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0届高三开学模底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大同市2020届高三开学模底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大同市2020年高三开学模底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书面语有文言与白话之分。一般而言,文言与白话的区别,主要在于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大部分汉语史研究者认为,先秦时期的书面语与口语基本一致,汉魏以后二者出现分离现象,即口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新变化,而书面语仍然以先秦典籍中的词汇、语法、句法等为标准,这就形成了文言。白话相对于文言而言,与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大约萌芽于汉魏之际。魏晋以后,尤其到了唐代,文白分野渐趋明显。‎ 古白话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累,至宋代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有两个表现:其一,口语向书面语领域的“渗透”加速,同时代的口语大量出现在书面语中;其二,口语进入书面语,涉及的文体进一步扩展,文学作品之外,以文言为主要载体的儒学及史学著作中也出现了白话。由此而始,古白话突破了文言的藩篱,渐渐登上大雅之堂。‎ 大量口语词、方言词进入文学语言,是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之一。经过文学作品的传播,这些词汇与原有的普通词语渐渐取得并存的地位,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显示出不同的生命力。这一特点在宋代的诗、词、文中都有所表现。人论宋诗,皆曰“以文为诗”,而口语入诗正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词在宋代的繁荣,也使口语进入书面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宋代文学的各种文体,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口语化的特色。除了文学作品,更值得重视的是,受禅宗语录影响而产生的宋儒语录以及史学著作等非文学作品,也开始大量使用白话,形成对正统文言语体的重大突破。文言何以成为正统?就在它与儒家思想紧密联系,它是儒家原典本有的语体,继而成为儒家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宋儒语录与史著中出现白话,无疑大大动摇了文言的正统地位。‎ 白话书面语在宋代多种文体中大量涌现的同时,相关的语言理论也有了显著的发展,说明这种语言现象带有“自觉”意识。书面语脱离口语毕竟不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人为地制造了阅读的障碍。早在文言势力强大的汉代,王充就针对书面语脱离口语的状况,倡导“文字与言同趋”,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言文一致”。唐初,史学家刘知几也强烈批评当时史官著史严重脱离口语,不仅在语言风格上“失彼天然”,而且还关系到史书记载的真伪,“华而失实,过莫大焉”。‎ 到了宋代,在由雅入俗的文化变革中,“文字与言同趋”的观点渐入人心,明显影响了士人的语言观念和书写习惯。不少诗词作家在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上,都有明确的理论表述。宋代儒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在继承王充、刘知几语言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文字与言同趋”的观点。朱子根据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明确把文字分两种,一种是“说”出来的,即与口语保持一致的书面语;一种是“做”出来的,即脱离口语的书面语。他认为先秦的诗文皆与口语接近,是“说”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他说:“古人文章,大率只是平说而意自长,后人文章,务意多而酸涩。如《离骚》,初无奇字,只恁说将去自;是好。后来如鲁直,恁地着力做,却自是不好。”‎ 综观之,古代汉语书面语发展到宋代,已然形成文白对立的形势。一方面,作为正统语体的文言在多种文体的书面语领城仍然固守着自己的阵地;但另一方面,口语向各种书面语领域的“入侵”也在全方位地展开。在有的领城,比如史学书面语中,文言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文学领域,白话已渐呈兴盛之势。‎ ‎(摘编自《宋代文白消长与小说语体之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汉语史研究者认为,文言是未随时代变化,以先秦典籍中的词汇、语法等为标准的语体。‎ B. 汉魏以后文白逐渐分野,唐代尤为明显,到宋代,白话逐渐向书面语渗透,登上大雅之堂。‎ C. 文言之所以是正统,是因为它是儒家原典的本有语体,且它和儒家思想的联系非常紧密。‎ D. 朱熹进一步发展了“文字与言同趋”的观点,他明确把文字划分为书面语与口语两种语体。‎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时间顺序阐述了古代文言和白话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口语的关系。‎ B. 文章用宋代不同体裁的作品证明了白话在宋代已经渗透到文史领域。‎ C. 文章纵向阐述了“言文一致”这一语言理论从汉代、唐朝到宋朝的发展过程。‎ D. 本文用“分总”结构,旨在强调写文章不能一味模仿古人而排斥时代语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书面语与口语始终保持一致,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文言、白话分野的现象。‎ B. 古人“文字与言同趋”这一语言理论,意强调书面语应该与口语保持致。‎ C. 如果史官们一直采用文言记录史实,有可能会使史书失去本应有的真实性。‎ D. 朱熹反对一味模仿古文,反对学习那些“说”出来的与口语接近的先秦诗文。‎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辨析。本题A项,“汉语史研究者认为”错误,原文是“大部分汉语史研究者认为”,这样选项遗漏了限制词“大部分”,就扩展了范围,另外“文言是未随时代变化”也错误,原文说“而书面语仍然以先秦典籍中的词汇、语法、句法等为标准,这就形成了文言”,可见这里只是说产生了文言,并不能说“文言是未随时代变化”。‎ B项,“汉魏以后文白逐渐分野,唐代尤为明显,到宋代,白话逐渐向书面语渗透,登上大雅之堂。”错有两处:一是“尤为明显”,原文是“渐趋明显”;二是“到宋代,白话逐渐向书面语渗透,登上大雅之堂”错误,原文是“其一……,其二……由此而始,古白话突破了文言的藩篱,渐渐登上大雅之堂”,可见“两个变化后才开始”渐渐登上大雅之堂”,还需要一个过程或条件“古白话突破了文言的藩篱”,遗漏了过程。‎ D项,“他明确把文字划分为书面语与口语两种语体。”错误,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可判断朱熹是把文字分为“说”出来的与“做”出来的两种,两者都是书面语。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D项,“旨在强调写文章不能一味模仿古人而排斥时代语言。”错误,本文的主旨并不在于“强调写文章不能一味模仿古人而排斥时代语言”,而是原文最后一段第一句,即“古代汉语书面语发展到宋代,已然形成文白对立的形势。”。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反对学习那些‘说’出来的与口语接近的先秦诗文。”有误,根据原文朱熹并不反对学习先秦古诗文,这种“说”出来的文字,恰恰是他倡导的。他只是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编制本规划。‎ ‎——(摘自2019年2月18年《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材料二:世界四大湾区 世界四大湾区2018年经济数量对比分析 ‎——(资料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WIND,地方政府统计局)‎ 材料三: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世界500强聚集,民营企业多,人均GDP是全国的2.5倍。对外贸易总额、利用外资总额等重要经济指标已和国际三大湾区处于同一行列。‎ 大湾区有三大天然良港,按货物吞吐量算,深圳港排世界第3、香港排第5、广州港排第6;大湾区是铁路、航空的重要枢纽,交通方面有堪称世界奇迹的港珠澳大桥,香港和广东也高铁相通。可以说,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高速、轨道系统等快速交通网络,有泛珠三角区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腹地,是世界物流量最大区域。‎ 国家将广一深一港科技创新走廊定位于世界级创新中心主要承载区。据统计,大湾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居全国第一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56%,深圳市R&D比重超过4%,有华为、腾讯等世界级创新企业。大湾区还是中国国际化水平最高和全球投资最活跃区域之一。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澳门正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一国两制、CEPA、粤港和粤澳合作机制已运行多年,目前香港与内地之间每天有近70万人次跨境往来,世界上没有两个城市之间如深港一样,跨境往来成为工作生活的常态。粤港澳大湾区11城区位分工明确,特色明显,优势互补。‎ ‎——(摘自《粤港澳大湾区:起点、痛点与奇点》中国网2018-07-03)‎ 材料四:粤港澳三地属于不同关税区域,由于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的差异,各类要素难以实现完全自由流动,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湾区城市群之间资源整合相对不足,发展协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长期存在“龙头之争”。在一国两制条件下,让湾区城市形成“融合”发展态势,破除行政和制度壁垒,让要素顺畅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有机整体以提升效率、释放更强功能,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摘自《大湾区2035年目标来了》,经济观察报,2019年2月1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B.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是世界三大湾区。粵港澳大湾区尽管在面积、人口、GDP总量等维度已经超过三大湾区,但在发展质量上,如人均GDP却远远低于三大湾区。‎ C. 每日跨境往来成为部分深港居民工作生活的常态,这种两个城市间往来的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D. 粤港澳三地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因而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也不相同,各类要素无法实现完全自由流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将进一步促进港澳地区与内地的交流和融合,并且将给香港澳门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机遇。‎ B. 世界四大湾区均有各自的经济重点,其中,电子互联网产业成为四大湾区的核心竞争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只要大力发展电子互联网产业,就能赶超其他三大湾区。‎ C.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世界物流量最大的区域,这得益于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高速、轨道系统等快速交通网络,还拥有作为其重要腹地的泛珠三角区域。‎ D. 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如果能让湾区城市形成“融合”发展态势,那么就可以使粤港澳资源配置更优化,形成有机整体后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释放更强功能。‎ ‎6. 请结合材料,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所具备的三点发展优势。‎ ‎【答案】4. C 5. B ‎ ‎6.‎ ‎ ①国家支持优势:大湾区建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此,国家专门制定发展纲要具体指导该地区的发展建设。②经济资金优势: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部分重要经济指标已和国际三大湾区处于同一行列。③地理位置优势: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珠三角九市与港澳相连,海陆空交通便利,是世界物流最大区域。④科技创新优势:大湾区创新能力突出,拥有超过1.89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⑤国际化水平领先优势:香港和澳门都是内地链接世界的重要窗口。⑥人口优势:该地区拥有6000多万人口,这些都是大湾区发展的潜在力量。‎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A项,说“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B项,“粵港澳大湾区尽管在面积、人口、GDP总量等维度已经超过三大湾区”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粵港澳大湾区GDP为1.36万亿美元,排在东京湾区1.8万亿美元和纽约湾区1.4万亿美元之后。‎ D项,“因而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也不相同,各类要素无法实现完全自由流动。”说法有误,材料四的表述是“粤港澳三地属于不同关税区域,由于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的差异,各类要素难以实现完全自由流动……”,可知选项把“由于”换成“因而”,原因换成了结果,因果倒置;把“难以实现”换成“无法实现”表述绝对。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B项,“粤港澳大湾区只要大力发展电子互联网产业,就能赶超其他三大湾区。”说法绝对,其中“只要……就……”充分条件表述绝对,根据材料推断应这样表述“粤港澳大湾区要想赶超其他三大湾区,不能不发展电子互联网产业。”。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定向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题,题目要求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所具备的三点发展优势。最后结合材料中提到奥港澳大湾区在发展优势方面的相关语句,根据材料一的相关语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编制本规划。”和标题《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可以归纳出第①点;根据材料三“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世界500强聚集,民营企业多,人均GDP是全国的2.5倍。对外贸易总额、利用外资总额等重要经济指标已和国际三大湾区处于同一行列。”,可归纳出第②点;根据材料三“大湾区有三大天然良港,按货物吞吐量算,深圳港排世界第3、香港排第5、广州港排第6;……有泛珠三角区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腹地,是世界物流量最大区域。”句,可归纳出第③点;根据材料三“国家将广一深一港科技创新走廊定位于世界级创新中心主要承载区。据统计,大湾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居全国第一位,……有华为、腾讯等世界级创新企业。”句,可归纳出第④点。最后在概括时要从国家政策支持、自身的资金、地理位置、科技创新等方面概括出三点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帽子给我戴正了 刘正权 协警也是警察,你们给我记好了!局长说完这话,走到队列左侧,冲最边上的陈大华瞪圆双眼,举手,敬礼,然后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有人想笑,却没敢笑出来。,‎ 局长正就警容警纪警风做训示呢。‎ 陈大华努力去正头顶的警帽,他头小,警帽总是不愿意配合他的脑袋,自然正不起来。‎ 上岗第一天,就在局长那留下不好的印象,陈大华有点沮丧。‎ 队长是知根知底的,队长在分配陈大华执勤点时安慰说,工作态度端正,比警帽戴得正,更有说服力。‎ 陈大华这才宽了心。‎ 春节期间,像鸟儿归巢,在外地上班务工的人全部回来了,车多人多,警力严重不足,协警就成了传说中的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通常是一个警察带三四个协警镇守交通要道。‎ 主要是查酒驾,醉驾。‎ 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想要如同队长所说的工作态度端正,毕竟不那么容易,好几次敬礼完毕,人家车窗摇下,探出一个脑袋,热热落落骂一句,陈大华你狗日的啥时眼睛近视了?‎ 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说狗日的买车都不晓得请我喝顿酒。‎ 小县城规矩,买车是大事,跟搬新家一样,要请喝酒的。‎ 陈大华意思很明显,公是公,私是私。‎ 不是所有人都守规矩的。‎ 初一走父母,初二走丈母,长辈面前,不好放肆。初三初四初五,敞开喝酒的日子,有亲朋故旧知道陈大华所镇守的街道在哪儿,喝酒时就打好了算盘,到时迎着那条路走,陈大华自然晓得网开一面。‎ 偏偏,网在那支着,别说一面,半面都没开。‎ 自投罗网,简直是,好几个熟人因为酒驾,抓了现行。‎ 还让人过节不?‎ 陈大华正一下头顶的警帽,就是要让人好好过节,才这么严的。‎ 你一个协警,不信你能给人敬一辈子的礼!有人这么口不择言骂他。确实,协警中很多人干着干着,因为没有指望转正,加上得罪人,悄悄谋了新的出路。‎ 协警也是警察!陈大华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以画外音的方式。‎ 事是在初五早上出的。‎ 值了通宵班的陈大华正准备下班,换班的同事已经在街对面冲他招手,示意他可以走人了。一辆白色轿车疯了般从右边抢过来,绿灯数字明明白白显示只剩下一秒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所有小孩都熟知不过的道理,身为司机怎么可以犯浑。职业习惯令陈大华一边挥手一边上车道上阻拦,示意对方暂停。‎ 暂停的却不是那辆轿车,是陈大华的思维。‎ 随着一声脆响,陈大华整个身体被撞得腾空飞起来,刚落地随着惯性一个侧滚,惨了,后面一台越野车再度碾上他的腰身。‎ 事故现场,局长发现一个特别反常的现象,陈大华的身体都支离破碎了,警帽却端端正正戴在头上,他的手,以敬礼的姿势呈现在大家眼里。队长告诉局长,为了把帽子戴端正,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 肇事车辆被抓住,白车司机解释是,他的车辆不小心刮擦了后边的越野车,想要逃避赔偿才加大油门抢红绿灯的。‎ 越野车司机确实因为追着前面车辆讨要说法才对陈大华造成的二次碾压。‎ 看似站得住脚的解释在局长那儿遭到质疑,局长早先干过刑警,白色轿车司机那话太经不起推敲,眼下车辆都购买了强制险,别说一点刮擦,就是撞了车,也犯不着逃逸,有保险公司理赔的。‎ 醉驾?肯定不是,司机身上没酒气。‎ 莫非是?局长心里一个激灵。‎ 检测结果跟局长怀疑的一样,毒驾。‎ 在给陈大华追认英雄的会议上,有网站记者提出质疑,一个协警,而且是走在下班路上,追认英雄,合适吗?‎ 协警也是警察,请你给我记好了、人民警察的责任担当,有上下班之分吗?局长的声肯猛地提高八分,走到那个记者面前,瞪圆双眼,举手,敬礼,跟着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帽子,我有戴吗?记者摸了摸光秃秃的头顶,这么情绪化的人,怎么当上的局长。‎ 是说你无冕之王的帽子呢!队长上前,轻轻补上一句。‎ 我不过是个网站记者啊?‎ 网站记者也是记者!‎ 队长拍拍手中的警帽,端端正正戴上头顶,会议结束,得出警了。‎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帽子给我戴正了”为题,强烈的命令语气,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将小说的意蕴引向深处: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 B. “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为后文陈大华殉职及局长的敏锐做了铺垫。‎ C. 队长是个次要人物,但总是在适当的时机,以最少的语言,或安抚部下,或反映下情,或阐释、传达局长的未尽之育、言外之意,精当而细致。‎ D. “他们这种五线城市”,是故事展开的环境,主人公陈大华的遭遇与这里的区位特点和人际关系特色有一定的关系。‎ ‎8. 小说中的陈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9. “协警也是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答案示例:①爱岗敬业。他虽只是一名五线小城的不在编协警,但兢兢业业,责任心强,交班之后不忘职责,不幸殉职;为维护道路安全,他坚持原则,决不徇私,即使是熟人亲朋违章,他也不会“网开一面”。②严于律己。为保持警容严整,头小的他在帽子里缝制两道松紧带来箍住警帽,将警帽戴正。③待人和善。在执法过程中,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和熟人随和地说笑,哪怕有人口不择言骂他,他也只在心里顶撞。 ‎ ‎9. ①第一次是在陈大华上岗第一天,局长对协警做训示时提到的,意在提醒协警们应该有正确的身份定位。该句位处小说开篇,既交代了主人公身份,又立刻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②第二次是陈大华的内心独白。对责难他严格执法的人,他不当面顶撞,表现了他既坚持原则又待人和善的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③第三次是局长对网站记者说的。这是对社会上轻视协警,以身份评判人的不良风气的批评,有力地表现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A项,“又将小说的意蕴引向深处: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更深的意蕴不是“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而是“无论是谁,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站正自己的立场”。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核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小说中的陈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人物身份、职业及各种细节入手,解答本题主要根据相关情节内容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本文主要通过陈大华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来叙述的。例如他的身份只是一名五线小城的不在编的协警,但他兢兢业业,再交班之后不忘职责,最终不幸殉职的事,可见其爱岗敬业;从“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探出一个脑袋,热热落落骂一句,陈大华你狗日的啥时眼睛近视了?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可见其待人和善;从队长告诉局长的侧面描写,说“为了把帽子戴端正,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可见其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题目要求简要分析“协警也是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的不同作用。然后要到文中找到这三处,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这句话是谁说的、对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反映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现怎样的主题等。最后结合语句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内容上第一次在文章第一段的首句话,结合下文知是陈大华作为协警上岗第一天,局长对协警做训示时提到的,意在提醒协警们应该有正确的身份定位。第二次在文章第二十二段,结合下文“陈大华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以画外音的方式。”知这句话是陈大华的心理独白,根据上文可知此话是针对责难他严格执法的人的无声反驳,表现了他是个坚持原则又待人和善的人。第三次在倒数第六段,结合上文可知是局长在给陈大华追认英雄的会议上,面对网站记者的质疑,而对网站记者说的。结合下文,可知此次表现小说的主题:对社会上轻视协警,以身份评判人的不良风气的批评。‎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特点。‎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②找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育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各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寇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大尉司马宣王①,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维迟,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召诸军征蜀。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出其右,司马师纂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还,曰:“贼未可击。”艾怒:“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葬。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日:“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②之徒,已殄灭矣。”又日:“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注】①司马宣王,即司马懿(179一251),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②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 B. “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C. “关内侯”,爵位名,是古代君王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有封地,并有征收封地内租税的权利。‎ D. “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蹇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尉府属官。‎ B. 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 C. 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 邓艾绥纳降附,受到称赞。进人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恢复旧业,受到蜀人称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答案】10. D 11. C 12. B ‎ ‎13. (1)姜维现在突然杀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当渡河来攻,然而他却不架浮桥。这是姜维让廖化牵制我们,使我们不能回撤的计策。‎ ‎(2)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经被杀光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结合文本理解意思,这段话是说“任都尉学士时,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不适宜做主管文书的官吏,于是做了稻田守丛草吏。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湖,就筹划安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嘲笑他”,本题“为”是动词,“都尉学士”是官名,是“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稻田守丛草吏”是官名,三国魏置,掌军垦屯田事,是动词“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C项。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说“关内侯”“有封地,并有征收封地内租税的权利”错误,“关内侯”的爵位名应是赐予而非封授,以示恩德,多为虚名无实际封地。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B项,“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错,原文是“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维迟,淮因西击羌。……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由此可知应是料定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而非选项所说的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卒”,是通假字,同“猝”,突然;“法”,名词作状语,按照兵法;“作”,架;“持”,对抗、对峙;“令”,使。(2)中的“赖”,副词,幸亏;“遭”,遇到;“某”,我;“故”,所以;“之徒”,那样的人,“其”,代词,那,那样;“殄灭”,消灭,灭绝。‎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从小就失去父亲,以帮农民养牛为生。读到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于是自己取名叫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亲戚中已有叫此名字的,所以他改掉了这个名字。任都尉学士时,因为有口吃的毛病,不适宜做主管文书的官吏,于是做了稻田守丛草吏。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湖,就筹划安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嘲笑他。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见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认为邓艾很特别,征召他作自己的属官,迁任尚书郎。‎ 嘉平年间,与征西将军郭淮一起抵御西蜀将领姜维的进犯。姜维撤退后,郭淮想趁机向西袭击羌地。邓艾说:“敌兵撤退得不远,也许还会返回来,应当把各军分开防守,来预防意外情况。”郭淮就留下邓艾驻守在白水以北。三天以后,姜维派遣廖化领军从白水南岸逼近邓艾扎营。邓艾对众将说:“姜维现在突然杀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当渡河来攻,然而他却不架浮桥。这是姜维让廖化牵制我们的计策,使我们不能回撤。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离邓艾兵营有六十里,邓艾当夜悄悄率军直接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来攻,但邓艾抢先占据了洮城,魏军得以避免失败。朝廷赐予邓艾关内侯,加官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天,朝廷下令各路大军攻打西蜀。这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小路进军在荒无人烟的山中跋涉七百余里,一路上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全军濒临灭亡的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从山上滚落。众将士都攀木缘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还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率兵从左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一同退回来说:“敌人不可以击破。”邓艾大怒道:“生存与死亡,全在此一举,怎么有‘不可’的说法!”要将他们斩首。二人又率兵快马返回和蜀军再战,终于大破蜀军。‎ 邓艾到达成都,刘禅率领群臣反绑自己,把棺材装在车上,来到邓艾军前投降。邓艾手持符节,解开刘禅的绳索,烧掉棺材,接受了他的投降并宽恕了他。邓艾督查约束将士,不许抢掠百姓,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众,让他们恢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他。邓艾命人在绵竹修筑高台筑成京观,用来彰显战功。魏国阵亡士卒都与蜀国战死士卒一起埋葬。邓艾极力夸饰自己,对蜀国的士大夫说:“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经被杀光了。”又说:“姜维自然是一时的英雄,与我相遇,所以陷入困境。”有识之士都讥笑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刘秀才 许浑①‎ 三献②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鄂杜③花。‎ 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 ‎【注】①许浑:早年屡试不第,直至42岁才考中进士。此诗作于诗人早年应考途中。②三献: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楚厉王、楚武王,均不被认可。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壁,并将玉壁命名和氏以表彰卞和。③鄂杜:郭县和杜陵,代指京都。‎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中的“三献”暗指诗人多次科考不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 B. 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走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 C. 诗歌颈联描写诗人夜航所见:水中千点萤光被船灯照后变暗,沙滩上的宿雁被桨声惊飞。‎ D. 诗歌写景富有艺术性,颔联两句形成暗与明、冷与暖的对比,颈联则由近及远、以动衬静。‎ ‎15. 诗人为什么“望见乡山不到家”?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1)诗人参加科考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客居他乡,无心回家;(2)诗人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3)表达了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走,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定决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走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分析错误,诗歌第四句“广陌春期鄂杜花”,是诗人对在秋天分别后的行程的设想,诗人想从大路出发,在春暖花开之时到达京都,可见选项的“并在那里赏花。”错。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题目要求简要概括诗人“望见乡山不到家”的原因。首先在诗中找到“望见乡山不到家”,是诗歌尾句,然后联系上文来分析,由诗的首联“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结合注释一可以知道,诗人是因为科考屡试不第,天涯漂泊,客居异乡,无心归家;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诗人想从大路出发,在春暖花开之时到达京都,可见诗人因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可见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走,“不到”一词可见诗人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定决心。这些都是原因,加以概括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一文中称赞圣人,说虽然他们超出众人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得虚心而好学;同时批评当时的普通人,尽管远不如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于谦《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李白《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达期待施展抱负的愿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犹且从师而问焉 (2). 而耻学于师 (3).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 岂余心之可惩 (5). 闲来垂钓碧溪上 (6). 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犹且、焉、耻、体解、惩、垂钓、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当表情包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悄然生成、蔓延,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情达意。‎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__________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___________、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也许有人认为,( )。其实,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__________。‎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___________。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推波助澜 累赘 俯拾即是 遏止 B. 兴风作浪 繁杂 应接不暇 遏止 C. 兴风作浪 累赘 应接不暇 遏制 D. 推波助澜 繁杂 俯拾即是 遏制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较为明显,台湾地区症状略轻。‎ B. “语言癌”症状在大陆略轻,台湾地区症状较为明显。‎ C. “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 D. “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略轻,大陆症状较为明显。‎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B.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C.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D.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推波助澜:比喻助长事物的声势以扩大影响(多含贬义)。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此处主语是电视网络,结合语境“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此处应选“推波助澜”。第二处,累赘:形容文字繁复或语言啰唆。繁杂:事情多而且杂乱。结合语境“电视记者吐出的话语”分析,此处选用“累赘”。第三处,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来多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此处的主语是例子,再根据语境“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分析,此处选用“俯拾皆是”。第四处,遏制,强调阻止的过程。遏止,强调结果。结合“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和后面语句分析,此处选用“遏止”。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答题。选文共三段,第一段叙述台湾媒体提出的“语言癌”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的问题。第二段列举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第三段则提出治愈“语言癌”的具体措施。本题要补写的句子在第二段,这一段先说台湾学者对“语言癌”症状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然后有人提出异议,最后指出“语言癌”症状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要我们补写的正是有人提出的异议,结合语境“也许有人认为,……其实,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可判断应是先说台湾再说大陆,这样就可排除A、B两项;再者,根据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可判断应是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可排除D项。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在短时间内升温,然后才会引起关注;二是先“关注”后“热议”;三是句式杂糅,最后句陈述原因,既用了“因”,又用了“所致”。这样A项、C项,都犯了语序不当的语病;B项,句式杂糅,最后句陈述原因,既用了“因”,又用了“所致”,可删去“所致”。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字短语概括5G网络的特点,不超过20字。‎ 在5G网络下,用户可以每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它的峰值下载速度可以达到20G/秒,未来我们只需要一个显示器就可以上网了。随着技术的发展,5G可以为更多的应用提供网络。5G网络可以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这些领域要求在高速中保证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及时反应,而5G网络能够达到1毫秒的时延,甚至更低,完全可以为高速运行提供支持。5G网络可以让某些智能设备一周或者一个月进行一次充电,这将极大的提高我们的使用体验以及增加更多的设备到万物互联的大家庭。‎ ‎【答案】速度更快时延更低功耗更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特别是材料中提到的5G网络,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其次要明确题干要求的是概括5G网络的特点。本语段划分为三层,第一句话为第一层,是说5G网络下载速度快;第二三句话为第二层,是说5G网络能够达到1‎ 毫秒甚至更低的时延应用于多个领域;最后一句话为第三层,5G网络可以让某些智能设备充电周期延长,强调能耗低。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写出三个四字短语,对5G网络的特点进行概括。‎ ‎【点睛】“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特点是“化繁为简”。“压缩语段”的题目,注重体现思维的外化,也就是说,不论何种形式的语段压缩,其本质都是对语段主旨和内容的准确把握。‎ 其中,1、叙事性语段的压缩: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来概括信息。记叙的要素主要指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份等)、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 ‎2、描写性语段的压缩:要抓住所描写的景物,景与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 ‎3、议论性语段的压缩:要抓住议论的话题、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得出的结论;‎ ‎4、说明性语段的压缩:要抓住被说明的事物的主要特征、范围、说明的目的等。‎ ‎21.某中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结合下图写一段解说词,介绍红军长征的大致经过和精神。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选自《红军长征路线简笔图》)‎ ‎【答案】答案示例:红军长征起于瑞金止于延安,行程二万五千里。途中,将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无数次战役,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它体现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某中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结合下图写一段解说词,介绍红军长征的大致经过和精神。”“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 字。”。然后要明确解说词就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的一种说明文体。这就告诉我们解说词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口语化、具有选材和感染性。解答此题就要关注箭头的指向或包括的地点,注意表述的先后顺序。本题要求介绍红军长征的大致经过和精神。所给的图是“红军长征路线简笔图”,从箭头的指向来看,可以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叙述,起点是瑞金,终点是延安,图中方框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这就要求考生在转述的时候,要把方框的具体内容补充到每一个相关的经过中去。至于长征精神要调动学生对于长征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和所表现的民族精神等。最后要注意字数限制,把长征中重要战役表述出来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为什么而奋斗,70年如一日:一腔热血赢得一场胜利,一个身影成就一段传奇,一个名字铭记一种精神,两弹一星引爆一个时代,18个手印变革一种制度,两袖清风团结一个民族,千万身躯捍卫家园平安,时刻坚守抗击病毒入侵,舍身忘我撑起民族脊梁。我们永远铭记,正是这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七十年。未见春华,哪得秋实,奋斗是通往梦想的通行证。‎ 以上材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宣传片《致敬最美奋斗者》的片头语,它触发了你对青春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岁月可回眸,青春需奋斗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奥斯特洛夫斯基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美好的岁月应当做一些美好的事情,而不是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不要让遗憾伴随我们的整个青春,甚至一生。‎ 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金曲歌王萧敬腾在娱乐圈的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在他巨大的成功背后,是15岁开始学习爵士鼓每天坚持苦练10个小时;是16‎ 岁已是台北知名爵士鼓鼓手却还在努力地学习着钢琴、吉他、萨克斯和声乐;是17岁还是学生的他为了获得登台演唱的机会,放学后四处赶场奔波到深夜。正是他在音乐上的不断学习积淀和不懈努力坚持,2013年他拿下了第24届金曲奖国语歌王。这是奋斗的青春馈赠给他的礼物。‎ 去年夏天,我报考高级中学,不幸落榜。我开始反思过去的近十年里我的所作所为一一那是一段在青春的叛逆里迷茫的岁月。在二中的这一年里,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奋斗的重要性。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既然不甘于现实,那我选择迎头赶上,只要时间还来得及,只要努力奋斗,青春岁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 无热血,不少年;无奋斗,不青春!‎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句话:你哭过最惨的一天一定成长了不少吧。我想是的,正因为经历过中考惨痛的失败,我懂得了所有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才能有始有终,得到最美的结局。所以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不能一步错,步步错。当然,最怕的不是犯错,而是你改正时发现早已错过了最佳期限。‎ 每个人的青春是公平的。无论你的青春是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还是轰轰烈烈,辉煌一世。青春只有一次,错过了,也就失去了。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怎能不好好珍借?青春岁月里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把它作为青春的支点,不懈奋斗,才能在人生的长河中一次次击起耀眼的浪花。我们的青年时代,应该是充满激情的时代,千万不要在青春岁月里因意惰而失败。新时代已经来临,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如此美好的新时代里更应该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艰苦奋斗。用我们奋斗的激情去感染同胞,用我们的成功来强盛国家。相信未来引领新时代的我们前途似锦!相信走在伟大复兴路上的青春中国大道其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宣传片《致敬最美奋斗者》的片头语,它触发了你对青春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考生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青年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来阐发自己对青春时代的思考。写作要抓住材料的主旨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推出的宣传片《致敬最美奋斗者》的片头语,材料围绕正是为我们祖国而奋斗一个个杰出的身影,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七十年。抓住结尾主旨句“未见春华,哪得秋实,奋斗是通往梦想的通行证”,材料不难,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立意行文应围绕“青春时代奋斗”展开。如“它触发了你对青春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青春时代”有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构思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或写议论文,或写记叙文。如写议论文,可以从名言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背后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如写作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件或几件能关于青春奋斗的事件来写,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审题】本题是一道含有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命题有突出培养学生的立足自身,放眼时代的指向。其特点: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有对材料的解剖,也需围绕名言发散引申。材料都强调了奋斗的重要性,由于不少考生一时弄不明白青春与奋斗的关系,总之,“活”,是这道题的最大特点。不管怎么说,相信“活”一点的考生应该能写出有思想、有文采的好文章来!‎ 材料梳理。材料重点叙述我们祖国正是因为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七十年。奋斗是青春通往梦想的通行证。。‎ 参考立意:‎ ‎1、在新时代,新一代青年应该要脚踏实地,自强自立,奋斗不息,砥砺前行。2、在新时代,新一代青年要担当起历史责任,为新时代掌握本领,奋斗不息。3、在新时代,新一代青年,要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实现青春的价值。‎ 结构层次:‎ ‎《岁月可回眸,青春需奋斗》以题记点题,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用“金句”,提出观点。接着援引名言、典例,形成事实论据,证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选择奋斗也就选择了收获。然后现身说法,不拘于细枝末节,强调感悟收获,肯定青春奋斗的意义。最后小结升华,呼应前文,并将个人奋斗的意义与国家民族的兴旺联系起来。凸显了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素材:‎ 理论素材:‎ ‎1、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奥斯特洛夫斯基 ‎2、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3、勤奋是时间的主人,怠惰是时间的奴隶。‎ ‎4、一个人必须面向未来,要想着着手做的事情。但这并不容易做到。一个人的过去是一种日益加重的负担。——罗素 ‎5、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马克思 ‎6、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 事例素材:‎ ‎1、霍金的故事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2、马克思,贫困中的奋斗:马克思在流亡伦敦期间,生活十分贫困。他的一家时常一连几个星期靠吃马铃薯过活。严冬没钱生火,生病没钱求医,他们穷的付不起房租,女房东叫来警察,把床铺、衣物,甚至连孩子的摇蓝、玩具都查封了。临走,蛮横的警察说; "限两个小时,再不交房钱,要把东西全部没收。"几个孩子吓得躲在墙角里,偷偷地掉着眼泪。 马克思无奈,只好冒着雨找新的住房,但是没有人收留。这时,药房、面包铺、牛奶铺的老板都来逼债了。燕妮在债主面前万般无奈,只好把自己的床抬出去卖掉以偿还欠债。但刚刚把床抬上车,警察又来了,说黄昏时搬运东西违犯法律,并诬蔑房客是要存心逃躲欠债。顿时,门口聚集了二三百个看热闹的人。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窘况下,坚韧不拔走自己的路,去从事自己的事业。对于马克思来说,钱和生命所以需要,只是为了革命事业。他在一封信中说:"假如我有足够的钱就是说大于零--来养家,而我的书又已完成,那我今天还是明天被投到剥皮场上,换句话说,倒毙,对我完全一样。"马克思正是在贫困中与困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成为一代伟人。‎ ‎3、苔花没有牡丹花雍容华贵,没有牡丹花绚烂夺目,没有牡丹花清香四溢。她渺小,渺小到几乎看不见;她平凡,平凡到少有人知;她柔弱,柔弱到无力与任何花朵争奇斗艳。但当月上柳梢头,牡丹花拢蕊酣睡时,她却在积蓄力量,努力地向花苞汇集能量,因为她心装志向——要在明日像牡丹一样绚丽地绽放。午夜凌晨苔花未眠,只为明朝阳光下盛放心中华彩。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看到牡丹的惊艳,小小苔花彻夜未眠,她要付诸行动来实现心愿。作为观者,我们是不是也深受感染和触动?当你看到他人金榜题名、功成名就时,内心会不会也有一种向他们学习的冲动,决定拼搏奋斗攀向人生的巅峰?殊不知你信誓旦旦的昨日却再度沦为荒废着的今日。当你看到小小的苔花,抬头迎着朝阳绽放,感叹其迸发的力量与勇气时,你是否想过那是它经过一夜无眠积蓄力量的结果?当你看到他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荣誉时,你是否想到那是他们刻苦努力无数个日日夜夜而换来的成果?‎ 亲,像苔花一样有了想法便行动吧,不要虚度了你昨日在佛前竭力祈求的明日。当青春的你在奋斗中失去毅力,失去信心时,不妨看看面前含苞待放的花儿,要知道,午夜花未眠。即使像依米小花一样用数年的艰辛只换取一回的绽放,它也从未停止过奋斗。只要绚丽地开过,奋斗过努力过,就会有收获和结果。凌晨四点海棠花仍未眠,而青春的你起床开始奋斗了吗?为了圆我的大学梦,再次回到熟悉校园,感觉自己就是渺小的苔花。看着曾经的同学,拿着理想大学的通知书,如牡丹花般绚丽绽放,刺痛了我的双眼。我不愿只在一旁默默无闻地欣赏她人的娇艳,更不甘心十八岁的青春错失最美的绽放机会。即使“学”了“开”过后,苔花依旧没有牡丹的令人惊异的娇艳多姿,但对于她而言已经是最美的绽放,生命如此,足矣。即使复读一年,仍旧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尝试过、拼搏过的人生便没有遗憾。日日伏案,焚膏继晷,废寝忘食,学至深夜,只为我青春的选择,我的如牡丹花般美丽的心愿。每当学习疲惫想要放弃时,总会想起那娇小的苔花,激励自己,埋头苦读。小小苔花学牡丹,大大启示给我们:正当青春,生命不已,理想不息,奋斗不止!‎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