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二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湖南省二校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政治试题 1.日历在人们生活中由来已久,但是以前的日历产品都过于普通且同质化。以《故宫日历》为代表的日历书产品,在设计装帧上摆脱了过去那种呆板、简单的表达形式,突出个性,注入更多传统文化内涵,满足了用户日渐提升的审美需求,也赢得了市场。这给文化产品的研发带来的借鉴意义有 ①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与大众生活接轨 ②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增强产品对群众的文化吸引力 ③在制作上臻于精致,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④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增加文创产品的功能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①②:以《故宫日历》为代表的日历书产品,在设计装帧上摆脱了过去那种呆板、简单的表达形式,突出个性,注入更多传统文化内涵,满足了用户日渐提升的审美需求,也赢得了市场,这说明文化产品的研发要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与大众生活接轨,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增强产品对群众的文化吸引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继承与发展,不是一味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③错误。 ④:材料不能体现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增加文创产品的功能,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③④。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2.一张中国地图能呈现135位唐宋诗词名家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可以看到哪些诗人、词人曾在何处停留以及留下的篇章……《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仅两天时间,网络点击量就达到220万次。材料中涉及的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 ①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②使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③标志着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显示出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播媒介、大众传媒。①④:《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仅两天时间,网络点击量就达到220万次,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也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的功能,①④符合题意。 ②: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②错误。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传播途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 (3)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①人际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②报纸、杂志、书籍——便于携带保存,经过处理可能在互联网上更广泛的传播。③电视——动画、色彩,生动、形象、真实。④互联网——同网、全球、受众主动、双向互动。⑤手机短信——内容丰富、兼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哲理性,回味无穷。 总之,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传媒的主要手段。 3.用“想当年是大师兄,如今成了二师兄”来表示自己的身材变化往往会让我们会心一笑,但不懂《西游记》的人则会觉得莫名其妙。由此可见 ①文化能够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②特定文化环境下的事物有其特定意义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④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文化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但不一定改变人的交往方式,①错误。 ②④:面对“大师兄”变成“二师兄”的现象,有的人会心一笑,有的人觉得莫名其妙,说明特定文化环境下的事物有其特定意义,也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②④符合题意。 ③:“大师兄”变成“二师兄”未涉及人们的交往方式,材料也就不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 3.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应 ①将优秀传统文化转换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资源 ②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文化强国建设关键所在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各种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①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我们将优秀传统文化转换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资源,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③错误。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明成果,而不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各种文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文化创造的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⑤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⑥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⑥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5.中国科协主席指出,科学研究的学术训练和科学道德规范是以科学为业的“两个轮子”,也是在科学殿堂中探寻求索的“两个翅膀”。这告诉我们 A. 科研水平决定科技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的高低 B. 科技工作者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C. 学术训练是提高科技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的最佳途径 D.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科技工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但不能“决定”,A错误。 B:科学研究的学术训练和科学道德规范是以科学为业的“两个轮子”,也是在科学殿堂中探寻求索的“两个翅膀”,这说明科技工作者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B正确且符合题意。 C:错在“最佳途径”,C排除。 D:材料未涉及科学文化修养对思想道德修养的促进作用,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良好的文化修养,有助于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反之,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③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④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6.“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三字经》的这些句子,朴素而深刻地揭示了 ①文化教育在人的启蒙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②教育可以让人们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③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④人若不接受教育则本性好坏难以区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功能。①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说明文化教育在人的启蒙过程中占重要地位,也说明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要经过后天努力形成,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反映教育对人的素养形成的影响,②不符合题意。 ④:人若不接受教育则本性好坏难以区分,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7.“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得到更多中国人的肯定,中国的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历史都因之翻开了新的一页。下列选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必须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 ③要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吸收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④只有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才能促使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①正确。 ②:材料阐释的是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得到更多中国人的肯定,中国的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历史都因之翻开了新的一页,这说明要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吸收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③符合题意。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求在文化建设中,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世界外来文化,既要反对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又要反对“排外主义”论或“历史虚无主义”,面对传统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古为今用”,面对外来文化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熔铸百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即在继承的基础上, 培育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大繁荣。)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全体人民的在生活实践中广泛参与,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⑤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⑥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8.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①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推进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复制中华传统文化 ④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文化作用是双重的,优秀文化起促进作用。②符合题意,国家重视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体现了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③表述错误,建设文化强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符合题意,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故选C。 【点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9.“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自古以来,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但如今,乡村与梦中田园已经在工业文明的潮推浪卷中渐行渐远。如何使乡村保持乡韵,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考题。破解这一考题需要 ①宣传乡村文化的价值,制定合理的乡村文化保护发展目标 ②在继承中发展乡村传统文化,保持乡村文化的特色 ③对乡村中的古迹进行保护性开发,做到“修旧如新” ④加大对乡村文化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乡村文化源远流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①②:如何使乡村保持乡韵,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考题,破解这一考题需要宣传乡村文化的价值,制定合理的乡村文化保护发展目标,需要在继承中发展乡村传统文化,保持乡村文化的特色,①②符合题意 ③:对乡村中的古迹进行保护性开发,要进一切可能保持原物,而不是“修旧如新”,③错误。 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特征,“保障乡村文化源远流长”说法不妥,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0.为传承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这是基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③中华优秀文化能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丰厚滋养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③:要综合运用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因为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因为中华优秀文化能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丰厚滋养,①③符合题意。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这与大力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形成不了因果关系,②排除。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下列对“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无“内化于心”即无“外化于行” ②不“内化于心”就不会自觉的“外化于行” ③“外化于行”旨在“内化于心” ④“外化于行”可使“内化于心”得到升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①:“外化于行”并不必然要求“内化于心”,①错误。 ②:文化对人有重要影响,不“内化于心”就不会自觉的“外化于行”,②正确。 ③:“内化于心”旨在“外化于行”,③错误。 ④:“外化于行”可使人在“行”的过程得到体验,使“内化于心”得到升华,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2.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进行规范。这有利于 ①利用政治对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公民的政治素养 ②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③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④使爱国主义由抽象转化为具体,落到实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①③:“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进行规范”有利于利用政治对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公民的政治素养,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①③符合题意。 ②:“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进行规范”侧重于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不涉及公民的文化素养,②不符合题意。 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3.“张良跪履”“谢公屐”“红军草鞋”……关于鞋的故事可谓多矣。某公司收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鞋,将鞋与民俗、民间传说、民间美术及其制作工艺结合起来,制作出不同款式的文化鞋,拓宽了市场。这说明 ①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②一定的文化与一定的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是文化消费的动力 ④经济决定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前提,①错误。 ②③:某公司将鞋与民俗、民间传说、民间美术及其制作工艺结合起来,制作出不同款式的文化鞋,拓宽了市场,说明一定的文化与一定的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是文化消费的动力,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没有体现经济决定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与经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4.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序言中说:“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这段话体现了 ①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体现的是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④符合题意;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体现的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②符合题意;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①错误;③正确,但题干没有涉及;故本题答案选B。 15.下列观点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是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③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④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体现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题肢①符合题意;“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都体现联系的观点,与哲学基本问题无关,题肢②和题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的哲学含义是把意识当做世界的本原,体现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题肢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6.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和历史典故中的许多成语,简短精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能够同时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是 A. 画龙点睛与喧宾夺主,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 B. 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 C. 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唇齿相依与闭门造车 D. 实事求是与拔苗助长,统筹兼顾与顺此失彼 【答案】A 【解析】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故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主义,拔苗助长体现了唯心主义;统筹兼顾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顾此失彼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故A选项入选。掩耳盗铃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鬼使神差体现了唯心主义,故排除B。C选项防均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选项错误,排除。 17.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 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 ①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②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③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④它把实践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①④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机结合起来,②错误。 ③: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8.以色列研究人员通过在病人大脑中植入电极治疗的同时,分析与对比人脑与猕猴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特征,发现人脑神经元处理信息的效率更高,而猴脑神经元的同步性和稳定性更好。比如在遭遇头老虎的情况下,猴子需要大脑总是能稳定地、本能地做出逃跑反应,而对于人来说,大脑可以综合分析更多信息,从而做出经过更多思考后的反应。这一成果从一个角度表明( ) ①动物本能反应是形成意识的前提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意识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映 ④纯粹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形成意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是形成意识的前提,①错误。 ②④: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在遭遇头老虎的情况下,猴子需要大脑总是能稳定地、本能地做出逃跑反应,而对于人来说,大脑可以综合分析更多信息,从而做出经过更多思考后的反应。这一成果从一个角度表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纯粹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形成意识。②④选项正确。 ③:意识是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映,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易错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该观点错误。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意识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 19.下面漫画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A. 世界是物质的,要坚定唯物主义的立场 B. 意识是主观的,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C. 运动是绝对的,要在运动、变化中把握事物 D. 静止是暂时的,善于把握事物运动的间断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知识。“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美好也抵不过时间”说明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要在运动、变化中把握事物,C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物质、意识和静止的知识,ABD均不合题意。本题选C。 20.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②意识可以决定人体的生理活动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真理具有自己适用的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①③符合题意;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说法错误;④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本题选B。 21.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其中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与江海直达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这种设计理念 ①源自于客观现实并使现实具有了生动的艺术形式 ②创造性地实现了大桥交通与生态价值的完美融合 ③充分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彰显人类思维的魅力 ④将文化融入设计之中,追求工程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港珠澳大桥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彰显人类思维的魅力,将文化融入设计之中,追求工程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本题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本身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应排除;本题应选D。 22.2018年11月,我国申报的非遗项目“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经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遗产项目既体现了藏民防病疗疾的民间经验,又是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既为藏族人民提供了持续的认同感,又丰富着人类的健康知识与实践。“藏医药浴法” ①是对我国藏族人民疾病防治实践和认识的总结 ②根源于我国藏族民间经验和传统藏医理论研究 ③申遗成功能够进一步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④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对生命健康规律的完整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藏医药浴法”是“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说明“藏医药浴法”是对我国藏族人民疾病防治实践和认识的总结,①正确且符合题意;“藏医药浴法”是“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根源于实践,②错误,排除;“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既为藏族人民提供了持续的认同感,又丰富着人类的健康知识与实践。说明申遗成功能够进一步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完整认识”违背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23.临床医学证明有多种病毒可经输血传播,我国科学家历经10年集智攻关,建立了“人工血液” 制备工艺,并通过干细胞技术成功制备出“人工红细胞”, 是干细胞来源,体外制备最接近临床应用的生物科技成果,为规模化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使我国干细胞制备“人工血液”的研发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这说明 ①人们对干细胞的探索研究决定着实践的升华 ②实践提出的客观需要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干细胞制备技术是否正确的标准 ④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干细胞制备技术的目的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我国科学家历经10年集智攻关,建立了“人工血液” 制备工艺,并通过干细胞技术成功制备出“人工红细胞”。说明实践提出的客观需要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干细胞制备技术的目的。②④项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而是不认识决定实践,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强调实践标准问题,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24.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中继通信与探测。首次实现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玉免二号”的成功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①玉兔二号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它可以独立自主地认识和探索月球 ②玉兔二号延伸了我们的认识器官,丰富和深刻了我们对月球的认识 ③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玉兔二号成功着陆的基础 ④玉兔二号科学实验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科学方案变为现实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创造了多个世界首次,其成功表明,玉兔二号延伸了我们的认识器官,丰富和深刻了我们对月球的认识,玉兔二号科学实验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科学方案变为现实,②④项符合题意;玉兔二号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它的活动受人控制,自身没有意识,不可以独立自主地认识和探索月球,①项说法错误;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玉兔二号成功着陆的重要条件,而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玉兔二号成功着陆的前提和基础,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25.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平时所说的“乌鸦”其实是鸦科属下的数种鸟类,在我国境内,常见的就包括小嘴乌鸦、大嘴乌鸦、秃鼻乌鸦、渡鸦等多种,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材料表明: ①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来自于客体本身 ②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④对乌鸦“黑”的真理认识中包含着错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这表明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而是来自于客体本身,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①②正确;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③中的“被推翻”说法错误,排除;④表述错误,“真理认识中包含着错误”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两者不容混淆。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适应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需要,利用实践提供的条件,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②文化创新不能离开继承,同时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 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设问指向如何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进行分析。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27.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回望100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奋起抗争,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爱国,是蕴藏于我们心中的真切情感。当国际赛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内心激动;当大江大河上中国建造横空出世,我们倍感自豪……正是怀着对国家的深切归属感,亿万人民才能同心共筑中国梦。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应传承五四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迸发磅礴伟力。 根据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谈谈当代青年如何发扬五四精神,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答案】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③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五四运动100 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五四精神的形成及其对青年人的激励作用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从材料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谈谈当代青年如何发扬五四精神,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爱国,是蕴藏于我们心中的真切情感。” 意味着要内化于心。“挺身而出,奋起抗争”意味着要外化于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应传承五四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迸发磅礴伟力。”这需要我们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当国际赛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内心激动;当大江大河上中国建造横空出世,我们倍感自豪。”这暗示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考生把这样的思路整合,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28.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一桥飞架三地,将香港和珠海、澳门的陆路4小时压缩到30分钟,大大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促进三地的贸易投资、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在多年的桥梁工程建设实践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港珠澳大桥涵盖了公路、桥梁、隧道以及人工岛等多项不同领域工程建设,是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技术的超级集合体,很多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在世界上没有经验可循。大桥线路需经过伶仃洋航道和香港国际机场航线,一方面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和航班降落限高需求,还要满足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使用寿命120年的要求。一系列技术难题倒逼建设者不断创新,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400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创造了大桥防风防腐防震技术、世界最大钢箱梁和桥塔的制造安装、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等7项世界纪录,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和检测,2018年10月24日,大桥正式通车。 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在大桥建设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大桥建设提出巨轮通航和限高等新问题,推动建设者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发明专利;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桥通过运行检测证明了我国桥梁建设技术的真理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在大桥建设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港珠澳大桥建设奇迹及其对粤港澳的影响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把握四个层次:来源、动力、标准、目的。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来源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我国在大桥建设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认识。 ②动力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大桥建设提出巨轮通航和限高等新问题,推动建设者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发明专利;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③标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大桥通过运行检测证明了我国桥梁建设技术的真理性。 ④目的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我国在大桥建设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29. 2017年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16岁女孩武亦姝凭借不俗的实力,在节目第一环节中斩获了第二季开播以来的最高分,还在第二环节中频频说出流传度较低的诗词,她的诗词储备量达到了惊人的2000首。她所在的学校,非常重视古诗文教育的环境,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诵读经典”“古诗朗诵”,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材料中学校创新古诗词文学习所蕴含的道理。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办“诗词中的哲学知识竞赛”,请你列举出两条蕴含哲理的诗词。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该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教育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该校重视古诗文教育的环境,创新教育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师时代魅力。 (2)例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的哲理:事物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设问指向说明材料中学校创新古诗词文学习所蕴含的道理。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办“诗词中的哲学知识竞赛”,请你列举出两条蕴含哲理的诗词。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