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商丘市一高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 戚景云 审题人 房海燕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1.下表是关于分封制的论述。据此可以得出 内容 出处 封建之事,自三皇建之于前,五帝承之于后,而其制始备。 南宋罗泌《路史﹒封建后论》 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近代学者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一人所独创,且亦非周代所特有。举凡周初之一切,苟非后世有意之傅会,则皆可于殷代得其前身。 20世纪著名史学家胡厚宣《殷代封建制度考》 A. 分封制由周公创制 B.分封制开始于殷周 C. 分封制是关于道德的制度 D.分封制确实曾存在于先秦 2.《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3.唐朝上承以“封闭”为鲜明特色的魏晋南北朝“门阀”社会,下启以将政权管理向全社会“开放” 为特征的宋代“平民”社会。这说明 A.南北经济格局变化 B.封建集权政治遭到削弱 C.制度创新得以加强 D.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提升高二历史 第1页 共5页 4. 记述 出处 “群臣奏胡惟庸等罪,请诛之。于是,赐惟庸、陈宁死。” 《明太祖实录》 因汪广洋案株连,“出胡惟庸等并六部官擅自分给,皆处以重罪,翌年处死胡惟庸。 《国初事迹》 “御史中丞……亦以惟庸阴事告。帝大怒,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明史》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初胡惟庸案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胡惟庸因谋反被明太祖所杀 B.胡惟庸被杀的记载不符合史实 C.宰相胡惟庸是被冤枉的 D.胡惟庸被明太祖下令处死 5.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禁烟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大革命 6. 一部分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B.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7.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B.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8.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人民大革命’,肇始于19世纪末期,正是西方侵略势力大举渗入中国的时候,也是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秩序被摧残破坏最严重的时期。”这说明,视辛亥革命为 “人民大革命”的依据是,辛亥革命是一场 A.民族民主革命 B.自下而上的反清斗争 C.有组织的反清斗争 D.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革命 9.中共中央机关理论刊物曾发表文章指出,“朱毛”是革命农民之武装的先锋队,他们所到之处,“虽不立刻企图将那里化成固定的割据区域”,但“无疑义的是要提高群众之革命情绪,扩大农村中的阶级斗争”。这说明 A.党对根据地发展速度表示不满 B.武装斗争是根据地建设的保障 C.当前党的主要任务是武装农民 D. “朱毛”实践得到党中央的基本认可 10.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成为中国独立解放与和平崛起的起点,而且为推动世界历史从动荡与战争的旧时期走向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该学着意在强调抗日战争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世界的动荡局势 C.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转型 D.推动了世界走向的改变 11. 结合下图和这首《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判断歌词中的“慷慨悲歌奔战场”是指下列哪场战争 A. 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B.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为收复东三省而进行的抗战 C. 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战争 D. 内战爆发后,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而进行的浴血奋战 12.1949年初,三大战役取得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当时有党外人士认为,共产党也难以走出“历史周期律”(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能够走出“历史周期律”的根本保证是 A.组建联合政府 B.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建立统一战线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3.2013年7月12日,某一纪念馆内,一块展板让习近平主席久久驻足,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提议,全会做出六条规定: 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该会议还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有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该会议应该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 七届二中全会 D.第一届全国人大 1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高二历史 第2页 共5页 15.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不结盟外交政策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16.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香港、澳门回归 17.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建设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D.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18. 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时,发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与实行民主政体的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从该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 B.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C.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 D.雅典民主政治是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9.伯利克里说:“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 这反映出雅典 A.公民大会决策具有科学性 B.城邦公正平等的民主原则 C.公职都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D.民主权利的使用注重程序 20. 罗马法的发展受过希腊哲学的影响,但问题在于,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舍弃纯理论的要求而致力于满足实际的需要。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在确定人的行为能力是以划一的年龄还是根据具体人的智力发育程度作标准,是否要建立时效制度修正“权利胜于事实”的一般原则等问题上,罗马法都是采取从实际出发的态度。这表明罗马法 A.重理论轻实际 B.重实际轻理论 C. 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 D. 实际与理论并重 21.美国国会于1791年通过了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包括: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军队不得进入民房;免于不合理搜查与扣押;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等。1791年宪法修正案的突出特点是 A.厘清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利关系 B.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C.以明确的条文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 D.美国宪法的民主共和性质得以加强 2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对议会负责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23. 传统的德意志特殊道路理论认为,自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但最终回归西方”的特殊道路。这里的“偏离”和“回归”分别指 A.军国主义色彩、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B.军国主义色彩、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 C.专制主义色彩、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 D.专制主义色彩、联邦制国家不断完善 24. 列宁在1895年评价《共产党宣言》时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 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反 映出 A.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世界主流 B. 马克思主义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C.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D. 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2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加剧两大阵营的对抗 B.使中苏关系完全恶化 C.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D. 将冷战推向了高潮 26 .《耒耜经》是唐朝著名诗人陆龟蒙撰写的经典著作,元代陆深将其与《汜胜之书》《祝牛宫辞》并提,誉为“农家三宝”。这本著作主要涉及 A.农业技术 B.农业工具 C.灌溉技术 D.水利工程 27. 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部分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28. 《史记•平准书》记载:“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谴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即治理郡国缗钱;得民账务以亿计,奴婢以千万计,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如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主要反映出西汉时期 A.吏治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 B.推行均田制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高二历史 第3页 共5页 C.工商业市镇经济较为发达 D.政府大力推行抑商政策 29.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30. 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D.宋代地主与佃户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互依存关系 31. 1 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上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 A.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 B.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 C.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 D.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 32.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 官营专卖 B. 市坊制度 C. 朝贡贸易 D.闭关锁国 3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D.“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34.1872年成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它经营的原则是由官府掌握企业的用人及理财权,具体业务由商人经营。80年代初,它开始发售股票,当时在市场上往往以超过票面额的价格为社会所争购。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特殊结合 B.上海轮船招商局已经完全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C.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上海轮船招商局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35.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D.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36. 1937年8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规定:自8月16日起,支取银行、钱庄的活期存款,每户每星期只能提取5%,至多以提取法币150元为限。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为抗战筹措军费 B.弥补财政赤字 C.稳定全国金融秩序 D.集中资金发展工业 37. 右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A.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出现交替上升状态 B.被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C.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 D.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陷于停滞 38. 改革初期,农民外出务工主要是季节性的,或者以年为单位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流动打工。新世纪以来,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比例增大,农村举家外迁劳动力不断增加。这种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 A.优化了农业经营模式 B.增强了农村竞争力 C.降低了农业经济地位 D.改变了劳动力配置 39.邓小平说:“上海人就很务实……上海人富于技巧和操作精神,只要让他们干,他们肯定会干出一片新天地来的。”下列选项可以佐证邓小平“让他们干”的是 A.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B.上海世博会的举行 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40.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次年,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很快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这些合资汽车企业的出现反映了中国 A.独立工业体系形成 B.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C.经济改革不断深入 D. 市场经济体系形成 第II卷(非选择题,3大题,共40分) 4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中国则数千年来,有自治之特质。其在村落也,一族有一族之自治,一乡有一乡之自治;乡之中有所谓绅士耆老者焉,有事则聚而议之,即自治之议会也;设族长堡长,凡议定之事,交彼行之,即自治之行政官也。其一族之祖祠,一乡之庙宇,或乡局或社学,即自治之中央政府也。祖祠、庙宇、乡局,皆有恒产,其岁入岁出有定额,或有临时需费,则公议税其乡所产之品物,即自治之财政也。……中国之地太大,人太众,历代 君相皆苟且小就,无大略不能尽力民事,其于民仅羁縻勿绝,听其自生自养而已。我民因君相不代我谋,于是合群以自谋之,积之既久,遂养成此一种政体。故以实情论之,一国之内,实含有无数小国。朝廷之与地方团体,其关系殆仅如属国;政府与民间,痛痒不甚相关。无论何姓代有天下,而吾民之自治也如故,故民亦不甚以为意焉。此实中国人种固有之习俗,大异于诸国者也。夫政府民人痛痒不关,爱国之心因以薄弱,此中国人之所短也。然因痛痒不关之故,使我民养成此自治之特质,亦不幸中之幸事也。凡人有自治之性者,外力不得容易干涉之。中国所以屡为异种所统治,而不变其性俗者,盖赖此也。 ——摘自梁启超《论中国人种之将来》 材料二 晚晴的地方自治运动是在民主宪政思潮的影响下出现的。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8年12月,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随即发布上谕,在全国推行地方自治。清末地方自治分为两级,城镇乡级自治为下级自治,府厅州县级自治为上级自治,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地方自治受到地方行政长官的监督和控制。 ——据自高旺《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自治的特点及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42.(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近代中国,德国和英、日、俄等国相比,远不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敌人。不过,由于德国败局几定,中国只有加入英法协约国一方,才可能在战后新的国际体系中赢得发言权,所以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选择对德宣战。……首先,十几万华工通过欧洲之行,成为了具有新思想新视野的新人,对世界对中国对自身都有了新的认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大大加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其次,中国外交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挫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兼具的五四运动,对外而言,是中国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继续努力和再次尝试,对内来讲,启蒙了几代国人,影响了今后中国百年的思想走向。第三,大战前后,国人从憧憬兴奋到失望幻灭,使部分精英转而停止了对欧美文明的亦步亦趋,寻求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以俄为师,这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摘编自(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7分) 4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妓院,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 ——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烟台、汕头、南京、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高二历史 第5页 共5页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三 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 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四 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吴清《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1949—199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据材料二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四比较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5分)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 1-5 D D C D C 6-10 A A A D D 11-15 C B C B B 16-20 C D C B C 21-25 B D C D A 26-30 B C D C D 31-35 A A D A D 36-40 C B D D C 41.(15分) (1)特点:存续时间长(历史悠久);家族管理(宗法色彩);拥有财政;独立性强;稳定性。(3分,任三点) 影响:有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保持民族特性;造成民众对国家事务的漠不关心,不利于爱国心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地方割据。(4分,任2点) (2)背景: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4分,任2点) (3)意义: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4分,任2点) 42.(10分) (1)原因:德国败局已定,协约国占绝对优势;近代以来中国的屈辱与沉沦(国际地位低下),加入协约国作战,有可能成为战胜国;中国政府希望在战后新的国际体系中赢得发言权。(3分) (2)表现:政治上,一战后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了五四运动,促使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增强,推动社会进步。(2分)经济上,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2分) 思想文化上,一战期间的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欧美文明的幻灭,促使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转向以俄为师,探索新的救国方案。(3分) 43.(15分) (1)特点:规模大;经济繁荣;旅游业发达;流动人口多;娱乐活动丰富。(3分,任答3点) 原因:城市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等。(3分,任答3点) (2)明清: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出现商帮如晋商和徽商或会馆。(2分) 原因:,列强入侵,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2分) (3)特点:英国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推进;城市化水平较高;(2分) 中国城市化在1949—1978年间,曲折发展,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受制度和政策影响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3分,任3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