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3两次工业革命【学案】
导学案23 两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圈地运动 1.含义 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2.影响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 (1)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 (2)在社会层面上,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3)总之,圈地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18世纪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经济条件: 资本 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市场 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动力 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技术 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 2.过程 开始标志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新阶段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完成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 (1)经济上: 生产力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生产组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2)社会上: 城乡结构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阶级关系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社会变革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3)思想文化上: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后产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4)消极影响: ①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④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⑤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条件 市场 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交通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表现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影响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 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理论基础 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气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影响 (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4.特点 (1)科研成果同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2)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 (5)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6)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二)全面认识垄断组织 1.概念: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出现原因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不仅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使资本与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 (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为少数大资本家垄断市场、提高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创造了条件。 (3)大企业为了避免因竞争带来的损失和破坏,互相妥协,通过联合保证相互的既得利益,并防止新的竞争对手跻身其中。 (4)当少数大企业联合起来,通过订立各种协议来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的时候,垄断就形成了。 3.一般特征 垄断组织不但操纵某一行业领域的生产和销售,而且与银行相结合,形成金融寡头。垄断组织不但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参与政治事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但输出商品,而且输出资本。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垄断组织支持本国政府的对外扩张和战争,列宁称这种资本主义为帝国主义。 4.评价 (1)建立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将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既约束了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限制了其他企业同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2)垄断资本家参与政治生活,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不可避免地引发战争。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 2.表现 (1)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化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1)建立起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1.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广大英国普通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切实权利,但革命为之确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则为社会下层提供了一种合法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工业革命就从英国开始了。据此可知,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秩序确立 B.下层民众竞相追求社会财富 C.民主制度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国家政治权力逐渐下移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为每个公民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机会,这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 A 2.英国工业革命后,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能说明他懒惰无能。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与国家和社会无关。该主张体现了( )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族主义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发财致富是个人的事,贫穷也是个人的事,与国家无关,这与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自由主义思想相吻合,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9·沧州质检)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 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 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 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与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女性追求社会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的社会背景相符,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9·广安、遂宁、内江、眉山模拟)1883年,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爱·伯恩施坦的信中说:“ 远距离输电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恩格斯旨在说明( ) A.电力推广将导致阶级斗争的终结 B.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重要影响 C.发展电力是德国革命成功的关键 D.电气技术取代蒸汽技术的必要性 解析 电力的推广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电力推广加强了城乡联系,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德国革命成功的关键,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电气技术取代蒸汽技术的相关情况,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9·安徽联考)某国19世纪70年代冶金企业平均投资为10多万元,20世纪初则达到近200多万元;同一时期的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据此可知该国( ) A.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C.出现新式的生产组织形式 D.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解析 根据题目中“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判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冶金企业”平均投资额从10多万元增加到200多万元,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高度集中,“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说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使垄断组织的产生,即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故C项正确。 答案 C 命题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史料实证 史料一 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 ⇨解读:史料一中“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史料二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 ⇨解读:史料二中“污秽”“肮脏”“野蛮”等说明了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探究1】 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试答:影响 经济: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政治: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②工人运动兴起;③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 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工厂”。 【探究2】 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 试答:理解: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在这一过程中资产阶级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历史理解 1.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普遍发挥了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2.工业革命后欧洲学者提出的社会经济学说 (1)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如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李嘉图等。 ①提倡市场机制,崇尚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倡导自由竞争。 ②为后世开创了一个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它适应了时代要求,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2)民族主义的经济学说。德国人李斯特等提出,他们认为民族国家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个人仅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个人的经济活动,应以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前提。他们主张加强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等。 (3)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有些学者在目睹了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之后,提出了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的主张。这种学说后来被称为“社会主义”。 ■ 素养提升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 练习1 (2019·南充调研)欧洲某一时期,社会上不再希望妇女外出工作,相反鼓励妇女献身于传统的事业,如养育子女、管理家庭,以及保留传统家庭的价值观。这一时期形成这种家庭价值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固守农耕社会的家庭模式 B.工业发展影响家庭观念 C.经济发展提升了妇女地位 D.女权运动冲击家庭结构 解析 “养育子女、管理家庭” 曾是农耕时期的家庭观念,但从“社会上不再希望妇女外出工作”可知,之前出现过鼓励妇女外出工作的现象,故材料所述现象不是固守农耕社会的家庭模式导致的,A项错误;工业革命初期,妇女外出工作较多,但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渐深入,失业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凸显出来,要求妇女回归家庭的呼声出现,即工业发展影响家庭观念,B项正确;妇女地位提升是引发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女权运动不是导致这种家庭价值观出现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 【思维升华】 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工业革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带动政治上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命题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解读:史料一中“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史料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解读:史料二中“1914年”“《美国创新史》”说明美国之所以出现福特“创新”,这与当时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史料三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解读:史料三中“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向郊区扩散”说明汽车普及前后人口转移的变化。 【探究1】 史料一阐述了欧美近(现)代化历程的哪一主要特点? 试答:特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探究2】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述其影响。 试答: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探究3】 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试答: 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 历史理解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 素养提升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练习2 (2019·佛山模拟)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于1874年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下列关于前后两种“垄断”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B.实质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都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 早期殖民垄断公司是对外实行掠夺的殖民机构,带有一定官方机构的特点;19世纪的垄断组织则凭借强大资金和技术独占一个或多个经济部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二者不是继承和发展关系,实质不同,A、B两项错误;自由资本主义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早期殖民垄断公司出现在其之前,C项错误;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9世纪垄断组织对外进行资本输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项正确。 答案 D 【思维升华】 上题以大的历史时段切入考查科技革命。考查了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垄断形式。早期殖民垄断公司东印度公司是商业垄断资本的代表,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垄断组织是工业资本的代表。工业资本是生产性资本,而商业垄断,实际上是一种贸易垄断,属于分配阶段。所以,随着工业资本在英国迅速发展壮大,工业资本家当然不满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要求重新调整收入的分配,这也是东印度公司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解体的主要原因。因此,把握时代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题源史料——大领悟 史料一 (摘自江苏高考)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史料二 (摘自江苏高考)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史料三 (摘自江苏高考)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1)依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高考原题) 试答: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依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高考原题) 试答: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3)依据史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高考原题) 试答:表现: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微课说法——大提能 定位:不能准确把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典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 解题悟法 定时空:工业革命后的世界(1765年以后) 抓关键: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推动了国际经济分工 析选项: 历史追问 上题提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怎样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呢? 试答:评价:①奴役性、灾难性:西方列强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使其沦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资本输出地,操纵当地的政治、经济命脉;②改造性: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解体,旧思想旧制度受冲击,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③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日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④服务于列强:促进了西方列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兴旺。 查错补短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的流通等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2.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名家评史——大收获 观点1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得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问题设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及形成这种地位的根本原因。 试答:地位: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 观点2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 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问题设置】 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试答:原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1.(2018·全国卷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解析 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江苏高考) 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解析 材料表明,蒸汽机的改良是为了解决生产中机械动力不足的迫切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技术革新的迫切性,由材料中“有意的发明”可知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推动垄断组织产生与发展、实现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C、D两项错误。 答案 B 3.(2018·天津高考)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解析 1830年,英国即将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科学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也对科学家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业余科研传统对英国的不利影响,既不能说明英国科学水平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也不能说明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A、C两项错误;此时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并未丧失优势地位,B项错误。 答案 D 4.(2017·全国卷Ⅰ)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观察表格可知,受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约1770年开始英国国民总收入不断增加,而从1755—1797年工人实际工资不增反降,至1835年工人工资上涨不到一倍,这说明经济发展与工人实际收入增长不同步,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A项错误,D项正确;表格中信息未体现B、C两项,排除。 答案 D 资料1 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迈进工业文明,工业逐渐控制经济生活,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国内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小生产方式。 2.引起了经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是在大工业的推动下,把人们集中在一些城市或城镇中,从事相互配合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他们的社会交往、政治文化关系变得极其密切的过程。 3.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使社会表现形式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 要思想。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资料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应该是个种概念,其他两个是它的属概念。三者的形成过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它们之间既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差别。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偏重于经济领域,它不仅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还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偏重于政治领域,指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和资本市场的总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范围最广,它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世界市场、政治上的世界殖民体系,还包括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1900年前后,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加强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才最终形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