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大庆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 语文试卷 命题人:曾娟 佟立霞 审题人:冯春艳 ‎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 楼宇烈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形成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它的思想来源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同时也受到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从中国传回去的人本文化的影响。‎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两个重要传统。第一个是“以史为鉴”。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历史著作在全世界是最系统、最完备的,仅正史就有二十四史或者说二十五史,还有很多野史和辅助性历史资料。每个朝代政权相对稳定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修订礼乐,第二件事情就是修前朝历史。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过“以史为鉴”总结出来的,是这个传统的一个成果。‎ 商灭夏,周灭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汤武革命”。夏商两代的历史给周王朝非常深刻的启示。以历史为借鉴,周王朝一开始就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道理:“天命靡常。”天命并非恒常不变,不是获得了就可以一劳永逸,它是会因人而变的。那么,天命是如何变化的,又根据什么变化呢?《尚书》里记载了周人对历史的总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周人提出了一个重要观念——“敬德”,而且要“疾敬德”,国家治理者要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特性,即决定命运和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上天是根据民意来行事的,《尚书》里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等。“王者以民为天”。中国文化里的天不是简单地指天空的天,也不是一个造物主的天。天的含义很丰富,是自然而然天道的天,也是代表民意的天。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在于人不是受外在力量主宰的,而是靠自己德行的提升来行动。‎ 中国文化中的第二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中国人非常强调以天地为榜样,向天地学习。传统上用“德配天地”来赞扬孔子。圣人的品德能够与天地相配,与天地一样高明博厚。人绝对不能妄想去做万物的主宰,而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的广大无私、广阔包容。人们首先就要学习天地的这种品德。同时,天地也是非常诚信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天道诚,所以做人也要诚。‎ 人不仅要向天地学习,还要向万物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要人们学习小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又有两句诗描写竹子:“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是用竹子做比喻,人们要学习它从根子上就要有做人的气节,地位再显赫也虚心谦下。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人提到要学习的物,就是“水”。古书记载,孔子遇水必观,非常注重向水学习,因为水的品德太多了。老子也说:“上善若水”。水总是往下流,普润万物,却从不居功自傲,也不要求回报;水能够包容万物,却没有自己的形状,而是随器赋形。这彰显了“道”的精神。‎ 纵观近几百年来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或社会的关系、人自身身心的关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紧张,这与传统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式微颇有关系。现在亟须重振这种精神,正确阐释和弘扬中华文化中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现代意义,将它贡献给世界。‎ ‎(2016年07月18日 《 人民日报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这与西方以神为本的文化有本质的区别。‎ B.唐太宗“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句话足以说明,“以史为鉴”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传统。‎ C.我国的历史著作在全世界是最系统、最完备的。我国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每个朝代政权相对稳定以后,做的就是修订礼乐和修前朝历史。‎ D.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过“以史为鉴”总结出来的,这种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从夏商两代的历史可以看出,天命并非恒常不变,它是会因人而变的。国家治理者要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 B.从周人对历史的总结得出,决定命运和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特性。‎ C.上天是根据民意来行事的,“王者以民为天”,因此古书里所谓的天应是自然而然天道的天,也是代表民意的。‎ D.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在于人不是受外在力量主宰的,而是靠自己德行的提升来行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天为则”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国人非常强调以天地为榜样,向天地学习。‎ B.人们首先要学习天地广大无私、广阔包容的这种品德,同时也要向天地学习诚信,天道诚,做人也要诚。‎ C.人不仅要向天地学习,还要向万物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中的名句都包含了要向物学习的道理。‎ D.“以史为鉴” 和“以天为则”是中华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现在亟须重振以人为本人文精神,正确阐释和弘扬这种精神的现代意义,将它贡献给世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 韩山拾得 黄孝阳 韩山拾得,我的高中同学。‎ 他爹叫韩山,一个老鳏夫,瘸了半条腿,还能跑得飞快,挤进汽车站前看热闹的人堆里,抓起竹篮没肯再撒手——竹篮里躺着一个不足百日的弃婴。‎ 韩山拾得讨厌他爹。他爹在取名时也忒不负责任。班上几个横蛮惯了的男生,不高兴了,把他打一顿;高兴了,也把他打一顿——说这叫打日本鬼子。瘦小的他偷了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警察瞪起眼珠子,“叫你爹来!”‎ 韩山拾得绝食三天。在县搬运站当厨师的韩山拗不过儿子,买了包阿诗玛烟,到派出所见人就低头哈腰。‎ 韩山拾得回到学校。老师上课点名,喊了几声“韩山拾得”,他不起身。老师大怒,喝令他出去。隔不多时,他回来了,身子发抖,脸白得吓人。‎ 众目睽睽下,他攥着根粉笔,抖抖嗦嗦,在黑板上写下“韩小山”三个字。接着,他把揣在裤兜里的左手慢慢拿出来,把左手紧握着的石头狠狠地砸在自己脑袋上。血咕噜一下冒出来了。他晕了。‎ 他忘掉说一句话:“以后谁再叫我韩山拾得,我就这样砸死他。”不过就算他说了也没用。大家都觉得他脑子是坏掉了,连最胆小的女生也敢在他经过时往地上吐唾沫。‎ ‎ 终于,他用锄头敲破同学的脑袋,他退学了。等到我参加高考那年,他已经成了县城赫赫有名的小山哥。这倒不是因为他心狠手辣,马仔众多。‎ 城北的金刚在影剧院看戏,把脚跷到前排,把甘蔗渣吐到韩小山衣领里。韩小山回头扔过句脏话。金刚把甘蔗在韩小山脑袋敲成两段。两伙人打起来。韩小山这边寡不敌众,被金刚一伙拖到影剧院门口吊成沙包轮流踢打。‎ 韩山路过瞅见。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厨师急眼了,挥舞着刚在游麻子那儿磨快的菜刀,要与人拼命。金刚脱掉外衣,往手臂上一缠,大吼一声迎上去。韩山的菜刀被打掉。父子俩被面对面吊起。‎ 但金刚只得意了不到半个小时。搬运站七十二条大汉拿着铁链、撬棍出动了。让县公安局头疼不已的金刚团伙从此匿迹。韩小山一战成名。‎ 从韩山拾得到山哥,是三年。‎ 从山哥到韩山拾得,是二十年。‎ 我是在街头偶遇韩山拾得的。他推着坐在轮椅里的老父亲,站在洒满金秋阳光的梧桐树下。我喊出他的名字,一眼认出那个断了左手巴掌的老人。1990年搬运站解散,韩小山的日子一落千丈。在一次赌牌时,他押上了左手。底牌揭开,韩小山操起刀,对自己下不了手。对方问他是否要帮忙。这时韩山又出现了,一刀下去,血泪横飞。‎ ‎“就在那一天,我才真正长大成人了。”‎ ‎ 他没有细说他这二十年。我早有耳闻。他先是靠贩卖辣椒、香菇等农产品攒了一笔钱,再承包县罐头厂做起出口外贸,生意做得很大,日本是主要销售市场。这可能是他把名字改回去的缘由,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寒山与拾得两位唐代高僧广为人知。‎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我想起寒山这句话,下意识地说了出来。‎ ‎“那你为什么又叫回韩山拾得?”我问。‎ ‎ 他没有回答我,顺手接过老人从兜里摸出的烟斗,点燃,深吸一口,再弯腰塞入父亲嘴里。老人的面容平静而又惬意。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如同鸟羽,轻轻地覆盖在他的肩膀上。‎ 梧桐树下是一家老人用品专卖店。一位眉目温婉的女子走出来,向我点头致意。我认得她。黄梅英,韩山拾得的妻子,当年我们学校的校花。‎ 她接过轮椅,挥手与我告别。我进店打算给父母买一些冬天里的衣裤,看店的小妹喜气洋洋,打电话的声音跟唱山歌一样:“姨,黄姐今年又在我们这儿订了一大批货,你赶紧发货。羽绒棉被,还是波司登的,38床;鸭鸭的雪地棉鞋,男款76双,女款……”‎ 我纳闷了:“这些都是黄梅英订的?”‎ ‎“是呀,你认得她?黄姐的老公,哎,就是韩老板,去年在他开发的池头新寓旁边搞了家疗养院,跟星级宾馆一样。县搬运站的职工,哪怕只在那儿待过一个月,男的满五十五周岁,女的满五十周岁,又或者身有残疾的,都可以去,吃的住的用的,全部免费呀。这些人上辈子真是积德修福了!”‎ ‎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 A.小说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主人公韩山拾得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通过其前后截然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对比,揭示了人生通过打拼才会获得成功的主题。‎ ‎ B.韩山能为儿子在别人面前低头哈腰,也能为保护儿子与人拼命,这些情节表现了他对儿子深厚无私的爱,这种爱最终改变了儿子命运的走向。‎ ‎ C.韩山给儿子起名“韩山拾得”,一方面是因为儿子是自己拾得的弃婴,一方面是希望儿子能像唐代高僧寒山、拾得那样学会隐忍,免于灾祸。‎ ‎ 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将“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比作“鸟羽”,生动而诗意地表现了阳光的温暖柔和,也暗示了韩山得到的悉心呵护。‎ ‎ E.“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小说借助“我”的所忆、所见、所闻串联情节,展现人物形象,也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5.小说中的韩山拾得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以主人公名字和称呼的变化为线索来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庭坚: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 黄庭坚幼时聪颖早慧,属于神童。他5岁就能背诵五经,“坚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忆。”他的父亲黄庶追慕古代大哲,用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庭坚”为其命名。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黄庭坚从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他的出类拔萃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父亲的去世使得15岁的黄庭坚不得不跟着舅舅到淮南游学。在扬州,他认识了诗人孙觉。孙觉是著名经学家胡瑗的高足,对黄庭坚极为赞赏,后来干脆把自己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了他。两位长辈的悉心教育,让黄庭坚受益匪浅,他们清廉的官风,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嘉祐十一年乡试时考官李询击节称绝,谓“此人不惟文理冠扬,异日当以诗名擅四海”。第二年终登进士榜。‎ 对黄庭坚一生影响最大的,当然是苏东坡。他以一块洮河石砚作为见面礼,登门以弟子的身份拜见了老师,正式成为苏东坡的学生。随着师徒二人聚会京城,黄庭坚也迎来了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在汴京三年的时间里,黄庭坚与苏东坡朝夕相伴,得以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受益良多。他对苏东坡极为仰慕,痛惜跟老师学得太晚。苏东坡也为这样的奇才弟子而十分高兴,说“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俩人在一起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诗词唱和达百篇之多。此时黄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他的声名也越来越高,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以至有了双星闪烁、“苏黄”并称的说法。可以说,得遇恩师苏东坡,是黄庭坚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与黄庭坚过人的才华相比,他一生的仕途极为黯淡。当官不得领导喜欢,关键在于他总是坚持以民为本,“民为贵,君为轻”,把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施仁政,抚黎民,建功业”。例如他在《虎号南山》中,对虐民的苛政就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流民叹》则描述了震后又大涝,数万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这些作品渗透出强烈的关心国运民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仁政爱民也成为他从政的核心理念,他曾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来勒石自警,展现了感人的人道主义的精神。‎ 随之,他终因朋党之争和文字狱而遭贬。贬谪诏书下达时,左右的人皆因蛮荒之地,少有人烟而替他哭泣,而黄庭坚却说:“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浮生若梦,来去无迹,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 或许正是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生活上经历了太多的不如意,让黄庭坚有了更多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反而成就了他文学艺术上的辉煌。‎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他首先为人所推崇的就是诗词。“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曼妙诗句,皆出自他的手笔。他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对宋代诗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认为“诗,乃至一切艺事,不能落于俗格”。那何为“不俗”呢?“不俗”有两种:“语言高妙,似非吃烟火食”“笔下无一点尘俗气”,是为诗品不俗;“临大节不可夺”“与天地相终始”,则为人品不俗。在二者的关系上,他提出“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说到底在他眼中,没有人品的高洁,诗品必然俗不可耐。‎ 黄庭坚说得好,做得更好。他的一生,屡受恩师苏东坡的牵连,但他从未为避免贬谪而与老师划清界限,更不会暗施冷箭。这种人生境界,保证了他诗歌的骨力,读来不仅意境悠远,而且荡气回肠。‎ 与诗歌相比,黄庭坚的书法更为有名。‎ 黄庭坚书法师从周越,一学就是二十年,他行笔中一波三折之势即受益于此。尽管黄庭坚练字刻苦,但作品却难入高手法眼。一次应宝梵寺住持之请作草书数纸,苏东坡甚是赞赏,但钱勰认为太俗。钱勰说:“你如果见过怀素《自叙帖》,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黄自此不肯为人作草书。‎ 不过黄庭坚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一边从王羲之等大家的书法中汲取营养,一边师法自然,苦思突破的路径。船工划桨的整齐动作激发了他的灵感,得以初悟草书真谛。被贬为涪州别驾,意外地见到了怀素《自叙帖》真迹,将《自叙帖》借回家,废寝忘食地临摹和研究,草书技法由此突飞猛进。‎ 通过兼收并蓄,大胆创新,黄庭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终得自立门户,与苏东坡、米芾、蔡襄被时人并称“宋四家”。‎ ‎“诗品、书品、人品”,黄庭坚的艺术品格,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的风骨,更是值得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境界。‎ ‎(摘自2014年第3期《文史天地》,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黄庭坚的父亲用高阳氏后裔“八恺”之一的“庭坚”为黄庭坚命名,不单反映出父亲对他个人的期待,也直接反映出这个黄氏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B.黄庭坚成为苏轼的学生后,黄庭坚有相见恨晚之感,而苏东坡对黄庭坚亦是十分满意,认为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百忧可散,欣喜有加。‎ C.黄庭坚的《虎号南山》《流民叹》等众多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这种强烈的国运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他仕途发展的助推剂。‎ D.对于黄庭坚在书法的成就和造诣,苏轼比较认可,是因为黄庭坚二十年书法师从周越,但钱勰却认为黄庭坚能够成为书法上的名家得益于见到并临摹了怀素的《自叙帖》。‎ ‎8.作者在文章题目中为什么称黄庭坚为“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作者在结尾为什么说黄庭坚“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的风骨,是值得我们永远追求的精神境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葘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魏书称阶谏曰:“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后阶疾笃,遣使者即拜太常,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子嘉嗣。‎ ‎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桓阶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 B.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 C.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 D.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推举孝悌之人和廉洁正直之士。《陈情表》作者李密就曾被举荐为孝廉。‎ ‎ 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 ‎ C.阼是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的台阶,用来借指帝位。践阼,是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指帝王即位。‎ ‎ D.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之“崩”。“薨”,是用来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大夫死称为“卒”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不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桓阶受孙坚的举荐入仕,后来孙坚战死,桓阶为了报答提携之恩,不惧危险,向刘表请求为孙坚治丧。‎ ‎ B.桓阶劝说太守张羡在官渡之战中支持曹操,并预见了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结局。‎ ‎ C.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对丁仪等不友好,多次出言攻击他们,全靠桓阶调解才保全他们。‎ ‎ D.曹仁被关羽围困,徐晃救援未成。曹操想亲征,询问群臣意见,群臣认为非亲征不能解围,唯独桓阶反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5分)‎ ‎(2)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4.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但是诗人的心里却倍感“凉冷”暗示了他仕途的不顺。‎ B.“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化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中的句子“春流岸岸深。”‎ 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尾联用衬托手法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也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幽默,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15.这首诗是如何写出秋雨雨大、及时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诗使用了互文手法,侧面描写了边地的苦寒天气。‎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揭示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地浪费掉。‎ ‎(3) 《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老人和小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②时下很多年轻人崇洋媚外,对中国茶有偏见,认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宁愿成天抱着咖啡,也不愿意喝茶一口。‎ ‎③岁末钱荒,互联巨头们却趁火打劫,于12月下旬相继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分食流动性资金,这对于原本资金紧张的银行间市场简直是雪上加霜。‎ ‎④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⑤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⑥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可问卷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项改革,所以改革还应慎重。‎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为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武昌南湖中学邀请了四个大学的热衷于饮茶文化的教师利用选修课时间为同学们传授茶之历史、品茶礼仪等方面知识。‎ B. 最近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使得出国留学、出境旅游、海外代购等各个行业大受影响,大家对涉及外汇的事都持观望态度。‎ C. 上海过去对新能源汽车准入附带特殊的地方标准,新能源汽车要想进入上海市场,必须在6秒以内加速到50公里,同时百公里耗电要低于15度。‎ D. 就业性别歧视,一直是每年就业季驱之不散的阴霾,在今年本就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二孩政策的放开更让不少正在求职的女生忧心忡忡。‎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① 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 唐代文人之醉酒, ④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⑤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总是 如果 而 ‎/‎ 但是 从而 B 都 如果 ‎/‎ 固然 且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既 ‎/‎ 所以 D 却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 ① ?首先, 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 ②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 ③ ,比如赢与输、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1、下面是“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图片,请结合图片内容说出“一带一路”的几个特点。(6分)‎ 注:圆环上的文字是“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日前,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3月全国百城房价数据,有记者分析发现,假如年轻人在北京拥有一套100㎡房子可以少奋斗41年,在上海则可以少奋斗30年,在深圳则可以少奋斗51年……有人感叹:“幸福是从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开始!”‎ 人民日报评论:“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 民回复评论:“失去房产,奋斗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 高晓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是选择买房还是选择诗和远方?这似乎成了当下人们面临的生存方式的困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大庆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B(“……这句话足以说明……”的说法太绝对。)‎ ‎2、C(“古书里所谓的天是……”不正确,应该是说“中国文化里的天是……”。)‎ ‎3、C(“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中的名句都包含了要向物学习的道理”错,“古诗词中的名句都包含了”范围扩大了。)‎ ‎4.A、C(A项“揭示了人生通过打拼才会获得成功”对主题理解过于狭隘;C项“希望儿子能像唐代高僧寒山、拾得那样学会隐忍”理解不恰当,从上下文看,韩山给儿子起名并无此意。)(4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 ‎5.①执拗:为改名绝食三天。②刚强暴烈(刚强自尊):受到欺侮不肯隐忍,用激烈暴力的方式进行反击。③懂感恩:为搬运站退休或残疾职工建疗养院,免费提供疗养;认识到父爱伟大无私后,悉心照顾父亲。④知错能改:年轻时混迹社会,打架斗殴,后来改过自新,发愤图强,事业有成。(4分;答出一点结合文本分析给1分不分析不给分。)‎ ‎6.①使小说情节紧凑而跌宕。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名字由“韩山拾得”到“韩小山”到“山哥”,再到“韩山拾得”的变化,展现了主人公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情节紧凑,叙事跌宕起伏。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不同的名字和称呼反映出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经历和不同心态,表现出主人公几十年的人生境遇和复杂的性格特点。③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主人公最初厌恶自己的名字,想方设法更改,最终又改回原名,表现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对父爱的感恩,暗示了小说的主题。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小说在叙述主人公名字变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交代起名及更名的原因,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更耐人寻味。(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好处”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7.B A项中“也直接反映出这个黄氏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推断错误,“直接”不恰当,应该是“间接”;C项“‎ 这种强烈的国运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他仕途发展的助推剂。”推断错误,原文第四节中“例如他在《虎号南山》中,对虐民的苛政就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流民叹》则描述了震后又大涝,数万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这些作品渗透出强烈的关心国运民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仁政爱民也成为他从政的核心理念,他曾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来勒石自警,展现了感人的人道主义的精神。” D “得益于…….”文中并没有提到。[]‎ ‎8.①他师从苏轼,诗歌成就高,双星闪烁,有“苏黄”之称。诗风奇崛,不落俗,对宋代诗歌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②人品高洁。他的作品渗透出强烈的关心国运民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展现了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③书法上刻苦练字,师法自然,汲取名家,大胆创新,终成一家。(任答两点,每点2分)‎ ‎9.①他的为官之道值得我们学习。官风日下,他不会去出卖自己的良知。当别人都忙于官场周旋,忙于迎合领导时,黄庭坚却仁政爱民,坚持着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了百姓可以得罪自己的上司,不怕领导不高兴。②他的为人之道值得我们学习。世风日下,他不会去出卖自己的老师。当自己的老师苏轼进入人生的低谷被贬时,黄庭坚不会为了自己和老师分清界限,更不会为了自己就对老师暗放冷箭,对老师的感恩和支持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地方。③他的为文之道值得我们学习。文风日下,他不会去出卖自己的人品。人要诗品不俗,首先得人品不俗,黄庭坚认为,文章者,道之器也,只有人品高洁,文品才能好。黄庭坚这几方面的精神境界对于今天在官场、文坛以及现实中生活的人们无疑是宝贵的人生财富。(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言之有理即可)‎ ‎10.A ‎11.D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死”。‎ ‎12.C原文表述为“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因此应为丁仪对毛玠、徐奕等人不友好。‎ ‎13.(1)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 ‎(2)如今曹仁等人处于重重围困之中拼死坚守而没有叛变,确实是因为大王在远方为他们造势。译文参考;‎ ‎ ‎ ‎ 桓阶,字伯绪,是长沙临湘人。长沙太守孙坚推荐桓阶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因父亲去世回到乡里。正赶上孙坚攻打刘表战死,桓阶冒着危难到刘表处请示参加孙坚丧事,刘表认为他讲道义而赞许他。后来魏太祖(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互对抗,刘表率领荆州来响应袁绍。桓阶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办大事不从道义出发,没有不失败的,所以齐桓公率领诸侯来尊崇周天子,晋文公驱逐了叔带来接纳周王。现在袁绍违反了这一点,可是刘表响应他,这是招致灾祸的做法。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桓阶说:“曹公虽然力量弱小,但依仗道义而起兵,拯救朝廷的危难,接受皇帝命令而讨伐有罪的人,谁敢不服从?现在如果占据四郡据有三江之地来等待一曹公来到,为他做内应,不也行吗?”张羡说:“好。”曹操平定荆州,听到桓阶曾为张羡出过计谋,很惊奇,征召他为丞相掾,升任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任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还未定,临茁侯曹植又有宠。桓阶多次在曹操面前说曹丕有品德,年龄大,应立为太子。公开说和密谏,前后十分恳切。魏书记载桓阶劝谏说:“如今太子仁义在你各个儿子中是最好的,名扬海内,仁慈圣明明达世情,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然而刚刚大王拿曹植来问我,我确实迷惑不解。于是曹操知道桓阶恪守正道,更加看重桓阶。另外毛玢、徐弈因刚强不阿和不结帮派,西曹掾丁仪对他们很不友好,多次在曹操面前说他们的短处,全靠桓阶调解才保护了他们。曹仁被关羽围攻,曹操派徐晃前去救援,没有解围。曹操准备亲自南征,因此询问群臣。大臣们都说:“大王要不快点走,就要失败了。桓阶独自说:“大王你认为曹仁等人遭到战事,能够正确处理吗?回答说:“能。“大王你是否怕他们二人不全力以赴吗?.回答说:“不。“既然这样,那么你为何要亲自出征?“我恐怕敌人势众,徐晃等力量不够。”桓阶说:“如今曹仁等人处于重重围困之中而没有叛变,确实是因为大王在远方为他们做后盾。处于必死之地,一定有以死抗争的想法。外有强大的援救。大王巡视六军以表示有余力,何必忧虑失败而亲自前往?”曹操认为他的话很对,驻军于摩陂,敌军后来撤退。曹丕登基,升桓阶为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封侍中。桓阶生病,曹丕亲临探问。后来桓阶病重,曹丕派遣使者加封太常,桓阶死,曹丕为他痛哭流涕,谥号贞侯。儿子桓嘉继承爵位。14. AE。没有暗示他仕途不顺。E风格不是“诙谐幽默”而是“简明洗练”。‎ ‎15.‎ ‎①视觉触觉结合。诗人半夜感到“凉冷” “床湿”,看到“屋漏”等,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 ‎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 ‎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④侧面描写 通过我的“喜”“狂舞”表现雨下的及时。(每点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 ‎16. (5分)(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2分)‎ ‎ (2)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分)‎ ‎(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分。两句中错一个字无分)‎ ‎17.(3分) C ‎①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②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不能指具体的人。③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④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此处使用错误,应该为“临危受命”。⑤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⑥“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望文生义。‎ ‎18.(3分)D ‎ A。歧义。四个大学的老师B。搭配不当 汇率不能贬值 C。不合逻辑 应为每小时50公里 ‎19.(3分)B ‎20. 【答案】①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②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③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①1分 ② ③ 各2分)‎ ‎21、①以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为前提,②贯穿欧亚非大陆,③联系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中间腹地具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④是一个责任、利益、命运共同体(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22作文:‎ 最大的富有是精神富有;纵使物质再贫乏,最大的贫穷是精神贫穷。不能为物质与现实所困而典当了梦想与精神。观点(3):①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追求精神,相辅相成;②先立足现实,再追求精神,让物质助飞梦想;③现实是精神背后的物质保障,精神是现实之上的境界提升;……观点(4):时代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坚守信仰,让生命更有尊严,诗意地栖居……(合理即可)2.浅层理解:就房子谈房子,就远方谈远方,不能深刻其比喻义,如房子的意义价值,买房的必要性,远方旅行的乐趣与意义。3.完全离题:只谈“奋斗”,“家”,“寻找”,“眼前的苟且”社会阴暗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