说法错误,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是传统思想; ④符合题意,“剪纸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表明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故选: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的表现: (1)传统习俗:它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影响: (1)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 1. “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 ) ①慎终追远,以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凝魂聚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④而向未来,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应该是以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不是时代精神; ②③符合题意,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凝魂聚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④表述错误,应该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故选:D。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③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2.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各有自己的风景和图象”。对此,我们要( ) ①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形式 ②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个性 ③努力消除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不是“一切形式”; ②④符合题意,“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各有自己的风景和图象”。对此,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个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说法错误,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消除其差异。 故选:C。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 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着典范作用。2018年,苏州成为世界遗产城市组织正式会员城市,也是中国唯一的正式会员城市。苏州如此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苏州如此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错误,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保存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2. 如图漫画《改变》主要反映了( ) A. 互联网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 B.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 D. 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答案】D 【解析】ABC不符合题意,三个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漫画“偏远的小山寨引起世界的关注,是互联网的魅力”说明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故选:D。 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1)传媒的发展阶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①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形式: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③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此类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区分基本概念: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本题属于简单题,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能力。 1. 近年来,随着国产动画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作品已不满足于仅仅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单复制,而是在深层次上改良已有传统文化元素,探索赋予动画作品更现代的表达方式和更新的时代内涵。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现代科技已逐渐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 B. 顺应文化发展趋势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C. 深度改良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D. 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B 【解析】A说法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符合题意,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作品已不满足于仅仅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单复制,而是在深层次上改良已有传统文化元素,探索赋予动画作品更现代的表达方式和更新的时代内涵,这说明顺应文化发展趋势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C说法错误,服务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D说法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是指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选项,从而筛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2. 李克强总理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时强调,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该建议是基于教育( ) A.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B. 现代化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C. 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D. 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而不是手段; B说法错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C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D符合题意,李克强总理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时强调,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该建议是基于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故选:D。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从事文化创造。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1. 2018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一年一度的“公众开放日艺术节”如约而至,各个剧场和公共空间精彩的艺术活动轮番上演,为观众奉献一场场精彩的艺术盛宴。开展该活动( ) ①通过文化创新推进了文化惠民 ②使高雅文化成为人民喜爱的文化 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艺术修养 ④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各种文化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国家大剧院一年一度的“公众开放日艺术节”如约而至,各个剧场和公共空间精彩的艺术活动轮番上演,为观众奉献一场场精彩的艺术盛宴。开展该活动通过文化创新推进了文化惠民,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艺术修养; ②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高雅文化成为人民喜爱的文化; ④说法错误,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求,要满足人们正当的文化需求。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形式和内容。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和文化对人的影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和无关的选项。 1. 北京恭王府安放着康熙御笔“福”字的石碑,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被称作“天下第一福”。这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A.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C. 汉字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D. 汉语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 【答案】A 【解析】A正确,北京恭王府安放着康熙御笔“福”字的石碑,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被称作“天下第一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体现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汉字的数量问题; D错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汉字的重要性”的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2.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将其落地生根,见诸于行动,用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这表明(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④爱国主义可以直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将其落地生根,见诸于行动,用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这表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②错误,爱国主义根植于社会实践; ④错误,爱国主义不能直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 如图漫画《小儿麻痹症》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A. 需大力激活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 B. 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 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D. 应该把文化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答案】C 【解析】漫画《小儿麻痹症》讽刺了只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发展的现象。 AB不合题意,漫画主旨并未强调要大力激活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也未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符合题意,针对重视物质文明,而忽略精神文明的现象,漫画《小儿麻痹症》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D说法错误,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故选:C。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正确把握题干的主旨,围绕主旨选择选项,不符合题意的均可以排除。 2. 当甲骨文遇上表情包,古老的文字被赋予新的时代气息。近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设计的一套甲骨文表情包在社交平台上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了年轻人微信中的“斗图”法宝。对这一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①积极利用当今现代化手段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善于使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 ③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 ④借助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途径来传递中国符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的改变; ②③符合题意,甲骨文表情包在社交平台上逐渐流行开来,古老的文字被赋予新的时代气息,表明这一做法善于使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有利于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 ④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 故选:C。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传统文化的影响 1、发展大众文化 (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都必须是健康有益的文化。 (2)含义: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传统文化的影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1. 如图漫画《圈子文化》告诉我们( ) A. 文化素养的提升以经济为基础 B. 文化内容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C. 文化都有地域、时代、阶层之分 D. 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政治清明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漫画并未体现经济对文化素养形成有基础性作用; B不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社会发展推动文化内容丰富发展; C不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文化有地域、时代、阶层之分; D符合题意,根据漫画可知,我们坚决反对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健康的政治文化有利于促进政治清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1. “英雄者,国之干。”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自2018年4月6日起,人民日报推出“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报道英烈人物英勇献身光辉事迹和毕生奋斗的崇高精神。专栏的推出( ) ①能够激发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对公民核心文化素养产生起决定性作用 ③有利于营造崇尚、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 ④意在鼓励人们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自2018年4月6日起,人民日报推出“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报道英烈人物英勇献身光辉事迹和毕生奋斗的崇高精神。说明专栏的推出能够激发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利于营造崇尚、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 ②错误,“对公民核心文化素养产生起决定性作用”夸大了专栏推出的作用。 ④错误,专栏的推出有利于鼓励人们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但不是目的。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 2. 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有两种倾向值得警惕,一是完全“复古”的倾向很突出;二是不加质疑地追随西方现代化倾向。这两种倾向( ) ①片面夸大了文化的多样性 ②都没看到传统文化的作用 ③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④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两种倾向分别是“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①不合题意,“文化复古主义”否认了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合题意,只有全盘西化”论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作用; ③④符合题意,“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都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故选:B。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幸运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安全感叫:我是中国人!”这段话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引发网民共鸣。之所以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因为爱国主义( ) ①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④在任何时期都以爱国主义为主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错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③正确,之所以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④错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任何时期都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说法绝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爱国主义: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 _______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 A.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B. 意识形态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D. 先进文化 【答案】B 【解析】ACD不合题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先进文化都不能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B符合题意,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故选:B。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性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从而进行正确的选择。 1. 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社会思想越是多元越要确立主导,越是多样越要凝聚共识,越是多变越要高扬主流。为此,我们必须( ) ①在文化激荡中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④发挥思想文化的促进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③符合题意,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社会思想越是多元越要确立主导,越是多样越要凝聚共识,越是多变越要高扬主流。为此,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④说法错误,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思想文化具有促进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2. 古希腊的“四元素说”认为火、空气、土、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这一思想对后来西方的医学、化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对“四元素说”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是古人对世界本原的朴素看法 B. 它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C. 它全面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D. 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A 【解析】A正确,认为火、空气、土、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这一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它是古人对世界本原的朴素看法; B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错误,“四元素说”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没有全面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 D错误,矛盾分析法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故选:A。 本题考查: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 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的再认,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1. 某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 做事情要从主观出发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 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世界 D. 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简单复制 【答案】B 【解析】A表述错误,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出发; B符合题意,“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同样的铃声,在不同的场景下,感受不一样,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表述错误,物质决定意识,客观世界决定主管精神; D表述错误,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能动反映,而不是简单复制。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②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2. 党的十九大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体现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党的十九大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说法错误,意识具有双重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说法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正确意识指导下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指导下,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一个个农业新名词走进百姓生活。某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 人们可以改造规律为人类造福 C.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D. 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B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国转移,因此人不能改造规律; C符合题意,题目中强调农艺师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这表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D说法错误,只要是规律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故选:C。 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可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2. 李白《登金陵风凰台》诗云:“风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蕴含的哲理是( )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②③符合题意,该诗的意思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诗句说明: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而不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故选:C。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②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 1.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②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不能认为不同的认识主体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①说法绝对化; ②强调了真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与题意无关。 我们之所以不能对历史问题轻率地下结论,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对历史问题要慎重考虑,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 (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会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于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之所以不能对历史问题轻率地下结论,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对历史问题要慎重考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方法为排误法与排异法相结合,即本身表述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的排除。本题难度中等。 2. 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 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与疑问互为滋养。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疑问是产生真理的源泉和动力 ③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④真理总要以谬误为存在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 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与疑问互为滋养。这段话告诉我们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②错误,实践是产生真理的源泉和动力; ④错误,真理并不以谬误为存在的基础,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故选:C。 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 ②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这 体现了实践具有( ) ①直接现实性 ②客观物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纯粹意识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今天在实践中证明的东西就是过去想象中存在的东西。”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历史性;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错误,纯粹意识性不是实践的特征; 故选:A。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三个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逆向选择题,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2. 2018年10月24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加速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融合和深度合作。这说明( )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联系是无条件的,具有多样性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加速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融合和深度合作,这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而没有涉及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表述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 故选:B。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1. 田径赛中,4×100接力赛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第一棒要求反应速度快、爆发力强;第二、三棒要求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第四棒要求心理素质好、冲刺能力强。这一布阵理念要求我们( ) ①要把科学理论作为工作出发点 ②善于研究并改进规律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应把客观实际作为工作出发点; ②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进规律; ③符合题意,“第一棒要求反应速度快、爆发力强;第二、三棒要求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第四棒要求心理素质好、冲刺能力强”以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的布阵理念表明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符合题意,根据不同的位置对第一棒提出相应的要求,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故选:D。 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2018年10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做到转危为机 ④坚持对立统一观点,均衡把握复杂事物的矛盾双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是因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符合题意,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说明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表述错误,“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做到转危为机”说法太绝对; ④表述错误,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不能说均衡把握复杂事物的矛盾双方; 故选:A。 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②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从哲学上看,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了( ) 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实践与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意识能动性与真理客观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勇敢推进创新体现了创新意识,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符合题意,坚持“与时俱进”体现了运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体现了静止,坚持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表述错误,要做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不合题意,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了意识能动性,但没有涉及真理客观性;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 ②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这要求我们既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1.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一代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 ) A. 世界观决定了人生价值观 B. 价值选择影响价值判断 C. 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D. 社会历史观影响价值观 【答案】C 【解析】A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而没有涉及世界观决定人生价值观,也没有涉及社会历史观影响价值观; B表述错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而不能说价值选择影响价值判断; C符合题意,材料中,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一代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故选:C。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4.0分) 1. 材料一: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后,片中“严苛”的中国教师与“捣蛋”的英国学生相遇,引发网民对中外基础教育差异的讨论。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英国时也谈到了这部纪录片,他表示,通过人文交流,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正在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英国民众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介,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同样,这部片子在中国网络的热播,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材料二:2018年春节,央视播出了一档全新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该节目在国内首创将经典诗词与流行曲调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传播传统文化;节目立足当下,再造流行,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还让国际化的乐队用中英文演唱《登鹳雀楼》,让诗词以音乐为媒,穿越古今、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引发全民热烈参与传唱经典诗词,成为一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名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经典咏流传》是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的。 【答案】【小题1】(1)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中英两国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两国教育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中英两国文化的交流,会使双方反思教育理念和思维,也会促进中英双方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③大众传媒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中英两国文化的精华,借助纪录片和互联网,促进各自文化在共享中的发展和进步。 (2)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与发展,必须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又要融入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节目让诗词以音乐为媒,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节目引发全民热烈参与到传唱经典诗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属于体现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不明确,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对接进行分析。根据材料“英国民众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介,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同样,这部片子在中国网络的热播,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可知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中英两国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两国教育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根据材料“英国民众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介,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同样,这部片子在中国网络的热播,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格局材料“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引发网民对中外基础教育差异的讨论”体现了大众传媒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经典咏流传》是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文化创新的知识。学生可以与材料相结合进行分析。根据材料“节目立足当下,再造流行”可知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根据材料“创新传播传统文化”可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根据材料“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可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地角度分析作答;根据材料“引发全民热烈参与传唱经典诗词”可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的角度分析作答。 (1)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 (2)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1. 国家主席习近曾亲临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亲切看望公司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职工代表,并深入基层调研。 材料一:调研现场,徐工集团现场技术工程师唐阳表示,徐工要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发扬“徐工精神”,践行徐工集团的“技术领先、用不毁”的金标准,引领创新驱动;同时,瞄准当前的国内国际市场,把握市场行情和发展规律,满足市场需要,让产品“叫的更响,走的更远”。 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徐工集团是怎样让产品“叫的更响,走的更远”的。 材料二:徐州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天灰、地陷、墙裂、水黑,曾是这片塌陷区的真实写照。马家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重振乡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经过连续多年的治理,当地成了闻名的”生态民俗文化村”。 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谈谈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小题1】(1)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徐工产品的生产积极瞄准当前国内和国际市场,从市场的实际出发生产。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徐工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发扬“徐工精神”,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徐工产品“叫的更响,走的更远”正是把握了市场的行情和客观规律。 (2)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重视先进的社会意识,马家村的变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乡村振兴的结果。 ②正确的价值观对认识改造世界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马家村的变化正是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的结果。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马家村坚持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了群众观点。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徐工集团是怎样让产品“叫的更响,走的更远”的,属于措施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辩证唯物论,切入点较大,需要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作答。审读材料,材料中“徐工集团瞄准当前的国内国际市场”的信息,表明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徐工要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发扬‘徐工精神’”的信息,表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材料中“把握市场行情和发展规律”的信息,表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最后分层作答,哲学原理和材料分析有机结合。 (2)本题要求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谈谈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切入点较大,需要提炼材料信息,对应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审读材料,材料中“带领村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重振乡村”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重视先进的社会意识;材料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取向”的信息,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材料中“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信息,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1)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2)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 1. 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今年正逢中法建交55周年。2019年3月23日-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材料一:法国曾经在历史上实行过议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经历了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政权组织形式。 请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的知识,分析法国政体调整的原因。 材料二:中法两国有很多共同点,譬如在国家结构形式上都实行单一制。两国领导人会晤时,习近平主席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有什么基本特征?如果有人蓄意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来维护祖国统一? 【答案】【小题1】(1)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法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其政体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②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政体还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国体可以采用不同政体。法国是根据本国国情对其政体进行调整的。 (2) ①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②要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与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的知识,分析法国政体调整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的知识。根据材料“法国曾经在历史上实行过议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经历了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政权组织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等方面分析组织答案。 (2)本题要求回答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有什么基本特征,如果有人蓄意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来维护祖国统一。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在维护国家统一上,我们应该要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与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1)“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由于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种措施或对策的出台也往往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结果,而且无论是问题、现象还是措施、对策,其造成的影响(积极或消极)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2)属于简答试题,是对书本知识的再现。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加强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1.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纷纷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请你根据材料,进行探究。 【阅读的力量】 材料一: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提和命运。阅读是一种力量,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运用“文化的特点”与“文化对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全民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的方式】 材料二: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和图书数字化进程的加快,电子阅读方式开始流行,“电子阅读PK纸质阅读”,也成了当下人们争论的话题。 观点一:电子阅读走马观花,伤害眼睛。而纸质阅读方式能够让人全身心投入,阅读质量高,更具读书的质感和韵味。 观点二:纸质阅读容量有限,携带不便,耗费资源,而电子阅读方式方便、快捷,交互性强,阅读效率高,更加时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矛盾观的有关知识,对观点一和观点二进行综合评价。 【阅读的管理】 材料三: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阅读生活。但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导致了大量庸俗、低俗、媚俗的书籍充斥文化市场,误导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给他们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针对上述不良现象,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答案】【小题1】(1) 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阅读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有利于推动民族的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有利于提高民族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时时有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承认矛盾,一分为二全面分析矛盾。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利弊,要全面看待。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无法替代的优点,我们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3) ①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正确引导。 ②企业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多出版健康有益的文化书籍。 ③个人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书籍的眼力,增强抵制“三俗”书籍的能力。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题目类型意义类主观题,答题范围文化生活,知识限定:“文化的特点”与“文化对社会作用”的知识,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材料中“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涉及人们的文化素养的形成;“阅读是一种力量,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涉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涉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提和命运”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本题答题范围生活与哲学,知识限定:矛盾观,要求结合材料对观点一和观点二进行综合评价。观点一“电子阅读走马观花,伤害眼睛。而纸质阅读方式能够让人全身心投入,阅读质量高,更具读书的质感和韵味”全盘否定了电子阅读,肯定了纸质阅读的优点,而观点二“纸质阅读容量有限,携带不便,耗费资源,而电子阅读方式方便、快捷,交互性强,阅读效率高,更加时尚”与之相反,这两个观点都是片面的,因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时时有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承认矛盾,一分为二全面分析矛盾;其实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无法替代的优点,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 (3 )本题属于建议类主观试题,答题范围文化生活,要求针对上述不良现象,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根据材料三中的“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导致了大量庸俗、低俗、媚俗的书籍充斥文化市场,误导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故考点涉及如何规范文化市场的秩序,答案可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正确引导,企业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多出版健康有益的文化书籍,个人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书籍的眼力。 (1)本题属于意义类的主观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明确,“文化的特点”与“文化对社会作用”在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其中“文化对社会作用”主要涉及文化是一种精神血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答题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紧扣材料主旨、关键词句,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本题答题范围生活与哲学,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明确,矛盾的观点在教材中的第三单元第九课,体系是比较明晰和集中的,但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等。且此题要求对两个相反的观点作综合评价,因此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要能根据题目的设问及材料内容作出更精确的考点定位,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相关知识结构,并能够紧扣题目指向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本题中,并分成要点写出。答案格式:哲理+正确做法。 (3)本题为建议类主观试题,解题时要根据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应回答,注意:措施类主观试题一般要多角度思考,即可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角度进行对应的分析,考查的是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