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 学年度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 高 2017 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卷 第 I 卷(选择题) 选择题共 30 道,每题 1.5 分,共计 45 分。 1.《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 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 ) A.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B.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 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民为贵,君为轻 C.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3. 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 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4. 董仲舒认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所以君主应当使“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 必当义而出”,“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阳之多于阴也”。这一思想( ) A.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B.完全突破了先秦儒学的范畴 C.有利于约束君主的行为 D.完整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 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 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6.公元前 140 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 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这反映出其建议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 ( ) A.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 B.传播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 C.提高儒学社会地位以消灭诸子百家 D.用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 7.魏晋玄学名士阮籍认为儒家鼓吹的名教具有虚伪性,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建立一个“无君 无臣”的理想社会。该主张说明( ) A.儒学正统受到猛烈冲击 B.道教思想适应社会需要 C.三教合一得到普遍推崇 D.社会变动影响士人思想 8.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 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 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 A.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B.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要求 C.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 10.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 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B.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正宗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学的正统地位 11.李贽指出: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月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 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李贽意在说明( ) A.孔子并非天生圣人 B.道家的辩证思想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 C.儒家学说已经过时 D.孔子的是非不能作为一成不变的标准 1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嫌(细绢)帛者谓之为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主要说明了( ) A.蔡伦为造纸术的工艺改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B.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唯一依据 C.社会生活的需要往往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 D.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13.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 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14.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对现实的悲苦无奈;隋 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 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西文化的交融性感悟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15.《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故事很早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这些著作在明清完成时都 是 100 回、120 回的大篇幅作品,并被大量刊刻。这主要反映了( ) A.知识阶层的精神诉求 B.正统思想的全面退却 C.寒儒才子的愤世嫉俗 D.大众文化的迫切需求 16.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1 字体在《史记》中有过详实记载 B.图 2 字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 C.图 3 字体整齐稳定,平衡对称 D.图 4、5 字体唐朝才开始出现 17.1842 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 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18.1904 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 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 《五经》。这次考试( ) A.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 B.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C.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 D.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了人才基础 19.1920 年 1 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 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 月又发通知,规定截至 1922 年,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 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 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表明近代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 20.1936—1937 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 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 B.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 C.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 D.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 21.1906 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说称:“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 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 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是欧美所不能及的”。为此孙中山提出( ) A.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B.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C.土地革命,人人平等 D.创立民国,共享民主 22.孙中山在 1920 年《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说:“自北京大学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 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莲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倡导此 种新文化运动,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由材料可推断出孙中山此番言论的意图是( ) A.强调国民党应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 B.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C.要进行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D.借鉴五四经验调整革命策略和方法 23.19 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 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 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 A.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B.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24.《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 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 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25.下列著作及理论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26.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 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 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 A.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 B.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C.利于扩大革命的阶级基础 D.确立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27.“10 月 16 日 15 时整,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爆发出一道强光,紧接着,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 而起,周围的空气急速膨胀,产生的高压冲击波以排山倒海之势,从爆心向四周飞驰。” 该科技成 就使我国( )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增强了远程打击敌国的能力 C.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 D.开启了和平利核能技术时代 28.下表 1953 年初、1957 年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情况统计{单位:种) 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我国( ) A.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B.高校专业设置合理 C.工科地位得到加强 D.重理轻文局面形成 29.世界大国普遍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 20 世纪 50~70 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这些成果 表明了当时(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上奋起直追 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据 1956 年 12 月 21 日新华社报道,1956 年一年中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学术会议,初步统计有 50 多次,多于过去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完成的学术论文和报告超过 2000 篇,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到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激励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影响 C.“大跃进”的刺激 D.“双百”方针的鼓舞 第 II 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共四道,共计 55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材料一: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 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 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 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 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政治。(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 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 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 1-400 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 401-1000 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 1001-1500 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 1501-1840 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 3 世纪到 13 世纪 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 16 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 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 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 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 的杠杆 (1)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6 分) (2)你认为 3 至 13 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8 分) 3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 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 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材料三: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 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 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年 9 月) (1)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及其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 的时代精神。(4 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 其变化的原因。(6 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 分) 材料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 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11 分) 2018-2019 学年度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 高 2017 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5:BCDCA 6 —10:BDCBD 11—15:DCADD 16—20:BCBBC 21—25:BDDBD 26—30:CCCBD 二、材料题 31. (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2 分)。 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 分) (2)态度: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2 分)。本质目的:维 护封建统治秩序。(2 分) (3)不同点:李贽认为不应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2 分)。时代 特征: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社会日趋没落。(2 分) (4)儒家思想对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2 分);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 了社会的进步(2 分)。 32. (1)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 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2 分);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 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分);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 分)。 (2)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2 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 分);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2 分);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2 分);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2 分);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2 分)等等(任 答其中 4 点,即可得 8 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3. (1)实行君主立宪制(2 分)。托古改制,借助儒学外衣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2 分)。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2 分)。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2 分)。 (3)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 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 治,推行政治改良(2 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 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 分)。 34. 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 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 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 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 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 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 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 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 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 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 下的儒家精神。 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 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 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 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