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化学计算的类型和方法学案(江苏专用)
微专题1 化学计算的类型和方法 1.明确一个中心 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见量化摩,遇问设摩”。 2.掌握两种方法 (1)守恒法: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包括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如①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②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关系式法: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3.计算类型及实验方法 (1)计算类型 ①确定化学式;②确定样品质量分数。 (2)实验方法 ①滴定分析法;②沉淀分析法;③热重分析法。 1.(2018·江苏,18)碱式硫酸铝溶液可用于烟气脱硫。室温下向一定浓度的硫酸铝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粉末,反应后经过滤得到碱式硫酸铝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2-x)Al2(SO4)3+3xCaCO3+3xH2O===2[(1-x)Al2(SO4)3·xAl(OH)3]+3xCaSO4↓+3xCO2↑ 生成物(1-x)Al2(SO4)3·xAl(OH)3中x值的大小影响碱式硫酸铝溶液的脱硫效率。 (1)制备碱式硫酸铝溶液时,维持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不变,提高x值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硫酸铝溶液吸收SO2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通过测定碱式硫酸铝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确定x的值,测定方法如下: ①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5.00 mL,加入盐酸酸化的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后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固体2.330 0 g。 ②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50 mL,稀释至25 mL,加入0.100 0 mol·L-1EDTA标准溶液25.00 mL,调节溶液pH约为4.2,煮沸,冷却后用0.080 00 mol·L-1CuS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 至终点,消耗CuSO4标准溶液20.00 mL(已知Al3+、Cu2+与EDTA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均为1∶1)。 计算(1-x)Al2(SO4)3·xAl(OH)3中的x值(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适当增加CaCO3的量或加快搅拌速率 (2)减小 (3)25.00 mL溶液中: n(SO)=n(BaSO4)==0.010 0 mol 2.50 mL溶液中: n(Al3+)=n(EDTA)-n(Cu2+) =0.100 0 mol·L-1×25.00 mL×10-3 L·mL-1-0.080 00 mol·L-1×20.00 mL×10-3 L·mL-1 =9.000×10-4 mol 25.00 mL溶液中: n(Al3+)=9.000×10-3 mol 1 mol (1-x)Al2(SO4)3·xAl(OH)3中: n(Al3+)=(2-x) mol;n(SO)=3(1-x) mol == x≈0.41。 解析 (1)要提高x值,就需要提高CaSO4的生成速率,因为碳酸钙是粉末,因此不能通过增大表面积的方式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增加CaCO3的量和搅拌加快CaSO4的生成速率,以提高x的值。(3)由题意知,Al3+、Cu2+与EDTA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均为1∶1,因此EDTA 总物质的量应等于Al3+和Cu2+的物质的量之和,根据题给数值即可求算出x的值。 2.(2017·江苏,18)碱式氯化铜是重要的无机杀菌剂。 (1)碱式氯化铜有多种制备方法 ①方法1:45~50 ℃时,向CuCl悬浊液中持续通入空气得到Cu2(OH)2Cl2·3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法2:先制得CuCl2,再与石灰乳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铜。Cu与稀盐酸在持续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uCl2,Fe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其催化原理如图所示。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碱式氯化铜有多种组成,可表示为Cua(OH)bClc·xH2O。为测定某碱式氯化铜的组成, 进行下列实验:①称取样品1.116 0 g,用少量稀HNO3溶解后配成100.00 mL溶液A;②取25.00 mL溶液A,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AgCl 0.172 2 g;③另取25.00 mL溶液A,调节pH 4~5,用浓度为0.080 00 mol·L-1的EDTA(Na2H2Y·2H2O)标准溶液滴定Cu2+(离子方程式为 Cu2++H2Y2-===CuY2-+2H+),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30.00 mL。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①4CuCl+O2+8H2O2Cu2(OH)2Cl2·3H2O ②Fe2+ (2)n(Cl-)=n(AgCl)×=×=4.800×10-3mol n(Cu2+)=n(EDTA)×=0.080 00 mol·L-1×30.00 mL×10-3 L·mL-1×=9.600×10-3mol n(OH-)=2n(Cu2+)-n(Cl-)=2×9.600×10-3mol-4.800×10-3mol=1.440×10-2mol m(Cl-)=4.800×10-3mol×35.5 g·mol-1=0.170 4 g m(Cu2+)=9.600×10-3mol×64 g·mol-1=0.614 4 g m(OH-)=1.440×10-2mol×17 g·mol-1=0.244 8 g n(H2O)= =4.800×10-3mol a∶b∶c∶x=n(Cu2+)∶n(OH-)∶n(Cl-)∶n(H2O)=2∶3∶1∶1 化学式为Cu2(OH)3Cl·H2O。 解析 (1)①反应物为CuCl、O2和H2O,生成物为Cu2(OH)2Cl2·3H2O,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②由图示Cu+M→Cu2++M′,说明Cu被M氧化;M′+O2+H+→M+H2O,说明M′被氧化为M,说明M价态高,由题给信息“Fe3+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M为 Fe3+,M′为Fe2+。 1.利用守恒法计算物质含量,其关键是建立关系式,一般途径有两种 (1)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 (2)利用微粒守恒建立关系式。 2.多步滴定常分为两类 (1)连续滴定:第一步滴定反应生成的产物,还可以继续参加第二步的滴定。根据第二步滴定的消耗量,可计算出第一步滴定的反应物的量。 (2)返滴定:第一步用的滴定剂是过量的,然后第二步再用另一物质返滴定计算出过量的物质。根据第一步加入的量减去第二步中过量的量,即可得出第一步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 题组一 “滴定法”分析物质组成及含量 1.(2018·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氯化苄(C6H5CH2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采用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合成氯化苄。 (1)写出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合成氯化苄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列方法分析氯化苄粗产品的纯度: 步骤Ⅰ:称取2.555 g样品于烧瓶中,加入100.00 mL 4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冷却至室温。加入100.00 mL 4 mol·L-1硝酸,一段时间后,将烧瓶中的溶液全部转移至25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步骤Ⅱ:从容量瓶中各取50.00 mL溶液于三只锥形瓶中,各加入25.00 mL 0.200 0 mol·L-1硝酸银溶液。 步骤Ⅲ:用硫酸铁铵作指示剂,用0.200 0 mol·L-1 NH4SCN溶液分别滴定剩余的硝酸银,所得滴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NH4SCN溶液体积读数/mL 滴定前 滴定后 第一次 0.40 10.38 第二次 0.30 10.32 第三次 0.20 10.41 已知:NH4SCN+AgNO3===AgSCN↓+NH4NO3 ①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步骤Ⅲ操作中,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样品中氯化苄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上述测定结果通常高于氯化苄中氯元素的理论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6H5CH3+Cl2C6H5CH2Cl+HCl (2)①中和NaOH使溶液呈酸性,防止OH—对下一步的干扰 ②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100% ≈74.27% ④甲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能生成多氯代物,Cl2或生成的HCl也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解析 (1)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合成氯化苄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CH3+Cl2C6H5CH2Cl+HCl。(2)①溶液显碱性,则加入硝酸的目的是中和NaOH使溶液呈酸性,防止OH—对下一步的干扰。②铁离子能与SCN-反应使溶液显红色,则在步骤Ⅲ操作中,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③三次实验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分别是9.98 mL、10.02 mL、10.21 mL,第三次实验数据误差大,舍去,则消耗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是10.00 mL,根据方程式可知剩余硝酸银是0.002 mol,所以与氯离子反应的硝酸银是0.005 mol-0.002 mol=0.003 mol,则水解生成的氯离子是0.003 mol×250 mL÷50 mL=0.015 mol,因此该样品中氯化苄的质量分数为×100%≈74.27%。 2.(2018·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为测定某三价铁配合物(化学式表示为Ka[Feb(C2O4)c]·xH2O)的组成,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称取1.964 0 g Ka[Feb(C2O4)c]·xH2O晶体,配制成250.00 mL溶液。 步骤2:取所配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1 mol·L-1 H2SO4 5.00 mL,加热到70~85 ℃,用0.010 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5C2O+2MnO+16H+===10CO2↑+2Mn2++8H2O),消耗KMnO4溶液48.00 mL。 步骤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加热至黄色恰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步骤4:继续用0.010 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步骤3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8.00 mL。 (1)步骤2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3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4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计算确定该三价铁配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将Fe3+还原为Fe2+ (3)5Fe2++MnO+8H+===5Fe3++Mn2++4H2O (4)250.00 mL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C2O)=n(MnO) = ×0.010 00 mol· L-1×48.00×10-3 L×10=0.012 mol,n(Fe3+)=5n(MnO)=5×0.010 00 mol·L-1×8.00×10-3 L×10=0.004 mol,根据电荷守恒,得n(K+)=2×0.012 mol-3×0.004 mol=0.012 mol ,根据质量守恒:n(H2O)=(1.964 0 g-0.012 mol×39 g·mol-1-0.004 mol×56 g·mol-1- 0.012 mol×88 g·mol-1)/18 g·mol-1=0.012 mol,n(K+)∶n(Fe3+)∶n(C2O)∶n(H2O)= 0.012 mol∶0.004 mol∶0.012 mol∶0.012 mol=3∶1∶3∶3 ,化学式为K3[Fe(C2O4)3]·3H2O 题组二 热重分析法确定物质组成及含量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27(4)]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点为样品失重4.0%(即×100%)的残留固体。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x或mPbO2·nPbO,列式计算x值和m∶n值。 答案 根据PbO2PbOx+O2↑,有×32=239×4.0%,x=2-≈1.4,根据mPbO2·nPbO,=1.4,==。 4.在焙烧NH4VO3的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减少值(纵坐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210 ℃时,剩余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 HVO3 解析 NH4VO3分解的过程中生成氨气和HVO3,HVO3进一步分解生成V2O5,210 ℃时若分解生成酸和氨气,则剩余固体占起始固体百分含量为×100%≈85.47%,所以210 ℃时,剩余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HVO3。 5.为研究一水草酸钙(CaC2O4·H2O)的热分解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准确称取36.50 g样品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300 ℃时残留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900 ℃时残留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 (2)通过计算求出500 ℃时固体的成分及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CaC2O4 CaO (2)在600 ℃时,×100%=68.49%,m(剩余)=36.50 g×68.49%≈25 g,从300 ℃至600 ℃时,失去的总质量为32 g-25 g=7 g,失去物质的摩尔质量为7 g÷0.25 mol=28 g· mol-1,500 ℃时残留固体的成分为CaC2O4和CaCO3的混合物,样品中CaC2O4·H2O的物质的量n(CaC2O4·H2O)==0.25 mol,设混合物中CaC2O4和Ca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和y mol,根据500 ℃时固体总质量可得128x+100y=36.50 g×76.16%,根据钙元素守恒可得x+y=0.25,解得x≈0.10,y≈0.15,m(CaC2O4)=0.10 mol×128 g·mol-1=12.80 g,m(CaCO3)=0.15 mol×100 g·mol-1=15.0 g,500 ℃时固体的成分为12.8 g CaC2O4和15.0 g CaCO3。 解析 (1)n(CaC2O4·H2O)==0.25 mol,含有m(H2O)=0.25 mol×18 g·mol-1= 4.50 g,在300 ℃时,×100%=87.67%,m(剩余)=36.50 g×87.67%≈32 g,减少的质量为36.50 g-32 g=4.50 g,故此时失去全部的结晶水,残留固体为CaC2O4;在900 ℃时,×100%=38.36%,m(剩余)=36.50 g×38.36%≈14 g,其中Ca的质量没有损失,含m(Ca)=0.25 mol×40 g·mol-1=10 g,另外还含有m(O)=14 g-10 g=4 g,n(O)==0.25 mol,则n(Ca)∶n(O)=1∶1,化学式为CaO。 热重分析的方法 (1)设晶体为1 mol。 (2)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 (3)计算每步的m余,×100%=固体残留率。 (4)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减少,仍在m余中。 (5)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得mO,由n金属∶nO ,即可求出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