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七(Word版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永安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七(Word版附答案)

永安一中高三上历史练习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陕西咸阳二模·34)钱乘旦教授《德国通史》“民族国家时代”卷,叙述了1815—1918年德国以独特方式全面迈入“现代”社会的近代晚期历史,这种独特性突出表现为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同的“双重革命”。该过程表现为(  )‎ A.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容克贵族主导地位 B.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 C.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既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又产生了社会主义革命 ‎2.(2021·四川成都高三摸底·9)英国学者贝蒂·肯波认为,1689年到1832年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关系经历了“确定关系”—“保持均衡”—“均衡关系遭到破坏”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  )‎ A.固守了传统的君权观念 B.体现了理性选择的特征 C.妨碍了资本力量的壮大 D.违背了革命斗争的初衷 ‎3.(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六次联考·34)如表为19世纪初英国选邑(即选区)情况简表,表格中所示的这种现象可表明英国(  )‎ 人口数 选邑 ‎100~200人 ‎40~50个 ‎50~100人 ‎14个 ‎20~50人 ‎20个 ‎10~19人 ‎4个 ‎5人 ‎1个 无人 ‎2个 A.议会改革迫在眉睫 B.工业革命发展受阻 C.君主立宪制度完善 D.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4.(2020·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在线学习摸底检测·33)根据英国1882年制定的《普通规程》,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有政府参加。据统计,从1887年到1897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 , 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  )‎ A.内阁行政权力的膨胀 B.议会主权地位确立 C.三权分立体制被打破 D.政党政治日益完善 ‎5.(2020·广东深圳一模·33)英国学者克拉克认为:“1660—1832年英国社会经历了不断的冲突,最终确立了一个成功的国家体制,它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富结合起来。”克拉克强调的是英国(  )‎ A.务实与妥协的传统 B.利益分享的公平性 C.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D.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6.(2021·四川成都高三摸底·10)1789年,美国国会议员詹姆斯·杰克逊说:“我们的宪法,如同初次下水的一艘航船,正停泊在码头;她将如何去回应舵手,还未可知。”在他看来,美国1787年宪法(  )‎ A.立法原则难以适应时代要求 B.缺乏民众的普遍认可 C.改变了美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D.实践面临艰巨的挑战 ‎7.(2020·江西抚州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33)1778年马萨诸塞的《埃塞克斯决议》论及政治自由称:政治自由乃是国家的每一个人所拥有的做任何他所同意的法律未禁止的事情的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要政治自由但也需要自律 B.保障自由是人民结成政府的根本目的 C.制定法律必须保障政治自由 D.人民对立法的参与是自由的根本保证 ‎8.(2021·四川成都高三摸底·13)图3是法国现实主义讽刺画大师杜米埃1872年创作的《新1872年》。漫画中象征法兰西民族的人物正将1871年所有的破败和苦难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该漫画表达了作者(  )‎ 图3 《新年》‎ A.对之前民主探索努力的否定 B.对普法战争失败的深刻反思 C.对法国恢复稳定和秩序的期盼 D.对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深切怀念 ‎9.(2020·湖南永州三模·33)法国1793年宪法规定国民议会的会议应当是公开的,允许民众旁听,导致实践中旁听者通过鼓掌或呐喊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允许群众举着武器在议会大厅内列队游行示威,直接左右了议员们的意志。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主权在民的原则得到有效执行 B.温和保守的政治主张备受推崇 C.代议制民主保障广大民众利益 D.君主立宪制政体在渐进中完善 ‎10.(2020·湖北武汉高三毕业生六月供题一·33)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明确提出建立标准化的公共教育体系,在学校各个年级教授标准的历史教材,以法兰西历史上的英雄与美德教育学生。这一做法旨在(  )‎ A.重新塑造法兰西民族历史 B.培养国民爱国主义情感 C.建立法国的公共教育体系 D.消除教会在学校的影响 ‎11.(2020·广东二模·33)1790年,俄国著名学者拉吉舍夫指出,人民处决沙皇是“天赋的复仇之权”,因为如果君主破坏了契约,就失去了执掌政柄的权利,人民有权起义推翻破坏契约的君主,审判他,将他推上断头台。这表明(  )‎ A.沙皇专制政权濒于崩溃 B.俄国兴起了社会主义思潮 C.外国政局变动波及俄国 D.民主思想在俄国广泛传播 ‎12.(2020·安徽淮南二模·33)当政府同国民议会发生冲突时,总统在同总理及议会两院议长磋商后,可以宣布解散国民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总统在解散议会之前虽然要征求总理和议长的意见,但不受他们意见的约束,解散议会的命令也无需任何人副署,因此总统有行使该项权力的完全自由。据材料,法国(  )‎ A.中央政府权力不断强化 B.总统权力凌驾于立法机关之上 C.责任内阁制度形同虚设 D.民主政府与国民议会矛盾重重 ‎13.(2020·四川德阳三模·34)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中,既有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又确立了共和派反对的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宪法还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说明(  )‎ A.第三共和国宪法违背时代潮流 B.法国民主共和制度徒有其表 C.人民在共和制建立中作用有限 D.妥协是推进法国民主的途径 ‎14.(2020·广东湛江一模·33)1872年11月,梯也尔总统在法国议会上说道:“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由此可见,梯也尔认为推行共和制的意义在于(  )‎ A.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化解各个派别之间的矛盾 C.利于稳定法国社会秩序 D.践行第三共和国宪法精神 ‎15.(2020·广西南宁一模·33)有学者指出,在专制王权最保守最反动的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年执政)没有爆发革命,反而当国家开始改革,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的路易十六时代(1774—1792年在位)爆发了法国大革命。下列各项对此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度仍处于上升时期 B.普法战争的战败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D.路易十六时代革命群众得到了周边资本主义国家支持 ‎16.(2020·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33)1878年,保皇派总统麦克马洪同意共和派组阁,并且坦言:“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一个议会制共和国,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这最能说明(  )‎ A.麦克马洪已经转变为共和派 B.法国面临着复辟君主制危险 C.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斗争激烈 D.走向共和成为历史发展必然 ‎17.(2020·福建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33)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街道上的女裁缝、女鱼贩和洗衣妇纷纷拿起武器,撩起裙子,高声尖叫着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行列。”10月5日,以妇女为主体的群众发动“凡尔赛大游行”,迫使路易十六接受《人权宣言》。这反映出当时法国妇女(  )‎ A.成为革命的核心力量 B.政治参与的意识不断增强 C.实现男女平等的诉求 D.追求民主共和的愿望强烈 ‎18.(2020·河北高三新时代NT抗疫联考Ⅱ·33)自1873年起,法国国民议会讨论制定宪法。“共和国”一词仅仅出现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的条款中:“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这表明,当时法国(  )‎ A.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薄弱 B.以迂回的方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倡导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 D.仿效美国实行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19.(2020·福建漳州三模·34)有学者认为,德国统一的道路对德国宪政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不是自由主义者所设想的将普鲁士包容于德意志联邦,而是将普鲁士王国扩大到整个德意志联邦。这一立论的依据是(  )‎ A.德意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猛发展 B.普鲁士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 C.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度 D.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扩展至整个帝国 ‎20.(2020·四川德阳三模·33)19世纪中期的德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男士都穿着昂贵的黑色或者深灰色的西装,有部分贵族被工业财富所诱惑,不惜降低“身份”与工业家联姻,还有少数富人被封为贵族。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德国(  )‎ A.贵族与资本家走向联合 B.拜金主义思想逐渐兴盛 C.传统的等级秩序受冲击 D.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21.(2020·河南洛阳二模·34)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7年,俾斯麦要求帝国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再次遭到议会拒绝,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 A.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B.帝国议会掌握国家立法大权 C.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D.代议制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 ‎22.(2020·山东潍坊一模·13)一战前,德国政府在处理外交问题时不敢轻易妥协,否则会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这使得德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材料表明(  )‎ A.激进民族主义影响外交政策 B.德国欲借战争转移国内矛盾 C.德国政府的决策被民意左右 D.民众的民主诉求得到了落实 ‎23.(2020·新疆乌鲁木齐二模·34)俾斯麦认为,1871年宪法是一个同时包含有联邦和邦联因素的混合物,并表示一个联邦议会而非内阁因而将行使中央权力。这表明当时德国(  )‎ A.地方邦国的权力过大 B.未能完全实现统一 C.联邦议会行使行政权 D.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24.(2020·河南新乡二模·34)有学者指出,早在君主政体下,君主政权决定了德国政党对国家行政的有限影响;到德意志帝国时期,虽然流行多党政治,但德国政党数目不多,对其制约与管控也比较容易。这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  )‎ A.政党之间矛盾激烈 B.代议制度有待发展 C.经济发展不合时宜 D.宪政意识尚未出现 ‎25.(2020·湖南永州二模·33)德国在普法战争打败法国后,其内部在对待法国的政策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有人主张恢复法国的皇帝制,而俾斯麦则力主恢复法国的共和制。据此,俾斯麦认为(  )‎ A.共和制不利于法国的稳定发展 B.实行共和制度有利于欧洲和平 C.皇帝制度阻碍了法国社会进步 D.法国革命成果有助于法德和解 二、材料阅读 ‎26.(2020·河北唐山二模·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透过形色各异的外表,一切宪政无不具有以下四大特性:(1)逻辑起点:人性有恶。正是因为认为人性有恶,西方人在组建政府时通常机关算尽,精心设计各种制度,以遏制人的恶性膨胀,弥补人的理性不足,宪政自然就成为他们优先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2)立宪之道:正和博弈。宪政的建立既是斗争的结果,又是妥协与平衡的产物,亦即正和博弈的结晶。(3)权力结构:分权制衡。道德的、法律的、民主的限权手段之所以效果都不够理想,盖因它们都是外在性的限制,没有触及权力的内部结构。所以“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4)运行模式:强程序性。在宪政制度下,程序既完备又稳定,具有毋庸置疑和不可挑战的权威性和强制力,是规制权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但凡宪政国家无不对程序重视有加。‎ ‎——摘编自程汉大著《西方宪政史论》‎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7.(2020·山西太原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来,德国迅速向工业国转型,各地区之间商业活动频繁,但地区交易规则的差别和习惯法差异对商业规范造成诸多不便。1871年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为法律统一化和法典化提供了依据;强调价值观统一、尊重民族传统的民族主义深刻影响德国,直接作用于法典的编纂;强调个人民主权利和经济自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思潮,影响法典的价值取向;丰富细密的各地方民事普通法以及法国、奥地利的法典化实践为德国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由罗马法发展而来的潘德克顿法学学派,建构了德国民法典的理论基础;主张保留封建政制的保守派最终占据上风,塑造了德国民法典内容上保守的特征。德国民法典在长达23年的制定过程中历经多次审查和广泛讨论,不仅为本国制定了一个法典,也为各国学者留下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立法资料。‎ ‎——摘编自谢怀械《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续)》‎ 材料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逐步实现全国统一,为制定民法典创造了政治前提;新知识精英参与执政,为民法典编纂提供了人力支持;国民政府出于巩固统治、树立法治政府形象的需要,强势推动民法典编纂,立法方针、立法原则与立法人员都由政府决定。整个民法典编纂历时三年,由主要仿《德国民法典》的《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发展而来,各编相继完成,次第公布施行。政治精英和法学家秉承对三民主义政治理论的价值认同,贯彻于立法原则和条文中,导致法典过于精英化和政治化,基本上在封闭状态下完成,缺乏对舆情的了解。用大陆法系的标准来衡量,民国民法典“集现代各国民法之精英,而弃其糟粕”,“民法和民事诉讼法足以跻身最优良的现代法典之林”,“在改革中国数千年的法制、开创私法制度与司法文化方面,较之法国民法尤有过之”。‎ ‎——摘编自张生、李彤《民国民法典的编订:政府与法学家的合作》‎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民法典与中华民国民法典的异同。(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华民国民法典。(10分)‎ 永安一中高三上历史练习七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A A D D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C D B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A B A ‎1.【答案】B【解析】根据“‘民族国家时代’卷”“以独特方式全面迈入‘现代’社会”“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同的‘双重革命’”等信息,结合这一时期德国政治上追求民族统一、建设强大民族国家的历史主题,以及经济上于20世纪初完成工业革可知,1815—1918年德国“双重革命”的过程是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故选B项;保留容克贵族在帝国中的主导地位并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排除A项;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既没有“与西方国家不同”,也不是“双重革命”,排除C项;1918年11月至1919年5月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是德国历史上的一段小插曲,并迅速走向失败,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国王与议会权力关系的演进,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逐渐壮大基础上的一种理性选择过程,故选B项;这一过程中国王的权力不断削弱,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传统的君权观念被破坏,排除A项;这一过程中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本力量的壮大,排除C项;这一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的权力不断加强,顺应了革命斗争的初衷,排除D项。‎ ‎3.【答案】A【解析】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选邑(即选区)情况简表”,可知当时英国选区数与人口数不相符,因此议会改革迫在眉睫,故选A项;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当时英国选区数与人口数不相符,议会改革迫在眉睫,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选区与人口数的比例,并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材料中只是19世纪初英国选区情况,无法体现出资产阶级壮大的过程,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有政府参加”“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可知政府权力在扩大,而政府职能是由内阁行使的,说明内阁权力的膨胀,故选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主权地位确立,排除B项;三权分立体制涉及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分权并未被打破,排除C项;政党政治涉及两党之间的关系,与材料主旨“议会与内阁关系”不符,排除D项。‎ ‎5.【答案】A【解析】根据“它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富结合起来”,结合光荣革命中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妥协、开展圈地运动和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等史实可知,克拉克强调的是英国务实与妥协的传统,故选A项;克拉克的观点不能反映出冲突解决后实现了利益分享的公平性,排除B项;克拉克并不强调英国社会经历的一系列冲突,而强调的是冲突的最终解决,排除C项;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不能涵盖1660—1832年英国社会经历的全部的冲突,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根据“如同初次下水的一艘航船”“还未可知”,结合 1789年《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刚刚建立可知,1787年宪法面临着实践的艰巨挑战,故选D项;1787年宪法的代议政府原则、分权制衡原则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排除A项;联邦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相结合,以及联邦政府内部的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等,都表明1787年宪法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可,排除B项;1787年宪法只是改革了独立之初确立的邦联制,并没有改变美国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排除C项。‎ ‎7.【答案】D【解析】根据“政治自由乃是国家的每一个人所拥有的做任何他所同意的法律未禁止的事情的权利”可知,政治自由要以法律的允许为前提,同时法律要经由人民参与和制定,只有这样法律才能真正保障人的真正自由,故选D项;题干表明人要政治自由,但没有强调需要自律,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保障自由与人民结成政府的关系,排除B项;保障政治自由不是制定法律的条件,排除C项。‎ ‎8.【答案】C【解析】根据“漫画中象征法兰西民族的人物正将1871年所有的破败和苦难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结合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确立,法国走向长久而稳定的时期可知,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法国恢复稳定和秩序的期盼,故选C项;根据漫画反映的“1827”《新年》等信息可知,漫画主要表达了的是作者对未来的希望,而不是对之前大革命时期民主探索努力的否定,排除A项;漫画没有反映与普法战争失败相关的信息,排除B项;漫画反映的是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新期盼,不是对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怀念,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举着武器……游行示威,直接左右了议员们的意志”等处可以看出在实践中公民的权力得到执行,故选A项;题干中体现了较为充分的民主权力,而不是保守的主张,排除B项;近代法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保障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排除C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存在于1792年9月22日到1804年5月,排除D项。‎ ‎10.【答案】B【解析】“学校各个年级教授标准的历史教材,以法兰西历史上的英雄与美德教育学生”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故选B项;“以法兰西历史上的英雄与美德教育学生”传递的是精神,而没有体现完整的历史体系,排除A项;“以法兰西历史上的英雄与美德教育学生”这种法的目的是培养精神,而不是建立教育体系,排除C项;“在学校各个年级教授标准的历史教材,以法兰西历史上的英雄与美德教育学生”无法判断教会思想是否存在学校教学中,排除D项。‎ ‎11.【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790年,当时正值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人民在启蒙运动的指导下,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民主和自由,材料中的现象正是受其影响而发生的,故选C项;1790年俄国依然是沙皇专制统治,其濒于崩溃是在十月革命前,排除A项;社会主义思潮兴起于19世纪,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拉吉舍夫一人的看法,无法表明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总统可以解散议会,却不受到任何的约束,反映出总统权力凌驾于立法机关之上,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总统权力凌驾于立法机关之上,不涉及责任内阁制度形同虚设,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法国政府的运作程序,不能反映出政府与议会的矛盾,排除D项。‎ ‎13.【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法国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并在法律 上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促进了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这说明妥协是推进法国民主的途径,故选D项;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符合政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排除A项;“徒有其表”太绝对,宪法规定议会、总统均由选举产生,排除B项;材料未见“人民”只见政党派别,排除C项。‎ ‎14.【答案】C【解析】材料 “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可知他认为推行共和制是为了防止“可怕的革命”,故选C项;材料题干中设问的是“梯也尔认为”因而主要看他发言中的内容,他强调了要求别的东西将引发革命,与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害怕引起新的革命,且根据所学可知,推行共和制无法化解共和派和君主派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颁布于1875年,排除D项。‎ ‎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反而当国家开始改革,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的路易十六时代(1774—1792年在位)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可知此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推动了大革命的爆发,故选C项;根据材料“在专制王权最保守最反动的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年执政)没有爆发革命”可知此时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度仍处于衰落时期,排除A项;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战争,与材料所述时间“1774—1792年”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未得到周边国家的反对,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据材料“1878年,保皇派总统麦克马洪同意共和派组阁”可知总统议会和内阁等重要机构被共和派掌握,走向共和成为历史发展必然,故选D项;据材料“1878年,保皇派总统麦克马洪同意共和派组阁”可知麦克马洪为君主派,未转变为共和派,排除A项;据材料“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一个议会制共和国,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可知共和制具有法律效力,法国不存在复辟君主制危险,排除B项;据材料“1878年,保皇派总统麦克马洪同意共和派组阁”可知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排除C项。‎ ‎17.【答案】B【解析】妇女参加法国大革命、发动“凡尔赛大游行”,迫使路易十六接受《人权宣言》,这说明当时法国妇女政治参与的意识不断增强,故选B项;革命的核心力量是资产阶级,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妇女的政治参与,不涉及实现男女平等的诉求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强调妇女的政治参与,未体现民主共和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18.【答案】B【解析】法国历史上长期实行君主制,国内保守派势力十分强大,“共和国”出现次 数的主要是为了减少阻力,但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实际上仍以条文的形式确立了共和制,故选B项;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不缺乏实行共和制的基础,排除A项;总统的选举方式与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无关,排除C项;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据材料“将普鲁士王国扩大到整个德意志联邦”可知,统一后的德意志受到普鲁士的控制,原因在于普鲁士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普鲁士对德意志统一的作用,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联邦制度并不能突出普鲁士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的主导作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普鲁士的统治扩展至整个帝国,而不仅仅是军国主义思想,排除D项。‎ ‎20.【答案】C【解析】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虽然有高低等级秩序之分,但衣着相同,甚至少数资产阶级被封为贵族,说明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受到了冲击,故选C项;贵族与资产阶级有“身份”高低之别,排除A项;只有部分贵族被财富所诱惑,排除B项;垄断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排除D项。‎ ‎21.【答案】D【解析】“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7年,俾斯麦要求帝国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再次遭到议会拒绝”这是代议制民主的表现,故选D项;“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这个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君主,无法判断君主立宪政体的情况,从议会的表现来看,体现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1887年,俾斯麦要求帝国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再次遭到议会拒绝,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可见帝国议会最终受君权的制约,排除B项;“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可见首相和议会的立场并不一致,不是议会的代言人,排除C项。‎ ‎22.【答案】A【解析】“总是保持强硬态度”显得激进,激进民族主义影响政策,与材料中“不敢轻易妥协,否则会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相符,故选A项;材料中“处理外交问题”“政府在处理危机时”不等于要发动战争,排除B项;“一战前”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排除C项;“处理外交问题”不等于民众的民主诉求,排除D项。‎ ‎23.【答案】A【解析】德国同时包含有联邦和邦联,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行 使中央权力,这说明各邦的权力极大,故选A项;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排除B项;联邦议会行使立法权,排除C项;材料强调地方邦国的权力过大,不涉及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排除D项。‎ ‎24.【答案】B【解析】据材料“虽然流行多党政治,但德国政党数目不多,对其制约与管控也比较容易”,可知德意志中央权力极大,政党政治不能有效发挥其在代议制中的政治作用,说明德国代议制有待改进,故选B项;材料说的是政党数目不多,并没有说明政党矛盾激烈,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德意志帝国的政治而不是经济,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时期已经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说明当时已经具备宪政意识,排除D项。‎ ‎25.【答案】A【解析】据所学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可知,俾斯麦推崇帝制和强权,认为共和制不利于法国的发展,因此力主恢复法国共和制以期彻底打败法国,故选A项;俾斯麦的做法是出于德国的利益,与是否利于欧洲和平无关,德国发动普法战争本身就不利于欧洲和平,且法国实行何种制度并不能决定欧洲的局势,排除B项;从战争双方的角度考虑,俾斯麦并不希望法国进步,排除C项;法德能否和解取决于双方的意向和态度,与法国革命成果无关,排除D项。‎ 二、材料阅读 ‎26.【答案】‎ 示例一 论题:美国宪政的确立体现了正和博弈的结果。(2分)‎ 阐释:美国独立后,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各种力量之间最终达成妥协,形成了1787年宪法。如通过确立联邦制,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保留了黑人奴隶制,把黑人按五分之三人口折算,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8分)‎ 综上所述,美国通过各种势力的妥协最终确立了宪政,是正和博弈的结果。各种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分)‎ 示例二 论题:美国宪政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2分)‎ 阐释:美国宪政的分权制衡,包括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两个方面。纵向分权主要表现为确立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中央与地方相互制约;‎ 横向分权表现为: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国会、总统与最高法院,三者相互制约;各州政府内部也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内部再次分权,参议院与众议院分享立法权,两者互相制约。(8分)‎ 综上所述,美国宪政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2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材料说明了西方宪政的特点,根据材料“逻辑起点:人性有恶。正是因为认为人性有恶,西方人在组建政府时通常机关算尽,精心设计各种制度,以遏制人的恶性膨胀,弥补人的理性不足,宪政自然就成为他们优先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可知,西方人性论中“人性有恶”的思想,对西方宪政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此为基础,西方的宪政建设不一定是当时最完美的设计,但一定是在当时环境下最优的选择,同时对个人或团体掌握权力不信任,通过各种分权制衡、程序性约束等手段进行个人或团体掌握的权力进行限制,因此可以结合美国1781年宪法中分权制衡的内容进行论述;根据材料“立宪之道:正和博弈。宪政的建立既是斗争的结果,又是妥协与平衡的产物,亦即正和博弈的结晶”可知,在宪政建设过程中,不同势力之间既有斗争,在必要时又有妥协与合作,不同势力之间相互妥协与平衡,最终促使宪政的建立,因此可以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平衡进行论述;根据材料“权力结构:分权制衡。道德的、法律的、民主的限权手段之所以效果都不够理想……所以‘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可知,西方宪政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分权制衡来达到维护自由民主的目的,因此可以结合英国内阁与议会下院的关系、美国1787年宪法中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等相关内容进行论述;根据材料“运行模式:强程序性。在宪政制度下,程序既完备又稳定,具有毋庸置疑和不可挑战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可知,强调权力运作的程序性是西方宪政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可以结合英国内阁、议会下院及国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 论述。‎ ‎27.【答案】‎ ‎(1)同: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上产生;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民法典实践成果(都体现了大陆法系的理论成果);都为世界法学提供了立法经验。(6 分,任答3 点即可)异:德国立法依据来源广泛,民国主要是仿照《德国民法典》;德国各派政治力量参与法典编纂,民国主要依靠政府强力推动;德国立法过程中各种思想激烈斗争,民国立法统一于“三民主义”思想;德国立法历经长时间反复讨论,民国短期内封闭立法。(9 分,任答3 组即可)‎ ‎(2)奠定了中国民事法律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法制进步(法制近代化);为民国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照搬西方法律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未能真正反映民众的诉求(舆情)。(10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相同,据材料一“1871年德国统一”、材料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逐步实现全国统一”可得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上产生;据材料一“强调个人民主权利和经济自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思潮,影响法典的价值取向”、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据材料一“丰富细密的各地方民事普通法以及法国、奥地利的法典化实践为德国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由罗马法发展而来的潘德克顿法学学派,建构了德国民法典的理论基础”、材料二“主要仿《德国民法典》的《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发展而来”可得都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民法典实践成果;据材料一“不仅为本国制定了一个法典,也为各国学者留下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立法资料”、材料二“民法和民事诉讼法足以跻身最优良的现代法典之林”可得都为世界法学提供了立法经验等相同。第二小问不同,据材料一“丰富细密的各地方民事普通法以及法国、奥地利的法典化实践为德国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由罗马法发展而来的潘德克顿法学学派,建构了德国民法典的理论基础”可见德国法德国立法依据来源广泛;据材料二“主要仿《德国民法典》的《大清民律草案》”可见民国主要是仿照《德国民法典》;据材料一“强调个人民主权利和经济自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思潮,影响法典的价值取向……主张保留封建政制的保守派最终占据上风”可见德各派政治力量参与法典编 纂;据材料二“国民政府出于巩固统治、树立法治政府形象的需要,强势推动民法典编纂,立法方针、立法原则与立法人员都由政府决定”可见民国主要依靠政府强力推动;据材料一“德国民法典在长达23年的制定过程中历经多次审查和广泛讨论”可得德国立法过程中各种思想激烈斗争,德国立法历经长时间反复讨论;据材料二“政治精英和法学家秉承对三民主义政治理论的价值认同,贯彻于立法原则和条文中,导致法典过于精英化和政治化,基本上在封闭状态下完成”可得民国立法统一于“三民主义”思想,民国短期内封闭立法等。‎ ‎(2)据材料二“集现代各国民法之精英,而弃其糟粕”,“民法和民事诉讼法足以跻身最优良的现代法典之林”可得奠定了中国民事法律的基础;据材料二“改革中国数千年的法制、开创私法制度与司法文化方面”可得推动了中国社会法制进步;据材料二“法典过于精英化和政治化,基本上在封闭状态下完成,缺乏对舆情的了解”可得照搬西方法律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未能真正反映民众的诉求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