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新疆班)卷·2019届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疆班高二历史(文)期中试卷 命题人:杨明乔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 冯天瑜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专制主义分别是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2.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可能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应基本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4.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饿死冻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的观念体现了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同 5.据说王阳明经过昼夜苦思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说明他“求理”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格物致知 D.读万卷书 6.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 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经世致用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7.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等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8.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自古以来的‘民本’之说并非‘民为本’,而仅仅是指君主‘以民为本’;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下列言论最能支撑该学者结论的是 A.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董仲舒:“《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C.顾炎武:“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D.黄宗羲:“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9.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10.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11.中国古代某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闪耀着南方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可能是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12.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 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与中国的某一科技成就的传入直接相关。这一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3.右图题诗为:“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更无他卉可同栽。”落款为“板桥郑燮”。 对此画的表述不正确是 A.该画属于“文人画” B.融多种艺术于一体 C.注重刻画真实景物,摹写逼真 D.强调个性, 追求神韵意趣 14.“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5.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 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16.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炮利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输入,一些有识之士首先做出积极的反应,林则徐、魏源、洪仁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西方文化的进步性,主张学习西方。下列文献中属于上述表现的是 ①《四洲志》 ②《海国图志》 ③《资政新篇》 ④《变法通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18.下面是某同学学习近代历史某一专题后的总结,该历史主题的主题是 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 1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人哪个阶段? A.物质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实业教育 20.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下列史实完全突破了这一特征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60分。 21.(10分)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思想解放史。在中国历史上,从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到近代的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都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材料一: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则主要表现为合流。如战国后期两个官办学术中心,齐国的“稷下”与秦国的“吕不韦门客集团”,他们的学术活动,搞的基本都是百家合流。稷下学派的代表作是《管子》,其中既有德家思想,也有礼家思想,还有法家思想等,但是以“礼治”为主;吕不韦门客集团的代表作是《吕氏春秋》,其中包含的学术思想更杂:德、礼、法、术、孝、义等均有。……当时的统治者们出于自身的需要,同时立几种思想不同的著作为经,作为治国的主导以及辅助思想。 ——李放,卜凡鹏主编《中国腾跃的东方巨龙》 材料二: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近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是应该大变、全变。戊戌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李程著《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材料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他们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发表在1919年1月《新青年》) 请回答: (1) 百家争鸣时代,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法家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的认识。(1分) 22、(10分)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评价不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答耿司寇》 材料三: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他一面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同时又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牛鸿恩《我所认识的李贽——李贽尊孔与反孔试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推明孔氏”的表现,并分析汉武帝时“隆儒”的目的及对儒学的影响。(3分) (2)材料二中李贽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宋代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是什么?李贽提出的“人伦物理”的主张主要挑战这一体系的何种说教?(3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是如何评价孔子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宣传孔子的主要动机。(2分) (4)与前三段材料相比,材料四在对孔子的评价和认识上有何进步之处?(2分) 23.(13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 ,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 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 ,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5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1分) 24.(13分)学者们对如何厘清新文化运动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东方杂志》) 材料二: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批评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他的观点是什么?有何意图?(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胡适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一态度在当时有何可取之处?(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文化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厘清新文化运动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应当遵循什么原则?(2分) 25.(14分)史学指的是一门以人类客观的活的历史为对象,利用各种史料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规律的科学。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北宋司马光在《通鉴》中的史论,包括征引前人的评论和作者自发议论的“臣光曰”,书中开篇第一则“臣光曰”即说:“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又如“臣光曰”: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 材料二:明末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中认为“读古人之书”必须“揣当今之争”,才能“为治之资”。在对历史发展的认识上指出“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已矣。”“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他还认为治史要“敦实行,传信使”“因其时,度其势,察其心,穷其效。” 材料三:“……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 “中国之旧史有‘四蔽’,‘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梁启超《新史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光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史学思想主要受什么思想的影响?(2分) (2)对比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王夫之史学思想的特点?(2分)概括其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3分)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他的史学思想?(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对旧史学观点的态度,他认为史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正确研究历史呢?(2分)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疆班高二历史(文)期中试卷答卷纸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请涂到答题卡上)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60分。 21.(1) (2) (3) (4) 22. (1) (2) (3) (4) 23. (1) (2) (3) (4) 24.(1) (2) (3) (4) 25.(1) (2) (3) (4)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疆班高二历史(文)期中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C B D C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D C A B B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10分,第23小题13分,第24小题13分,第25小题14分。 21.(10分)(1)观点:无为而治,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4分) (2)作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推动了中国文化进步。(任答三点,2分) (3)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分) (4)认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1分) 22.(10分)(1)表现:提出了“独尊儒术”的主张。(1分) 目的:促进思想“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1分) 影响: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分) (2)观点: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唯一标准。(1分) 体系:理学。(1分) 说教:“存天理,灭人欲”。(1分) (3)评价:孔子是主张改革的思想家。(1分) 动机:宣传维新变法。(1分) (4)进步之处:要一分为二看待孔子及儒学思想;评价孔子要结合其时代背景。(2分) 23.(13分)(1)变化:从引进仿制军事技术到全面学习科技知识;(2分) 目的:解决内忧外患。(1分) (2)认识:要实行全面变法必须要学习西方科技。(1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经验。(3分) (3)内涵:怀疑批判的精神;推崇理性实证精神;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3分) 影响: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任答2点,2分) (4)作用:推动近代化。(1分) 24.(13分) (1)现象:全盘效法西方文明,忽视中国固有文明。(2分) 观点:东西方文明性质不同;东方文明可以拯救西方文明。(2分) 意图:希望重新认识东西方文明。(1分) (2)态度: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整理”传统文化。 (如答“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传统文化”也可)。(2分) 可取之处:有助于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过激倾向。(2分) (3)问题:破除了旧道德,但新文化未能建设好。(2分) (4)原则:尊重差异;理性对待。(2分) 25.(14分) (1)核心:宣扬封建礼教,反对变革。宋明理学对其思想产生影响。(2分) (2)特点:把评史与论政结合起来(经世致用);顺应历史潮流,反对君主专制和主张变革;提倡实录,评价历史要符合历史实际。(写出任意2点即可) 相关因素: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理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史学研究脱离实际。(3分,政治、经济思想各1分) 评价:王夫之历史观具有着浓厚的哲学基础,对理学束缚进行了批判,在当时具有进步性。但王夫之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目的仍是维持正常的封建统治,有其局限。(积极消极各1分) (3)否定。(1分) 认为史学研究的重点是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2分) (4)掌握科学的历史研究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规律认识)或掌握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经世致用、系统分析、全面评价、客观公正)(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