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动静结合学案
编号 课题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周次 主编人 审核人 审批人 课时 2 姓名 班和组 组评 师评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准确判断动与静的关系,牢记答题步骤,规范作答 情感目标:克服浮躁心理,耐心揣摩诗歌情境,领悟作者情感。 学习 重点 准确判断动与静的关系,牢记答题模式,规范作答 学习 难点 准确判断动与静的关系,牢记答题模式,规范作答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习过程 文本 研读 一、一、【考点解析】 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 1、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这首词的上篇着重写景,请结合词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3、词下阕的写景文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列诗歌,试着总结动静结合类的答题模式。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从“动”和“静”的角度来赏析颔联和颈联。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 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请从“动”和“静”的角度来解析这首诗。 一弯峨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 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 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 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问题探究 动与静关系类诗歌的答题模式: 1、 动静结合:第一步:指出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2、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什么是动和静,动和静分别写什么; 3、 第三步:手法效果:本诗动和静的关系及表达作用 检测小结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文注释]平:指水涨与地面平。 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淡,轻。磨,拭。 檐楹:指塘边房屋的瓦檐、楹柱。 荷心:荷叶。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动衬静,作者“以动破静、愈显其静”,以动态的鲤鱼衬托静态的江月、风灯、宿鹭,烘托出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描绘了晚上江面上一种江月相映、安谧平和的景象。 评 价 教师评价 等级评价A( )、B( )、C( )、D( ) 自我评价 等级评价A( )、B( )、C( )、D( ) 学习反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