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阴影部分是“我国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 该地位于我国的(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华北平原 D. 内蒙古高原 ‎2. 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 蓄水拦沙、滞洪蓄水 C. 绿化美化、吸烟滞尘 D. 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3. 本地区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 水资源 B. 生物资源 C. 石油资源 D. 煤炭资源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试题分析:‎ ‎1. 读图和题干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故应该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2. 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即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3. 读图可知,该地区包括山西省,山西省是我国国能源基地,主要能源资源是煤炭资源。‎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地形区、资源和水土流失。‎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地关系是( )‎ A. 基本协调 B. 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 环境污染严重 D. 生态破坏 ‎5. 现代社会,长江中下游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 )‎ ‎①河网密布,地块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经济发达,农业不受重视 ③人均耕地少 ④酸性土壤,单产量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4. A 5. B ‎【解析】试题分析:‎ ‎4. 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在这个阶段,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人类不在是被动的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的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由于秦汉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程度较小,属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故本题选A。‎ ‎5. 注意题干条件是现代社会,所以长江中下游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地块小,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还有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 图中,甲表示( )‎ A. 土地盐渍化 B. 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 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 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7. 导致图示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 ‎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⑥ D. ③⑥‎ ‎【答案】6. C 7. B ‎【解析】试题分析:‎ ‎6. 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上游用水增加,会使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7. 注意抓住题目中问的是“人类活动”,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 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 河西走廊——石漠化 B. 黄土高原——盐渍化 C. 云贵高原——沙漠化 D. 江南丘陵——红漠化 ‎9. 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治风蚀荒漠化 B. 防治水蚀荒漠化 C. 防治冻融荒漠化 D. 防治土地盐渍化 ‎【答案】8. D 9. A ‎【解析】试题分析:‎ ‎8. 根据所学我国各地区环境相关知识: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A错;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错误;云贵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C错误;江南丘陵是红壤,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红漠化现象严重,D正确。‎ ‎9.‎ ‎ 风蚀荒漠化主要在我国风力较大、生态脆弱的西北内陆地区;水蚀荒漠化主要在降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土壤盐渍化主要在华北平原。“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对西北、华北、东北防风固沙,因此,只有A项符合题意。‎ 考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分布。‎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12. 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B. 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 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D. 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答案】10. D 11. C 12. A ‎【解析】试题分析:‎ ‎10. 审题可知,题干考查的是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属于经济效益;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均属于生态功能,故D项正确。‎ ‎..................‎ ‎12. 该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人们盲目无节制地开发雨林,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导致的需求增加,故A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功能,考查热带雨林破坏的主要原因 ‎【知识拓展】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的作用:‎ ‎(1)河流中上游、坡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2)平原农田周围——保护农田、繁衍物种 ‎ ‎(3)荒漠地区——防风固沙 ‎ ‎(4)园林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 ‎(5)道路两旁——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2、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13. 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荒漠就是沙漠 B. 荒漠化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 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 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荒漠是一种景观,可以分为温带荒漠、热带荒漠等;荒漠化是由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等形成的,荒漠化表现为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等;我国荒漠化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的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红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等,所以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14. 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 B. 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C. 气温随经度位置的变化造成的 D. 海拔高低悬殊造成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以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降水差异而引起的。故海陆位置不同造成降水的不同,B项正确。季风无法到达西北地区,故A项错误。气温岁纬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C项表述错误。西北地区内部的差异与降水有关,但与海拔高低气温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 区域内部的差异 读世界某资源分布图(阴影区),回答下列小题。‎ ‎15. 该资源最有可能为 (  )‎ A. 石油资源 B. 森林资源 C. 湿地资源 D. 水资源 ‎16. 该资源的减少会导致 (  )‎ A. 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B. 全球变暖加快 C. 干旱呈全球化趋势 D. 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 读图,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图中的阴影部分主要为分布于赤道附近的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的俄罗斯境内和加拿大境内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因此判断该资源为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故为森林资源,故答案选B项。‎ ‎16. 森林资源具有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的功能,其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温室效应加剧,加快全球变暖的趋势。故答案选B项。‎ 结合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最新统计(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导致三江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减少的共同主要原因为 (  )‎ A. 建设占地 B. 泥沙淤积 C. 湿地污染 D. 湿地开垦 ‎18. 通江湖泊指与河流相通,有江河水自由入湖或湖水自由入江河的湖泊。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数量减少带来的影响为 (  )‎ ‎①加速湖泊的萎缩②不利于长江水质的改善③有利于湖泊生态功能的恢复④湖泊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减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 湿地开垦是造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湿地开垦、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建设占地等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导致三江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减少的共同主要原因为湿地开垦,故答案选D项。‎ 四川西部的攀枝花是解放后依靠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 ‎19. 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 A. 铁矿储量大,矿产组合好 B. 在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C. 临近铁路枢纽,交通便利 D. 接近钢铁产品的消费市场 ‎20. 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   )‎ A. 带动第一、三产业比重的提高 B. 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C. 促进人口迁移和民族团结 D. 促进社会治安的改善 ‎21. 伴随矿产资源的开发,该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应克服的主要问题是(   )‎ A. 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 B. 能源资源短缺问题 C.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 D. 水资源不足问题 ‎【答案】19. A 20. B 21. C ‎【解析】‎ ‎19. 读图,根据图例,该地区煤、铁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铁矿储量大,矿产组合好,A对。攀枝花市在金沙江沿岸,河流落差大,航运条件差,B错。铁路线路少,交通不便,C错。距离钢铁产品的消费市场远,D错。故答案选A。‎ ‎20. 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B对。第一产业是农业,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不能带动第一产业比重的提高,A错。促进人口迁移和民族团结不是对经济的作用,C错。促进社会治安的改善也不是对经济的作用,D错,故答案选B项。‎ ‎21. 矿产资源的开发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土壤、水源的造成污染,因此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克服该问题,C正确;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短缺问题,B错误;矿产资源的开发与水资源问题不足没有多大关系,D错误;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A错误。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中R河流域是我国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的源地之一。‎ ‎22. R河流域 (  )‎ A.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北低 B. 河网密布,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C.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D. 煤炭、铁、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23. R河流域综合开发整治的主要方向是 (  )‎ A. 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建设商品粮基地 B. 建设电力-冶金-化工产业链 C. 加快水陆交通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 D. 退耕还林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 ‎【答案】22. C 23. B ‎【解析】试题分析:‎ ‎22.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及分布判断,R河流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西南高、东北低。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23. 结合图例可知,R河流域有丰富的铝土、磷矿等资源,煤炭、水能等常规能源丰富,靠近原料、能源产地。冶金和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对外交通便利。‎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判断,区域定位,工业区位。‎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 ‎24. 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 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25. 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26.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27. 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 调节气候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答案】24. C 25. A 26. D 27. C ‎【解析】‎ ‎24.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图示河流为珠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和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D正确;年降水量大,因此河流年径流量较大,A正确;该地雨季来得早,去得晚,雨季时间较长,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为主要的雨季,B正确;该地为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度大于0℃,河流无结冰期,C错误;故选C。‎ ‎25.‎ ‎ 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珠江流域,图中显示流域中上游地区钨、锰、铝土等有色金属丰富,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动力,当地水电站众多,廉价水电提供丰富的能源;河流水量大,水运廉价、便利;珠江中上游位于云、贵、广西等经济、科技较为落后地区,因此①②⑤正确,所以选A。‎ ‎26.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二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三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这三个方面;该河流三角洲地区”即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气候较为湿润;气候是一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不可能有大的改变,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7. 河流流域内,植被主要的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故答案选C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和变化:1980年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2013年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图示意我国未来基于不同人口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 ‎28.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 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 C. 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D. 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29.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可能是基于(  )‎ ‎①我国人口就业压力增大 ②我国老龄化问题开始凸显 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④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增多 ⑤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 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A. ②③⑤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30.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不同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面放开二孩,将出现人口暴发式增长 B. 放开单独二孩,对人口增长变化影响大 C. 持续一胎政策,自然增长率将持续下降 D. 全面放开二孩,将改变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28. D 29. A 30. C ‎【解析】‎ ‎28.‎ ‎ 主要考查了人口政策对人口规模的影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始终大于0,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所以人口规模持续增加,A错误;人口规模增大,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并不是呈持续下降趋势,C错误;随着人口的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增速也开始减慢,D正确;但是人口政策对死亡率的影响并不大,B错误。故答案D正确。‎ ‎29.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较快。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开始凸显,造成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青少年人口比重持续降低、老年人口比重较大的年龄结构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国连续进行人口政策的调整,以使人口发展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②③⑤正确,故答案选A。‎ ‎30. 人口政策的放宽,会造成出生人口的增加,加快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但变化程度与政策放宽的程度有关。由图可知,人口政策越宽,人口增长越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初始阶段人口出现快速增长,但随后会下降,不会出现暴发式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因素,往往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不会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而改变。故答案选C项。‎ ‎31.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____,乙图中的N河是____________。‎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原因是什么?‎ ‎(3)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1)田纳西河 长江 (2)①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②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③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径流。④水库储存的水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3)①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解析】本题以美国的田纳西河和我国的长江为背景区域,主要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本题难度一般,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地理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学生还需要掌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的基本概况,并能以此为借鉴,结合我国长江流域的区域实际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注意分析的思维过程和答题的完整性。‎ ‎(1)读图,根据图示两地的经纬度位置、结合两国的地理位置判断,M河流域为田纳西河流域N河流为长江。‎ ‎(2)河流的梯级开发可从自然条件(地形)和河流综合功能的实现(航运、防洪、灌溉等)方面分析。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径流。水库储存的水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3)河流开发应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经验,考虑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从水能资源开发、航运、发电等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两地区都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两地都是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中下游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32. 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1)试述波河流域图所示地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 ‎(3)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沿河分布;沿海分布 (2)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对称分布 ;流域面积较大;干、支流河床比降大 (3)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汛期;冬春季节,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波河(发源于亚平宁山脉的支流)得到雨水补给,径流丰富。所以波河的丰水期持续时间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空间分布、河流的特征以及成因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读图,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城市主要是沿河、沿海分布。‎ ‎(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主要从河流长度、流向 ,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河网密度 , 落差或峡谷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分析:波河的水系特征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对称分布;流域面积较大;干支流河床比降大。‎ ‎(3)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原因是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汛期;冬春季节,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波河得到雨水补给,径流丰富。所以波河的丰水期持续时间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流速、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 ‎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a.流量: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有关。流域面积广阔,流域内降水量丰富,河流的径流量大;流域面积较小,流域内降水少,河流的径流量小。‎ b.汛期:与雨季长短有关。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c.含沙量: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植被覆 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d.结冰期: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月均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 e.流速: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②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多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较大。‎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山西多年来发展了以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和建材等六大类以资源为核心的资源型产业,其中以煤炭、冶金、电力、焦炭成为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 材料二:2015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国际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山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成为影响经济和就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山西的钢铁、煤炭行业压产能、调结构的任务迫在眉睫。‎ 材料三:山西省煤田分布图和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分析山西形成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的区位条件。‎ ‎(2)简析山西钢铁、煤炭行业要压产能、调结构的原因和措施。‎ ‎(3)说出山西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任三点即可) (2)原因:国内外煤炭、钢铁市场需求下降;煤炭、钢铁价格下跌;行业产能过剩,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发展科技 (3)有利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 ‎【解析】试题分析:‎ ‎1.影响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主要从矿产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条件好;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所以市场广阔;山西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便于煤炭资源外运,此外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2.由于国内外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钢铁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煤炭、钢铁价格下跌,因此行业产能过剩,为此煤炭行业要压产能、调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发展科技是我们压产能、调结构的重要措施。‎ ‎3.山西煤炭综合利用有利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 ‎34. 阅读图文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我国规划重点建设七大农产品主产区。下图为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空间分布图。‎ ‎(1)据图简述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汾渭平原主产区拟重点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简要分析该地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目前中国人均耕地仅1.43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试分析近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小的原因。‎ ‎【答案】(1)地区分布不均衡。 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数量多,范围大;长江流域主产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农产品主产区;西部非季风区数量较少,面积较小;青藏高原无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该主产区降水较少,大陆性较强,昼夜温差大;小麦生长期间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便利。(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3)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各种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②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的耕地减少。(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整体分析:‎ 该组试题难度适中,以我国农产品主产区的空间分布为切入点,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以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小的原因。考查类型较为全面,包含了特征描述、区位因素分析、地理现象原因分析三种常见综合题题型。结合中国地理相关内容可分别做出回答。‎ ‎(1)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一般可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集中分布区等几方面描述,结合图像信息可从上述几分方面做出回答。‎ ‎(2)该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一般可从气候(光照、热量、降水等)、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结合汾渭平原的地理位置可做出回答。‎ ‎(3)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包括非农用地增多,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各种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导致耕地减少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