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理(B)卷·2019届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2017-11)
天水一中2016级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 生物(B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总分:50分) 1.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 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 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2. 下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 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 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③至少需穿过3层磷脂分子层 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一种恒定的状态 B.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 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 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5. 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 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8.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9.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10.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11.“5.12”汶川大地震时,许多人长时间被困在废墟中,机体进行多项生理调节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环境渗透压降低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在饥饿状态下,肝糖原会转化为葡萄糖 D. 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 12.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A.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13.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14. 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是() A. 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 C.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癌细胞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 15. 能够在机体内识别“非己”成分功能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 16.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普通培养基对HIV进行大量增殖 B. 在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 C. 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D. 分析HIV碱基种类和比例不能确定其遗传物质的类型 1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 特异性免疫、抗体 C.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 特异性免疫、抗原 18. 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 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 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D.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身体越健康 19.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④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④ C.①③⑤④ D.①③④⑤ 20.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 A. ②③①④③ B. ④③②②①C. ②①④①③ D. ④③②①① 21.通过人工方法获得无籽果实的措施是() A.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 C.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在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 22.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23.下列关于生长素和生长激素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有机物 B.在生物体内含量都很少 C.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都是活细胞产生的 24. 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25. 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进行以下的推断,错误的是( ) A. 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脱落酸与赤霉素对植物种子的萌发作用是拮抗关系 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都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26.在如图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A. a→b B. b→d C. c→d D. a→c 27.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28.2016年中国全面实施二胎政策,从种群特征来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 A. 出生率 B. 性比率 C. 年龄结构 D. 种群密度 29.调查某地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2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田鼠40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在原地放生,数月后,在原地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为8只,则该地调查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大约为( ) A. 40只 B. 320只 C. 180只 D. 288只 30.2015年5月南海进入伏季休渔期。休渔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海洋濒危物种 B. 减少海洋环境污染 C. 利于一次性最大量的捕捞 D. 使鱼类资源能持续被利用 31.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随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32.下表对图示曲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条件 X Y A 寒冷环境下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机体的产热量 B 饱餐后半小时 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 胰髙血糖素的含量 C 失水过多,食物过咸 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尿液的量 D 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 乳酸的含量 血浆的pH A. A B. B C. C D. D 33.如图中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乙图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对应的浓度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mol·L-1 B. 黑暗中将该植物向右侧水平放置,若⑤为乙图中的g点,则⑥为m点 C. 黑暗中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c、g点表示 34.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实验组 Ⅰ Ⅱ Ⅲ Ⅳ 处理 种皮完整,25 ℃蒸馏水浸泡24 h 机械破损种皮,25 ℃蒸馏水浸泡24 h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 ℃浸泡24 h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 ℃浸泡24 h A. 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 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 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 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35. 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 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36.如图是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 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 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D. 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 37.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受体 B. 图中能表示脂肪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是B C. 图中表示T淋巴细胞识别靶细胞的是A D. 高度紧张时心肌细胞收缩加速,其信息传递的方式有B 38.有关胚芽鞘的实验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A、B都可发生向右弯曲生长B.图2中放M、N的胚芽鞘生长速度相同 C.图1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不同D.图2中放M、N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39. 对某植物的茎端进行单侧光照射处理一段时间,再将茎尖切下置于空白琼脂块上,数小时后将琼脂块放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茎端A处生长素浓度高于B处光 B. 琼脂块X处生长素浓度等于Y处 C. 去掉尖端的胚芽鞘表现为直立生长 D. 植物产生向光性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 40.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B. t3~t5期间,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 t1~t2期间,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 t4时,乙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 41. 下面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其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摄食后1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主要是促进体内血糖合成糖原 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 C.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大量 转化成葡萄糖 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 协同作用的结果 42.下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B分别表示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分子,二者均属内环境成分 B. 若图甲中的M侧为肠道,那么N侧则是毛细血管腔 C. 图乙中C与D结合后一定可以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 D. 图乙中C、D分别表示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受体,C的释放表明突触前膜具流动性 43.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当青蒿素进入患者体内,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青蒿素与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 B. 青蒿素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C. 青蒿素会诱发疟原虫的定向变异 D. 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主动免疫 44.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 B. 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 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该种群所在的生态系统正走向崩溃 D. 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45.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A. 正常情况下,玉米叶片中不产生脱落酸 B. 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C. 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越来越低 D. 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 二、 综合题(41题每空1分,42-44每空2分。总分:40分) 46.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其下丘脑可分泌________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__________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 (4)某人因体内产生了能攻击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导致糖尿病,从免疫学上讲,这属于__________病,该糖尿病患者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5)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并感觉刺骨的寒意,形成此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__________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47.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治疗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表示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细胞既能参与体液免疫,又能参与细胞免疫;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抗体A,该抗体能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与___________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_______(填“强”或“弱”)所致。 (3)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____________及细胞Y的____________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48.为探究2, 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 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分别浸泡枝条在这5个烧杯中,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图三 (1)由图分析可知,对5号烧杯中的2. 4—D溶液的操作还应_____,该操作体现了____________原则。 (2)由图二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 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_____,实验结果_______ (能,不能)体现两重性。 (3)根据图三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________。 49.下图甲是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乙是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生态学调查后绘制的某昆虫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迁出)。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A曲线表示种群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增长。 (2)图甲中B曲线呈“__________”型,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的个体数量。 (3)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图甲中________(填“A”或“B”)曲线型增长,可推测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__。 (4)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15年___(填“是”或“否”)达到最小值,在第20〜25年种群数量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生物B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总分:50分 ) 1.B 2.A 3.C 4.D 5.C 6.C 7.D 8.B 9.C 10.B 11.A 12.C 13.B 14.D 15.D 16.B 17.D 18.C 19.C 20.B 21.A 22.A 23.C 24.D 25.B 26.C 27.D 28.A 29.C 30.D 31.D 32.A 33.C 34.C 35.C 36.D 37.C 38.C 39.D 40.B 41.A 42.D 43.B 44.C 45 B 二、综合题(总分:50分 ) 46.(每空1分,共10分)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甲状腺 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胰岛A 神经-体液 自身免疫 不能 大脑皮层 突触 47.(每空2分,共14分) 答案:(1)体液免疫 X Z 促甲状腺 强 (3)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 48.(每空2分,共12分) 答案:(1)吸走1mL 单一变量(等量) (2)10-11mol·L-1~10-10mol·L-1 能 (3) 大于m,小于2m 小于m 49.(每空2分,共14分) 答案 (1)食物及空间资源充足,没有敌害(或理想条件下) S 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3) A 增长型 (4)否 不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