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霞浦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C.强调“仁”和“仁政”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2.伏尔泰在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3.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4.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5.“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一观点属于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理论 B.民权主义理论 C.民生主义理论 D.民本主义理论 ‎6.1917年,《新青年》第2卷第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7. 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的国情 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 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8. 1938 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思想强调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 C.实事求是坚持抗战 D.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9.孙中山发展实业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指标,而是“要四万万人都可以享福,把中国变成一个安乐国家和一个快活世界”。孙中山为此提出的方案是 ‎ A.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B.节制资本 C.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D.“联俄、联共”‎ ‎10. 有人在日记中写道:“邓小平就是一位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到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其描述评价的是邓小平 ‎ A.制定“科教兴国”战略 B.作出“改革开放”决策 ‎ C.发表“巡视南方谈话” D.阐述“一国两制”构想 ‎11.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 ‎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12.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 ‎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13.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这 A.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 B.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有利于强化公民对新意识形态的认同 ‎ 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4.根据一位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1960年时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高校调整 B.半工半读高校的涌现 C.“八字”方针的实施 D.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15.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A.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理学已开始遭到批判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6.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乙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丙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资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丁 查阅到文艺复兴的诸多著作 得出古希腊是人文主义的滥觞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17.年,马丁•路德在“致基督教徒贵族的公开信”中提出:每人皆为教士,有权照他个人之判断以及个人的理解解释《圣经》.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 ‎ B.抨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 C.继承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 ‎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8.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19.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 A.君主立宪的主张 B.自由平等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议会至上的特点 ‎20.在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到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21. 普罗塔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 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22.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 A.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 C.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D.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 ‎23. ‎ 卢梭说:“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赋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这反映出卢梭主张 ‎ A. 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 C.自由平等 D.主权在民 ‎24.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被誉为14-18世纪西欧出现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以下相关表述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仅仅是文化的复兴,并不是新生,称不上是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 B.宗教改革除了是思想解放运动外,同时也是社会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思想家都反对君主制度,期望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 D.三者都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敢于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5. 维多里诺是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26. 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教皇收买学者阻挠人文主义的传播 B.教皇迎合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 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罗马教会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 ‎27. 恩格斯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 A.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 C.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 ‎28.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29.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就是 A.社会契约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         D.人身的自由 ‎30.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 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虽说人文研究有别于神学研究,但并不意味着势不两立。新的世俗学问并非总与旧的神学相对立,在文艺复兴时期,两者依旧是共存的。佛罗伦萨……农作食品减价,制造需求增大,城市扩展,财富从依赖土地的社会阶层转移到了产品制造主手中,由此产生了一个日益强大的商人阶级,改变了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结构。……新的富裕阶层热衷于赞助艺术、支持对古代世界和现代的新发现。‎ ‎ ——新浪网《艺术与人文主义革命》‎ ‎ 材料二 一个基督徒家庭妇女在家洗碗扫地,跟一个神父在教堂讲道一样可以并无区别,如果都是出于侍奉上帝的心志,会一样蒙上帝悦纳。……信徒与神职人员的区别只是侍奉岗位与分工的不同,而不是属灵地位与身份的不同。……既然救恩已经为上帝所预定,基督徒的商人或资本家就不再需要为他们个人的救恩而担心惧怕,只要财富是用正当手段获得,而又不是被浪费挥霍掉,资本的积累就不再有道德上的困难。‎ ‎ ——基句《宗教改革思潮对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学问与旧的神学二者“依旧是共存的”?(3分)‎ ‎ ‎ ‎(2)指出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根本原因。(5分)‎ ‎ ‎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上所起的共同作用。(4分)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孔子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他主张“时变”‎ ‎,应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时偕行”。《孔子家语·五帝德》载:“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提及应对自然的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迭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 ——程嘉宏《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信息永远被人们用来尽可能地派各种各样的用场。尽管那些审判者想强迫他无言,这个在雅典响起已有2300年的声音从未沉寂过。‎ ‎ ——克西季《苏格拉底的新申辩》‎ ‎ 材料三 有人说:孔子是东方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西方的孔子,作为代表性的先哲,都是一种文化符号。‎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对当代社会仍具指导意义的思想。(4分)‎ ‎ (2)材料二提到“苏格拉底的信息”被人们“派各种各样的用场”,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4分)‎ ‎ ‎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作为代表性的先哲,都是一种文化符号”这句话的看法。(6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发轫时期,周公把德育和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荀子、孟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渐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家、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身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行,揭示个人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生活目的。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基本原则。否定神性,肯定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 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 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6 分)‎ 霞浦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B D B D A A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A A C C B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D B A B D C B A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其中第1题12分,第2题14分,第3题14分,合计40分。)‎ ‎1. 答案:(1)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往往借助宗教(披着宗教外衣)来宣传自己的主张。(5分)‎ ‎ (2)观点:只要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2分)根本原因: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明显发展,但仍受到天主教会黑暗统治的束缚。(3分)‎ ‎ (3)作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削弱了天主教的封建神学对人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控制,正确分析了“人”“神”关系,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3分)‎ ‎2.(1)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分,答出三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 (2)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人自己”),这对当今人们养成思考习惯、注重理性判断有重要意义;提出“美德即知识”(“知识即美德”),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等,符合“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 (3)看法:孔子的思想经过后来孟子、苟子、董仲舒等人的改造日益成熟,西汉时期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象征;苏格拉底的思想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继承和发扬下,彰显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更是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和象征。(6分)‎ ‎3. 答案:(1)社会背景:西方: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精神起源,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达;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代议制完善,人权意识增强。中国:儒家思想的出现及其发展,并成为正统思想;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不断发展。(8分)‎ ‎(2)不同:在理论思想和道德规范上: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是以国家为本位;在德育思想内容和特点方面:西方重视契约,推崇理性,中国重视人伦,强调义利观;在德育思想具体方面:西方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重视自我反省内心;在德育目标上,西方强调培育健全公民,中国重视培养遵守儒家伦理道德和规范的人。(6分,答出两点不同即可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