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新航路的开辟带来“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在贸易中心转移、贸易范围扩大和商品种类增多,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是价格革命的表现,排除包含③的ACD。故选B。 2.如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应是 A. 西班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答案】B 【解析】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在1670年达到顶峰,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以后,荷兰逐渐衰落,故选择B;西班牙主要在16世纪强盛,排除A;②所代表的国家一直在增长 ,且在18世纪超过了荷兰,据所学可知②所代表的国家应是英国,在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C;③所代表的国家发展趋势和英国相一致,但速度相对较慢,可知这是法国,排除D。 3.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即“蝴蝶拍--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 选项 蝴蝶拍翅膀 产生的风暴 A 社会风俗的变革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C 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饥 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关于蝴蝶效应的阐释“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说明整个系统联系紧密,美德等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C;社会风俗的变革不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推动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的风暴是经济危机,经济大危机和苏联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不存在根本联系,排除ABD。 4.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A. 商业繁盛的地区 B. 盛产煤炭的地区 C. 邻近河流的地区 D. 电力充足的地区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时间为“19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建立的纺织厂选址就应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项符合题意。A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考虑的因素,排除。C项是自然力限制下的选址考虑因素,与题意不符,排除。 5.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B. 洋务工业取得成效 C.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生丝出口数量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逐渐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与外商企业大量涌入无关,A错误。洋务工业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而材料中的时间是1843-1858年,时间不符,故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在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C 错误。 6.1914一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对这次工业化浪潮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展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B. 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C. 仍然没有独立的工业体系 D. 是清政府放宽民间限制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忙于欧洲战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故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故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民族工业没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是1914年,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7.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 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主要是服务于工业化的目标。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所以D排除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和和平赎买,逐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材料无关,排除掉A。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掉C。 8.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 C. 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D. 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A项“根本上”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集体所有,农民仅是获得了使用权,提高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C项“理性回归”说法错误,从表面上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但与传统社会小农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经济体制改革前,正是因为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说法是错误。 9.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 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答案】C 【解析】材料“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反映了国家1984年后开放14个沿海港城市的影响,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几乎涵盖了整个海岸,故选择C;上海浦东新区并不能涵盖整个海岸,排除A;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也不符合“开放整个海岸"的材料信息,排除B;海南全岛同样与“开放整个海岸”不符,排除D。 10. 1930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发布皓电,称“为提倡国历,转移人民习尚”起见,“国历新年应改为休业五天,即十二月三十一日起至一月四日止”。据此,国民政府行政院通告全国各机关,新年放假五日。材料表明 A. 当时国人都以农历安排生活 B. 政府以放假的形式推广国历 C. 政府开始确定元旦为国定假日 D. 元旦逐渐成为国人的传统节日 【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国民政府行政院通告全国各机关新年放假五日,目的是“为提倡国历,转移人民习尚”,故选B;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开始使用阳历,增加了元旦等节日,A、C、D均不符合史实及材料。 11. 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人数达300万。……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47亿日元,平均每户837日元。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是 A.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军费开支过大 B. 日本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C. 各国加大资本输出冲击日本国内市场 D. 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日本海外市场日益萎缩 【答案】D 【解析】题干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31年,二是范围“世界经济联系”。A、B两项不是世界经济联系角度的原因,C项不符合史实。 12.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 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 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 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 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是罗斯福新政中推行“以工代赈”的具体表现,所以其目的在于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以工代赈”举措不符。 13.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 建立“福利国家” D. 大力发展“新经济”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经济模式,这一模式最大的特征就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发展高科技产业为特征,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放松对经济的干预,A选项排除。罗斯福新政后,西方国家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B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福利保障政策无关,C选项排除。 14.下列有关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国民经济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 两种政策的实行都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 D. 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都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故C项正确;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国民经济;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15.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 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B. 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都是从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角度而言的,所以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而失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把重点放在农业上只适合赫鲁晓夫,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只适合勃列日涅夫,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二者均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6.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世界银行、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①中“妨碍”说法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②④说法正确;③“畸形”说法错误。 17. 某中学史学社团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一位同学收集了以下图片素材撰写历史论文,请给这位同学的论文加上最贴切的主题 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C.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霸主 D.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第一个是世贸组织的标志,这个组织的实质是一个世界性的贸易组织。第二个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标志,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合作组织。第三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宗旨是稳定各国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内,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第四个是世界银行,通过给成员国贷款,以促进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这些都与世界经济发展有关,都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特点,所以B项正确。 18.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 A. 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B. 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C. 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D. 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答案】B 【解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讲究师道尊严是儒家的思想,故乙错误,故B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主张仁,和谐,故甲正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故丙正确,故C项不符合题意。法家主张法治,严刑峻法,故丁正确,故D项不符合题意。 19.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 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 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 D.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B 【解析】A说法颠倒,应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如秦朝焚书坑儒也是如此;C不对,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的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之说;D不对,这与题干“大一统”局面没有关系。故选B。 2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 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这是“全新的创造”,故C正确;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化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故AD错误;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这指的是董仲舒新儒学,故B错误。 21.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工、商皆民生之本” C. “宇宙便是吾心”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考查的是黄宗羲的经济思想,分析选项可知,A选项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B选项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的思想;C选项是陆九渊的“心学”思想;D选项是顾炎武的思想,强调保卫国家民族是天下人都有的责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2.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是,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课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合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利武器 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出现的时间特征以及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可以判断出④表述明显错误,雕版印刷术出现在唐代,宋代开始出现活字印刷术,这与古希腊智者运动的时间特征严重不符,应该直接排除,①②③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特征和题意要求,故选A;④表述错误,排除BC;D不全面,排除。 2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了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可知“紧箍咒”象征封建礼教,“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纲常礼教束缚的思想,故选A;B是理学家的思想境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批判君主专制思想,C错误;D不符合《西游记》的协作特点,排除。 24.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市民文化”是指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文化,是社会底层文化的代表。《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元曲和小说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为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条件下而产生的,均属于“市民文化”形态,故①、③、④项符合题意。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不是社会底层文化的反映,故②项不符合题意。汉赋是统治阶级上层的文化代表,反映的是当时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不属于“市民文化”形态,故⑤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⑤错误,故排除ABC,选D。 25. 2009年7月20日晚,由北京市教委、国家大剧院主办的“国粹新蕾”——民族艺术进校园、京剧进课堂成果汇报演出在国家大剧院登场亮相。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还可以增长一些历史知识,主要是因为京剧 A. 是兼收其他剧种的长处而形成的 B.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C. 继承了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 D. 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还可以增长一些历史知识”,这主要是因为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ACD虽有道理但与题干意思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的戏曲·京剧。 26. 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结合这段材料来看,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评述错误的是 A. 呼应了希腊社会中人的地位日益突出的现实 B. 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尝试 C. 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D. 使人的自我意识从原始宗教的统治下觉醒过来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它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所以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研究和探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研究客观事物和“神”的本质,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智者学派研究的领域则转移到“人”本身以及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上,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7.“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弥补人体的缺陷。”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 ①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②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③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 ④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显示人体的美感”可知,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故②④正确;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与宗教改革相关,故①错误;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的提出是启蒙运动才有的,故③错误;故②④组合正确,故选择B,排除ACD。 28. 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 自然权利说 B. 公共意志论说 C. 社会契论说 D. 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解析】根据“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结合所学,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社会契约建立的,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然权利说”“三权分立学说”,排除AD;卢梭没有提出“公共意志论说”,排除B。 29. 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 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提到,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故①正确。材料也说明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故②正确。由牛顿到爱因斯坦,反映了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故③正确。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属于普朗克量子论,故④错误。故①②组合错误,故A排除。①②③组合正确,故B正确。①②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②③④组合错误,故D排除。 30.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 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B. 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 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 D. 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蒸汽机的大量使用,对煤炭的燃烧,故B正确。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没有焚烧矿物燃料,故A排除。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不是这种现象的出现最早的时期,故C排除。人类对核能的利用,不需要焚烧矿物燃料,故D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31.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近平历史某一专题后的总结,该历史专题的主题是 A. 抗争 B. 探索 C. 屈辱 D. 复兴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框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二框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三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四框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产物。共同体现了中国先进人士不断深入地学习西方,故本题答案选B项;抗争与图片无关,A不选;C项错误,图片不能体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D项与图片无关。 32.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第一、第二、第三代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A. 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 B. 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C. 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D. 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结合所学可知,人民当家做主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而新中国成立时的领导人是毛泽东,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由材料中"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靳放富起来"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集体,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由材料中“继往开来的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结合所学可知,江泽民在邓小平之后成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择A,排除BCD。 3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术语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农村包围城市” ②新三民主义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农村包围城市”、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均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而新三民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指导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无关联,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4.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共的“新三民主义”,即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哪一思想类似 A. 反对帝国主义 B.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 普遍的平等的民权 D. 民族平等 【答案】B 【解析】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就是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去解决民生问题,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反对帝国主义是民族主义,不涉及民生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属于民权主义,不涉及民生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平等属于民族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答案】(1)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海内外市场;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确立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丰富的煤铁资源;先进的手工业技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贫富分化加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启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一“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及所学知识,从劳动力条件分析可知,立法推动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依据所学知识,从资本条件分析可知,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海内外市场;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条件分析可知,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依据所学知识,从1624年制定专利法可知,确立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依据所学知识,从煤铁资源分析可知,丰富的煤铁资源;依据所学知识,从技术条件可知,先进的手工业技术;依据材料一“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 (2)影响,根据材料二可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长,因此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三“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可知,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所学知识,从世界格局的角度分析可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从英国的角度分析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可知,贫富分化加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3)措施,根据材料四“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可知,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材料四“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可知,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启示,根据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可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根据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可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罗斯福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材料三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政策及特点)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剥夺年代”的含义是什么?(政策及弊端) (2)材料二中的罗斯福“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指的是什么?这一调整对当时的美国有何积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在农业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政策调整?1992年南方谈话回答的计划和市场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什么?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1)政策,指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弊端,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后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含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3)政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系: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一“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可知,指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特点,根据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可知,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弊端,根据所学知识,从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分析可知,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后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贡献,根据材料二“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可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影响,根据材料二“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可知,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3)政策,根据材料三“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及所学知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角度分析可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从南方谈话的内容分析可知,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目标,根据所学知识,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分析可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7.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递交复关申请谈起,直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才正式成为WTO的成员。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古巴领导人科斯特罗在2000年指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南北差距加大,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同时,世界经济先后形成了哪几个主要的区域经济集团?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3)从材料二看,中国入世谈判如此艰难,但最终还是成功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入世的影响。 (4)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答案】(1)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的当前表现,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3)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4)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解析】(1)区域经济集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代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根据图二是欧盟的旗帜可知,图二代表欧盟;根据图三“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的签字仪式”可知,图三代表北美自由贸易区。 (2)根据所学知识,从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分析,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的当前表现,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是暂时的,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3)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国与世界两个角度分析可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4)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角度分析可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38.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因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可概括得出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的主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意大利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原有的文化遗存等方面概括。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可得出,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第二小问,由材料“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结合所学知识从信仰自由、社会基础的扩大等方面概括其进步性。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得出卢梭的主张是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根据材料“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得出康德的主张是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本身的解放与人思想的解放两个方面概括其价值意义。 39.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应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摘自《邓小平文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限50字)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限40字)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限50字)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限25字) 【答案】(1)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3)“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4)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解析】(1)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再结合材料一“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使人人都是平等的”可知,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分析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根据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2)贡献,根据所学知识,从毛泽东的革命活动的角度分析,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3)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根据材料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及所学知识,结合港澳回归可知,“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根据材料三“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4)认识,根据材料一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的变化可知,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可知,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