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作业
课练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小题狂练⑧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 1.[2019·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考]到了1919年,中国的政治主体——学生、教育者、农村有实力者、城市商人、政府公务员、工会以及军人——充满着被压抑的爱国主义激情。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北洋政府统治不得人心 B.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深重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工人阶级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背景。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人们更加愤懑,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列强的侵略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五四运动的结果,故C项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而非发挥领导作用,故D项错误。 2.[2019·湖南师大附中检测]李敖说:“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初衷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胡适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希望通过单纯的文化运动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政治运动,这使得此后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更多的政治运动意味,故D项正确。 3.不断传诵复制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更在电影中得到呈现。目前学者们遍查资料档案,并未发现该精彩发言的记录。对此,我们最应持的态度是( ) A.研究顾维钧如何从法理上驳斥日本更具有价值 B.宁信其有,不排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 C.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 D.该发言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也具有史料价值 答案:A 解析:顾维钧的发言只是被人口头传诵,但是并未有实际史料足以证明其真实性,因此其史料价值会遭到怀疑,而且从内容上可以看到,顾氏的发言主要是强调了山东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没有从法理上解释山东应当归属于中国的原因,所以我们最好应该研究顾维钧如何从法理上驳斥日本会显得更具有价值,故A项正确。 4.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期间“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到十字街头,大庭广众之间……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往来”。这说明五四运动( ) A.促进新文化运动兴起 B.知识分子是运动的主力军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答案:C 解析: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与材料中“五四运动期间”的1919年不符,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往来”表明具有广泛性,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5.[2019·四川资阳模拟]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强调青岛、山东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民主同专制的斗争与扩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19年”,结合所学,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对传统的儒家文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9年5月7日”,文章写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之下,故D项错误。 6.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D 解析:“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所描述的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与“工农武装割据无关”,故A项错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无“烟雨楼台”,故B项错误;“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主要发生在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不属于“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故C项错误;“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所描述的中共的诞生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故D项正确。 7.[2018·全国卷Ⅱ,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 解析:C对:根据材料中“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可知,孙中山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不力,“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是因为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因此孙中山意在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A错: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他只是从俄国革命中获取经验,不可能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B错: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孙中山不可能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材料也未体现代议制的相关信息。D错: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没有改变。 8.胡适指出:民国十三年以后,国民党一度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国民党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国民党的改组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共产国际帮助 答案:B 解析:北伐战争的胜利在1927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民国十三年”可知为1924年,结合所学,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国共两党合作,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一大而非黄埔军校,故C项错误;共产国际的帮助是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9.[2019·贵州省黔东南州模拟]民国十六年,贵州北伐名将王天培在《宁归歌》里写道:“ 吾为党国兮,十年有六。三民主义兮,素所钦服。为国革命兮,奔走呼号。……竭尽心力兮,求达目的。”材料表明王天培( ) A.盲从三民主义 B.忠于革命理想 C.追随辛亥革命 D.服从国民政府 答案:B 解析:“吾为党国兮,十年有六。三民主义兮,素所钦服。为国革命兮,奔走呼号。……竭尽心力兮,求达目的”表明了王天培忠于革命理想,不懈追求国家强大的爱国情怀,盲从三民主义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忠于革命理想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追随辛亥革命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服从国民政府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10.[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中国近代某宣言:“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据此判断该宣言是( ) A.《北伐宣言》 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C.《八一宣言》 D.国民政府《自卫宣言》 答案:A 解析:材料“三湘”“武汉”是北伐的主战场,“与我友军会师”指与冯玉祥会师,希望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与国家统一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中共调整对国民政府政策,逼蒋抗日,与国家统一无关,故C项错误;D项表明国民政府准备抗战,与国家统一无关,故D项错误。 11.[2019·蚌埠质检]陈独秀在谈到党内合作的方式时说:“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这表明( ) A.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 B.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 C.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 D.陈独秀排斥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中共迫于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故A项错误;中共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表明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故B项正确;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正确与错误都存在,故C项错误;陈独秀排斥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 12.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得最宜于组织最易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 督促资产阶级而行民族革命”。陈、瞿二人的共同主张是( ) A.改组国民党以进行民族革命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两步走 D.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答案:B 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国民革命的主要任务把握不准确。国民党进行改组主要是为了进行国民革命,打击北洋军阀,而不是进行民族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中陈独秀、瞿秋白主张进行革命阶级的联合,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B项正确;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两步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故D项错误。 13.[2019·邯郸检测]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出毛泽东( ) 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 B.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 C.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国民革命期间,毛泽东主张重视农村,发动农民起来参加反帝斗争,反映了毛泽东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故A项正确;毛泽东在1928年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至农村,故B项错误;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故C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井冈山时期才创立的,故D项错误。 14.[2019·重庆调研]1927年7月毛泽东提出农民武装可以“上山”,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同月,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武装暴动。这些意见和决策( ) A.初步总结了大革命的教训 B.促进了国民革命的新发展 C.贯彻了八七会议的新方针 D.标志着革命重心转入农村 答案:A 解析:“1927年7月毛泽东提出农民武装可以‘上山’,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可以理解为用武装斗争的方法来回击国民党反动派,故A项正确;根据“1927年7月” 时间可得国共合作已经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根据“1927年7月”可知“八七会议”尚未进行,故C项错误;“同月,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武装暴动”可知党中央此时的工作重心依然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要任务,故D项错误。 15.《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 A.国民党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 B.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C.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答案:C 解析:1924年,国民党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与材料中“从1927年”不符,故A项错误;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与材料中“从1927年”不符,故B项错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与材料中“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相符,故C项正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与材料中“到1928年4月”不符,故D项错误。 16.[2019·广东清远检测]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将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改北平为北京。这主要是为了( ) A.清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 B.淡化北京传统政治中心地位 C.遏制日本对华北的侵略 D.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 答案:D 解析:材料只是提及了地区改名,未提及裁军,故A项错误;设问考查的是“主要是为了”,B项只是一个小目的,故B项错误;日本大规模侵略华北是在1935年前后,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南京国民政府削弱北京的地位,实则是巩固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故D项正确。 17.[2019·四川广安、眉山模拟]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据所学,1927~1930年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江西瑞金是苏区中央所在地,结合“1930年……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和“江西的南昌、赣州”的信息可知,材料现象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的结果,故B项正确。 18.[2019·广东佛山模拟]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 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中共政权国号的变化,可知最初称“苏维埃”有照搬俄国经验的特点,后来去掉“苏维埃”一词,说明中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中共政权国号的变化,不能体现中共根据地的范围不断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中共政权国号的变化,不能体现共和国观念对人民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中共政权国号的变化是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与日本侵略无关,故D项错误。 1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革命思潮风起云涌的年代,有学者通过对北平人力车夫的调查显示,这些生活在底层的无产者居然有半数不赞成革命,而他们正是革命要解放的对象。这表明( ) A.革命脱离中国社会实际 B.底层民众普遍排斥革命 C.近代改良思想影响广泛 D.革命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答案:D 解析:革命顺应中国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半数不赞成”,证明有部分赞成革命,故B项错误;这种保守观念受到传统封建思想影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有半数不赞成革命”,说明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 20.1932年颁布的《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定:“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的地主的土地,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这表明( ) A.地主土地所有制重新确立 B.土地革命的成果得到承认 C.政府纵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 D.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缓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的地主的土地,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可知,地主土地所有制重新确立,故A项正确;规定否定了土地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维护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并没有体现纵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故C项错误;规定不会缓和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 21.[2019·广东东莞高三考试]1931年,28个布尔什维克来到瑞金,谴责毛泽东没有采取坚定的“阶级和群众路线”,搞游击战术,在土地革命中持“富农”思想。他们号召无产阶级领导土地革命、扩大红军、开展正规战争以替代游击主义。这一事件( ) A.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有利于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说明毛泽东的军事策略出现错误 D.不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在1934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题目中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去谈阶级斗争,右倾错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已经解决了,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结合了中国国情并未出现错误,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28个布尔什维克不利于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发展,故D项正确。 22.[2019·浙江宁波联考]下图是一张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原件图案。据此可知,当时苏维埃政府( ) A.积极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革命斗争 B.重视利用现代化的融资手段进行经济建设 C.以发行股票为手段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D.借助发行股票有效地巩固了红色政权 答案:B 解析: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苏维埃银行发行股票,可知中华苏维埃政权重视利用现代化的融资手段进行经济建设,故B项正确;中华苏维埃政权以土地革命形式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而不是发行股票,故C项错误;中华苏维埃政权代表工农阶级利益,而材料中股票并不是针对工农而发行,因而不能通过发行股票的方法巩固红色政权,故D项错误。 23.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教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同胞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我们能坐视国亡族灭而不起来救国自救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反对妥协退让政策 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 C.提出统一战线主张 D.举起民族主义大旗 答案:D 解析:长征途中发出抗日号召但不能体现反对妥协,故A项错误;“由幼稚走向成熟”指遵义会议,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跟国民党等团结,故C项错误;宣言中号召民族抵抗,故D项正确。 24.[2019·唐山市模拟]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通过了张闻天《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总结的决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路线和组织领导问题,但却没有提出政治路线的错误问题,反而确认“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而且讲得有根有据,连路线错误的暗示都没有。主要是因为( ) A.担心党内发生严重分裂 B.缺乏稳定的政治大环境 C.错误性质没人认识清楚 D.政治路线问题并不重要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没有提出政治路线的错误问题”“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连路线错误的暗示都没有”得出担心党内发生严重分裂,故A项正确;材料中做法正是为了维护政治环境的稳定,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错误性质没人认识清楚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政治路线问题并不重要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课时测评⑧ 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北襄阳模拟]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中国改良主义。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 B.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 C.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 D.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 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时期产生的社会思潮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人们急需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这充分体现了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与加强,故D项正确。 2.[2019·广东韶关模拟]居于五四时代中心位置的胡适,没在日记中留下第一手记录,他曾道:“最可惜的是我在民国六,七,八,九年中未留有日记”、“自从一九二一年四月起,直到今天,十七八年中,差不多每年总有一些日记,有些日记是很详细的。”从日记的缺失推断当时胡适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 A.赞成其思想解放 B.反对其政治运动 C.默认其传播主义 D.支持其教育救国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居于五四时代中心位置的胡适,没在日记中留下第一手记录”可知胡适有意回避五四运动,故A项错误;由“在民国六,七,八,九年中未留有日记”而“自从一九二一年四月起,十七八年中,差不多每年总有一些日记”可知胡适有意回避是因其对五四运动持反对态度,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由材料中胡适对于五四运动的回避可知他并不支持传播马克思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胡适对五四运动的态度而非对教育的态度,故D项错误。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如果贫苦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决定联合农民阶级,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把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进行革命 D.提出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的方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重要性的认识。据材料中“ 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可知,中共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决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是在1927年,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农民是工人的同盟军,并非把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故C项错误;提出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的方针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故D项错误。 4.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 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中国共产党才刚刚成立,主要的任务是进行工人运动,在发动工人运动中逐渐认识到敌人的力量太过强大,只有实现国共合作才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这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故B项正确。 5.[2019·广西桂林、贺州联考]有人在考察武昌时说: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按户悬挂,布旗不备,以纸代之;政治口号之多,超于国内各香烟公司广告之上,譬曰:“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拥护革命中心力量”。这一场景出现( ) A.印证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得益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国民大革命时期在武汉宣传革命的场景,有利于宣传革命和革命的开展,而不能反映出人们的民主共和观念,故A项错误;北伐不到半年时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推动建立武汉国民政府,得益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C项错误;此时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6.[2019·昆明一中月考试]据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刊物《政治生活》周刊记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 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共产党的妥协让步 B.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 C.国共合作的强有力推动 D.国民党得到民众的支持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可得出其主要源于国共合作的成果,故C项正确。 7.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内政策有: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这表明国民党意识到( ) A.通过联俄改善外部环境 B.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 C.改善民生是其首要任务 D.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对工人、农民运动的认识。材料未提及联俄,故A项错误;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体现了国民党重视团结广大民众,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国民党以取得国民革命成功为首要任务,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国共两党合作问题,故D项错误。 8.[2019·乌鲁木齐模拟]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求中共必须使正在挺进的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发展到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农村要进到土地革命,城市要准备没收外国在华大企业,并将铁路、交通等收归国有。这一指示( ) A.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埋下隐患 B.推动了国民革命向农村发展 C.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 D.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直接失败 答案:A 解析:共产国际的指示,要求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与国民党合作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相矛盾,为国共两党合作埋下隐患,故A项正确;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无产阶级革命,但强调“城市中心论”,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中心依旧在城市,故C项错误;国民党背叛革命直接导致大革命的失败,故D项错误。 9.[2019·云南保山模拟]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指出:“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 ) 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坚持“城市中心论” C.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答案:B 解析:中共一大决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可知,中共认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应放在大城市,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故C项错误;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8月1日,在八七会议之前,故D项错误。 10.[2019·洛阳统考]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 )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C.适应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 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中共对剥削阶级政策的变化,没有反映出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故B项错误;瓦窑堡会议团结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适应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需要,故C项正确;到1949年之前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D项错误。 11.[2019·广东梅州模拟]1934年11月,北平政务委员会秘书长何其巩向蒋介石建议:有计划地网开一面,迫其出窜,在追剿中予以节节之击灭。川滇黔三省,人口众多,形险而地腴,足为国防之最后支撑点。宜乘“赣匪”西窜之时,力加经营。蒋介石赞同了这一建议。材料表明( ) A.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已宣告失败 B.国共矛盾已不再是当时的最主要矛盾 C.西南地区在军事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D.国民党内派系斗争削弱“围剿”力量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讲到了“ 川滇黔三省,人口众多,形险而地腴,足为国防之最后支撑点”说明了四川、云南、贵州西南地区在军事斗争中有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 12.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随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开始调整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其目的就是联蒋抗日,所以这一认识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9分)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8分) 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6分)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分) (2)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4分)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5分) (3)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4分)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4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学生被捕事”“北京总商会”“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各地工人纷纷响应”等关键信息分别概括其特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直接原因。第(2)问,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是其措施;据材料二“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分析其作用。第(3)问,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概括其任务;根据材料三“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分析因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区主要货币表(部分) 1 1931年鄂东银行贰串文券,正面印着马克思像,背面印有“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农民银行!”等口号。 2 1931年江西工农银行银元券壹元券,正面左右印有马克思和列宁头像,右侧印有“增加工农生产”,左侧印有“发展社会经济”口号。 3 1934年川陕省工农银行铜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口号。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口号和列宁像。 ——《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文化“给力”革命斗争的现象透析》 根据上述表格,提取三则文字共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答案:信息1:货币均印有马克思、列宁头像。 说明1:表明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信息2:货币均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 说明2:说明当时中国革命是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信息3:拥护政权、发展生产,土地归农民、保卫赤区等。 说明3: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任务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或巩固政权)。(每点信息1分,说明3分,共12分) 如学生回答“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说明中国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亦可。 解析:首先提取共同信息,根据材料提取不同时间不同根据地货币上头像与口号的相同之处,如根据“正面印着马克思像”、“正面左右印有马克思和列宁头像”、“列宁像”可知货币均印有马克思、列宁头像;根据“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增加工农生产”、“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等口号可知拥护政权、发展生产、土地归农民;根据“拥护农民银行”、“增加工农生产”、“土地归农民”等口号可知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要求;等等。其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分析根据地货币头像和口号出现的原因,如货币均印有马克思、列宁头像,表明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