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封建”的含义是( )‎ A. 封建制度 B. 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C. 奴隶社会的瓦解 D. 分封诸侯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封建,词本义为“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度”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于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让他们建立封国,保卫中央。选择D项。A、B、C项都是封建社会,意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等级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的纽带是血缘关系。宗法制它是用血缘纽带来维系统治的。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3.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慰、御史丈夫,史称“三公”。但太慰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丈夫的实际作用是(  )‎ A. 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 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C. 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 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公中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事,而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主管监察,在丞相权力极大的时期御史大夫主要起的作用就是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故选D。‎ ‎4.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C. 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D.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军国大事经过朝议之后由皇帝裁决,这样可以减少君主的决策失误,选项C正确;材料中未反映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选项A;军国大事最终由皇帝一人决策,因此并未削弱皇权,排除选项B;朝议制度并不是民主制,选项D排除。‎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泰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修筑长城 B. 焚书坑儒 C. 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D. 推行郡县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修筑长城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 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不是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故排除C项;根据“复立国,是树兵也”可知秦始皇是为了避免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割据攻战而废除了分封制,以“求其宁息”,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 ‎【点睛】随着血缘关系的淡薄和中央控制力的下降,分封制最终导致了地方诸侯割据和彼此之间的攻战。秦始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而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效避免了地方割据和相互攻占。‎ ‎6.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秦虽然灭亡,但是秦所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却保存了下来,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经济领域,非政治领域,排除;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排除B、C。‎ ‎7.《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 剥夺王国的封地 B. 推行推恩令 C. 夺取王侯的爵位 D. 继承分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可知,贾谊主张“众建诸侯”,分割王国的势力,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推恩令”,“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从而使得诸侯国被越分越小,王国的实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因此B 选项正确。贾谊主张分割王国势力,不是剥夺王国的封地和王侯的爵位,贾谊也不主张继承分封制,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8.有关唐朝的中央机构,《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一材料只能说明 A. 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检察职能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强化了君权独断 C. 唐朝依据分权与制衡原则行使权力 D. 唐朝的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的大意是:政府原本设置中书和门下这两个职位是让它们相互监督。中书起草诏书有错误,门下就应立即批驳改正,这说明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中书省和门下省之间的牵制与监督,故D符合题意;中书、门下属于中央机构,不属于对地方的监察机构,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六部,也无法说明三省六部制与强化君权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并非遵循分权与制衡原则行使权力,故C不符合题意。‎ ‎9.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① ‎ ‎《山阴志》 ‎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 ‎② ‎ ‎《临安志》 ‎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 ‎③ ‎ ‎《四明志》 ‎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 ‎④ ‎ ‎《绍兴志》 ‎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 A. ①②④③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判断,“选举、新军、警察”出现于民国时期;“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应属于宋代;“路、府、州”是元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学校考蒙古学也可判断是元代);“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是当代的术语。所以①②③④分别是民国时期、宋代、元代、当代的地方志,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备考分析】高考自主命题一直注重发掘地方课程资源,注重考查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要求考生适当兼顾乡土教材,熟悉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0.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 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 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 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 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专以辞赋取进士”“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科举制的弊端”。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C项“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说法错误,不符合题干主旨,其公平性理念影响至今。其余ABD三项表述客观,正确,排除。综上,本题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度 ‎【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要注意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两个层面把握。主要涉及到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以及科举制等。大体上的沿革是:从重视血缘、门第、特权等,到公平、公正。而且从近年新课标高考来看,侧重于考查科举制的选官理念比较多。科举制度的推行,这是选官制度的进步,结合史观来看,这也符合近代化史观范畴。‎ ‎11.《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中国科举制度“为西方所有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韩国科举长达936年,是中国域外的典范。科举制度以其平等竞争、择优录取方式的优点超越国界、种族、历史,直到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①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影响力 ‎ ‎②韩国的科举制度在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 ‎ ‎③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员,显示出公平性 ‎ ‎④科举制度对于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为西方所有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这说明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影响力,故①正确;中国科举制创于隋朝开皇七年,即公元587年,废止于1905年,共一千三百多年,故②错误;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员,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特点,故③正确;由材料“科举制度以其平等竞争、择优录取方式的优点超越国界、种族、历史,直到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见科举制度对于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故正确。故选①③④组合,排除ACD,B符合题意。‎ ‎12.“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将兵权收归中央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派文官任州的长官 D.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含义,即选用儒臣取代武臣以防止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现象的再次发生,而C项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以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措施 ‎13. 藏独势力企图分裂西藏,2008年3月,在西藏、四川等地制造暴力事件,在国外存在着或盲目同情或支持藏独的一小部分人。面对这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事实进行反驳( )‎ ‎①从元朝设宣政院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的有效管理 ‎ ‎②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了西藏,并奉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治理西藏 ③ 积极培养藏族民族干部并对西藏进行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促使西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 ‎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家做主 (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元朝设宣政院,意味着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实施有效管理,故①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从大局考虑,采取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正确决策,并奉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治理西藏,所以②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决策积极培养藏族民族干部并对西藏进行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促使西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③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家做主也符合事实,故④对。故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宣政院;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4.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 甲说、乙说 B. 甲说、丙说 C. 甲说、丁说 D. 乙说、丙说 ‎【答案】A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目的时间“宋代”。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钱、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与中央官制,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丙说的“中书省”“行省”是元代的;丁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故选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的集权措施、分权措施(枢密院)。‎ ‎15.清朝康熙帝时重臣明珠、索额图曾被称为“明相”、“索相”、其实际职务应是 A. 丞相 B. 通判 C. 军机大臣 D. 内阁大学士 ‎【答案】D ‎【解析】‎ ‎【详解】清承明制,沿用内阁,任职者为内阁大学士,故康熙帝时的明珠、索额图可以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阁大学士,故D符合题意;明朝朱元璋起我国就废除了丞相,故A不符合题意;通判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可见通判属于地方官,故B不符合题意;清朝雍正年间,开始设军机处,故C不符合题意。‎ ‎16.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许多民主政治的形式。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主要受下列哪一制度的影响 A. 公民大会制度 B. 陪审法庭制度 C. 五百人议事会制度 D. 首席将军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是议会和民主。五百人议事会制度属于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体现出议会和民主的特点,故C正确。公民大会主要是决策机构,A错误;陪审法庭制度负责的是司法,B错误;首席将军制度不符合代议制的特点,D错误。‎ ‎17. “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材料中的“改革”指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梭伦改革 C. 克里斯提尼改革 D. 伯利克里改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改革”指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 ‎18.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 ‎①人民主权 ②轮番而治 ③比例代表制 ④少数人的民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从材料中无法看出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排除④即可。答案为A。‎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点评:本题属于根据材料分析特点类选择题,解题思路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而④论述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用排除法即可解答正确。‎ ‎19.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者,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抵。”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 A. 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 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C. 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D. 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者”等信息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了城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必须与城邦融为一体,才能满足其自身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要融入城邦,不是强调个人的责任,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公民与城邦的关系 ‎20.史载,古罗马虽然没有明确的法人概念和术语,但有初步的法人制度,罗马法上法人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前者以自然人的集合为成立的基础,如宗教团体;后者以财产为其成立的基础,如慈善基金。据此可推知罗马法 A. 影响了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 B. 贯彻了人人平等的法律理念 C. 具有严格的法律执行程序和效果 D. 立法规范与司法独立相结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古罗马虽然没有明确的法人概念和术语,但有初步的法人制度,罗马法上法人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前者以自然人的集合为成立的基础,如宗教团体;后者以财产为其成立的基础,如慈善基金”可知,材料主要说明古代罗马有初步法人制度,法人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以及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宗教团体和慈善基金,这说明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受其影响较大,故A项正确;B、C、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1.法国在大革命后政治长期动荡不安,而英国则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平稳过渡,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当时与此相关的政治因素是 A. 政府内阁依存于人民的意志 B. 英国的政治文化有保守性 C. 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 英国有最大的海外市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这是英国则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平稳过渡,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原因,故C项正确,AB项包含在C项之中;D项是经济因素。‎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22.201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受到英国女王的高规格接待。在位63年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女王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①同意议会通过的法律②任命首相 ‎③操纵议会和政府的选举 ④代表英联邦,成为精神领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和精神领袖,是维系英联邦统一的重要纽带。在议会或内阁的委托或建议下,形式上行使国家大权,但实际是“虚君”,“统而不治”,实际不参与任何决策,故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23.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答案】C ‎【解析】‎ 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置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置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 ‎24.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A. 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 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C. 国民民主自由意识强 D. 选举的程序具有欺骗性 ‎【答案】B ‎【解析】‎ 由“其实选谁都差不多”可知,无论选谁都不会背离民主原则和民众意愿,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政治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可有效防止独裁出现,故B项符合题意;两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执政理念和政策会有所区别,故A项错误;C与题意关系不大,故排除;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美国选举的程序严密而相对科学的,故排除D。‎ ‎25.邓小平曾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园式的三权鼎立制度,实际上,西方国家也并不都是实行三权立式的制度。”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 在我国历史上从未实行过美国式共和制度 B. 三权分立制度对西方国家来说都不符合其国情 C. 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曾经实行过美国式的共和制度,故A项错误;三权分立符合美国的国情,故B项错误;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中国国情确定的,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也是根据美国国情确定的,故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点睛;历史选择题排除法“三原则”:不符合史实选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符合部分信息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的选项。该题的D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四 ‎ ‎ 乾隆帝曾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丞(宰)相的主要职责。‎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谈谈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汉、唐、明、清统治者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发展趋势。‎ ‎【答案】(1)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率领百官筹划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2)根本原因:明太祖认为宰相擅专威福,危及君主;直接原因:胡惟庸案的发生。‎ ‎(3)①变化:信任、重用到怀疑、制约最后废除。‎ ‎②措施:汉朝:形成中朝和外朝,分割宰相的决策权;唐朝:三省六部制,三官都是宰相,互相监督和牵制;明朝:废中书省,权分六部;清朝:设军机处。‎ ‎(4)君主权力不断加强直至顶峰,相权逐步削弱最终被废。‎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的“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意在强调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材料二的“独断一人之虑也” 意在强调宰相的职责是要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综合起来进行回答即可。‎ ‎(2)材料三的“其故在擅专威福”足以证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是他认为宰相擅专威福,会危及君主的权力。直接原因则要结合教材所学的胡惟庸案的发生,突出这个历史事件是直接原因即可。‎ ‎(3)材料一反映了统治者对宰相的重用,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时对宰相的制约,材料三体现了明朝时对宰相的废除,所以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发生的变化也就容易解答了。汉是设立内外朝制度加强君主专制,唐是通过三省六部加强君主专制,明是废丞相清是设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 ‎(4)材料涉及的是君权和相权的问题,所以在回答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时主要突出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之类的答案均可。‎ ‎27.无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分权”形式,但其权力主体、分权方式和社会性质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些充任宰相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实行。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二 在雅典的政治制度中,政府机关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着明确的职能和分工。‎ ‎——《试论古代雅典的立法和民主政治》‎ 材料三 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马来西亚史学家黄枝连评价道:“从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新宪法才是一个进步的,有革命意义的,合乎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他们创造出一个今后几十年到一两百年,可以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最有效服务的政治形式”。‎ ‎——《<1787年宪法>和美国政体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的职能划分及该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雅典的“分权”在本质上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革命性”与“有效性”。‎ ‎【答案】(1)职能划分: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意义:官员品级不高,便于使用和控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古代中国的分权在本质上加强了封建专制皇权;雅典的分权在本质上实现了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3)革命性:维护和捍卫独立成果,鼓舞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美国的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有效性: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施联邦制,这既满足了地方自治的需求,又保障了中央的权威,有利于捍卫美国的利益,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权组织中实施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有效地保障了民主政治。‎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对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为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意义:据材料“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三省之间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 ‎(2)据材料一可知,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其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于皇权;据材料“在雅典的政治制度中,政府机关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着明确的职能和分工”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中,政府机关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组成,各部分有着明确的职能和分工,相互牵制,其目的是防止专制,维护民主制度。‎ ‎(3)据材料“从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新宪法才是一个进步的,有革命意义的,合乎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他们创造出一个今后几十年到一两百年,可以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最有效服务的政治形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革命性:维护和捍卫独立成果,鼓舞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确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其有效性:据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施联邦制,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有利于捍卫美国的利益,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权组织形式中实施三权分立的分权与制衡原则,有效地保障了民主政治。‎ ‎28.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极力维护债权人的权益,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它还赋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可把子女出卖为奴。婚姻法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1)《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我们为什么还说他是平民的胜利?‎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但是罗马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 ‎(2)请写出二者之间的矛盾所在。‎ 材料三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光复彩色百科大典·罗马法》‎ 材料四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3)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论证该观点。‎ ‎【答案】(1)《十二铜表法》没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基本上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仍是平民的胜利。‎ ‎(2)西塞罗站在自然法的角度,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实际上罗马法却极力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规定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3)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极力维护债权人的权益……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婚姻法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本上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从调整贵族与平民关系时有章可循角度来看,是平民的胜利。‎ ‎(2‎ ‎)由材料“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可见西塞罗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由“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说明实际上罗马法却极力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规定妇女没有政治权利,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3)本题考查罗马法。材料“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强调罗马法对后来资本主义的法律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材料“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可得出罗马法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