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 数学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 数学 解析版

莆田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上)期中考试卷 高二数学(文)‎ 一、选择题 ‎1.命题p:“∃x 0∈R,x02﹣1≤0”的否定¬p为(  )‎ A. ∀x∈R,x2﹣1≤0 B. ∀x∈R,x2﹣1>0‎ C. ∃x0∈R,x02﹣1>0 D. ∃x0∈R,x02﹣1<0‎ ‎2.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3.设,则 “” 是“”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命题的值不超过,命题是无理数,则( ).‎ A. 命题“”是假命题 B. 命题“”是假命题 C. 命题“”是假命题 D. 命题“”是真命题 ‎5.在等比数列中,已知,则 ( )‎ A.10 B.50 C.25 D.75‎ ‎6.已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 ‎7.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 C. D. ‎ ‎8.在中, ,则等于( )‎ A. B. C. 或 D. 或 ‎9.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则( )‎ A. B. 0 C. 1 D. 3‎ ‎10.在中,角对边分别为,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则( )‎ A. B. C. D. ‎ ‎11.已知满足(为常数),若最大值为,则=( )‎ A. B. C. D. ‎ ‎12.若对任意的x∈[﹣1,2],都有x2﹣2x+a≤0(a为常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3] B.(﹣∞,0] C.[1,+∞) D.(﹣∞,1]‎ 二、填空题 ‎13.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 ‎14.已知点满足,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15.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a+b=__________.‎ ‎16.下表给出一个“三角形数阵”:‎ ‎, ‎ ‎, , ‎ ‎……‎ 已知每一列的数成等差数列;从第三行起,每一行的数成等比数列,每一行的公比都相等.记第行第列的数为,则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如图,在直三棱柱中,,点是的中点.‎ 求证:平面.‎ ‎18.已知函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19.已知实数x,y满足.求ω=x2+y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0.广场舞是现代城市群众文化、娱乐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象征.2017年某校社会实践小组对某小区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进行了年龄的调查,随机抽取了40名广场舞者进行调查,将他们年龄分成6段:,,,,,后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l)计算这40名广场舞者中年龄分布在的人数;‎ ‎(2)若从年龄在中的广场舞者任取2名,求这两名广场舞者中恰有一人年龄在的概率.‎ ‎21.在中, , , 的对边分别为,若,‎ ‎(1)求的大小;‎ ‎(2)若, ,求的值.‎ ‎22.已知数列是递增的等差数列,且, .‎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高二数学(文)‎ 参考答案 ‎1.B ‎【解析】命题p:“∃x0∈R,x02﹣1≤0”为特称命题,其否定为全称命题,‎ ‎∴¬p为∀x∈R,x2﹣1>0.‎ 故选:B.‎ 点睛:命题的否定的注意点(1)注意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是正确写出命题的否定的前提;(2)注意命题所含的量词,对于量词隐含的命题要结合命题的含义显现量词,再进行否定;(3)注意“或”“且”的否定,“或”的否定为“且”,且”的否定为“或”.‎ ‎2.C ‎【解析】命题若“”则“”的逆命题是“”则“”,‎ 所以“若,则”的逆否命题是:“若,则”,‎ 本题选择C选项.‎ ‎3.A ‎【解析】由“”解得或,故“”能使 “”成立;“”成立时,“”不一定成立,所以“”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4.B ‎【解析】命题为假,,‎ 命题为真,是无理数,‎ ‎“”为真命题,“”为真命题,‎ ‎“”为假命题,“”为假命题.‎ 故选.‎ 点睛:若要判断一个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需先判断构成这个命题的每个简单命题的真假,再依据“或”:一真即真,“且”:一假即假,“非”:真假相反,做出判断即可.以命题真假为依据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首先要对两个简单命题进行化简,然后依据“p∨q”“p∧q”“非p”形式命题的真假,列出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5.C ‎【解析】‎ 试题分析:,选C.‎ 考点:等比数列性质 ‎【思路点睛】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既快捷又方便的工具,应有意识地去应用.但在应用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问题时,经常采用“巧用性质、整体考虑、减少运算量”的方法.‎ ‎6.D ‎【解析】,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选D.‎ ‎【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属于中档题.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内涵:一正是,首先要判断参数是否为正;二定是,其次要看和或积是否为定值(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三相等是,最后一定要验证等号能否成立(主要注意两点,一是相等时参数否在定义域内,二是多次用或时等号能否同时成立)‎ ‎7.B ‎【解析】不等式即: ‎ 转化为高次不等式:(x−3)(x+2)(x−1)<0‎ 利用数轴穿根法解得,‎ 本题选择B选项.‎ 点睛:解不等式的基本思路是等价转化,分式不等式整式化,使要求解的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而获得解决.‎ ‎8.D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所以,又,所以,所以或。选D。‎ 点睛: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需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解题时要注意讨论该角的个数,这是解题的难点,应引起注意.‎ ‎9.B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仍成等差数列,则,则 ‎ ‎, ,选B.‎ ‎10.D ‎【解析】依题意,解得,由余弦定理得.‎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考查余弦定理的运用.题目所给已知条件包括一个角和一条边,还给了三角形的面积,由此建立方程可求出边的长,再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得边的长.利用正弦定理或者余弦定理解题时,主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选择恰当的公式解列方程.‎ ‎11.B ‎【解析】画出满足条件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由,解得,将转化为,显然直线过时, 最大, 的最大值为,解得,故选B.‎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中利用可行域求目标函数的最值,属简单题.求目标函数最值的一般步骤是“一画、二移、三求”:(1)作出可行域(一定要注意是实线还是虚线);(2)找到目标函数对应的最优解对应点(在可行域内平移变形后的目标函数,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顶点就是最优解);(3)将最优解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值.‎ ‎12.A ‎【解析】‎ 试题分析:不等式变形为,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 则a的取值范围是(﹣∞,﹣3] ‎ 考点:二次函数性质及不等式与函数的转化 ‎13.(-2,1)‎ ‎【解析】.‎ 点睛:解分式不等式的方法是:移项,通分化不等式为,再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然后利用二次不等式或高次不等式的结论求解.‎ ‎14.3‎ ‎【解析】画出满足条件的平面区域,如图示:由表示过平面区域的点与的直线的斜率,‎ 由,得,‎ 显然直线过时,取得最大值,,‎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是常规的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问题常出现的形式有:①直线型,转化成斜截式比较截距,要注意前面的系数为负时,截距越大,值越小;②分式型,其几何意义是已知点与未知点的斜率;③平方型,其几何意义是距离,尤其要注意的是最终结果应该是距离的平方;④绝对值型,转化后其几何意义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15.‎ ‎【解析】 略 ‎16. 4‎ ‎【解析】观察“三角形数阵”,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第行第 个数为 ,再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第行第列的数为 ,所以 ,当 时,共有 个位置出现,即前20行中这个数共出现了 次,故答案为, .‎ ‎17.(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由直棱柱性质得,再由已知条件 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2)设与相交于点,则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再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结论 ‎()证明:在直三棱柱中,‎ 平面,‎ ‎∴,‎ 又∵,‎ 点,‎ ‎、平面,‎ ‎∴平面,又平面,‎ ‎∴.‎ ‎()设与相交于点,‎ 连接,‎ ‎∵、分别是、中点,‎ ‎∴,‎ ‎∵平面,‎ 平面,‎ ‎∴平面.‎ 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 ‎(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 ‎18.(1) ,单调增区间(2)‎ ‎【解析】试题分析:(1)由降幂公式与倍角公式,及辅助角公式,化简函数.再由,解得单调递增区间。(2)由,及解,再由和角A余弦定理和均值不等式,可得,要注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所以。‎ 试题解析:(1)函数变形,即,令,解得,所以单调增区间 ‎(2), 所以 ‎ 解得,又,在△中, ,等边三角形时等号成立,所以,又因为是三角形所以,所以。‎ ‎19.(1)13,0.8;(2)3,.‎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关键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求最值.(1)目标函数看作区域内的点到原点距离平方的最值;(2)表示过(−1,−1)以及区域内的点的直线的斜率.‎ 试题解析:‎ 由已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 ‎ (1) ω=x2+y2表示区域内的点到原点距离平方的最值,所以最大值为B的原点距离的平方,为;最小值是A的原点距离的平方,为1.‎ ‎(2) t=表示过(−1,−1)以及区域内的点的直线的斜率,所以最大值为与C连线的斜率为,最小值为与A连线的斜率为;‎ 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标准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 ‎20.(1)30;(2).‎ ‎【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样本容量为40,由条形图可求得的频率和为,所以n=频率样本容量。(2)由直方图可知,年龄在有2人,分别记为,在有4人,分别记为.采用枚举法,可知总共情况是15种,满足条件的是8种,所以概率为。‎ 试题解析:(1)由表中数据知,这40名广场舞者中年龄分布在的人数为.‎ ‎(2)由直方图可知,年龄在有2人,分别记为,在有4人,分别记为.‎ 现从这6人中任选两人,共有如下15种选法:,,,,,,,,,,,,,,,,‎ 其中恰有1人在有8种,‎ 故这两名广场舞者恰有一人年龄在的概率为.‎ ‎21.(1)(2), 或, ‎ ‎【解析】试题分析:(1)先根据正弦定理将边角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再根据三角形内角范围求的大小(2)由余弦定理得,代入得,解方程组可得的值.‎ 试题解析:解:(1)由已知得 ‎∴‎ ‎∵‎ ‎∴‎ ‎∵‎ ‎∴, ‎ ‎(2)∵‎ 即 ‎∴‎ ‎∴‎ ‎∵‎ ‎∴, 或, ‎ 点睛: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第二步: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第三步:求结果.‎ ‎22.(1) (2)‎ ‎【解析】试题分析:(1)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得,即可求得, ;(2)由(1)得 ,则可得 .‎ 试题解析:‎ ‎(1)设 ‎ ‎ ‎(2)的前项和为 ‎ ‎ ‎ ①‎ ‎ ②‎ ‎①-②得 ‎ ‎ ‎ ‎ ‎ 故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之处有:‎ 利用方程思想建立方程组求得首项与公差 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