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治大国,若烹小鲜 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2.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 )‎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感应 D.君为臣纲 ‎3.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 A.“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B.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5.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6.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7.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 A.诚敬存之 B.读圣贤书 C.发明本心 D.端坐澄心 ‎8.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寺会上相遇,两位思想家关于“理”的认识和方法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你认为二人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问题 ‎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 ‎ C.探究获取“理”的途径方法问题 ‎ D.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 ‎9.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1.3.5‎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10.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从对立统一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2.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 )‎ A.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的正常私欲 ‎ ‎ B.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 C.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 ‎ D.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1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4.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劳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15.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有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汉赋和唐诗 B.风俗画和文人画 C.元曲和摊戏 D.话本和小说 ‎16.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属于( )‎ A.骚体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17.‎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鸟巢盛装开幕,它“通过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上图是开幕式表演中的一个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  )‎ A.丝绸之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18.下列哪一项是对下图所反映史实的正确描述 (  )‎ A.这项发明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毕升改进后提高批量印刷速度 C.是书写材料一次伟大的革命 D.直接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形成 ‎19.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下列诗句中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是(  )‎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 A.山水画 B.写意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 ‎21.“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 时“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 C.地主阶级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2.“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 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这说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民主共和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2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许多新词,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这表明魏源( )‎ ‎ A.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C.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 D.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24.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25.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26.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27.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8.有一位民国时期的诗人(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C.辛亥革命对新青年的影响深远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 ‎2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对专制统治 D.反抗外来侵略 ‎30、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是在 (  )‎ ‎ A.新文化运动兴起后 B.俄国十月革命后 ‎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二.材料题(共3小题,合计40分)‎ ‎3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孔子的学说共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改造在汉代。它是由汉武帝支持,由董仲舒推行的,董仲舒借孔子的口,宣传适合汉代统治者要求的宗教思想,开启了儒学 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统治者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第二次改造在宋代。宋统治者集团利用机会从唐末五代分散割据的混乱局面中榜到了政权,他们需要接受前朝覆亡的教训。为了适应宋朝统治者的需要,产生了程朱宋明理学。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 者,朱熹用一生的精力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注解。朱熹的(四书集注> 被宋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定为全国通用的教科书。‎ ‎(1)材料一中,为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在两次大的改造中,儒家思想分别有了怎样的发展?(4分)试分析这两次改造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儒学地位、文化发展三方面产生的相同影响。(5分)‎ 材料二 十五六世纪以后,儒家思想逐渐出现所谓“坐标转位”或“基调转换”的重大变 化……若干学者也指出,这股思潮转向绝非单纯的哲学思辨的结果,而是和时代脉动的重大 变迁—如商业化与都市化的急剧发展--互通声息、与时推移的产物,并影响到当代的宗 教、文学以及新兴都会中的庶民文化、商人文化与女性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此儒家思想的转向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其历史意义也不可不谓深远重大。‎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淸之际儒家思想转向的深厚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3分)‎ ‎3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民主路》解说词中说:“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民本与民主的比较》‎ 材料二 西汉巨贾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尢”;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民本”思想主张?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在对待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问题上,宋明理学家与李贽的看法存在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3.题(14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地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 ‎ 一个国家,绝非可以舍弃一切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与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就是没有西学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也要从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至于具体的办法,要提出方案,却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事情。恰好这时候,西学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可不仿效。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指出作者对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之处并说明理由。(6分)‎ ‎(2)材料一中的“时人”指谁?对待改革,材料二中的“一般人”与材料一中的“时人”态度不同,原因何在?(4分)‎ ‎(3)材料三的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淇滨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选择题:1-5:CCACD 6-10:CBCCB 11-15:CACAB ‎ ‎16-20:ADCBB 21-25:BDCCB 26-30:BCABC ‎31. (12分)(1)第一次改造: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上的大 —统;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第二次改造:程朱理学提出“存 天理,灭人欲”(严格维护君主专制和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尊卑等级秩序。)(4分)‎ 相同影响:都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都提升了儒家思 想在中国社会的政治地位,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在文化领域的独尊地位对古代文化的发展 起了消极作用(比如限制了其他学说的发展)。(5分)‎ 社会基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壮大;传统儒学不能适应新 形势的发展霜要;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3分,言之有理即可)‎ ‎32.(14分)(1)主张:孔子的“仁”(或“德治”);孟子的“仁政”“ 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4分)‎ 表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限制君主权力。(4分,言之有理即可)‎ (2) 原因:宋明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理学家强调妇女要遵守妇德,压制人的自然需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 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6分)‎ ‎33.(14分)(1)同:基本认可;理由:都从国情出发。(3分)‎ 异:评价视角不同;理由:后者兼顾了历史文化和政教渊源。(3分)‎ ‎(2)原因:“时人”代表顽固派,封建守旧思想根深蒂固;(2分)民族危机加深;政治腐败严重。(2分)‎ ‎(3)因素: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趋势;西力东渐的推动。(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